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形势一片大好

王莽一直坚信,汉朝以来两百年的土地兼并,是亘古未闻之事,都怪商鞅坏了井田——反正秦与商鞅会背下所有黑锅。

既然如此,王神医也对症下药,认为非恢复井田制难以消除,只可惜他做皇帝那会心太软,被豪强士人们连番游说:“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实行。”

王莽那时候“糊涂”,遂做了妥协。

可现在王莽明白了:“改革不彻底,不如不改革!”

“尧舜复起而弗能行?汤武办不成的事予办,孔孟没复成的古予复!”

一句话,董仲舒和汉朝诸儒只敢脑子里想想的事,他王莽,都要一一动手实践!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

如此,方能张太平之纪纲,立至化之基址,齐民财之丰寡,正风俗之奢俭。

王莽相信在井田制下,会出现贫富均衡,人无余力,地无余利,人与人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的大治情景。

仿佛解决了土地问题,就能一夜之间,从大乱到大治。

至少在王莽眼里,南阳确实就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一年以来,赤眉控制的南阳各县皆已完成授田,如今是耕者有其田。”

过去的主要阻力是豪强,如今这难题被赤眉强大的武力横扫镇压了,一切就顺顺利利,就完全不存在问题——赤眉“国人”和当地“野人”分地差距颇大,后者还得给前者白白劳动,不少中家分到的土地还没过去多,因为田土瘠肥不均,地头上闹出了很多人命,这些细枝末节都不算问题的话,形势确实不错。

而王莽亲自盯着的宛城周边情况也颇好,佃农、农奴翻身后劳动积极性确实搞高了不少,一听说往后不用收赋税了,虽然将信将疑,但人都是要吃饭的嘛,不但耕作私田努力,替井中公田干活时也不偷懒,王莽北上时,正值当地谷物丰收。

所以他才敢说“大成”,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

但就在王莽吹牛时,在南阳负责秋收纳粮事务的刘恭、刘盆子兄弟,在抵达新野县时,却面面相觑,齐声说了两个字:

“不好!”

……

所谓井田,便是一井之内,八户人家需通力合作完成耕种,所获产物平均分配,其中,百亩公田所获产物尽数归赤眉所有。

纳粮时,将公田里的收成割走即可,私田分毫不取,也避免了复杂的计税亩产等问题。

但前提是,公田里得有粮食,足够的粮食。

刘恭和刘盆子到达新野县后,没见到丰收,只瞧见许多地只有三三两两蔫蔫的粟穗,又从镇守当地的赤眉巨人口中得知,新野县三成的“野人”在分到土地后,却宁可扔着不种,而选择了逃荒!

好容易逮到一个逃荒后溜回家来的人,刘盆子好奇地问他:

“汝等过去不是日夜盼望有地么?如今分到地了,为何要逃?”

那新野老农听说刘恭、刘盆子是汉室宗亲,遂嘟囔道:“若是汉家朝廷给分的地,那自然要拿着,可赤眉嘛……”

他摇头道:“新野邓氏、来氏、阴氏都是大宗族,他们是跑了,但指不定哪天就会打回来,赤眉如今分了诸姓田产予吾等,日后岂不是要被报复?”

新野的农夫对此颇为担心,各个氏族在当地统治了几十上百年,而且并非穷凶极恶,对佃农都不错,家主们心善着呢,谁受了他们的田,都要被邻里暗地里指着脊梁骨唾骂的。

“逃荒只是饿一时,可若是遭了报复,就是世世代代在乡中提抬不起头了。”

刘恭听得默然,倒是刘盆子,从小就被劫入赤眉,也耳濡目染也一些东西,只道:“既然如此,汝等不是更应帮着赤眉,勿让邓氏、来氏、阴氏回来么?”

“拦得住么?”新野人却一点不相信赤眉:“邓奉先、来君叔都是将军胚子,邓奉就在南边荆州,来君叔听说去投了吴王,昆阳的吴王啊!三百人打败了三十万!”

刘秀这汉家仅存的独苗苗,也是南阳老乡们崇敬的对象,昆阳大战也被不断神话。

“而阴氏家主,听说去北边投了魏国,也不是善主,随时可能带着十万大军杀回来……”

众人都说,赤眉打下一处,吃干抹净后就走,没敌人时尚且会做流寇,若遇强敌,拔腿便跑,他们这些本地人呢?这时候傻乎乎协助赤眉的,日后有一个算一个,统统要被豪强清算的!

“南阳诸姓再坏,也是乡里乡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世世代代要做邻居的。赤眉再好,也是外地人!”

加上赤眉良莠不全,也没少干坏事,地域矛盾就这样压过了阶级矛盾。

过去豪强势力越大的地方,这种因畏惧而不敢种田,宁可抛荒的情况就越频繁,舂陵、湖阳皆如此。更有甚者,直接翻越桐柏山,去投了控制冥厄三关的“吴汉”,赤眉好不容易想当“坐寇”,但名声太差,治下人口流矢严重。

刘恭、刘盆子他们随便走一走就知晓了,宛城周边确实是“大好”,但出城一百里后,乡里以下,尽是无政府状态,魏国、吴汉的细作横行,谣言满天飞,能安下心来种井田的没几户人家。

随着秋收降临,更糟糕的事出现了,因为许多公田里收不上粮食,为了完成宛城要求的上缴指标,县乡的赤眉从事们,开始强征私田的粮……

不断有冲突在田间地头发生:“不是说好,吾等只种公田,私田不纳粮么?”

“汝有好好种公田么?一百亩才收了几十石,随手撒也比这多罢!”

“从事,你也是苦出身,不知道农耕的苦么?别家是偷懒没错,但我确实种了!可没种好,天旱、沟渠失修没水,怪不得我。”

过去组织修渠分水的豪强都被赤眉赶跑了,新来的乡官不懂本地情况,能丰收才见鬼了。

但民呼一何苦,吏呼一何怒,全然忘了自己当年也是因赋税太重才投了赤眉:“不管,公田只要不够百石粮,就从私田里征!”

“敢问,是谁定的规矩?”

“樊大公定的,祭酒田翁定的!不肯交,就去前线挑担子!”赤眉从事也随口乱说,但老王莽确实定过一个“公田百亩,收成最差也应有百石”的标准,然后要各地执行。

同理,北乡撂荒的人多,收粮少,就从其他几个乡多抄粮来补上。

而赤眉从事们征粮时,对赤眉家眷“国人”居住的私田自然是高抬一手的,于是缺额的负担,全压到了没有弃种逃荒的“野人”们身上。最后搞下来,各户人家往往纳粮超过六成——从事们如此辛苦,赤眉没有俸禄,总得有点辛苦费吧。

一车车粮食从贫瘠的乡里拉走,只剩下倒霉的农夫颓唐地坐在地里,嘴里又骂起赤眉来。

“这赤眉,与过去汉、新、绿林官府还在时,有何区别?”

“早知如此,还不如一起去投邓、来、阴各家主呢!”

一年前分地时,他们还感激过赤眉,高呼刘共和皇帝万岁、樊大公九千九百岁呢!

暴力抗税的情况越发频繁,加上豪强遗留的势力捣鬼,南阳各县一片动荡,只可惜,王莽再一次离开了基层,听不到看不到这些,当他离开宛城,到陈县找樊大公“上计”时,只接到了各地足数的粮食,以及“大好”的报告!

就连刘盆子回到宛城,忍不住想要追上马车,与田翁说说底下的真实情况,都被兄长拽住了。

刘盆子义愤填膺:“兄长,底下的从事在骗人,骗田翁,骗大公啊!”

“几百年了,历朝历代,欺下瞒上,不都是这么骗过来的?”

刘恭知道得多些,不管什么时候,那些敢说真话的铮铮良吏,总是被同僚视为不合群的异类,遭浊流捂住嘴,甚至莫名其妙死去的,他摇着头:“那时候都觉得,人人如此,我亦如此,天塌不下来。”

“可如今,却是天已经塌了。”

刘氏的天,大汉的天,沦落成泥,遭赤眉战车一碾,变成了尘土,可怜他们天生贵胄,弟弟却沦为牧童,如今又要为赤眉跑腿。

凭什么?赤眉也好,田翁也罢,都说天下变成这样,都怪他们刘姓豪强生太多,过太好,将九州吃穷了,可如今诸州刘姓宗亲都被路过的赤眉掳了,吃糠喝稀甚至活活饿死,但世道变好了么?

南阳、汝南之人,过去被欺压的人,依然在受苦。

他现在已经不觉得,刘姓该为这乱世,负任何责任。

刘恭抬起头,看着被夕阳染红的晚霞。

至于这赤眉的天?刘恭见赤眉众乱,知其必败,自恐兄弟俱祸,学着那些机敏的弃地新野老农,早做打算还来不及,还为赤眉针砭时弊?凭什么?

“除了田翁,赤眉自己都不在乎,你我就跟着一起拊掌,大声叫好不就行了!”

……

作为赤眉的“二皇帝”,徐宣一直喜欢与“田翁”唱对台戏,因为他总觉得此人是樊崇身边的奸臣,想害了赤眉。

但与废奴时的据理力争不同,在王莽一揽子计划铺开后,徐宣原则上是支持井田的。

徐宣当过狱吏,人生偶像是开汉第二功臣,也当过狱掾的曹参,他以为,赤眉在起家之初可以取财于官府和豪富,但打下地盘后,就必须以建立政权来支撑,所以才如此热衷于樊崇唾弃的“帝王将相”。就算如今搞什么五公共和,也得建立赋税制度,组织生产,以此获得稳定钱粮来源吧。

但他也清楚,以赤眉这种很难吸引读书士人、前朝旧吏的特殊情况,汉时的复杂赋税根本无法推行,井田制确实比较方便,再文盲,也知道割中间那块地的粮食吧。

对南阳、汝南的真实情况,徐宣有大量旧部散布在基层,所以他比王莽更加了然,可却熟视无睹:不如此就无法征粮啊,赤眉如今需要解决的是生存,而非给每户农家公正。

“田翁确实是国士啊。”

王莽在那“上计”完毕后,徐宣难得夸了他几句,他承认,自己只会小权谋而无治国大智慧,赤眉暂时还少不了田翁。

但徐宣依然不死心,觉得王莽定是新朝的大人物,甚至是三公九卿这样的高官,那太师王筐不是在陈县么?或许可以让他来认一认……

夸完后,徐宣话音一转:“南阳、汝南井田虽然大成,但收上来的粮食,也只够两郡十个万人营吃。”

“如今颍川、淮阳、梁、沛,四个郡各有十个万人营,从梁汉仓库及富户手中取来的粮食,几已耗尽。”

既然没土豪可打了,豫州的赤眉军,只能转而向中家甚至贫民索取,但受战争影响,梁、陈之地春耕耽误,秋收寥寥无几,老百姓家里也没有余粮。和南阳、汝南不同,赤眉在立足未稳的梁、陈强征救命粮食,会导致客军与土著爆发剧烈冲突。

樊崇也知道强行抄食不可取,赤眉战士还有点口粮,但决计熬不过冬天,按照王莽的提议,在各郡搞分地,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既然如此,只能用老办法。”

樊崇笑道:“往有粮的地方打,跟各位帝王和他们麾下的列侯将相们‘借粮’了!”

还得靠流动作战就食他处,可究竟往哪打,却又出现了分歧。

王莽一听赤眉又要动兵,一直盼望这天的他,激动得挺起老腰杆,抢先提议道:

“樊公,应该击洛阳!”

“北伐!”

第532章 气得浑身发抖第606章 坚冰第262章 点击就送第40章 炭治郎第383章 长城第39章 用爱发电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374章 铜马帝第297章 第五汉第82章 窦融第64章 大司马第308章 只有新军在挨揍第588章 先帝创业未半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550章 我们联合第330章 你坐啊第605章 甩锅大会第348章 关门大吉第482章 有的人活着第545章 你把握不住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603章 坚持守住第270章 其血玄黄第366章 朝为田舍郎第234章 把腿接上第660章 凛冬将至第3章 打不过就加入第419章 西线无战事第234章 把腿接上第105章 刈麦第309章 磨豆第331章 钉子第614章 帝乡第630章 脸都不要了!第590章 两千第488章 虫子第162章 赤眉第567章 告急第54章 暮鼓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654章 得陇望蜀第275章 天无二日第345章 突骑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112章 争个屁第105章 刈麦第121章 入宫第485章 鬼第436章 软柿子第352章 还能离啊第284章 盗跖第431章 不作安安饿殍第559章 甥舅第510章 补天第625章 杀去东京第11章 九世之仇第340章给他一个师第415章 想桃吃第333章 雪拥蓝关马不前第690章 “陨石”第283章 借剑第598章 落红第43章 酒酣胸胆尚开张第141章 三窟第584章 大进军第397章 树倒猢狲散第187章 难民第394章 南渡第60章 星星之火第356章 逃婚第33章 你也配叫刘秀?第204章 患难见真情第689章 祝融第325章 远交近攻第548章 山头第308章 只有新军在挨揍第337章 真香第117章 打雁第278章 另起炉灶第512章 脊梁第261章 西汉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670章 赴会第23章 秋菊第32章 驰名双标第519章 罪与罚第562章 委屈第552章 朝辞白帝彩云间第307章 骄傲第71章 扬子(今晚0点上架)第602章 不行第301章 退婚第230章 传统艺能第162章 赤眉第91章 官匪一家第267章 我为王第63章 士绅的钱如数奉还第63章 士绅的钱如数奉还第44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第434章 国野
第532章 气得浑身发抖第606章 坚冰第262章 点击就送第40章 炭治郎第383章 长城第39章 用爱发电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374章 铜马帝第297章 第五汉第82章 窦融第64章 大司马第308章 只有新军在挨揍第588章 先帝创业未半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550章 我们联合第330章 你坐啊第605章 甩锅大会第348章 关门大吉第482章 有的人活着第545章 你把握不住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603章 坚持守住第270章 其血玄黄第366章 朝为田舍郎第234章 把腿接上第660章 凛冬将至第3章 打不过就加入第419章 西线无战事第234章 把腿接上第105章 刈麦第309章 磨豆第331章 钉子第614章 帝乡第630章 脸都不要了!第590章 两千第488章 虫子第162章 赤眉第567章 告急第54章 暮鼓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654章 得陇望蜀第275章 天无二日第345章 突骑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112章 争个屁第105章 刈麦第121章 入宫第485章 鬼第436章 软柿子第352章 还能离啊第284章 盗跖第431章 不作安安饿殍第559章 甥舅第510章 补天第625章 杀去东京第11章 九世之仇第340章给他一个师第415章 想桃吃第333章 雪拥蓝关马不前第690章 “陨石”第283章 借剑第598章 落红第43章 酒酣胸胆尚开张第141章 三窟第584章 大进军第397章 树倒猢狲散第187章 难民第394章 南渡第60章 星星之火第356章 逃婚第33章 你也配叫刘秀?第204章 患难见真情第689章 祝融第325章 远交近攻第548章 山头第308章 只有新军在挨揍第337章 真香第117章 打雁第278章 另起炉灶第512章 脊梁第261章 西汉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670章 赴会第23章 秋菊第32章 驰名双标第519章 罪与罚第562章 委屈第552章 朝辞白帝彩云间第307章 骄傲第71章 扬子(今晚0点上架)第602章 不行第301章 退婚第230章 传统艺能第162章 赤眉第91章 官匪一家第267章 我为王第63章 士绅的钱如数奉还第63章 士绅的钱如数奉还第44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第434章 国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