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强凌弱烧自身

熟知《三国演义》的读者都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乃是促成三国鼎立局面不被打破的三大著名战役,如果这三大战役中的任何一仗,胜败者的位置颠覆一下的话,那么三国之历史,就会成为两国之历史,甚至让一统中国的晋朝提前到来。当然,这里提到的"晋朝"一词,只是象征意义,因为一旦那个局面形成,也就没有司马家族的事了。

现代金融市场中,有句"强者恒强"的名言。也许是军事与金融分属两个领域,因此“强者恒强"这句话,并不灵验于军事领域。别的不说,就说本文开篇提到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肇于袁绍,赤壁之战肇于曹操,夷陵之战肇于刘备,都是大兵压境、志在必得的态势,但结局却是惊人的一致:落败的是强者一方!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相隔多年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找,殊途同归了呢?史学界多以骄兵必败予以概括。但事实上,袁绍大军、曹操大军、刘备大军,在大战筹备与开战阶段,作为主帅的袁绍、曹操、刘备,不仅没有表露出明显的骄傲之态,而且还殚尽竭力地做了"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战略上要藐视敌人"的功课!

近期心血来潮,欲仿易中天的《品三国》,写出一摞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文章,因此对《三国演义》一书的研究,已到走火入魔、不能自拔的程度,从中发现一个事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胜败走向的秘密。出于行文需要,我决定依照大战发生的时间顺序,予以解构。

话说袁绍统领十万精锐之师,向曹操盘踞的营地辗压过来。这还不够,袁绍还让谋士陈琳,写了一篇文采飞扬、内中带有"可治"头风病药效的"讨曹檄文"。袁绍的气势,让处于弱势的曹军,人心惶惶。要不是荀彧、郭嘉、程昱等谋士力排众议,向曹操面陈自己的优势,也许头痛病好了的曹操,可能会选择向袁绍投降。

但有抗敌决心,却不一定能够制胜。好在一个不可多得的转机,很快眷顾曹操一一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不满袁绍依法惩处他那触犯死律的儿子及其亲戚,连夜投奔到曹营,向曹操面授闪击袁军屯粮处乌巢之计。其时曹操的头风病刚除,脑袋变得格外清醒的他,二话没说,就派出一支精兵,前往乌巢。曹操可是一个疑心病极重之人,大战前夕,他竟然对来自袁绍营地的许攸不加考察、调查,就予相信,此举让许多历史学者百思不得其解。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歼灭了袁绍的精锐,从此将袁绍置于一蹶不振的境地。不到两年时间,袁绍就死于抑郁。本来嘛,瘦死骆驼比马壮,袁绍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只要精诚团结,重振袁氏江山,应该不是难事,但这三个活宝,为了争权夺利,竟然"兄弟阎于墙",自相残杀。这就好了,被曹操各个击破,曹操从此坐大!

有了实力的曹操,开始放眼江东。其时盘踞江东的孙权,自然明白仅靠自己,难以抵御"来自北方的一匹狼",于是朝野上下,降曹之声不绝于耳。好在此时他的谋士鲁肃出了个主意:联合被曹操撵得到处乱跑的刘备,共同抗曹。

全权负责联合抗曹事宜的诸葛亮,担心江东一方半途变卦,便将曹操修筑铜雀台,旨在为江东美女大乔、小乔筹备安乐窝给扯上了。这让东吴军事主帅周瑜,也就是小乔的丈夫,咽不下这口窝囊气,成为力挺抗曹的主心骨。

虽然周瑜下了抗曹的决心,但他也担心诸葛亮啊。为了除去诸葛亮这个潜在对手,他向诸葛亮下达了看上去难以完成的铸箭任务,但诸葛亮竟然用"草船借箭"的计谋,保全了自身。这以后,诸葛亮又以"借东风"之神力,让周瑜所施的苦肉计,得以继续并成为击败强敌曹操的关键。以至败走华容道的曹操,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向镇守此处的关羽,乞求"放我一马",于是也就让关羽还清了当年曹操有恩于他的那笔旧帐。

关羽放了曹操,其实是一种渎职行为,但奇怪的是,世人却视关羽此举,为重情重义。唉,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既然腰不疼,那就让脑袋疼一回。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东吴大将吕蒙率部穷追不舍。因人困马乏、无有救兵,一代名将关羽,最终演绎了"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悲剧。

关羽一死,刘备不干了。刘备与关羽,当然还得拽上张飞,三人是发过"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誓言的结义兄弟,刘备,包括张飞,自然不肯以自杀之举,跟随关羽而去,而是选择了报仇。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当初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时,应该用"谁先生、谁先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后死的一定要为先死的报仇。"

闻听刘备亲率70余万大军前来讨伐东吴的孙权,好不惊慌。但孙权的手下陆逊却不怕,陆逊禀报孙权:"只须一个'拖'字,就可对付刘备。"

陆逊是"坐地霸王",可以拖,但来自远地的刘备,则拖不起!原因在于:天气太热,蜀兵们受不了!为了纳凉,刘备只得让大军移防遍布树木的夷陵地带。得此情报,陆逊大喜,即施火攻,将刘备大军烧得"灰飞烟灭"。唉,我怎么能将苏轼赤壁赋中的诗句,张冠李戴地用到夷陵之战上?

其实苏轼这句"灰飞烟灭"的名言,可以通用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因为这三大战役,都是败在同一个细节上,那就是"火"。大家不妨回头溯看一下:官渡之战,曹军通过火烧乌巢军粮,让袁绍大军失去优势;赤壁之战,蜀吴联军通过火烧战船,让曹操大军失去优势;夷陵之战,陆逊通过火烧连营,让刘备大军失去优势。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肇于恃强凌弱,终于引火烧身。读者诸君,看罢此文,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

名不符实滋国殇曹芳年号蕴蹊跷三国隐士第一人真正八卦在无形重情厚谊擅外交勇猛大义令人敬仁为第一义居次孙吴稳固赞吕范进了曹营言不发闪烁星中有羊祜身在曹营心在汉刘备是儿坏孙好识时务者公孙康曹豹无涉虎豹骑界桥之战显麴义黄权堪与法正比自古英雄出少年曹彰有将领之气孙吴稳固赞吕范挪移乾坤应合规人物性格随境变曹操最恨哪三人后圣大名归周群妙手回春亦有憾愚忠之才遇庸主嗜血之魔公孙度最是封建属株连刘备之死该怪谁生死不渝在磊落瘦死骆驼比马壮假作真时真亦假为严将军头讴歌赵忠乃是朕母亲恃才傲物狂张裕刘备和他夫人们童真有趣辨真假童真有趣辨真假世崇关羽为武圣三国鼎立论首功外强中干纸老虎性情中人不贪生过河拆桥为哪般德趣益彰颂羊祜文人相轻祸害深庞会报仇虚实辩人物性格随境变学高情挚追邴原祸福相依堪唏嘘遗言不善恨难了侍奉四帝独丁奉刚直洒脱是苏则闪烁星中有羊祜料敌如神看满宠义重如山赞臧洪三国时期间谍案生于忧患死于乐功勋卓著震敌国挟天子以令诸侯涂脂抹粉郭皇后妙手回春亦有憾晚节不保名遭辱挟天子以令诸侯韩遂的翻来覆去人生如戏嬉人生文盲将军战功傲睁眼闭目盲钱财以刀画面祭仓慈故事趋弱趣味凑三国鼎立始与灭青黄不接是大忌英雄难过美人关守城悍将数郝昭人生如戏嬉人生学高情挚追邴原守城悍将数郝昭名臣宿将侠朱儁人生如戏嬉人生人若作孽不可活子不系父见董允相逢一笑泯恩仇能掐会算赛诸葛青黄不接是大忌兄弟相残隐恋情刘备之死该怪谁涂脂抹粉郭皇后单骑逃窜蕴怪异相逢一笑泯恩仇睚眦必报话许攸竹篮打水叹步阐法正不死无三国不识庐山真面目闪烁星中有羊祜拖延病症害死人谨慎务实赞顾雍耿耿忠心铸英名人生如戏嬉人生牌技优劣看心态人怕出名猪怕壮后圣大名归周群凉州能安靠张既
名不符实滋国殇曹芳年号蕴蹊跷三国隐士第一人真正八卦在无形重情厚谊擅外交勇猛大义令人敬仁为第一义居次孙吴稳固赞吕范进了曹营言不发闪烁星中有羊祜身在曹营心在汉刘备是儿坏孙好识时务者公孙康曹豹无涉虎豹骑界桥之战显麴义黄权堪与法正比自古英雄出少年曹彰有将领之气孙吴稳固赞吕范挪移乾坤应合规人物性格随境变曹操最恨哪三人后圣大名归周群妙手回春亦有憾愚忠之才遇庸主嗜血之魔公孙度最是封建属株连刘备之死该怪谁生死不渝在磊落瘦死骆驼比马壮假作真时真亦假为严将军头讴歌赵忠乃是朕母亲恃才傲物狂张裕刘备和他夫人们童真有趣辨真假童真有趣辨真假世崇关羽为武圣三国鼎立论首功外强中干纸老虎性情中人不贪生过河拆桥为哪般德趣益彰颂羊祜文人相轻祸害深庞会报仇虚实辩人物性格随境变学高情挚追邴原祸福相依堪唏嘘遗言不善恨难了侍奉四帝独丁奉刚直洒脱是苏则闪烁星中有羊祜料敌如神看满宠义重如山赞臧洪三国时期间谍案生于忧患死于乐功勋卓著震敌国挟天子以令诸侯涂脂抹粉郭皇后妙手回春亦有憾晚节不保名遭辱挟天子以令诸侯韩遂的翻来覆去人生如戏嬉人生文盲将军战功傲睁眼闭目盲钱财以刀画面祭仓慈故事趋弱趣味凑三国鼎立始与灭青黄不接是大忌英雄难过美人关守城悍将数郝昭人生如戏嬉人生学高情挚追邴原守城悍将数郝昭名臣宿将侠朱儁人生如戏嬉人生人若作孽不可活子不系父见董允相逢一笑泯恩仇能掐会算赛诸葛青黄不接是大忌兄弟相残隐恋情刘备之死该怪谁涂脂抹粉郭皇后单骑逃窜蕴怪异相逢一笑泯恩仇睚眦必报话许攸竹篮打水叹步阐法正不死无三国不识庐山真面目闪烁星中有羊祜拖延病症害死人谨慎务实赞顾雍耿耿忠心铸英名人生如戏嬉人生牌技优劣看心态人怕出名猪怕壮后圣大名归周群凉州能安靠张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