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锦一下子就懂了,那男人手里拎着的那只黄莺鸟儿,价值不菲。
树林子里的黄莺不鸣啼,偶尔叫一声,也不是发出“嗬——嘁——贝卡昆”的声音,只会叫“嗬——嘁——贝锵”,粗俗难听。
要是想让黄莺的鸣啼发出“贝卡昆”这样“昆”带着金属型的美妙余韵的声音,就必须以人为的手段对它进行训练。
在自然界的野莺还是尚未长出尾巴的雏莺时候,就将它捉来,让它跟随已经会这样叫的黄莺师傅学习。
如果雏莺长出了尾巴,这表明它已经习惯了父母亲野黄莺的粗俗的声音,无法加以训练矫正了。
当师傅的黄莺原本也是通过这种人为的方法训练出来的,训练成功的,叫声好听的,就会有一些“凤凰”、“锦绣”之类的各种名号。
因此,如果谁家有什么样的名鸟,同样饲养黄莺的人家为了训练自己的黄莺,会不顾路途遥远,找到这户人家,恳求允许学习它的鸣叫方法。
这种黄莺学啼,称为“跟声”。
一般是大清早出发,连续学习几天。
当师傅的黄莺有时也会到一定的地方,那些弟子黄莺集中在它的周围,犹如音乐教室学唱歌那样的壮观。
当然,每只黄莺的素质不同,根据其优劣,声音也有美丑之别,同样黄莺鸟儿,就算学了高贵的鸟叫声,其声音之抑扬顿挫、余韵之长短等也是千差万别。
所以要得到一只上等黄莺,绝非易事。
能有一只好黄莺,可以赚取学费,故其价格之昂贵也是理所当然的。
之前靖王府里饲养的最优秀的黄莺名叫“天籁”。
元锦十分喜欢早晚的时候,听它的啼叫之声。
天籁的啼声实在是妙不可言。
高音的“昆”清越澄澈,富有余韵,犹如极尽人工绝妙之乐器,听不出是鸟的鸣叫。
而且声音悠长,既富有张力,又音色圆润。
因此,饲养天籁也就极其精心细致,像调制食饵都要慎之又慎。
平时制作黄莺的食饵,将大豆和糙米炒后磨成粉再加上米糠调成粉末状,另外将鲫鱼干或者丁斑鱼干磨成粉,称为“鲫鱼粉”。
使用的时候,将这两样粉末各取同样比例,混合起来,然后加入萝卜叶汁,调制而成。
这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
另外,为了使黄莺声音更加悦耳,还要捉来在一种
野葡萄茎上结巢的昆虫,每天喂给黄莺一两只。
如此麻烦费劲的黄莺,靖王府曾经饲养有五六只,平时总得需要一两个人专门伺候。
而且,黄莺在人前是不肯啼叫的,所以须将其放进一种名叫“饲桶”的桐木小箱里。
这种桐木箱安装有纸拉门,关得很严实,微光从纸外面透进去。
纸拉门的框子使用紫檀木或者黑檀木制作,还施以精雕细刻,或者镶嵌着白蝶贝壳,描绘着泥金画,情趣盎然,巧夺天工。
然而,即使是靖王府里精心饲养的黄莺儿,也没有眼前那男人手里拎着的那只,啼叫的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