第14章 信阳城

信阳城,悦来客栈。

入夜,夸巴永吉和衣躺在床上,半睡半醒,一个梦时断时续。

这时,一阵轻轻的叩门声响起。

“客官,我们老板请您下楼一叙。”听声音是刚才那个店伙。

夸巴永吉连忙翻身下床,整整衣衫,推门而出。

方才用罢晚膳,夸巴永吉便去寻宋士杰,但账房告诉他,老板有事外出,怕要等深夜才归,夸巴永吉便给了店伙一些铜钱,烦劳他待宋老板回来,告知一声,多晚都可以。

一楼早已上了门板,偌大的厅堂漆黑一片,只有东北角的一张木桌上还燃着灯盏,两个男子正用筷子轻击桌沿,其中一老汉合着拍子轻声唱到: ωwш ▪ttκΛ n ▪CΟ

“水光月色映银河,慢橹轻舟唱俚歌。

算你争名图利客,何如溪上一渔蓑。”

另一三十余岁的男子也接着唱道:

“一叶扁舟任往来, 得鱼换酒笑颜开。

风波险处人休讶,廊庙风波更险哉。”

歌罢,两人相视一笑。

“哈哈哈,好歌,好歌啊!”夸巴永吉笑着走了上去。

那老汉矮小结实,精神矍铄,听有人喝彩,忙起身迎上,一抱拳道:“哈哈,见笑见笑,这位想必就是寂真师太交代的香客了。”

夸巴永吉抱拳还礼,算是认了。

那老汉将夸巴永吉让入座中,为他斟上一杯美酒,道:“小老儿便是这里的老板。白日我与何先生一道驾舟网鱼去了,因贪恋那浉河泛月的美景,天黑方归。刚才伙计告知,先生屡次寻我未见,甚是过意不去。”

夸巴永吉一听他就是宋士杰,忙又起身行礼,道:“我名叫王吉,终年行商,于大江南北屡次听闻宋老英雄匡扶正义之事,心中仰慕得紧。今日进香还愿,路过信阳,得见老英雄真容,实乃幸事。”

宋士杰摇摇头道:“快别这般说,我一归林小吏,手无缚鸡之力,岂敢与英雄相提并论,妄称侠义。”

夸巴永吉正待言语,旁边那人抢先说道:“宋兄所言差矣。司马迁于《史记》中写道:‘今游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谁说大侠必须以武犯禁?一副侠肝义胆便是英雄。”

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神采飞扬,夸巴永吉不禁击节赞叹,向那人一拱手道:“好!真是高人高语,这位兄弟,还未曾请教?”

宋士杰笑道:“这位是何秀才何立字,小老儿的忘年交,现下在义阳学院教书。是当年陕西提学何景明何大人的独子,跟他老子一样,性子急直,机锋锐利。”

夸巴永吉一惊,这何景明官职虽不高,但文名遍及整个大明朝。他与李梦阳等人发起的拟古运动,使正德文坛为之一震,成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有人赞曰“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夸巴永吉不是读书人,对何景明的文辞著作不甚了解,但却十分钦佩何大人的为人——他一生崇尚气节,铮铮铁骨,不附权贵,在吏部为官时,屡次上书弹劾刘瑾、钱宁这样只手遮天的权奸,即使罢官归田也在所不惜。难怪这何立字谈吐非凡,原来也是名门之后。

何立字摇摇头道:“见笑,见笑。我哪及家父之万一,可惜他老人家仙游时我年方七岁,未及得他谆谆教诲。”

夸巴永吉道:“哪里,何公子才高八斗,将来必是位极人臣。”

宋士杰道:“王先生有所不知,我这老弟无甚利禄之念,早年博取个秀才,也是因为他的爱妻。女方家里是本地华门贵族,不允她下嫁白丁,所以才去猎个功名。现下他伉俪情深,又有一双佳儿佳女,怎肯把这幸福美满消磨在那名利场中呢?”

夸巴永吉哈哈大笑,他在孝陵卫多年,听知许多官场秘闻,深知此间肮脏险恶。这何立字临渊而退,相较之下,不失是个高明之举。

三人言语投机,推杯换盏,不觉已经深夜。席间夸巴永吉问起宋士杰当年一个案子告倒三个官员的事情,宋士杰不好意思,推托不说,最后还是何立字将前因后果说与夸巴永吉。这一听不要紧,夸巴永吉更是对宋士杰敬佩不已。

这宋士杰家住信阳城北关,自小家贫,虽勉强读了几年书,但未曾获得功名,只好靠在街上摆摊替人代笔糊口,后因机缘巧合讨了个在南汝道衙门当书吏的差事,生活方才有所改观。

混迹公门,尤其是地方衙门,无需太多真实本领,只要求此人八面玲珑,善于逢迎,懂得察言观色,便可如鱼得水。偏偏这宋士杰生性耿直,不善阿谀奉承,逢年过节,也不把钱孝敬上司,于是什么肥美差事,一概落不到他头上,终日就干些整理状纸、规制卷宗之类的清苦差事。他到衙门当差,也就是为了讨口饭吃,至于干什么,倒也未曾放在心上。

道台衙门,天天有人击鼓鸣冤,各色案子,数不胜数。宋士杰每日能看到大量状纸,接触大量案卷,久而久之,就像少林寺藏经阁的老僧一般,练就了一身刑名诉讼的好本事。在衙门待久了,听了多少黑暗内幕,见了多少不平冤屈,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他平素就行侠好义,于是就揽起闲事,不收分文,替可怜人书写状子,申冤鸣屈。

因他谙熟刑律,笔锋强劲,所写状纸往往能切中要害,加之他办事据理力争,不惜顶撞上司,时间一长,令按察使老爷十分恼怒,瞅准机会寻了个办事傲上的罪名,革掉了他书吏的差事。

革退后,宋士杰与老妻万氏拿出积蓄,在城西门外盘下一间客店,做起生意来。这里打官司的苦主聚集最多,宋士杰在此开店,再合适不过,从此他专一替人诉讼,打抱不平。他为人仗义,遇到穷苦人家,不但鼎力相助,甚至连其在店中的食宿费用也皆尽免除,渐渐名声传开,无论黎民百姓还是江湖豪侠,均十分佩服。然而真正让宋士杰名声大噪的,还是那个一案扳三官的官司。

距离信阳城二百里的上蔡县有个姓姚的财主,这姚财主经营有道,家业颇丰,可惜寿命不长,夫妻俩早早撒手人寰,偌大家业就落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姚廷椿和姚廷梅身上。老大姚廷椿很早就跟着父亲打理生意,加之后来娶了江西巡按田伦的妹妹田氏,姚家依靠着这棵大树,生意上更是顺风顺水。老二姚廷梅是个书生,虽然颇为勤奋,但运气不佳,一直未获得什么功名,他娶的妻子杨素贞,也只是个小家碧玉,和姚家算不上门当户对,不过杨氏温柔贤惠,两口子颇为恩爱。

姚财主临死,立下遗嘱,将财产均分两份给兄弟俩。姚廷椿心生不满,埋怨父亲偏心,这家业他贡献颇大,而姚廷梅却未怎么出力,跟他平分,实在天理难容。

一日,姚廷椿做寿,闭门谢客,只邀弟弟和弟媳来家中吃寿面,席间兄弟俩把酒言欢,姚廷椿的妻子田氏也是殷勤招待。这顿饭一直吃到日落西山,姚廷梅夫妇方才告辞回家。谁想就在当夜,姚廷梅突感腹痛难忍,未及家人找来郎中,就一命呜呼了。

杨素贞遇此变故,如遭晴天霹雳,忙差人去通知哥嫂。原指望哥嫂能帮着出出主意,办好姚廷梅的身后之事,谁知姚廷椿夫妇一到,便露出凶神恶煞的嘴脸,硬说是杨素贞与人通奸,下毒谋害亲夫,当场将她轰出家门。杨素贞方才明白,原来这都是姚廷椿图谋家产的诡计。

第二天,杨素贞赶到上蔡县衙鸣冤,谁知知县刘题跟田氏的哥哥田伦是同榜进士,更收了姚廷椿贿赂,不分青红皂白,将杨素贞斥出大堂。

杨素贞满腹冤屈无处可申,只好哭哭啼啼地回到娘家。杨素贞的哥哥杨青是当地有名的浑头无赖,他听妹妹说了情由,当即纠合一班地痞,赶到姚廷椿家闹事。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姚廷椿看杨青这阵势,倒有些发憷,忙将杨青让进里屋,好言相劝,并捧上二百两银子,名曰请大舅从中消除误会。姚廷梅生前颇看不起杨青,杨青本就有气,现下看到这么多银子,暗想自己即使替这死鬼申了冤,也未必有这么大的进账。于是顺水推舟收下银子,并昧了良心答应姚廷椿,保证杨素贞不再上告。

杨青回去后,便找了个媒婆,打听到有个外地商人杨春,想买房妻室,回家侍奉老母。于是便托媒婆,讲定身价银三十两,将杨素贞卖于他。

次日,杨青以去信阳州越衙告状为由,带着杨素贞来到县城外一片柳树林中。这时杨春出来相见,杨青谎称杨春是他老友,背过一旁,收了银两,交过婚书之后,便借牵驴饮水的理由一去不复返。

杨素贞久等哥哥不来,颇为焦急,杨春看出事情有异,便说明情由,并将杨青亲笔所写的婚书拿与杨素贞看。杨素贞没想到自己万分危难之际,又被亲哥哥出卖,顿时痛哭流涕,一面诉说自己的遭遇,一面痛斥这班狼心狗肺的东西。她双膝跪地,恳求杨春带她去南汝道衙告状,事后自己甘愿为奴为婢。

杨春是个豪爽正直之人,当即撕毁婚书,并与杨素贞结为义兄妹,带她去信阳州告状。

四天后,两人赶到信阳城西门外,住在了宋士杰的悦来客栈中。杨春本就与宋士杰相识,此次自然要拜托这位老友。宋士杰听了杨素贞的诉说,义愤填膺,当即挥毫泼墨,写下状纸:“具状人杨素贞,状告大伯姚廷椿,刁嫂田氏,胞兄杨青,为串通吞并财产,谋财害命,价卖孀妇事……”

宋士杰文笔犀利,杨春看了,大声叫好,并让杨素贞牢牢记住“谋财害命,价卖孀妇”这八个力重千钧的大字。

南汝道衙按察副使顾铎接到状纸,见人命关天,感到事情重大,当即备下文书,命班头丁旦带领三个衙役去上蔡县拿人。

丁旦等人到达上蔡县衙并出具文书,知县刘题一边稳住差役,一边遣人去给姚廷椿通风报信,商量对策。

所谓钱能通神,丁旦一行得到姚廷椿打点之后,押着姚廷椿、田氏和杨青,故意放缓速度,慢慢悠悠地往信阳城走去。寻常人用四天的路,丁旦他们足足走了有半个月。

趁着这段时间,姚廷椿的管家早已来到距上蔡县三十里外的田家庄。此时,江西巡按田伦正在家中为父亲守丧,尚未回到任上,听姚家管家讲述了情形,自是替妹妹着急。无巧不成书的是,这田伦与上蔡知县刘题、南汝道按察副使顾铎,还有一个河南巡按毛朋,都是同榜进士不说,还曾经结拜过异姓兄弟。

于是田伦修书一封,连同一千两银子交给两个可靠的家丁,命他们快马加鞭,赶到信阳城去找顾铎。这两家丁得令,昼夜兼程,不几日便抵达信阳,由于已是傍晚,城门关闭,只好在西门外找家客店先行住下,恰巧就住进了宋士杰的悦来客栈。

两个家丁平日里跋扈惯了,一进店就开了间上房,嚷嚷着要了一桌酒菜,边吃边谈。宋士杰何等人物,一双眼睛锐利之极,看俩人言行举止一派官家奴的模样,又操着上蔡一带的口音,便怀疑他们与杨素贞的官司有关,于是便悄悄躲到一旁偷听。

也合该此事泄露,两个家丁乘着酒兴,颠三倒四地将田大人顾大人说了一番,宋士杰越听越觉得可疑。他待两人酒醉饭饱,倒床睡去后,悄悄进屋,将那个包袱提了出来。

回到房中,他打开包袱,见到银两和信,拆开来读,吃惊不小。他左思右想,一个大胆的想法浮上心头,当即模仿密信笔迹,原样写上一封,然后留下原件,将伪件封好,与包裹一起放回原地。

第二日,两家丁见到顾铎,送上密信和银两,顾铎丝毫未作怀疑,读完信后,当场焚毁。

待这边一切打点停当,姚廷椿等三人才随丁旦缓缓来到道衙。

自古官官相卫,顾铎又收了贿赂,自是有意偏袒,稍加审问三人后,便找了由头对杨素贞用起大刑,杨素贞受刑不过,屈打成招,承认是蓄意诬告大伯一家。

宋士杰看在眼里,心知如若不扳倒这些狗官,那杨素贞的冤案将永无昭雪之日,而想扳倒这些官员,就得依靠这封密信和民告官的胆识。

中华大地,自古以来视民告官为犯上,即使赢了官司,告状的小民也要受到重责。但有明一代,太祖朱元璋深知官场黑暗,为防官员,开风气之先,在午门外设立“鸣冤鼓”,大力支持民告官。根据他的圣谕,对巧立名目、害民取财的地方贪官普通民众可联合起来,直接将其绑赴京师治罪,沿途各个关卡不管因私因公,有敢阻挡者,一律处死,并株连九族。

不过现在时过境迁,此等开明之举早已名存实亡,对民告官的打击又卷土重来。黎民告官,告不成即属“犯上”,与“作乱”同罪,依律当斩,即使侥幸控告成功,赢了官司,也要治个边外充军之罪。

好个宋士杰,苦思冥想,终于让他想出一个绝妙办法。

说来也巧,一个月未过,信阳便来了名要人。

此人名叫毛朋,乃是都察院的一名监察御史,时任河南巡按。别看这监察御史仅是个正七品的小芝麻官,但他权力极大,拥有着其他官员所没有的特权。

太祖开国,为整饬天下吏治,设立都察院,一百一十名监察御史,其职责为“纠劾百司,提督各道,辨明冤枉,为天子耳目”。这些御史外出,等同于代天子巡狩,所到之处,可随时审录罪囚,吊刷案卷,大事奏上,小事则可立裁,因此即便那些官至一二品的封疆大吏,也极为惧怕他们。不过为了制衡权力,御史的官阶设得很低,这便是太祖“以小制大,以内制外”的高明之处。

朋本人较为清廉正直,在朝廷内外颇有官声,顾铎知他偏爱曲艺,不喜铺张应酬,便跟信阳知州商量,免了接风酒宴等繁文缛节,安排几个当地戏班和民间杂耍,在城中择一空地表演,以招待毛朋。毛朋本就是来信阳体察民情,当然愿意与民同乐,于是欣然点头应允。

当天晚上,县、州、道三衙门大小官员尽数到场,簇拥着毛朋喝酒看戏。几出地方戏唱罢,台上上来两个舞狮子的,一个扮演狮子,另一个则舞起绣球。只听那舞绣球的道:“咦?寻常狮王,金光闪闪,你这孽畜,为何通体雪白?”

那狮子道:“我乃西域白山中的雪狮子也!”

舞绣球的笑道:“奇哉,奇哉!你这雪狮子,好看是好看,但是太阳一晒便会融化,只能在没有阳光的地方跳跃。”

雪狮子问道:“你说的没有阳光的地方,是山阴县还是江阴县?”

舞绣球的道:“这两处地方,地名虽然叫阴,但却骄阳似火,去不得去不得,而那信阳州,虽然名中有阳,但却是你雪狮子能去的地方。”

雪狮子疑惑道:“为何信阳州反倒没有阳光?”

答曰:“南汝道顾铎,贪赃枉法,原告判成被告,被告判成原告,这信阳不是有天无日的地方吗?”

台下一干官员,闻听此言,皆瞠目结舌,顾铎更是脸色大变,当即命左右差役,将台上两人拿下。待将他们押至面前,抹去脸上油彩,顾铎心中大惊,这二人正是宋士杰和杨春。毛朋知其中必有冤情,命将两人押回道衙,亲自连夜提审。

大堂之上,宋士杰将杨素贞蒙冤一案从头到尾如实说出,另呈上田伦密信,请求彻查相关官员徇私枉法之罪。毛朋把姚廷椿等三人提来一审,即明白宋士杰所言不虚。

毛朋当然不想自己这三位同榜结义兄弟被从严法办,但此案在信阳当地影响甚广,经此审理,人证物证俱在,加之这宋士杰熟悉刑律,胆识过人,以他的脾性绝不会善罢甘休,假若自己袒护同僚,到时说不定将自己也牵连进去。左思右想,权衡利弊,毛朋决定站在宋士杰一边,反倒能捞得青天美名,誉满天下。

最终,姚廷椿、田氏按律被判处死刑,秋后问斩,杨青终身监禁。

杨素贞当堂开释,被霸占家产,尽数返还。同时毛朋还上书弹劾顾铎、田伦、刘题三人。时值嘉靖十四年,内阁首辅张璁跟夏言争斗失败,不得已而致仕。三人原本皆以张璁为大树,现下靠山倒台,毛朋的奏疏很快便得到批复,顾铎等人皆尽削职去官,投监入狱。而这毛朋原与三人同坐一条船,本是覆巢之下无完卵,但就因为此次阴错阳差的弹劾,被得势的夏言一派看中,从此交了好运,如同坐上了顺风大船一般,一升再升。不过此番经历倒也让他悟出一个道理:凡事要刚明峻洁,不避嫌怨,一心奉公,方能得上天之眷顾。无论怎讲,这毛朋此后一生,始终清廉刚正,倒也是治下百姓之福。

毛朋当日审完案子,惊堂木一拍,道:“宋士杰,你可知罪?”

宋士杰道:“小人不知何罪?”

毛朋道:“黎民告官,按律充军,你一状告了三员地方官,岂能无罪!”

宋士杰哈哈大笑道:“民不告官,我宋士杰一生写状纸无数,却从未有一张状子上有过官名。无有状子告不成,大人可见我何时有状子呈上?依我看,是大人英明神武,这些事实,皆是您提审小人的供词,有书记记录为证,所以此案绝非民告官,而是官纠官。”

毛朋此时方知宋士杰舞狮告状的意图,心中佩服他足智多谋,仰天大笑,将宋士杰和杨春无罪释放。一案倒三官之事,从信阳城起传遍大江南北,宋士杰从此成为中华讼师之万世楷模。

因身份隐秘,夸巴永吉不能以真名示人,遂无法与宋士杰、何立字等人结交,但能与这样的英雄把酒畅谈,他便已心满意足。待到微微天明,夸巴永吉起身告辞,踏上了回营之途。

再说郭丹鹤,一路上她从寂真口中,得知许多关于母亲落难的详情,不免又哭泣一番,寂真废了不少口舌,方才勉强安抚。看郭丹鹤情绪渐平,寂真怕又有反复,便说些灵山寺的规矩与她,以转移她的注意,尤其叮嘱她到了寺中,要将自己的行囊和法器藏好,切莫外露孝陵卫法术,以免招人怀疑。

待到寺中,天色已晚,只听山风吹得林涛声声,周围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周围静悄悄的,不知穿过了几层房屋,两人由个角门转入一所院落,寂真手指东头儿的一间陋室,道:“你在这里休息一夜,明日我再做安排。”

说罢,转身离去。郭丹鹤听寂真语气陡变,冷冰冰的,全不似刚才路上那般温言柔语,她怔怔地看着寂真的背影,半天没回过味来。其实对于这个可怜的孩子,寂真恨不得早晚搂在怀中,嘘寒问暖,但此时身在灵山寺,僧尼众多,一言一行便都会被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若对一个途中偶遇,化度而来的陌生叫花子百般呵护,必会令人生疑,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只见这房间之中,陈设草草,还不如郭丹鹤家的仆役所居。寂真为防被人看出破绽,也不敢提前打扫归置,桌椅板凳上,皆浮了一层灰尘。郭丹鹤在家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原以为马上会有人来此支应,谁知等了半晌,竟没人来理。

正当她在屋中徘徊,门呀的一声开了,一中年女尼,慢慢腾腾地踅了进来,手托着一个饭盘。郭丹鹤这才想起自己已大半日未沾水米,现下见到饭食,顿感饥肠辘辘。但她上前一看,不禁又失望之极,饭盘中,一盆糙米饭,一大碗清煮苋菜,此外一叠咸黄豆,便无别物。那女尼依次将碗筷放下,摆列停当,看看郭丹鹤,一言不发,欲转身走掉。

郭丹鹤忙喊道:“这位师父且留步,可否顺道将这屋子打拂干净?”

那女尼面无表情,指指自己的嘴又指指自己的耳朵,口中呀呀有声,原来她又聋又哑。

郭丹鹤不免有些丧气,但腹中止不住地怪叫起来,没奈何,赶紧给自己冈尖竖流地盛了一大碗饭,就着菜吃了起来。这苋菜用水煮得稀烂,油星全无,味道可想而知,再尝那黄豆,不知腌了多久,齁咸齁咸,怕是老鼠吃上一颗,也立马会变了蝙蝠。

郭丹鹤有生以来,哪吃过这种东西,不禁又想起家中的种种好处来,念及爹娘,眼泪扑簌扑簌地滴在碗中。突然她心念一动:

“我真是蠢笨!为何不回去找爹爹和舅舅,他们都是颇有本事的人,不怕救不出娘亲!”

郭丹鹤说干就干,从床下摸出方才藏匿起来的包袱负在身上,右手提起灭灵锏,悄悄推开房门,幸亏大概记得来时路径,不曾迷失方向。

正奔跑间,不知何处传来一声怪啸,只觉头顶上似有一阵清风吹过,四周景物同时摇闪了几下,郭丹鹤的眼光,忽然缭乱起来……郭丹鹤心中一惊,也不知道因何缘故,只怕被寺中值僧发现,忙紧闭双眼,就地一滚,躲入角落之中。

良久,见周围再无异动,郭丹鹤凝了凝神,复又起身,七拐八拐,直奔山门而去。

郭丹鹤心里明白,此处虽没有铜墙铁壁阻隔,但逃跑一事也是非同小可,那寂真师太连夸巴山长都对她毕恭毕敬,可见其尊严,自己私自奔逃,如若被她发现,那着实不好应付。于是运起神行术,脚下生风,唯恐寂真发现后追赶上来。

郭丹鹤一口气奔出一二十里地,才敢放慢些脚步,回头望望,未听到丝毫脚步声赶上,方才放下心来。趁着清朗月色,见周围并无人影,郭丹鹤找了块干净石头坐下,借机观望一下方向。

经这阵狂奔,周遭地势一变,估约莫已经下了灵山,刚才心慌意乱,见路便奔,哪里还顾得着东西南北,好在灵山一条路,倒不致迷了方向。现下要往信阳城,待天明雇辆马车赶去京城,自不能不认明方向。

说来也怪,明明皓月当空,但当郭丹鹤举目四望之时,却觉得四方都雾气沉沉,渐渐的,丈许之外,居然都模糊不能辨认。估计是林中水雾,郁结不散,遮住了视线,只有等旭日东升,方能将其散去。郭丹鹤心中不免焦急起来,正无计可施之间,突听远远传来打更的梆锣声。她闻声大喜,只有城镇之中才有这更锣声响,难不成信阳城已经不远?于是忙侧耳倾听,仔细辨清方向,朝那发声之处奔去。

所谓望山跑死马,那更锣声听起来就在耳畔,但郭丹鹤不知奔了多久,依然未见前方有城池的影子,不觉已日出东方,天色一片光亮,四面的雾气早已散去,只见前方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郭丹鹤本就没吃多少东西,加上一夜奔跑,身子早已疲惫不堪。

见那树荫之下,青草遍地,登时觉得昏昏欲睡,心想天已大亮,休息片刻,不碍等会儿进城办事。于是一头钻进树林,找了块舒适之地,靠着棵大树便打起盹儿来。

这一睡,便不知过了多久。郭丹鹤梦见回到家中,父亲听了她的话,居然不信,竟说她是贪恋家中舒适,偷跑出来,推推搡搡,要将她赶出门去。郭丹鹤又急又气,正待辩解,突然眼前一亮,醒转过来,真有一个人在晃动她的肩膀,口里还道:“还不醒来,塔林圣地,岂是你打瞌睡的地方?”

已近正午,红日当空,刺得郭丹鹤睁不开眼,模模糊糊见到一个青袍小僧蹲在她面前。郭丹鹤一惊,忙立起身来,那小僧也吓了一跳,向后退了一步。郭丹鹤环顾四周,心中暗自奇怪,这里石塔林立,哪里有什么森林绿荫,便冲小僧道:

“呔,吵醒我的好梦,这里是什么地界?”

小僧瞪瞪眼道:“咦?你倒审问起我来?我倒要问问你,谁给你的胆子,敢擅闯我灵山寺圣地!速速离去,若不看是一介女流,早就打出你的鸡蛋黄来!”

郭丹鹤心中大震,顾不得理会那小僧出言无壮,声音颤抖道:“这里是……灵山寺?……难道跑了一夜……竟然……”

小僧听她言语,再见她这身破衣烂衫,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道:

“哦!原来你是寂真大师昨日度回来的那个小叫花。我说寂真大师为何话没说完便走了,原来是去追赶你了,哼哼,看你现在这般样子,想必是中了大师的幻观呼音。”

说话间,小僧瞥见郭丹鹤身旁的灭灵锏,上去一把抢来道:“嗬,叫花子还有法器,哪里偷来的!”

郭丹鹤听小僧这么一说,心里已明白了七八分,原来自己的一切所为均未逃过寂真的法眼,自己中了幻术,在寺中奔跑一夜,竟未有丝毫察觉,这老尼神通广大,看来今后也休要动这念头了。一想到这里,她不禁懊恼,将火全发到小僧头上:“要你管吗?快给我还来!”

话音未落,她猛地出手,抓住灭灵锏尾梢,一下子拽了回来。郭丹鹤的劲力远不胜这小僧,但她出手迅捷,加之那小僧根本未曾料到眼前这小叫花子身负武功,所以一不留神,竟被郭丹鹤将灭灵锏夺走。

那小僧本意是好玩,但现下颜面大失,一张小脸涨得通红,怒道:

“看来你不服我!且让你尝尝我的厉害。”

说罢,左手成掌,猛地向郭丹鹤面门拍来,郭丹鹤看得真切,知这是少林看家拳第八路连环锤的罗汉推窗,此招是虚招,其右拳才是背后的杀招。郭丹鹤对看家拳再熟稔不过,身子轻轻一偏,便避了过去,扔下灭灵锏,也使看家拳的招数还了回去。

见对方跟自己是一样的路数,那小僧不禁一惊,忙抖擞精神,加意迎敌。两人缠斗一处,一个稳扎稳打,拳风刚猛;一个轻盈敏捷,变化多端,转眼数十回合,因太过熟知对方的拳法,大家都不能取胜。

只听那小僧暴喝一声,倏地将身子跃后丈许,拳法一变,再次攻了上来。郭丹鹤见看家拳久战不下,趁此机会,也换了一种拳,使出自家的兴隆拳。这种杂糅着少林正宗的江湖拳法一上来将那小僧唬得不轻,一招不防,差点中拳。但小僧使的金刚拳乃为达摩老祖秘传功夫,自是高深精妙,时间一久,郭丹鹤渐渐有些招架不住。

恰在此时,只闻一声长啸,一道黄光隔在两人之间,未作反应,他们的手腕便被牢牢抓住,郭丹鹤定睛一看,眼前不是寂真师太又是哪个?寂真带笑说道:“普净,昨夜我去寂远大师那里,你躲在门外偷听,当我不知?算到你必在这里欺负我的徒儿。”

普净被人拆穿,不禁面红耳赤,强作镇定道:“大师,我哪里敢欺负她,她好生厉害呢!”

寂真无奈地摇摇头道:“你这孩子,越来越淘气,人家初来乍到,你就拉着别人过招,岂不叫别人说我们灵山寺没有规矩?”

普净吐吐舌头,不再言语。

寂真顺势拉起两个人的手道:“走吧,塔林神圣,不是喧哗的地方。”

郭丹鹤自知理亏,不敢言语,低头跟寂真走进昨晚住的地方。这房中情形,昨夜已看得分明,但仔细看来,却发现已被人精心打扫过,床铺上还增加了一床薄薄的新被子,看来一切真的都在寂真算计之内,知她必要回来住下。

寂真绝口不提昨晚之事,只是在床上盘膝坐定,招手将郭丹鹤唤到身边,道:“刚才那个普净,禀赋聪明,他师父寂远大师对他十分钟爱,所以惯得如此,你不要在意。他根骨精奇不亚于你,将来修为不可限量,但先前也是吃了很多的苦。”

接着,寂真将普净的身世给郭丹鹤一一道来……话说凤阳府的定远有一家姓戚的大户,他家六世祖戚祥当年曾加入郭子兴的队伍,跟随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洪武十四年随傅友德远征云南之时阵亡。因他的功勋,给戚家留了个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世袭官职。

成化年间,戚家继承这个职位的是戚宣,但这戚宣并无子嗣,而他在老家的弟弟戚宁却有一对儿子,老大戚景通,老二戚景达。世间万事就是这么个巧字,合该戚景通发达,被过继给伯父戚宣,待到戚宣百年之后,顺其自然地得了登州指挥佥事这个官职。这个正四品的官职,戚景通非常稀罕,虽然放在大明朝来说也不算是什么了不得的职位。不过等到戚景通的儿子出世,以后凡有人读史至此,无不为戚景通能承袭这个官职而拍案叫好,因为这件事情对整个大明朝来说委实重要。

这戚景通的原配张氏不育,差点重蹈养父的覆辙,还好他续娶了王氏,方才在五十六岁的高龄得了后代,为承继戚家祖上荣光,固起名继光,这便是以后威震天下的名将——戚继光。戚继光正是从父亲袭下的官职起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假若没有过继这码事,也许这一代豪杰只是在安徽老家收收田租罢了。

当然,戚继光的丰功伟绩今后自有详述,此间事情与他并无干系。

戚家累世经营,自是家大业大,这样一个当地有名的富户,看家护院的人倒不可少了。戚家的护院头目姓鲁,因生就一个酒糟鼻,人称鲁大鼻子。这鲁大鼻子,把式平平,但多年来却保得戚家万无一失,连一枚铜板都不曾丢过。个中原因倒要从江湖上的一些不成文的规矩说起。

江湖上第一重仁义如天,第二重口舌两兼,最后才是勇武向前。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功夫再高,也难免不栽跟头。开镖局若在江湖上没有交游,只靠逞强,那无论拳头多硬也是徒劳,迟早有一天叫人给挑了。所以走镖的人,一大半靠道上的交情,一小半才是自己的真功夫。那些镖师后来转行当了护院,自己跟江湖黑道的交情,还能起很大作用,所以富贵人家请护院,大都喜欢找镖局子转请那些老镖师。

这鲁大鼻子多年走镖,阅历深,朋友多,黑白两道,都多多少少给他些面子。在戚家这些年,也来过不少贼人,但一听说鲁大鼻子在这看家护院,也就走人了事,至多讨杯水酒,借点川资而已。但是,事怕万一,最终还是出了事情。

这夜,前后大门上锁后,鲁大鼻子照例带着伙计亲往院中各处巡视一番,看并无异样,便到值房中沏壶浓茶,把精神贯足了,将钢刀放在自己手底下,随时备着。到了后半夜,突然房顶上“吧嗒”响了一声,他心里一激灵,忙提刀在手,奔到院中。他知道,这是贼人丢的石子儿,意在投石问路,行话叫“升点”。他见识多了,倒也不惊慌,冲着房顶,用黑话喊道:“塌笼上登云换影的朋友,不必风吹草动的,这窑是鲁大鼻子支杆,只可远求,不可近取。”

这意思是,上面的朋友,不必来了,我鲁大鼻子自此护院,请到别处去。

如若是跟鲁大鼻子有交情的,凭这句话,他就走了。但鲁大鼻子说完,听了听没动静,知这贼并未挪窝,于是又道:“朋友顺风而去。咱们浑天不见,青天见。牙淋窑儿,啃吃窑,再碰盘。”

意思就是,朋友你走吧,咱们晚上不见,白天见。在茶馆饭店吃一顿,交个朋友。

鲁大鼻子心里估摸这个贼人虽跟他没有旧交,但既然“升点”,就说明还讲些道义,不是那种没钱花,穷急了,不声不响偷窃的主儿。于是他抛出这句话来,也是护院规矩的一种,想请顿客,结交这个朋友,若有何难处,看能帮的帮一把。

鲁大鼻子话音刚落,便听屋顶一声轻响,估计这话起了效果。但他经验老到,怕是贼人欲擒故纵的伎俩,丝毫不敢松懈,打起十二万分精神,留神守了一夜,直到第二日天明,才放下心来。看来这贼人很给面子,是把自己当朋友。

这时戚家已经是戚景达当家,鲁大鼻子待他醒后,将夜里发生之事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戚景达知道鲁大鼻子能应付得来,倒也不以为意,让他自行去账房支点银子,以作开销。

Wωω ⊕тт kдn ⊕C 〇

鲁大鼻子带上银子,将自己收拾利落,便出了大门。按江湖上的规矩,昨晚他的话不是白说的,今天那贼肯定就在近旁的酒家坐定,专等他去请客。鲁大鼻子来到离戚府最近的万福酒家,一进大堂,便见北面一张桌上,坐着个矮胖汉子,其左手客座上明明没人,却放着一只空酒杯。

鲁大鼻子知道这是贼人在酒肆候人的规矩,留着客座是在等自己,于是三步并两步地走上前去,抱拳施礼道了声“辛苦”。那矮胖子也起身还礼,彼此谦让入座之后,鲁大鼻子叫了一大桌酒菜,两人像多久不见的朋友一般,推杯换盏,吃喝起来。

鲁大鼻子满以为就这样了事,算是从此多了个朋友,谁想那矮胖子酒足饭饱之后,提出了一个让他目瞪口呆的要求——暂借一千两应急。

以前遇上这事儿,也有赠送盘川的,但不过几两散碎银子足矣,这次的数目未免太过骇人。看鲁大鼻子面色有变,那矮胖子也不言语,招手让老板上了盘核桃,兀自吃了起来。只见他吃核桃,跟寻常人不同,也不用砸,仅两个指头一捏,那核桃皮便碎裂开来。鲁大鼻子心中大震,这手鹰爪功夫,不同于寻常练家子,是贼人专练的一种功夫,练成后能仅凭手指之力,抓住房椽子,将身体紧贴在房檐下,悬住身子,不被人发现。这人能如此吃核桃,可见其指力之大,能练到这般功力,应该是个大贼。到底他是老江湖,当下满脸堆笑,说自己只是一个护院的,这么大笔银子,求宽限几日,容他跟主家通融。

一千两,对戚家来说,算不上什么大数,但戚景达年少气盛,想自己家世袭军职,怎么能被这种江湖蟊贼平白无故敲去一笔钱财,于是张口便拒绝了。鲁大鼻子见说不通,也没有办法,只好将戚家所有伙计连带打更的都召集起来,日夜巡逻,加强防范。限期过了,戚家上下并无动静,鲁大鼻子道是那贼人见戒备森严,知难而退了。谁知又过了数日,戚家突然开始丢东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接连数日遭窃,鲁大鼻子竭尽所能,却连人影也见不着。久而久之,他面子上挂不住,便主动请辞。戚景达本想辞了鲁大鼻子再找个更厉害的角色,未想到他家得罪大贼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哪里还有护院镖师敢来这里自取其辱。就这样,戚家每隔几日,便会有贼扰乱,个月不安。戚景达十分恼怒,将此事告与当地知县,知县晓得戚家背景,当然不敢慢怠,命差头亲自带人巡守,但当晚那贼,照样来偷,让一帮差役看着,干拿不着他。

戚景达气得咬牙切齿,但又无计可施,想来想去,只好给远在山东的戚景通写了封信……

第9章 南京城第13章 蹴鞠会第3章 年终考第8章 灵山寺第11章 授真功第10章 露神威第5章 红纸伞第8章 灵山寺第13章 蹴鞠会第8章 灵山寺第1章 话当年第6章 司魂铃第6章 司魂铃第7章 黑铁扇第13章 蹴鞠会第9章 南京城第5章 红纸伞第6章 司魂铃第9章 南京城第1章 话当年第10章 露神威第8章 灵山寺第9章 南京城第12章 血蝙蝠第9章 南京城第3章 年终考第3章 年终考第5章 红纸伞第5章 红纸伞第8章 灵山寺第13章 蹴鞠会第12章 血蝙蝠第4章 游鬼市第5章 红纸伞第4章 游鬼市第2章 阳明院第6章 司魂铃第1章 话当年第6章 司魂铃第12章 血蝙蝠第3章 年终考第14章 信阳城第12章 血蝙蝠第1章 话当年第9章 南京城第8章 灵山寺第10章 露神威第8章 灵山寺第13章 蹴鞠会第14章 信阳城第14章 信阳城第7章 黑铁扇第9章 南京城第3章 年终考第6章 司魂铃第8章 灵山寺第3章 年终考第11章 授真功第9章 南京城第6章 司魂铃第14章 信阳城第1章 话当年第7章 黑铁扇第3章 年终考第12章 血蝙蝠第1章 话当年第9章 南京城第14章 信阳城第3章 年终考第7章 黑铁扇第10章 露神威第3章 年终考第7章 黑铁扇第14章 信阳城第2章 阳明院第12章 血蝙蝠第14章 信阳城第11章 授真功第9章 南京城第3章 年终考第2章 阳明院第11章 授真功第3章 年终考第9章 南京城第1章 话当年第7章 黑铁扇第10章 露神威第12章 血蝙蝠第1章 话当年第10章 露神威第4章 游鬼市
第9章 南京城第13章 蹴鞠会第3章 年终考第8章 灵山寺第11章 授真功第10章 露神威第5章 红纸伞第8章 灵山寺第13章 蹴鞠会第8章 灵山寺第1章 话当年第6章 司魂铃第6章 司魂铃第7章 黑铁扇第13章 蹴鞠会第9章 南京城第5章 红纸伞第6章 司魂铃第9章 南京城第1章 话当年第10章 露神威第8章 灵山寺第9章 南京城第12章 血蝙蝠第9章 南京城第3章 年终考第3章 年终考第5章 红纸伞第5章 红纸伞第8章 灵山寺第13章 蹴鞠会第12章 血蝙蝠第4章 游鬼市第5章 红纸伞第4章 游鬼市第2章 阳明院第6章 司魂铃第1章 话当年第6章 司魂铃第12章 血蝙蝠第3章 年终考第14章 信阳城第12章 血蝙蝠第1章 话当年第9章 南京城第8章 灵山寺第10章 露神威第8章 灵山寺第13章 蹴鞠会第14章 信阳城第14章 信阳城第7章 黑铁扇第9章 南京城第3章 年终考第6章 司魂铃第8章 灵山寺第3章 年终考第11章 授真功第9章 南京城第6章 司魂铃第14章 信阳城第1章 话当年第7章 黑铁扇第3章 年终考第12章 血蝙蝠第1章 话当年第9章 南京城第14章 信阳城第3章 年终考第7章 黑铁扇第10章 露神威第3章 年终考第7章 黑铁扇第14章 信阳城第2章 阳明院第12章 血蝙蝠第14章 信阳城第11章 授真功第9章 南京城第3章 年终考第2章 阳明院第11章 授真功第3章 年终考第9章 南京城第1章 话当年第7章 黑铁扇第10章 露神威第12章 血蝙蝠第1章 话当年第10章 露神威第4章 游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