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弃地

在禀奏完夏收期间,渭北各县贪赃枉法者名录及惩处意见后,宣秉告辞而退时,忽然一失神,差点在殿中摔倒。

“御史中丞?”

第五伦连忙让人扶着他,宣秉惭愧地行礼:“臣失仪,让大王见笑了。”

宣秉当初因为不仕新朝,被五威司命缉捕,关在郡邸狱里落下了风湿腿疾,至今未愈。

第五伦怜惜他老迈,遂下了一诏:“往后御史中丞入朝奏对,可乘小马车。”

宣秉坚决推辞:“臣岂能与车千秋相比?太师张公、京兆尹陈公,朝中与臣年龄相仿者比比皆是,臣岂敢行此特例。”

这一推让耽搁了点时间,被第五伦召到宣室殿来问对的几人已到门外。

第五伦看出宣秉的心不在焉,知道他在担心儿子宣彪安危,心里一软,遂道:“接下来的燕朝,中丞也留下罢。”

“这不合规矩。”宣秉又道:“臣只管督查百官,军国之事不敢置喙。”

也只有这样身正的父亲,才能教出正直的儿子来啊,第五伦尚不知宣彪已逝,长安的信息,还停留在宣彪得到匈奴入寇消息后,立刻送来的急报上。

第五伦笑道:“并非是要中丞越矩,余只是想让中丞替余监督燕朝,以免群臣吵起来坏了礼仪。”

今日之议,确实有动手的风险,毕竟有冯衍、第七彪这文武俩活宝参加,二人意见还完全相反。

宣秉这才应诺,肃穆地站在厅堂中段,目视与会的少府宋弘、治粟校尉任光、典客冯衍、中尉第七彪一一抵达,盯着他们行礼时的每个动作神态。

“今日只论并州边郡急报,夏至前后,西河郡、新秦中两处同时告急,廷议如何应对,诸卿当日各陈其词,回去后又写了奏疏,余都已经看过了。”

第五伦制止了急吼吼要发言的第七彪,一个个点着去。

“冯典客,你先说。”

第五伦发现,不让冯衍具体拿主意办事,只让他坐在庙堂上说话还是不错的。且此人和机敏的任光相反,心大,凡事敢出头,常发惊人之言,可以调和朝堂气氛。

比如这次,冯衍就逆流而行,提出了一个明知道会得罪魏王乃至于大批元勋的提议:“臣以为,应当放弃新秦中!”

这并不是冯衍拍脑门想问题,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论。

他不管横眉怒对的第七彪,只自顾自道:“臣当年随新更始将军廉丹长居朔方,也去过新秦中,故知晓当地情形。”

“新秦中之兴,虽可追溯到秦朝,但大多数移民还是汉武时,卫青河南之战痛击匈奴,夺得此地,当时群臣议论在当地筑城设县,丞相公孙弘反对,认为秦时常发三十万众筑北河,终不可就,已而弃之;但主父偃则坚持在此地筑郡,他认为当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此乃广中国,灭胡之本也。”

“如主父偃所言,新秦中确实成了塞上关中,产出粮秣,沟通凉州、并州,此乃人尽皆知之事。”

“然彼一时此一时,如今胡汉勾结匈奴,不止有骑兵,也有步卒,威胁远大于汉时胡虏入塞。彼辈兵分两路,一军击西河,一军攻新秦中,如今耿将军在上郡,守西河容易,若是还要驰援新秦中,恐怕顾此失彼。”

冯衍拿身上的朝服打比方道:“就如两件衣服都破了,拿其中一件裁了,补另一件,那至少还能有件完整的衣服,不然最后手里也只有两件都没法穿的破衣服。是故不如弃掉新秦中,专力于北边西河、上郡!”

冯衍还没说完,第七彪已经忍不下去了,指着冯衍就一通狂喷:“胡言乱语!”

“你竟敢将大王龙兴之地,比作是破衣服?”第七彪认为,冯衍这种人是根本无法理猪突豨勇旧部对新秦中的感情。

彪哥是个重义气的人,此刻颇为动容:”大王当初带着吾等远赴塞北,在新秦中屯田、戍守,这才有了定魏郡、打天下的基本。如今新秦中有难,还有不少旧部袍泽留在那,岂能弃之不救呢?”

冯衍打断他:“第七中尉,我所言的弃,是弃地保人,让新秦中百姓迁徙到北地或上郡戍边,也不是永远不回去。且将守不住的边缘之地丢给胡汉,待大王扫平中原,天下三分有其二后,抽出手来,再遣兵将数县夺回。”

他心里有杆秤,为了保住那几个县,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此去取汉中,夺河北,取得几个膏腴之郡难道不好么?

而且,按照冯衍的心思,胡汉、匈奴拿下新秦中后,与魏国的北地、上郡隔着千里荒芜之地,难以过来。他们接下来或将以新秦中为基地,侵犯陇右、河西,正好压制一下隗氏,何乐而不为?

第七彪哪管这些,捋着袖子要去收拾冯衍了,亏得御史中丞宣秉在场,一通呵斥,才让第七彪冷静下来。

岂料彪哥回头就对他道:“老中丞之子宣伯虎亦是吾等袍泽,他也在新秦中,难道中丞也同意弃地?”

宣秉十分冷漠,他今日只管朝堂礼仪,不管朝会结果。

第五伦让二人稍安勿躁,目光看向宋弘:“宋少府曾做过并州牧,你也赞同弃新秦中,为何?”

宋弘在并州牧任上干过好几年,还为王莽筹集过缘边作战的粮秣,新朝对外政策的惨败,给他留下了巨大影响,遂道:“臣常处并州,故知塞北缘边之地,从宣帝以来,几代没有见过烽火,没经过战事,百姓人口旺盛,牛马遍野。”

“等到王莽搅动了匈奴,与单于结仇,南北再度交兵,边郡人民或死或被掳;再加上王莽征集十二部兵马,长久驻扎在并州,不但将士疲惫,边郡粮食空虚,原野上随处可见暴露的白骨。”

“如今大王之地不过一州半,国力兵卒人口,远不如新莽时,却同时与陇右、南阳、河北敌对,战事多于始建国年间。”

“而匈奴已得西域臣服,勾结乌桓,又有胡汉助纣为虐,其势力远超十年前。”

这一对比,暗藏的意见是,第五伦若是一时不忿,要和匈奴全面开战,结果必然失败。

宋弘分析局势也不离本行:“如今朔方、五原悉数沦陷,为匈奴、胡汉所控,新秦中再无外屏,匈奴从朔方南下攻之,逆河而下,一路多有草场,数日可至。”

“但魏军若要救援,需要走多久?”

他朝第五伦作揖:“大王昔日曾率猪突豨勇戍边,当知晓,若自北地郡马领城前往新秦中,最近的路是先往北,在西折,走一千余里,然而沿途多是盐湖戈壁,无水草,大军难行。”

“太平时节更常走的路,乃是径直向西,借道陇右安定北上,全程一千三百余里,然如今此路为陇右占据。”

新秦中如此遥远,想在匈奴与胡汉全力进攻下保住它,需要花费多大的兵力?为了维持兵力,又要消耗多少民力和粮食?宋弘不忍看到第五伦为了几个县,就让关中数郡好不容易恢复的民生搁置,重蹈王莽时的覆辙。

“大王曾将汉中比作鸡肋,如今新秦中,则犹如壁虎之尾,弃之不惜。”

眼看宋弘也同意弃新秦中,第七彪傻了,宋弘的话句句在理,第七彪骂人行,正儿八经的辩驳却张口结舌。

第五伦沉吟未言,余光瞥向任光。

虽然偶尔也觉得任光滑头,总是逢迎上意,但此时此刻,第五伦确实很需要他的意见。

任光立刻就领会了,站出来道:“臣倒是以为……新秦中不必弃!”

冯衍冷笑摇头,宋弘则板着脸,他欣赏任光的能力,却不喜欢任光这点,为人臣者,有时候就应该坚持对的事情,忤逆上意亦不足惜。

但任光却也能拎出几个理由。

他认可不必弃有二:“臣听闻,新秦中城池障塞高大,尤其是富平县与浑怀障,能以一御十。其田土肥壤,灌溉流通,足以自给,若能保住,驻军在当地就有饭吃,不需要千里运送。”

“其次,如今大王令人制炒面为军粮,送往北方,短则半月,长则一月不会朽坏,塞北干燥,甚至能撑两月之久。而车骑将军正奉命募并州人练骑兵,从上郡肤施县往西行,九百里可达富平,耿将军乃并州一方之将,大可兼顾西河、新秦中两头。”

有一点牵强,还有点纸上谈兵,但任光作为没去过塞北的人,能说到这份上就不错了。

眼看几人争得差不多,而耿弇、景丹、万脩、马援乃至岑彭都在外地,没法立刻给出意见,第五伦知道,该由自己来一锤定音了!

“伯卿说新秦中‘不必弃’,余以为,他说错了!”

此言一出,冯衍大喜,宋弘松了口气,第七彪急得脸都红了,而宣秉也抬起头看了第五伦一眼,他岂会不担心儿子安危呢?

岂料第五伦下一句却是:“要余说,新秦中,是‘不能弃’!”

喜欢看群臣争议,却甚少亲自下场的魏王,今日屁股却完全偏向一边。

“新秦中乃是关中之屏蔽,河陇之噤喉。文景之时,边备不修,新秦中为匈奴所占,单于骑兵,可以径直南下袭朝那、萧关,断回中道,甘泉宫可望见烽火,细柳营扎于渭桥,一时间泾渭以北,遂无宁宇。”

”直到汉武帝驱逐匈奴,置郡戍守,自此以后,关陇无匈奴祸患者百余年。故而新秦中乃是天下之冲要,若无新秦,则北地危,北地危,则长安薄矣。”

第五伦看向冯衍:“冯典客以为匈奴得了新秦中,会只袭扰陇右隗氏,实在是太过托大了。若是卢芳与陇右勾结,合力犯我边塞,又当如何?”

和匈奴有血海深仇的陇右良家子会和卢芳联手?冯衍打死也不信,但又不好直接驳魏王,只能讷讷应是。

第五伦又看向宋弘:“宋少府所虑亦有道理,但若此时轻弃新秦中,让匈奴、胡汉全取河西,重建汉初冒顿之势,一统北州,将断掉的右臂重新长回来,东连乌桓,西接诸羌。到那时,万里缘边将更无宁日。今日多花一份力,保住新秦中,是为了往后抵御匈奴时,能节省十倍之力!”

第五伦动容道:“尤其是新秦中,余当初在当地深受百姓之惠,多次说过,百姓衣我食过,要让猪突豨勇保境安民。这句话,余要说到做到!如今宣伯虎与新秦中吏民尚在死战,余岂能退缩先惧?”

他掷地有声:“余虽不承汉室名号,但汉家的江山,尤其是汉武卫霍花费四十年打下的边郡,却要全盘继承。若非万不得已,绝不会轻弃其地,其民!”

这一席话,从战略、花费上反驳了冯衍、宋弘,旋即深情回望往日承诺,将第七彪感动得眼泪汪汪。

最后还定性升华,又加了一句“除非万不得已”给类似的情况留了点退路。

任光只对魏王敬佩得五体投地,有这样的君主,确实是新秦中人的幸事啊。

燕朝之议既已达成共识,第五伦遂下诏:

“征发关中七千新兵赶赴上郡,交由车骑将军耿伯昭统辖,再令耿将军自上郡分兵,驰援新秦中!”

然而第五伦的诏书才刚发下去次日,就有一份来自上郡,十万火急的奏疏传至,却是耿弇为他的再度“事急从权”而请罪。

“大善,得知匈奴分兵之际,伯昭便亲自将兵西行了!”

“好个小儿曹。”这一次,第五伦十分欣慰,笑骂道:

“不愧是余之霍骠骑!”

第565章 江汉第489章 宣战!第545章 你把握不住第379章 尝新第473章 如飞蛾之赴火第195章 将军第671章 借荆州第685章 大决战第283章 借剑第608章 养蛊第66章 我想了十天十夜第618章 不许秀!第41章 伯乐一顾第587章 还有一点想笑第258章 飘第38章 年轻人不讲仁德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238章 杀去常安第243章 好日子第193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第654章 得陇望蜀第541章 伦秀(下)第三卷完第391章 推心置腹第58章 宗主第406章 陇蜀第366章 朝为田舍郎第615章 神化第627章 千里之堤第577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第488章 虫子第556章 窥天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159章 挑动黄河天下反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449章 中心开花第82章 窦融第555章 欲穷千里目第581章 骑步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107章 烽火第250章 广厦第508章 豹尾第359章 七十三第129章 绿林第653章 砍头第164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第35章 家里有矿第78章 阴兵借粮第517章 再见第392章 衔环第527章 相异第194章 凛凛人如在第648章 带恶人第291章 四分五裂第123章 你的名字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来第478章 温酒第67章 反他娘的!第310章 七寸第456章 谋刺第433章 学会了哥的运营第522章 殉道第305章 横跳第12章 听取人生经验第253章 陨石第329章 无题第215章 他急了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476章 他们急了第23章 秋菊第677章 后翼弃兵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536章 好人第475章 钩直饵咸第349章 江东子弟多才俊第446章 凿空者第174章 双赢第496章 刚摸清你底细第347章 冲就完事了第58章 宗主第229章 董忠第377章 百姓无不怀念我大新第493章 预判第688章 这谁顶得住啊第384章 全民皆兵第18章 公元一世纪什么最重要?第193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644章 汉魂第202章 一方有难第371章 冯衍第451章 看不见的客人第124章 四杀第683章 大敌第475章 钩直饵咸第246章 南巡狩第201章 硕鼠还是飞蝗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523章 创业未半
第565章 江汉第489章 宣战!第545章 你把握不住第379章 尝新第473章 如飞蛾之赴火第195章 将军第671章 借荆州第685章 大决战第283章 借剑第608章 养蛊第66章 我想了十天十夜第618章 不许秀!第41章 伯乐一顾第587章 还有一点想笑第258章 飘第38章 年轻人不讲仁德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238章 杀去常安第243章 好日子第193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第654章 得陇望蜀第541章 伦秀(下)第三卷完第391章 推心置腹第58章 宗主第406章 陇蜀第366章 朝为田舍郎第615章 神化第627章 千里之堤第577章 违背祖宗的决定第488章 虫子第556章 窥天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159章 挑动黄河天下反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449章 中心开花第82章 窦融第555章 欲穷千里目第581章 骑步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107章 烽火第250章 广厦第508章 豹尾第359章 七十三第129章 绿林第653章 砍头第164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第35章 家里有矿第78章 阴兵借粮第517章 再见第392章 衔环第527章 相异第194章 凛凛人如在第648章 带恶人第291章 四分五裂第123章 你的名字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来第478章 温酒第67章 反他娘的!第310章 七寸第456章 谋刺第433章 学会了哥的运营第522章 殉道第305章 横跳第12章 听取人生经验第253章 陨石第329章 无题第215章 他急了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476章 他们急了第23章 秋菊第677章 后翼弃兵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536章 好人第475章 钩直饵咸第349章 江东子弟多才俊第446章 凿空者第174章 双赢第496章 刚摸清你底细第347章 冲就完事了第58章 宗主第229章 董忠第377章 百姓无不怀念我大新第493章 预判第688章 这谁顶得住啊第384章 全民皆兵第18章 公元一世纪什么最重要?第193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644章 汉魂第202章 一方有难第371章 冯衍第451章 看不见的客人第124章 四杀第683章 大敌第475章 钩直饵咸第246章 南巡狩第201章 硕鼠还是飞蝗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523章 创业未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