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萌芽

第171章 萌芽

皇帝铁了心要办的事,肯定是可以明面上贯彻的。

崇祯那样的半路帝王杀大臣就像杀狗一样,只是到李淦这,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能用这么剧烈的手段。

天佑殿里的人和前朝的内阁差不多,也就是皇帝的秘书。皇帝兼任宰相,除非皇帝躲在宫里不管事,否则天佑殿里的这些人也就是真宰相的秘书班子。

明面上贯彻,不代表基层可以实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如今看皇帝这样是铁了心要干成摊丁入亩之类的改革,李芝远也把其中的坏处说了,再剩下的,就只能是讨论一下后续的政策。

一直没说话的英国公张牧之不是儒生,没有那种绝路之困的悲伤,见着天佑殿里的气氛有些不对,他便把话题又拉回到了具体政策上。

“陛下,臣以为在文登州试行是可以的。但若将来有效,推广全国,这就需要仔细考虑。倒不只是李大人所说的那些问题。”

“譬如胶辽,胶东的人口和辽南的人口并不一样。譬如文登,假设有十万人、百万亩地,这十万人的丁税加到百万亩地里,平均下来十亩地才加一人的丁税。”

“而如辽南,可能只有五万人,百万亩地。这样平均下来,二十亩地才加一人的丁税。”

“胶辽一省之内尚且如此,那么河南之于云南、湖广之于陕甘,这区别难道不是更大吗?所以,这摊丁入亩,还要考虑怎么摊?”

“是按照州县摊?还是全省平均?亦或是全国平均?全国平均的话,还要考虑南北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两熟的区别,还要进行全国的人口普查。”

“全省均摊,则也要考虑各个州县的人口、地亩的区别。若不一刀切下去,有些地方得利、有些地方损利,肯定是不行的。”

他的意思很明确了,人口和地亩数的不均衡、各个省的赋税标准又是固定数值的。

要么,放权,让地方节度使因地制宜。

要么,集权,让京城的朝廷出台一个全国公平的政策。

相对于李芝远说的种种,英国公觉得既然肯定要实行,就不应该去考虑是好是坏,而是要考虑怎么样实行了。

集权,对一个政权而言是难度很大的工作。

尤其是摊丁入亩这样的事,就大顺朝廷的组织能力而言,更好的选择是放权,让各地节度使因地制宜,以省为单位,在省内调剂。

或者……就真的如刘钰所说,培养一批皇帝直属的年轻人,充任空降的胥吏,进行一场全国范围的田亩清查。

李淦刻意回避了这个问题,看到文登州的情况,他心里已经有数,便把这个避开,只说了一句:“卿言甚是,天佑殿便是要考虑这些事的。”

随后又把具体的问题,不动声色地化为了大而范之的内容。

“朕所思,摊丁入亩是仁政吗?自然不是仁政。”

“如其所言,亩税丁银,大部分还是加在了无地租地的人身上。若说得利,也不过是那些稍有些土地的自耕农、工匠、商人、雇工。富户不得利、佃户亦不得利。”

“况且,缴税的大头来自富户,佃户不交租,富户怎么缴税?租子肯定是要包括摊下的人头税的。李卿所言,确有道理。”

“但于朝廷,一年可加几百万两的税银。这税银多了,才能养兵、救灾。朝廷不可无银。”

“若非要说仁政,只能说这是自耕农和工商业的仁政。至少工匠、商人的丁银倒是不用缴了。世上,当无让天下不同的人都称赞的仁政,只能仁一部分、恶一部分。”

“依朕所见,先不考虑清查田亩,先把各个省的税银、地银、丁银汇总一下,就在这个基础上考虑。”

“天佑殿这些日子便全盘考虑一下,到底是因地制宜?还是全国统一均摊?亦或是保持各个州县的税银总量不变直接摊?”

他既自承摊丁入亩对占绝大多数人口的佃户不是仁政,这仁暴之争其实也就没有再论下去了,皇帝自己都承认了这非是仁政,再拿这个说事也就毫无意义了。皇帝若是流氓起来,谁人能制?

而“仁政”一词,前些日子已经变了味了。

一个月前,江苏织工和工匠爆发了“齐行叫歇”运动。

歇者,吴语,也就是停止、不干的意思。齐行,就是整个行业。这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一方面,这证明随着大顺奉行开关贸易政策,导致江南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

点燃蜡烛,总会投下阴影。

萌芽这东西,不能只有财富,没有抗争,齐行叫歇这种大规模工人争取利益的运动是必然会出现的。

织工工匠们提出了增加工资、计件工资,增加工作权益等等要求。

不答应,不复工。

斗争手段明显是进步了许多,他们趁着西洋商人大规模采买、马上快要交货的时机发动。

还组织了领导团体,对于不听话、非要去上工的织工进行打压;对于因为叫歇而衣食困难的工友,予以帮助。

这件事轰轰烈烈,当地地方不得不上报朝廷。

廷议中,李淦就挖了个大坑,问了一下众臣,询问“若答应工匠要求,岂非仁政乎?”

然而廷议中,就有江南大臣义正辞严地告诉皇帝:朝廷的存在不是为了搏仁政之名的。

如今反将一车,就说摊丁入亩根本不是仁政,就是为了搂钱,廷议时候想来也会极有意思。

天佑殿内,纵然个人各怀心思,皇帝都这么说了,那也只能听命,去考虑制定一个具体的政策。

至于反对,那是廷议的特色,不是天佑殿的特色。

…………

威海,刘钰带着八个算是心腹的海军学员,准备这一次的日本之行,干一票大事。

白云航不知道刘钰要去日本,但却听说刘钰要离开威海一段时间,所以早早地在威海等着刘钰,堵在了刘钰要走的必经之路。

看着威海正在兴建的一座座房屋,那些招募的饥民吃饱了之后,每个月根本不用给薪水就肯干活。

看样子,这活命的恩情,还能不用给钱就能维持个一两年。

那个奇怪的名叫“北方工业商会”的建筑群已经有了一点规模,现在能够生产一些简单的木器,白云航也不知道将来要生产什么。

辽河、鸭绿江等地,东北深山老林里的大粗橡木,也开始在往这边运输、堆积、晾晒。看样子,像是要造船。

他也不懂,只是在等刘钰。

拦下了刘钰,白云航直接说道:“刘大人,这一次摊丁入亩若能实行,你这可是得了莫大的好处啊。最起码,你手底下这些做工的,不用缴纳人丁税了。”

刘钰下了马,笑着冲白云航拱拱手,又示意跟随的馒头等人先散开。

“怎么,白大人,这是来送行啊?还是来邀功来了?”

“哎,刘大人说笑了。在下既不是来送行,也不是来邀功。只是来说句实话。刘大人又没有田亩,倒是办作坊、干商贸,这摊丁入亩对刘大人好处极大,不是吗?”

刘钰一笑,心道这摊丁入亩的手段,就是个治标不治本的玩意儿,不是向地主阶级开炮的。

白云航这话说的确实没错,对自己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

不说别的,便黑着良心来算,若有丁银人头税,那开工资的时候就不得不多开出来人头税。

少了人头税,用工成本降低,这倒的确不假。

白云航是个聪明的,估计是看到自己招募了万余人在这烧砖、挖土盖房子,就想到了这万余人如果要缴丁税得多少钱,这可都是青壮。

“白大人,咱们也不绕圈子了,请白大人有话直说。咱俩现在不说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但这摊丁入亩的政策,我是希望达成的。你若有事,但说就是。”

白云航深吸一口气,拱拱手道:“那在下就直说了。刘大人聪慧博学,想来应该能知道,摊丁入亩的税政一改,钱肯定是能多收上来,但若说这是仁政,只怕也未必。”

“在下还有件事,要请刘大人帮忙。这政策一出,纵然我有救灾的名声,百姓也算爱戴,可肯定会有人煽动不满。譬如有人肯定会加地租,然后说本官恶政,他们也不得不加租子,这矛头和不满就都要压到本官头上。”

“是故……此事还请刘大人帮忙,在下才能办的漂亮。否则,前功尽弃,在下倒是无所谓,可是刘大人要兴工商,若是工商雇工还要交丁银,这就大为不妙了。”

刘钰哈哈大笑,摇头心道这厮无耻的模样,倒有些意思。不过这人也的确是个能吏了,能想到这一步,能力毋庸置疑。

“白大人既然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你有何想法,说出来就是。”

“是,在下祖籍赣南……”

白云航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这想法算不上惊世骇俗。

细究起来,白云航要说的事,也和八十余年前的明末全国大起义还有着莫大的联系。

明末江南看似歌舞升平,实际上糜烂到了极点,明朝允许世奴的存在,以至于江南等地的大地主们搞出了新花样。

【奴多腹坎无食,膝踝无裙,臀背无完肤。】

【奴女未配婿,早破其瓜;妇未耦子,先割其鲜】

【佃户取名,不得与过世的主家重复,此为避讳】

【佃户欲嫁女,比先馈银于田主,名曰‘河例’】

不但压迫的很,甚至连“真·初、夜权”;避讳;伪·初、夜权税;等这样的花活都玩了出来,一些地方愣生生退回了农奴制。

甲申年,崇祯17年,永昌元年,京城被攻破,旧皇帝上吊,新皇帝是个“流寇”,大大鼓舞了江南的佃户和奴仆。

只能说,“传统”这个词,是很魔幻的。

甲申年,白云航祖籍所在的江西,井冈山、吉安、庐陵等地,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铲平王起义。

裂裳为旗、削锄为刃,喊出了“铲主仆、贵贱,贫富而平之也”的口号,自号铲平王,占据井冈山,没收地主财产,烧毁奴契。

湖北黄安、麻城,也爆发了黄、麻暴动,奴仆聚集麻城,张贴“叛主”檄文,绣了一面大红旗,上书四个大字“万众一心”。

赣闽交界处的瑞金,何志源、沈志昌、张胜等人,在瑞金发动起义,提出“八乡分佃、减租减息”的口号。

占据农村,使得政令不出县衙,逼迫地主出面和他们签订减租和永佃契约,并且朴素地提出了“自然法学派”的观点,认为佃户改良了土地,付出了劳动,应该获得相应的土地所有权。

闽西的长汀、赣州的宁都,更是在农村建立了政权,使得县衙只能控制县城,最终逼迫县老爷出面,立了碑文,减免地租,减免年节的效例。

甲申年那场“天地翻覆”的大变后,魔幻的明末大起义,让刘钰大呼内行:陕甘榆林米脂延安、湖北黄麻、江西井冈山、闽西赣南瑞金宁都、苏浙皖的金坛、茅山……二百年后红旗漫卷的地方,二百年前也是红旗漫卷,连地方都一模一样。

甲申年的这一场江南奴变、佃变,大力催生了一种新的租赁制度。

虽然早就存在,但正是这一场奴变、佃变将其快速在江南普及。

这也正是白云航想和刘钰说的东西:永佃权。

(本章完)

第218章 克虏伯伤害准部感情第862章 好事第422章 突入第913章 南洋大开发(八)第836章 赌国运(上)第713章 活路第919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三)第643章 反对重商主义第531章 两头下注第255章 两制第19章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第1470章 最后的闹剧(十七)第1352章 英国的总崩溃(一)第384章 逼迫第535章 为什么是锡兰(上)第474章 屎里掺饭第176章 十三张第82章 卖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907章 南洋大开发(二)第493章 盗火 护火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265章 反对一口通商第1190章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上)第585章 要忍让第1483章 终章 九三年(一)第1350章 三角贸易(下)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34章 懂倭语的第563章 启蒙工具人(下)第373章 强盗逻辑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五)第99章 酒醉多言第376章 最后一次外交(上)第965章 扣帽第152章 入倭第187章 开战第776章 东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691章 棱堡时代的终结 会战时代的开启第1030章 氛围第684章 偷梁换柱第640章 授俄以渔第994章 咸饵第708章 海战(六)第1417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八)第834章 同病相怜第1464章 最后的闹剧(十一)第1291章 死与复仇(十二)第1199章 木牛流马(六)第125章 红装武装第34章 买卖第173章 对日最后一舔第204章 投名状第936章 绑定(下)第1189章 理藩学(下)第666章 分赃大会(三)第530章 打渔杀家第191章 预想第322章 五月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234章 打小抄第1377章 凡尔赛和约(四)第427章 日本兴废,在此一举第125章 红装武装第538章 感谢荷兰人第54章 全员赌棍第27章 临行第1454章 最终的闹剧(一)第683章 皇家私事第1113章 上国心态(七)第290章 翻译运动第1026章 割裂(四)第1287章 死与复仇(八)第537章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解读第1462章 最后的闹剧(九)第710章 点到即止第669章 分赃大会(六)第484章 也就那么回事第466章 为何要抑商第1223章 开战(二)第1047章 大改第220章 双簧保底第1133章 济天下和利自己第665章 分赃大会(二)第1510章 终章 九三年(廿八)第1416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七)第1206章 太子难当(下)第1211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下)第1490章 终章 九三年(八)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745章 巴达维亚新政(六)第691章 棱堡时代的终结 会战时代的开启第873章 “不正当”竞争(五)第135章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第382章 春秋大梦第494章 不当靖海侯第1299章 死与复仇(二十)第614章 两封信(下)
第218章 克虏伯伤害准部感情第862章 好事第422章 突入第913章 南洋大开发(八)第836章 赌国运(上)第713章 活路第919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三)第643章 反对重商主义第531章 两头下注第255章 两制第19章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第1470章 最后的闹剧(十七)第1352章 英国的总崩溃(一)第384章 逼迫第535章 为什么是锡兰(上)第474章 屎里掺饭第176章 十三张第82章 卖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907章 南洋大开发(二)第493章 盗火 护火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265章 反对一口通商第1190章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上)第585章 要忍让第1483章 终章 九三年(一)第1350章 三角贸易(下)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34章 懂倭语的第563章 启蒙工具人(下)第373章 强盗逻辑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五)第99章 酒醉多言第376章 最后一次外交(上)第965章 扣帽第152章 入倭第187章 开战第776章 东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691章 棱堡时代的终结 会战时代的开启第1030章 氛围第684章 偷梁换柱第640章 授俄以渔第994章 咸饵第708章 海战(六)第1417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八)第834章 同病相怜第1464章 最后的闹剧(十一)第1291章 死与复仇(十二)第1199章 木牛流马(六)第125章 红装武装第34章 买卖第173章 对日最后一舔第204章 投名状第936章 绑定(下)第1189章 理藩学(下)第666章 分赃大会(三)第530章 打渔杀家第191章 预想第322章 五月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234章 打小抄第1377章 凡尔赛和约(四)第427章 日本兴废,在此一举第125章 红装武装第538章 感谢荷兰人第54章 全员赌棍第27章 临行第1454章 最终的闹剧(一)第683章 皇家私事第1113章 上国心态(七)第290章 翻译运动第1026章 割裂(四)第1287章 死与复仇(八)第537章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解读第1462章 最后的闹剧(九)第710章 点到即止第669章 分赃大会(六)第484章 也就那么回事第466章 为何要抑商第1223章 开战(二)第1047章 大改第220章 双簧保底第1133章 济天下和利自己第665章 分赃大会(二)第1510章 终章 九三年(廿八)第1416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七)第1206章 太子难当(下)第1211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下)第1490章 终章 九三年(八)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745章 巴达维亚新政(六)第691章 棱堡时代的终结 会战时代的开启第873章 “不正当”竞争(五)第135章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第382章 春秋大梦第494章 不当靖海侯第1299章 死与复仇(二十)第614章 两封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