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开中商屯

捞钱嘛,其实谁都喜欢。

连堂堂英国公、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傅、中书令李绩,都一样的喜欢捞钱。

“陛下已经下旨在武珍州设立武珍都督府,以薛仁贵为武珍都督府都督,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功,总判府事。”

这个权力很大。

不过李逍听出了一些话外之音,“朝廷准备设州立县,殖民屯驻吗?”

“当然。”

李绩的话里很是霸道,对于百济的处置,朝廷里其实一直是有两派声音的。一派认为,百济毕竟遥远,在海之东。此次出兵百济,目标是高句丽。因此对于百济,应当以征服为主,擒其君王入长安,然后册立一个新的百济王,朝廷在百济设一个大都督府,派将领率兵镇守。

这其实是一种羁糜制度,就是朝廷虽然在那里征服,然后驻军,但实际上统治的依然是百济之民,而且是委任百济原来的那些酋长首领们为州县长官。

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实际就是笼络控制。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实际就相当于自治。

所谓“羁縻”,就是一方面要“羁”,用军事手段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用“縻”,以经济和物质的利益给予抚慰。

这种制度,其实也是朝廷的一种无奈手段,主要还是鞭长莫及,难以有强力控制。但这种制度也有其好处,因为汉族统治阶级可以缓慢地伸展势力,安置州县,逼迫各族逐步后退。反之,例如南朝梁末,梁统治者退出云南,州县全为豪酋占据。

但是朝廷里以李绩为首的不少大臣则坚决反对这种策略,他们认为应当直接设州置县,派出朝廷官吏上任,一边驻军,一边移民,要直接把这些蕃人直接纳入朝廷统治之下。

就如同大唐立国之初对于岭南的政策一样,岭南之前多由汉人豪强和俚人酋长占据,大唐立国,他们上表称臣依附,但实际上却依然是一方土豪,国中之国。此后朝廷加强控制,引发了岭南豪强们的叛乱,但朝廷没有丝毫姑息,几场平乱战争打下来,最终朝廷还是成功的夺回了统治权。

虽说岭南,尤其是岭南西部的控制力还不算强,但起码这是进步。

李绩认为对百济,也应当用这种政策。

一面设立都督府,屯驻兵马镇守,同时设州置县,派遣官吏前往,再陆续移民过去,对于百济的豪强酋长们,则以打击为主,对百济百姓,则编户齐民,纳入朝廷的户籍,授田均地,让他们成为课户。

李逍也是赞成这种策略的,比如云南,在南朝梁末时退出,到如今,云南都一直是被那些豪强占据,并没有如岭南一样成为大唐的疆域,甚至到了中唐之时,云南还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地方势力南诏国,这个南诏后来到了宋时又成了大理。

几百年间一直未能纳入中原统治,若非如此,只怕经过唐宋努力,早就把帝国的西南疆域推进到更西南的地方去了。

“武辰都督府现在的地肯定很便宜了。”李逍摸着下巴道,成年的男子要加冠,成年的男子也得蓄胡须,否则别人会说你不爷们。李逍现在整天穿着绯色官袍已经够娘了,因此他如今也是蓄起了胡须,精心修剪过后,倒也更添了几分威武。

“肯定便宜,怎么,你还想在武辰州买地啊?”李绩问。

“做生意嘛,就得有眼光。既然朝廷有意要把百济纳入疆域,那么就得早下手啊。现在没人买,那正是抄底入手的好时机。”

李逍的想法很简单,趁着现在武辰州还在打仗呢,地价便宜,先下手买他一大片,然后组织捕奴队过去,一边去敌境捕捉百济人为奴回来屯田种地,一边还可以向在百济的官军购买些战俘来屯田。

买地、屯田,然后产出的粮食可以直接卖给官军,赚了钱再从官军那里买俘虏或金银等战利品,俘虏留下继续屯田,金银等物可以运回中原售卖,这绝对是赚钱的好买卖。

虽然风险挺大的,但赚的更不会少。

做生意嘛,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况且,李逍还是很信任薛仁贵的,人家可是四万大军在手,还有苏烈这位猛将呢,就凭那个在大唐偷师过的扶余义慈,他是对手吗?

“要是英公怕风险,我们可以先在耽罗岛上屯田嘛。耽罗岛也是很大的,在那里屯田肯定没什么风险。不但可以屯田,还可以在那里建造船工坊、药酒工坊呢。”

李绩倒不是胆小的人,这是个天生胆大,胆大到包天的人。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放着富家公子哥的日子不过,跑到瓦岗去当贼去了。要不是胆大,也不可能后来当了国公,更不可能如今更是朝中首相。

不过李绩胆大归胆大,但其实也是很谨慎的。

他做事,向来是谋定后动。

“屯田其实哪里都可以屯田的。”

“英公,屯田确实哪里都可以屯田,但你在一般地方屯田,就算种出了粮食,能赚多少钱?可如果是在百济屯田,把粮食卖给东征军,可就不一般了吧?”

粮食丰年,粮产地斗粟只卖两三文钱。但若是边关前线呢?有时有钱都买到粮食,别说斗粟二三钱,你就是卖他斗粟二三十,他们都愿意买。

想当年隋末之时,李密围王世充于洛阳,城中缺粮,斗米可是卖到几千钱的。

虽说百济的东征军也可以屯田,但毕竟现在还是在战争之时,东征军主要任务还是打仗的,哪有多少时间屯田。而若是移民,又还没有那么适当的条件。

这个时候,若是有如李逍这样胆大的人,去进行商屯,还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

军队多了粮食来源,商人们赚了暴利。

唯一需要的就是商人们敢冒风险,得胆大。

“只要英公在朝堂上建言,让东征军将俘虏卖给愿去百济为国屯田的商人为奴,那么大事可成!”李逍诱惑着李绩。

第81章 酒汗第168章 玉米熟了第14章 大锅饭第277章 诱惑第71章 水浅王八多第274章 一事不劳二主第101章 折腰第201章 三英战吕布第154章 分田、承包第174章 为虎添翼第45章 黄世仁第367章 你要这么多钱做甚?第91章 邂逅第418章 上官婉儿第276章 玩我呢第246章 表字大宝贝第296章 得不到就毁灭第185章 兵围李庄第87章 门下走狗第32章 破家县令第154章 分田、承包第292章 流水线第107章 爆竹、烟花第150章 威望第318章 报复第89章 长安四公子第292章 流水线第417章 周国公第249章 跑马圈地第343章 武家兄弟第207章 暴尸三日第371章 请李逍回来吧第403章 大唐的娉礼第411章 大决战第206章 倚老卖老第53章 皇帝赏赐第363章 济州岛登陆第319章 崔璎珞的越狱第78章 十全大补第333章 安东经略使第167章 皇位是李家的,但天下不是第392章 复国第430章 拒绝第291章 楼观道第342章 一锤子买卖第 378章 朝鲜三巨头第4章 欠拍的黄瓜第54章 天地玄黄第269章 臣有灭士族之法第157章 师爷第203章 羽林骑兵第179章 拿人头来赌第54章 天地玄黄第70章 家鱼第128章 我要你做我的厨子第124章 挤破门槛第286章 大妇第377章 朝令夕改第252章 武氏相逼第261章 什么玩意第129章 惹怒君王第236章 胜业坊的豪宅第185章 兵围李庄第331章 奸臣第104章 皇帝微服私访第7章 虎口拔牙第326章 打屁股第228章 占城稻第184章 衣锦还乡第14章 大锅饭第130章 王员外、香水第36章 投献第158章 人心难测第198章 偶像第266章 锤丸第49章 占便宜第212章 劫天牢第88章 斗酒十千第372章 摔杯为号第359章 蛮金第148章 突袭第332章 气跑宰相第43章 三口锅第55章 小黑第416章 政事堂的阻击第75章 蒙汗药第342章 一锤子买卖第285章 崔璎珞第363章 济州岛登陆第260章 五姓女第15章 武昭仪第387章 唐旗、唐骑第217章 武氏求情第330章 起草废后诏第25章 打赌第181章 红人第236章 胜业坊的豪宅第121章 公主请自重第396章 虽千万人吾亦往矣第186章 阴沟里翻船
第81章 酒汗第168章 玉米熟了第14章 大锅饭第277章 诱惑第71章 水浅王八多第274章 一事不劳二主第101章 折腰第201章 三英战吕布第154章 分田、承包第174章 为虎添翼第45章 黄世仁第367章 你要这么多钱做甚?第91章 邂逅第418章 上官婉儿第276章 玩我呢第246章 表字大宝贝第296章 得不到就毁灭第185章 兵围李庄第87章 门下走狗第32章 破家县令第154章 分田、承包第292章 流水线第107章 爆竹、烟花第150章 威望第318章 报复第89章 长安四公子第292章 流水线第417章 周国公第249章 跑马圈地第343章 武家兄弟第207章 暴尸三日第371章 请李逍回来吧第403章 大唐的娉礼第411章 大决战第206章 倚老卖老第53章 皇帝赏赐第363章 济州岛登陆第319章 崔璎珞的越狱第78章 十全大补第333章 安东经略使第167章 皇位是李家的,但天下不是第392章 复国第430章 拒绝第291章 楼观道第342章 一锤子买卖第 378章 朝鲜三巨头第4章 欠拍的黄瓜第54章 天地玄黄第269章 臣有灭士族之法第157章 师爷第203章 羽林骑兵第179章 拿人头来赌第54章 天地玄黄第70章 家鱼第128章 我要你做我的厨子第124章 挤破门槛第286章 大妇第377章 朝令夕改第252章 武氏相逼第261章 什么玩意第129章 惹怒君王第236章 胜业坊的豪宅第185章 兵围李庄第331章 奸臣第104章 皇帝微服私访第7章 虎口拔牙第326章 打屁股第228章 占城稻第184章 衣锦还乡第14章 大锅饭第130章 王员外、香水第36章 投献第158章 人心难测第198章 偶像第266章 锤丸第49章 占便宜第212章 劫天牢第88章 斗酒十千第372章 摔杯为号第359章 蛮金第148章 突袭第332章 气跑宰相第43章 三口锅第55章 小黑第416章 政事堂的阻击第75章 蒙汗药第342章 一锤子买卖第285章 崔璎珞第363章 济州岛登陆第260章 五姓女第15章 武昭仪第387章 唐旗、唐骑第217章 武氏求情第330章 起草废后诏第25章 打赌第181章 红人第236章 胜业坊的豪宅第121章 公主请自重第396章 虽千万人吾亦往矣第186章 阴沟里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