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好一场纸上谈兵

六珠菩萨在与谢西陲分兵离别之际,曾经问过这位流州副将一个诛心问题。

你就不怕你我二人守住了临瑶凤翔两镇,却因为两万僧兵没有及时驰援流州战场,导致青苍城失守?

当时谢西陲的回答很有意思:有寇江淮在,便不可能。

北凉边军历来有排外的习惯,步军副帅顾大祖早已在春秋战事中就赢得极高名声,可是在凉州关外,始终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背后明摆着有年轻藩王撑腰,也没能改变那种尴尬境况。锦鹧鸪周康就曾在重冢军镇内与他当场撕破脸皮。例如同为步军副帅,陈云垂若是与凉州左右骑军有事相商,或是需要借调人手,也许根本不用亲至,一封信即可,甚至是天怨人怒地挖骑军墙脚,从袁左宗到何仲忽和周康,恐怕谁都会忍着,最多在见面议事的时候笑骂几句,可是轮到顾大祖,哪怕这位是能够在兵家历史上稳居一席之地的春秋老将,更是被誉为天下形势论鼻祖的兵法宗师,在北凉边军中便绝对不会有此待遇。

不仅仅是顾大祖,其实年轻一辈的郁鸾刀起先也是境遇不顺,所以只能从流州前往被视为幽州担任骑军将领,而不是直接在凉州边骑攀升,要知道在幽骑打下那一连串葫芦口外战役之前,幽州骑军一向被眼高于顶的凉州边骑嘲讽为绣花骑军,私底下笑话为老帅燕文鸾的闺女,绣绣花嘛,还行,打仗绝对不行。

再到与龙象军做邻居的流州将军寇江淮,第一场凉莽大战过后,龙象军要补充兵源,何仲忽也好,周康也罢,哪怕是从无边关履历的年轻骑军曹嵬,要兵要将,凉州边骑上下虽有怨言,可最后都顺着年轻藩王的意思照办了,唯独官衔为一州将军的寇江淮,虽说整座北凉官场心知肚明,此人是在广陵道战功彪炳的一位不世出兵法天才,到头来,麾下嫡系兵马,十之只能流民青壮出身,而且据说在寇江淮好不容易凑出一支万人骑军后,无论是两陇的纤离牧场还是天井牧场,都不太乐意交付给他们优等战马,只是迫于年轻藩王来自清凉山那份措辞严厉的军令,这才没有以次充好敷衍应付。

寇江淮是如此,其实同为大楚双璧之一的谢西陲也好不到哪里去,在临时升任从三品官职的流州副将之前,协同曹嵬部精骑赶赴密云山口,他当时手下骑军便来历驳杂,大多是西域马贼出身的凤翔临瑶两镇骑军,加上柴冬笛和韩文豹招徕的两三千骑军,这种杂乱兵马,恐怕连被凉州边骑看不起的幽州骑军都要瞧不上眼。

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能否改变,与新凉王个人威望的高低,有一定关系,但关系绝对没有大到朝夕之间就改变。

而且那位年轻藩王似乎对此拥有近乎自负的自信。

事实上,无论是已经被何仲忽建言提拔为左骑军第二副帅的郁鸾刀,还是没那么名副其实的流州将军寇江淮,都不曾让北凉失望。

已经帮助曹嵬拿下密云山口一役的谢西陲更是如此。

凤翔军镇在谢西陲带兵入驻之前,本就有两千守城兵马,流民青壮和幽州步卒各半,相比青苍城的低矮城墙,当初大奉王朝显然更为重视能够第一时间增援西域都护府的凤翔军镇,城墙定以中原郡城同等规模,而且相比青苍临瑶两座古代镇,终大奉一朝,与其余两镇长官同为郡守品秩俸禄的凤翔,在得以佩带大奉印绶的属官一事上,多达两百余人,远远过临瑶青苍的一百二十人。一旦更西边的西域都护府无法控制辖区内的大小四十余国,每逢战乱,落败逃亡的西域贵族必然要经过凤翔军镇,然后才选择是由旧北凉进入中原,或是就此转向东南,前往蜀昭避难。

所以凤翔军镇的历史,就像它的城墙,比青苍临瑶都要更为厚重。

如果没有谢西陲的一万僧兵作为主心骨,凤翔军镇面对一万南朝步跋卒的攻城,以及有城外那三千骑军的伺机而动,也许最多就是尽量在城下和城头多放倒一些北莽蛮子的尸体,凤翔注定依然会失守,北凉只能拱手让出这个覆盖小半座西域的战略要点,也许流州大败于黄宋濮部西线大军,凤翔临瑶的得失并无太大意义,可是只要双方均势僵持不下,两镇握于谁手,便极有可能改变战局,一方是需要为郁鸾刀和曹嵬两支骑军提供大后方,一方是可以以此作为姑塞州集结兵马大力增援黄宋濮。尤其是假如流州骑军侥幸大胜,并且尚有余力突破南朝边关防线,北征姑塞州,那么北凉失去两镇,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失误。

一万南朝步跋卒的蚁附攻城,堪称悍不畏死,不过由于是胜券在握的一场奇袭,并未携带耽误推进度的大量辎重粮草和攻城器械,所以即便是被北莽认为攻城之力不输北凉幽州步军和离阳蓟南步卒的步跋卒,打得很吃力,虽然在步弓互射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地理优势的城下步跋卒依然表现出惊人的准头,许多第一次真正参与战事的流民青壮,哪怕事先被提醒在两轮箭矢间隙不要露头观望,许多尸体仍是只能被拖下走马道。在谢西陲最大程度不动用烂陀山僧兵的前提下,一拨拨手持盾牌口衔莽刀的敢死士数次攻上城头,然后一次次被幽州步卒和流民青壮拼死杀退。

从响午时分至黄昏暮色,步跋卒付出了将近两千条人命,竟有大半死在城头之上,然后被摔下城头。

在这期间,谢西陲仅是让人人健壮雄武的僧兵参与协防两次,两次而已。

夜战自然不利于攻城一方,步跋卒在尝试了一次攻城之后就放弃。

多次攻上城头,却无法攻破,就像江湖宗师只有一线之隔便可破境,自然不会就此放弃。

第二天,注定是一场更为惨烈的攻守战。

守城一方,极为沉默。

人人望向那些烂陀山僧兵,尤其是那名面无表情的年轻主将,眼神中都有悲愤。

不是他们如何怕死,而是只要那个姓谢的年轻人愿意抽出一千人来到城头第一线,他们就可以少死很多人。

哪怕只有五百人也好!

所以当第二天清晨时分,北莽蛮子吹响攻城号角,从幽州步军离开担任凤翔军镇守将的一名将领,对谢西陲说了一句话后,那位已经在昨日被流矢射穿肩头的中年人,便又一次亲自抽刀赶赴战场。

他是笑着撂下的那句话。

“谢大将军,你放宽心便是,大可端板凳高坐城头,且看我北凉边军如何退敌!”

在中原那边的离阳军伍,是个校尉或是个杂号将军,都可能被别人吹嘘拍马为大将军。

可在北凉,只有老凉王徐骁一人担此殊荣,骑步两军袁左宗和燕文鸾不能,新旧两任北凉都护陈芝豹和褚禄山也不能。

除了那支曾经在关外一起并肩作战的幽州骑军,新凉王徐凤年至今仍然极少被尊称为大将军,更多仅是一声王爷而已。

所以谢西陲被带着姓氏“尊称”为大将军。

绝对不是什么好意。

作为流州副将以及凤翔临瑶两镇的直辖将领,谢西陲对于这种冒犯,好像完全不以为意,始终面沉如水,目送那名武将大步离去。

整整一天,步跋卒又在异乡多出两千多孤魂野鬼。

一万步跋卒统领在和骑将商议过后,开始撤兵。

两千北凉边关守城步卒,只剩下六百人。

差一点战死城头的那名守城主将在被一名僧兵蛮横拖下下马道后,吐了一口血水,朝流州副将那个方向大声骂道:“干你娘的谢西陲!”

剩下六百人,除去不足一百幽州老卒,其余皆是流民青壮。

双方都对那个从头到尾不动如山的年轻人充满了仇视。

在北莽将退未退之际,

谢西陲就已经下令道:“僧兵随我出城,不计代价,最少缠住他们三个时辰。”

这种战时袖手旁观却在战后收尾捞取功劳的行为,在军法如山的北凉边关,已经二十年不曾见到一次。

谢西陲没有解释一个字。

那名救处守城武将的烂陀山中年僧人,在跟随谢西陲走下城头的时候,犹豫片刻,终于还是问道:“谢将军,要不要通知临瑶军镇那边?连同那拨步跋卒一并吃下?”

这位武僧在烂陀山也是拔尖人物,无论佛法还是修为,都十分出彩。

一法通万法通。

通过那尊女子菩萨临行前的密语,他已经得知郁鸾刀部骑军将会紧急调头,配合他们堵截步跋卒。

只是不知为何,谢西陲摇头道:“不用。”

僧人百思不得其解,却也没有多话。

毕竟谢西陲才是主将。

中年僧人已经切身体会到北凉军律的可怕之处。

不管两千守城步卒如何心怀不满,不管谢西陲如何近在咫尺地束手旁观,依然人人慷慨赴死!

他只是满肚子狐疑,只听说过自古沙场武将,除了历史上害怕自己功高震主的寥寥一小撮人,便只有嫌弃战功不够大的,这个姓谢的年轻人,倒是古怪得很。

谢西陲在率领僧兵出城后,转头望了一眼凤翔军镇满目苍夷的城头,喃喃自语。

“流民流民,流州之民,流放之民……李先生,用兵心狠至此,用兵奇绝至此……二十年前一场纸上谈兵,犹然胜过我们如今奋然厮杀。”

第29章 烧纸不易死人易第164章 江湖飘总挨刀第74章 青羊宫里杀神仙(下)第81章 指点江山一人少一人第99章 书生的意气,先生的背影第141章 马踏中门第43章 人屠第425章 让你终是求不得第327章 将军迟暮第251章 太安城又下雨第94章 媪相小宦官第95章 各怀心思第106章 男儿死尽时第226章 北凉四战(八)第81章 指点江山一人少一人第117章 孤家寡人第1章 小二上酒第209章 我从山中来,山风翻我书第297章 大龙吐珠,天上人间第70章 还是打劫的第189章 离别第152章 大王小鬼齐登场第67章 笑死了第61章 天师府上小天师(上)第22章 一截江即一剑第一四十七章 柿子橘子第79章 开门开剑匣第388章 流州铁骑第387章 西楚双璧(下)第253章 入门第330章 风景旧曾谙第97章 有人血衣拖刀入城第45章 那山山楂,这湖莲花(上)第47章 雪停且捧雪第118章 黑白买太平第158章 恶谶第126章 水落石出的密信第36章 北谢南李第414章 北凉不敢一战第139章 天下动静(上)第219章 北凉四战(上)第377章 举世皆敌第424章 且待我伸伸懒腰番外第六章第214章 两次两年第91章 知了第61章 以发系发第73章 庙堂之高第126章 一剑生佛第228章 大珠小珠落玉盘(下)第25章 一剑直过十八门,西楚观礼太安城第59章 小伞大龙卷第377章 举世皆敌第89章 腐草为萤第33章 山不在高第146章 死当谥文正第43章 一骑当先,一夫当关第50章 灯火第417章 请取头颅第210章 拔剑再说第122章 卸甲与狞笑第383章 老子儿子第124章 她在笑第158章 北凉饮尽两杯绿蚁酒第45章 那山山楂,这湖莲花(上)第37章 江湖又巍巍乎千百剑来第132章 换刀换马第43章 如意第13章 带刀老魁,背匣老黄第135章 一颗大好头颅第166章 风起凤飞,柳环卖花声第139章 神仙第205章 碗里来碗里去第101章 入冬本该人加衣第78章 雨停收春秋第28章 大字誓杀贴第37章 老牛嫩草第108章 今天不读书第87章 西蜀南诏,东西南北第223章 北凉四战(五)第12章 少江南老凉莽第209章 我从山中来,山风翻我书第205章 碗里来碗里去第273章 为天下雪中送炭第7章 真像第148章 是谁先见他白头第117章 九问第259章 事了拂衣(三)第108章 双双入城第140章 以北第五六十章 西佛东魔白衣逐鹿第47章 那山山楂,这湖莲花(下)第94章 江湖之远第172章 殿下姓徐第44章 读书用心所为何第91章 知了第118章 徐家年年有余第322章 三人皆无言第111章 天无雪
第29章 烧纸不易死人易第164章 江湖飘总挨刀第74章 青羊宫里杀神仙(下)第81章 指点江山一人少一人第99章 书生的意气,先生的背影第141章 马踏中门第43章 人屠第425章 让你终是求不得第327章 将军迟暮第251章 太安城又下雨第94章 媪相小宦官第95章 各怀心思第106章 男儿死尽时第226章 北凉四战(八)第81章 指点江山一人少一人第117章 孤家寡人第1章 小二上酒第209章 我从山中来,山风翻我书第297章 大龙吐珠,天上人间第70章 还是打劫的第189章 离别第152章 大王小鬼齐登场第67章 笑死了第61章 天师府上小天师(上)第22章 一截江即一剑第一四十七章 柿子橘子第79章 开门开剑匣第388章 流州铁骑第387章 西楚双璧(下)第253章 入门第330章 风景旧曾谙第97章 有人血衣拖刀入城第45章 那山山楂,这湖莲花(上)第47章 雪停且捧雪第118章 黑白买太平第158章 恶谶第126章 水落石出的密信第36章 北谢南李第414章 北凉不敢一战第139章 天下动静(上)第219章 北凉四战(上)第377章 举世皆敌第424章 且待我伸伸懒腰番外第六章第214章 两次两年第91章 知了第61章 以发系发第73章 庙堂之高第126章 一剑生佛第228章 大珠小珠落玉盘(下)第25章 一剑直过十八门,西楚观礼太安城第59章 小伞大龙卷第377章 举世皆敌第89章 腐草为萤第33章 山不在高第146章 死当谥文正第43章 一骑当先,一夫当关第50章 灯火第417章 请取头颅第210章 拔剑再说第122章 卸甲与狞笑第383章 老子儿子第124章 她在笑第158章 北凉饮尽两杯绿蚁酒第45章 那山山楂,这湖莲花(上)第37章 江湖又巍巍乎千百剑来第132章 换刀换马第43章 如意第13章 带刀老魁,背匣老黄第135章 一颗大好头颅第166章 风起凤飞,柳环卖花声第139章 神仙第205章 碗里来碗里去第101章 入冬本该人加衣第78章 雨停收春秋第28章 大字誓杀贴第37章 老牛嫩草第108章 今天不读书第87章 西蜀南诏,东西南北第223章 北凉四战(五)第12章 少江南老凉莽第209章 我从山中来,山风翻我书第205章 碗里来碗里去第273章 为天下雪中送炭第7章 真像第148章 是谁先见他白头第117章 九问第259章 事了拂衣(三)第108章 双双入城第140章 以北第五六十章 西佛东魔白衣逐鹿第47章 那山山楂,这湖莲花(下)第94章 江湖之远第172章 殿下姓徐第44章 读书用心所为何第91章 知了第118章 徐家年年有余第322章 三人皆无言第111章 天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