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天津会袁

妥协即有商量、有退让,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政治文明中,都是个有趣而重要的话题。

而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改善现状,在协议中牺牲一些东西,而这些牺牲至少部分地符合了其他人的意愿,由此达成共识应该是一个崇高的目标。

陈文强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便是懂得有原则的谨慎和互相尊重,这与当时大多数人所显露出的固执和不信任是大不相同的。也正是这种妥协的精神,使他能够与众多商人、实业家,乃至德国的工商企业进行一系列的双赢性质的合作。

而当把这种妥协精神转用于政治领域上时,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陈文强很少把某些人视为绝对的敌人,不管现在是哪个阵营,在他看来,都是有可能成为助力或盟友的对象。哪怕是满人的官吏,他也并不是非除之而后快,反倒有争取并利用的想法。

由此及彼,袁世凯这个现在的清廷官僚,陈文强就更不会将其视为死敌。而从历史上来看,袁老四虽可称之为枭雄,但他对民国建立是有大功绩的。

封建体制的和平演变,即在尽量避免流血的情况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国,这是北洋、革命党与清政府三方博弈的最优结果。否则,大规模内战可能导致国家的分崩离析,后果实难想象。

况且,陈文强对袁老四是有些鄙视的。别看袁世凯现在权势喧赫,却只是封建王朝的一条狗,朝廷要杀他,不过是一纸圣旨的事情。而陈文强呢,似在体制内,却又在体制之外。想用“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来迫他就范,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琼州、海外,甚至是西南战区,陈文强被逼急了,哪里都去得。不过是损失些产业罢了。而袁老四呢,拖家带口的,他倒是可能跑掉,可家人眷属却是难逃。

况且,北洋军虽然是袁老四掌握得很严密,但到底还不是他的私军,他要举兵造反也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就是枭雄的特点,应势而起,势消而亡。显然。现在的势还不是袁老四呼风唤雨的时候。

天津,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与上海相仿,其中也有很多外国租界。而北方的满人也特别多,神情作派也与南方不尽相同。

“满人——”阿萱轻轻皱了皱眉,隔着窗户望着外面。

陈文强也看到了这个满族的老贵妇,没有缠过的脚上穿着平底鞋,脸上擦满了脂粉。还抹了胭脂,唇上抹了口红。脖子下面挂了个小镜子。她的头发从中间分开,梳到后面,挽成一个象是硬缎子做成的扇子。

吸引人注意的是这个老夫人走路时的那股傲气。她的手分得开开的,好象被一个绕着臀部的看不见的东西隔开了似的。

陈文强看着,似乎在看另一个世界,各种有关皇族生活的传说也在脑海中翻腾起来。一百道菜的宴席。画有禽兽的朝服,饰有孔雀翎的帽子,被用鞭子抽打的仆佣,可笑、可鄙的尖声说话的太监……

不管立宪是真是假,这个朝廷是必须被推翻的。满人亲贵已经丧失了锐意进取的精神。更是一群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明白现代文明政治精要的蠢货。

“我们去逛一逛吧!”阿萱觉得陈文强的情绪有些低沉,便笑着说道:“见识一下北方的风土人情。”

“好啊!”陈文强有些勉强地点了点头,笑了一下。

女人喜欢逛市场,这恐怕不是时代所赋予的本能和特质。即便是不买什么东西,但阿萱还是精力旺盛,兴高采烈。慢慢的,陈文强似乎也被她所感染,开始留意起这不一样的景色,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买卖……

他们在人流中穿行,看见竿子上吊着的红色的喜烛,还有玩具和手杖;剃头的咔嚓咔嚓地耍着剪子;磨刀的哇啦哇啦地吹着喇叭;旧衣商用小木棍敲着木鱼;代写书信的老头儿缩成一团,蹲在一顶大布伞下;拔牙的把一些牙齿串起来挂着;还有挂着各式各样皮衣和豹皮、狐皮的皮货店。

尽管陈文强愿意为阿萱花钱,可阿萱更愿意充当一个游客的角色,而不是去买些并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但陈文强给她买的东西,她都珍爱着,不管贵贱,她把它们看成是一个丈夫送给妻子的信物。

当来到一家鸟店时,陈文强和阿萱都畅快地笑了起来。屋里一片鸟叫声,到处都是鸟笼子,日本夜莺、金丝鸟、画眉。店老板殷勤地笑着,向他们介绍着他那些宝贝鸟。

“丽莉会喜欢吗?”阿萱看中了一只八哥,并不是因为它美丽,而是它会学话。

“恐怕——气候和温度并不合适吧?”陈文强不太确定地摇了摇头,说道:“带着它也会很麻烦。”

“不麻烦,这鸟儿养起来很省事儿。”店老板在旁打消着陈文强的顾虑,而阿萱的神情告诉陈文强,她真的很喜欢这只鸟儿,也认为丽莉一定更喜欢。

走出鸟店,阿萱看见一群孩子在巷子里玩耍,他们在满是灰尘的场地上滚着木环。她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想起了曾经看过一幅古画,好象叫小儿嬉戏图,画上的孩子们也把头发理得象倒扣在脑袋上的碗。

陈文强并不用时刻探悉别人的心思,更何况是自己的爱人,所以有些误解了阿萱的微笑,轻声说道:“喜欢孩子?还是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

“什么呀,我想到了一幅古画。”阿萱笑着摇头,说道:“画得虽好,却没有眼见得生动。”

陈文强被阿萱孩子气的动作和语言逗乐了,阿萱也显得很快活,大胆地挽着陈文强的胳膊一路走回,那对买来的小鸟儿叫得挺欢实。

……

似乎是知道陈文强很忙,或许也是不想失礼而让陈文强生出不好的印象,到达天津的第二天。陈文强便在利德顺大饭店见到了袁世凯。

五短身材,颈粗腿短,走正八字步,颇似传说中的鳌龙。但就是这个几乎矮陈文强一头的袁老四,与他站在一起,竟然也不显得低下。而胡须是模仿德皇威廉二世的八字牛角须。看上去倒也挺威风。

一个高,一个矮;一个有辫子,一个是洋头;一个老,一个年轻;一个是封疆大吏,一个是闲散官员。相同的是两个人都很有自信,都身着便服,都透着那么热情和气。

宴席很丰盛,尽管没有一百道菜。双方的随员不多,大家不停着“请。请”,气氛很热烈,但每个人都老于此道,都在观察着欢饮的假象下面每个人扮演的角色。

斟词酌句的碰杯劝酒,言不由衷地应酬笑谈。陈文强虽然有些厌烦,但更感兴趣,因为他并不能完全探悉到袁老四的心理活动,只是丝丝缕缕。有时候还是猜测。

“或论洋务之娴熟,学识之渊博。陈大人可谓是国内第一人,比于洋人亦不遑多让。”袁世凯的饭量很大,在陈文强面前似乎也没有作假,似乎要给人一种坦诚相待的印象。

“袁大人谬赞了。”陈文强不再将精神集中在袁世凯身上,既是枭雄,自然是城府极深。若被一眼看穿,袁老四也爬不到今天这个地位,“修筑铁路、兴办学堂、建卷烟工厂、创办实业,袁大人行新政、办洋务的成就才是国内瞩目,中外皆知。”

“比不得。比不得。”袁世凯轻轻摇头,不掩赞赏地说道:“袁某拿着朝廷钱财,又有地方管辖之权,方才有些许成就。陈大人算是白手起家吧,短短数年之内已经名扬中外,实力雄厚,才是真正干才,袁某自愧不如啊!”

“你捧我,我捧你,这样客套下去可就假了。”陈文强举杯遥祝了一下,似笑非笑地说道:“强强联合,兄弟此番前来,便是本着此心,希望能与袁大人携手合作,再创佳绩。”

“强强联合,这个词用得好。”袁世凯颌首赞叹,“陈大人在南方人脉广、资本雄厚,袁某在北方也有些影响。诚邀陈大人至津一唔,袁某与陈大人算是不谋而合啊!”

其实,陈文强此番前来,并没有抱着多大的合作的愿望,他相信袁老四也是如此的想法。广泛的探讨,彼此的试探,将是双方最主要的目的。

而陈文强和袁老四在某些方面还有着共同点,那就是比较务实,酒宴之后的谈话自然也是偏向于实际问题。

“津镇铁路的修筑应该比较容易,因其所经地势大多较为平坦,不象粤汉铁路的地势复杂。”陈文强对此是有些准备的,张之洞之前曾与他说过川汉、津镇两条铁路的大致情况,希望在粤汉铁路修筑完成后还是由他来接手。

“资金是最大的问题。”袁世凯苦笑着说道:“自陈大人于粤汉铁路借外债之后,若是诸项条款条件稍苛,便难免引来物议,官员、绅商、百姓都会反对。之前屡议不成,便是出于此原因。”

标杆作用吗?陈文强不敢确定,但对此却有些欣慰。看以后谁还敢乱签协议,丧失国家权益?

“众列强都想承办铁路,或提供贷款,这便是竞争关系。”陈文强冷笑着说道:“择其最优,拉此抑彼,使他们的竞争更激烈,自然也就有降低条件的可能。粤汉铁路独借德资,便是因德国急于进入英法势力范围,主动提供诸项优惠。津镇铁路的修建嘛,似也可借鉴。”

“说到列强,陈大人似乎对英法印象不佳,特别是英国。”袁世凯颇有深意地微笑道:“听说英国新任驻华特命全权公使朱尔典邀陈大人面唔,却为陈大人所拒。”

“他若来拜见,我倒有可能见上一见。”陈文强面带不屑地揶揄道:“英国佬,不是鸦x片贩子,就是吸血鬼,我确实极厌恶。”

“这个,也不尽然啊!”袁世凯并没有继续深入,讪笑着岔开话题,问起了有关银行的事情。

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对新式银行的问世发出了急切而又微弱的呼唤。尽管此前已有中国通商银行和户部银行的设立,但它们的产生基本出于政治需要或财政目的,而非金融目的。所以,根本不能满足实业发展对巨额资金的需求。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一个真正发展实业的银行。

更为直接的原因是,赎回京汉铁路路权已经迫在眉睫。按照借款合同,如果在一九零七年九月一日以前清政府不能将借款全数还清,那从一九零九年起,则由比京总银行分二十年期拨还。这样的话,便使贷款方比利时能够长期霸持路权。

因该京汉铁路纵贯中原,意义十分重大,加上因粤汉铁路掀起的收回利权运动愈演愈烈,清政府决定筹款予以赎回,具体由主管轮、路、电、邮四政的邮传部承办。

于是,一个新银行便呼之欲出。在当时社会舆论提倡兴办新式工商企业、挽回利权和人民反对铁路借款,要求自办铁路的运动推动下,成立交通银行便进入了议时日程。

显然,袁世凯是想在交通银行上插一手,使北洋得到更有力的财政支持。不管他保荐的人选能不能得到朝廷任命,他想听听陈文强的意见。甚至他还有这样的想法:如果陈文强能被拉拢,他可以保荐陈文强来掌管交通银行。凭陈文强的声名,以及合资银行日益雄厚的实力,倒也是个很有竞争力的人选。

而陈文强对此是不感兴趣的。他可不想被束缚在京城,那本来就是他极力回避的地方。但他还是很中肯地向袁世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不少都是合资银行在运作中的经验,以及所吸取的教训。

“滇桂乱党猖獗,东南震动,陈大人半数产业在广东(琼州当时属于广东省),不知有何影响?”

袁世凯突然问起了革命军的事情,这让陈文强不得不认真思索,小心应付。

………

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248章 突发的“二辰丸”事件第75章 雨夜闪电第170章 入川之议第211章 猛烈攻击第243章 革命根基稳固第214章 宗社党,袁氏阻碍第244章 大势所在第121章 切身经验第55章 对德国的分析第165章 国内社会的感触,起事布置第161章 不捞好处谁干哪?第55章 摊牌(二)第65章 海上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44章 豁然开朗,缺助手第15章 煽风点火第248章 突发的“二辰丸”事件第5章 离国,苏报案转折第262章 战事扩大第181章 半年之期第197章 猛烈展开,北上会袁第92章 天涯海角第244章 革命光复区的招商引资第180章 大举南下,密商对策第235章 改组政党,筹边第107章 竞赛选拔,弟兄第182章 海上,领奖,抵德第232章 剿匪清乡,新督似不满第230章 旧督新督第87章 坚强决心,苏报第131章 感触光荣,一枪狙杀第11章 出头解围,同坐?第205章 你筹我谋,英使朱尔典第214章 粤汉铁路攻坚,革命大不易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帮派第262章 澳葡惊慌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177章 潜伏,里挑外掘第214章 粤汉铁路攻坚,革命大不易第103章 震慑,谈说同盟会第244章 革命光复区的招商引资第86章 黑吃黑第196章 积聚的实力,总体良好第68章 谨慎应对,取巧之法第28章 无题第266章 有备而来第258章 海陆布署第253章 日美滥觞第109章 攀丹群雄聚第215章 领袖的鼓舞,倒孙后果第87章 觐见,新政之弊利第168章 长期方略,爆发第28章 压抑,渲泄第221章 多管齐下,西南第205章 清廷应对,排兵布阵第91章 赴日第30章 暗杀非正道?第253章 挑拔,灵活第270章 潜艇,华侨第44章 豁然开朗,缺助手第196章 积聚的实力,总体良好第88章 革命的具体和细节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9章 暗杀团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168章 长期方略,爆发第255章 凝聚,打压第166章 紧锣密鼓,提前发动第180章 大举南下,密商对策第41章 亲热第292章 飞机、潜艇,初战告捷第109章 攀丹群雄聚第227章 翻脸如翻书第149章 长远结交,舞会?第232章 剿匪清乡,新督似不满第32章 攫取黑金,革命者第208章 经济、金融战争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盘散沙”第189章 纵横桂省,袭扰战第110章 奸细,后援第30章 暗杀非正道?第132章 暗杀威慑,立宪嘴脸第165章 国内社会的感触,起事布置第170章 内线外线,摧枯拉朽第232章 剿匪清乡,新督似不满第21章 现实,人脉第173章 一枝独秀,掺沙子第58章 安排托付第192章 各处的准备第14章 交谈,托付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龙济光第18章 候选,华人的称呼第191章 无题第84章 辩论还是解释第232章 明谈暗战第58章 安排托付第50章 财动人心,合盘托出第175章 实力,跋扈第182章 海上,领奖,抵德
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248章 突发的“二辰丸”事件第75章 雨夜闪电第170章 入川之议第211章 猛烈攻击第243章 革命根基稳固第214章 宗社党,袁氏阻碍第244章 大势所在第121章 切身经验第55章 对德国的分析第165章 国内社会的感触,起事布置第161章 不捞好处谁干哪?第55章 摊牌(二)第65章 海上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44章 豁然开朗,缺助手第15章 煽风点火第248章 突发的“二辰丸”事件第5章 离国,苏报案转折第262章 战事扩大第181章 半年之期第197章 猛烈展开,北上会袁第92章 天涯海角第244章 革命光复区的招商引资第180章 大举南下,密商对策第235章 改组政党,筹边第107章 竞赛选拔,弟兄第182章 海上,领奖,抵德第232章 剿匪清乡,新督似不满第230章 旧督新督第87章 坚强决心,苏报第131章 感触光荣,一枪狙杀第11章 出头解围,同坐?第205章 你筹我谋,英使朱尔典第214章 粤汉铁路攻坚,革命大不易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帮派第262章 澳葡惊慌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177章 潜伏,里挑外掘第214章 粤汉铁路攻坚,革命大不易第103章 震慑,谈说同盟会第244章 革命光复区的招商引资第86章 黑吃黑第196章 积聚的实力,总体良好第68章 谨慎应对,取巧之法第28章 无题第266章 有备而来第258章 海陆布署第253章 日美滥觞第109章 攀丹群雄聚第215章 领袖的鼓舞,倒孙后果第87章 觐见,新政之弊利第168章 长期方略,爆发第28章 压抑,渲泄第221章 多管齐下,西南第205章 清廷应对,排兵布阵第91章 赴日第30章 暗杀非正道?第253章 挑拔,灵活第270章 潜艇,华侨第44章 豁然开朗,缺助手第196章 积聚的实力,总体良好第88章 革命的具体和细节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9章 暗杀团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168章 长期方略,爆发第255章 凝聚,打压第166章 紧锣密鼓,提前发动第180章 大举南下,密商对策第41章 亲热第292章 飞机、潜艇,初战告捷第109章 攀丹群雄聚第227章 翻脸如翻书第149章 长远结交,舞会?第232章 剿匪清乡,新督似不满第32章 攫取黑金,革命者第208章 经济、金融战争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盘散沙”第189章 纵横桂省,袭扰战第110章 奸细,后援第30章 暗杀非正道?第132章 暗杀威慑,立宪嘴脸第165章 国内社会的感触,起事布置第170章 内线外线,摧枯拉朽第232章 剿匪清乡,新督似不满第21章 现实,人脉第173章 一枝独秀,掺沙子第58章 安排托付第192章 各处的准备第14章 交谈,托付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龙济光第18章 候选,华人的称呼第191章 无题第84章 辩论还是解释第232章 明谈暗战第58章 安排托付第50章 财动人心,合盘托出第175章 实力,跋扈第182章 海上,领奖,抵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