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革鼎机构

龙天羽听过萧何的政论,神情大慰,想不到这萧何对从政治国还真有一套,在古代重农抑商的时代,真正的大儒学士、名望贵族,都瞧不起商贾,有钱无爵,而且战国时期各国从政者认为如果都去经商言利,不切实际,谁来耕作种粮,良田荒芜,一旦出现大旱之年,粮食减产,经商人多,便会使物价大幅度提高,超出了朝廷的控制。

要是寻常儒生贤者,想都不会想如何扩展商业,而萧何却懂得变通,举一反三,可见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三人没有一个浪得虚名的!

龙天羽接着道:“不错,想要逐鹿中原,问鼎天下,没有民心的向背,没有长期的准备,没有经年累月的经营积累,没有稳固的根基,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没有百家儒士文人的投效,根本就是一个笑话,但要打稳根基,得到民心,就是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衣食充足,民心才会靠拢过来,如今人口增长,发展经济,稳定物价,朝廷的宏观调控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重要经济命脉,比如铁矿铜矿等矿物资源、贩盐、马匹、兵器军械等,朝廷必须控制住,而且掌握大股权,才不会受制于民。”

百官听的七七八八,什么‘宏观调控’、‘经济命脉’词语,新颖独特,似懂非懂,觉得汉王学问之高,还在丞相之上,难怪事事惊人,纵横天下游刃有余。

萧何又道:“自古以来,矿山之利尤厚,朝廷可公布檄文,许可富民贵族用钱粮购买一些小矿山的开采权,但有权限期,如五年或十年,各地贵族商贾岂有不动心之礼?这样一来,在朝廷目前能力不足时可以得到一笔巨款和粮食,储蓄国库,二来当地的百姓也能被雇佣出工,赚到工钱,等到期限后,由国家斟酌收回或继续租赁,当然开采的矿石不允许外卖给敌对的国家,否则就以私通乱党罪诛杀九族,如此便可控制矿石资源不外流给敌国,还能促进经济。”

龙天羽以现代人的思想考虑,自然觉得萧何这提议虽大胆,却很合适,这就像改革开放施行的私有承包制,汉室初立,在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方面上都无法兼顾到,承包出去给个体,会经营的更好,而大规模的矿山资源和命脉,朝廷要牢牢把握住,这就是国企支柱。

萧何继续道:“朝廷开矿后不但满足了军械兵器的资源,还能大量铸造铜币,自从汉朝建立这半年来,西川仍以白银黄金为货币,由于金银较少,有的贵族甚至储藏起来,不外流出,导致货币流通起来不够使用,乃使物价上涨,百姓生活温饱尚且不足,却更加艰苦,臣建议,应当迅速制定钱币,流通于市,然后建立钱庄,发行大额银票,这样方便交易和货币流通,朝廷还可以用青铜钱币逐渐来代替金银,将金银储备在国库,无论任何时候,都不会贬值,也不会造成物价上涨。”

龙天羽眼睛一亮,这一招画龙点睛,非常关键,任你如何发展经济,最关键还是要流通,货币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想到古代的铜板,改朝换代都会更换本朝的货币,汉室建立后,就需要发行大汉钱币了。

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道:“丞相所言极是,关于矿山开放和铸造钱币的事就交给丞相府全力着手开办。”

“臣遵旨——”萧何躬身一礼。

这时翰林院一位大学士蔡闵之迈出一步道:“启禀汉王,萧丞相所言虽大有道理,可是矿山一事,颇为可虑,一是恐有一些别有用心者将来会私铸钱币,流通于市,致使钱币贬值,物价猛涨,实为一大患;二是以防日后有图谋者借此开矿屯兵,聚集流民武士,图谋不轨,乱法闹事,这些都不可不防啊!”

萧何转身回声道:“丞相府已拟定法令,除朝廷外,不得任何世家和商贾私自铸造钱币,也会制定相关举措来预防这些可能性,汉室初立,严肃法纪,至关重要,但如何施法?臣以为,治不如防,如果失去了约束监督,渐渐造成官吏腐败,政令不通,倘若对天下官吏仅以酷法制裁,伤筋动骨,却难以根治!新任官吏独揽地方大权之后,唯我独尊,失去畏惧之意,怀抱侥幸心理,贪赃枉法还会前赴后继,因此臣十分赞同汉王三权分立的见解,使立法、行政、执法分立开来,相互配合,相互监督,防止一权独大,地方拥兵自重、一手遮天的情况,各郡县三权各行其政,各行其法,遇到难题和阻碍可向各自上级文书禀告,地方解决不了,还有朝廷六部,还有枢密院、御史台、丞相府、翰林院,这一举措,更加明确了分工,必然使我汉室朝廷机构更加有效的运作起来。”

百官听到丞相所言句句妙语,对朝廷的治理深得其法,不禁都觉得大有道理,殿内这些文官武将,大多都是中原的俊杰雅士,不少人多有贤名,如今在汉中任官,不断听到汉王和萧丞相别出心裁,与秦国不同的治理之道,越来越对汉室的发展寄托厚望了。

龙天羽想的却更深一些,古代变法历来充满杀戮和血腥,说白了就是革新党与守旧党之间的争斗,战国时期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都在邪恶残暴的鲜血中失败,李悝退隐,吴起惨死,后来韩国的申不害变法、齐国的齐威王变法、秦国的卫鞅变法,都充满了杀戮,韩国杀了几乎所有的权臣,齐国更是用大鼎烹煮官吏,秦国最甚,几次三番大肆杀戮阻挡变法的平民农夫和守旧贵族、秦老氏族,动辄上千人同时行刑。

而如今,汉室初立,各个阶层的矛盾还不明显,无论公侯勋卿、朝中百官、天下士绅,甚至各地落王、世家,豪门,尚未形成一股庞大的力量,因此在建国初期,就小心翼翼,不断修改律法和朝廷机构,削减官职的权力,同时相互监督,潜移默化地一步步变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等立国百年再变法,所有势力盘根错杂,组成庞大的关系网,牵一发而动全身,就算是皇帝,也触逆不了这么庞大的力量。

然而,藉由社会矛盾激化而不理,深受其害的不只是平民百姓,整个朝廷迟早被拖垮,这也是为何古代王朝更迭的根本所在,表面看是因为昏君的关系,其根本是王朝由盛转衰,朝廷矛盾激化到不可协调,出现了一个昏君、暴君或枭雄、大旱之年、外族入侵等等,任何一个导火线都会致使王朝倏然倒塌。

所以即使龙天羽不是一个政治家,但以两千年封建社会朝代更替为借鉴,也意识到要想长治久安,获得长远利益,就必须让利于民,并采取有力措施缓和社会矛盾,剔除平时难以撼动的积习、旧制,矛盾就可以逐渐迎刃而解。

龙天羽开口道:“三权分立的事宜就交给丞相府、枢密院、兵部、刑部、吏部负责,以太尉和丞相为主,办理此事,有关人员升迁、调质、上任的细节,待四部门拟定合适人选在大殿商议确定后,再行公布人员职位。”

汉王明白在目前这种群雄并立,封建社会定型时期,要想成功改革,只有自上而下,做到事权归一,如果不加强朝廷对各级机构的控制力,改革就是一纸空文,上边费尽心机制定的政策,到下边敷衍了事,根本得不到贯彻实施,三权分开,层层控制、层层考核,赏罚分明、明确责任,才能加强提高朝廷官员的责任心。

当然龙天羽对现在的变法还是持着稳定踏实的心态,不敢操之过急,与这个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前提下,尽量变革求新,加入一些唐宋元明清及现代的治国方法,毕竟在目前这种大环境下、在目前的科技水平、讯息能力、民智习俗下,要是想搞民主专政,那纯粹是脑袋让驴踢了,社会主义拿来古代来实施不搞得天下大乱才怪。

曹参、萧何、周勃、陆贾、周昌五位重臣大员躬身领旨,共同负责这次三权分立的部门建立、职责划分、俸禄爵位等具体事宜。

龙天羽关心科举的事,说道:“张太傅不日便归来,由翰林院拟定科举的事宜,出卷命题,在西川下朝廷檄文,定在明年开春三月,进行科举考试,这是汉室第一届科学考试,尤为重要,命题分为文综、理综和武综,通过科举笔试面试为朝廷选拔人才,这一届仅限汉人户籍的士子会考,户部要仔细核查考生籍贯,以免有外地的探子和奸细混入,如果举办妥当,第二届再扩大考生范围,诸卿可有异议?”

“汉王英明,臣等无异议——”百官附和高诺道。

龙天羽想起兴汉学院和兵工厂,心头一热,道:“明日早朝取消,本王要去兴汉学院及兵工厂走访一番,在看一看王城禁卫军的操练情况,各部门不必派人跟随了,由御林军护驾、御史台执笔官随行便可,诸卿若无事奏,今日早朝就议论到此,散朝!”

百官叩拜恭送汉王,龙天羽入乡随俗,尽管刚开始不习惯这种跪礼,但在两千年前的古代,这就是一种君臣之礼,王权天赐的荣誉象征,神圣庄严的,如果你不让他们跪,甚至取消这个礼节,反而让满朝文武不能接受,就是天下百姓也不认同,上跪天地、下跪父母,中跪君王,此乃天经地义的事,如果王权淡化,皇家威严不在,君不君,臣不臣,国将不国,朝廷必乱。

早朝散毕,龙天羽走入内殿,一名宦官禀奏道:“汉王,锦衣卫副指挥使夏侯博、葛离求见汉王,此刻正在乾清门外候旨听宣。”

“锦衣卫?”龙天羽沉吟一下,现在锦衣卫可不单单是一个特务机构,更是掌握朝廷向外通商的经济命脉,一个大商会,如今夏侯婴未归来,两位副使求见不知有何要事,说道:“宣两位指挥使进内殿议事!”

第五十六卷 振兴西川

第四章 霸王陨落第四章 再纳美妻第四章 蒲府激战第九章 少龙刀君第五章 失败总结第十一章 夕阳正浓第十章 近水楼台第五章 情意绵绵第五章 巧夺凤州第二章 阵前对饮第三章 登陆夜袭第一章 逃亡开始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十二章 兵临城下第十二章 无形之兵第十一章 毒计在后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三章 生死攸关第五章 大漠无情第十二章 仙子鏖战第二章 身份抉择第八章 各怀心机第五章 飞天白虎第三章 血债讨还第八章 崭露头角第六章 风起云涌第八章 英雄匹敌第六章 蜀地杀机第五章 天下如棋第七章 动能方程第十一章 征服才女第十章 名姬诗诗第九章 渭关大捷第五章 卧室春香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九章 剑气出体第七章 短兵相接第九章 火烧栈道第十二章 虎口救妻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八章 揭开身份第七章 两虎相争第十一章 凤凰之心第七章 伏秦救燕第十章 后宫佳丽第九章 宴会争宠第八章 釜底抽薪第一章 芳心萌动第九章 围赵引龙第五章 天下如棋第四章 力挽波澜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五章 创办报业第二章 匈奴出兵第一章 义军云集第四章 章邯降楚第一章 主宰历史第十章 胜负难料第六章 破卫水师第十二章 婉儿密函第九章 云竹山庄第八章 春梦无痕第九章 沙场对弈第九章 凝君娇媚第六章 三足鼎立第十二章 彭城西迁第四章 一国两制第八章 军用雷管第八章 江山血路第二章 欢喜冤家第十一章 横扫北国第七章 多情自恼第四章 咸阳攻略第四章 反擒姬女第十一章 发兵入蜀第五章 强者难分第一章 天命难测第二章 马革裹尸第三章 军事改革第四章 龙虎对峙第三章 以死殉情第七章 血光冲天第五章 苦思良计第四章 陈胜请王第五章 洞房韵事第四章 蒲府激战第十章 玄女救主第十章 紫尘身香第七章 欲擒故纵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四章 章邯之死第五章 语出惊人第一章 范增毒计第一章 巅峰对决第二章 二女争夫第三章 墓穴生还第二章 潜伏危机第七章 大漠少龙第三章 伊人心醉
第四章 霸王陨落第四章 再纳美妻第四章 蒲府激战第九章 少龙刀君第五章 失败总结第十一章 夕阳正浓第十章 近水楼台第五章 情意绵绵第五章 巧夺凤州第二章 阵前对饮第三章 登陆夜袭第一章 逃亡开始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十二章 兵临城下第十二章 无形之兵第十一章 毒计在后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三章 生死攸关第五章 大漠无情第十二章 仙子鏖战第二章 身份抉择第八章 各怀心机第五章 飞天白虎第三章 血债讨还第八章 崭露头角第六章 风起云涌第八章 英雄匹敌第六章 蜀地杀机第五章 天下如棋第七章 动能方程第十一章 征服才女第十章 名姬诗诗第九章 渭关大捷第五章 卧室春香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九章 剑气出体第七章 短兵相接第九章 火烧栈道第十二章 虎口救妻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八章 揭开身份第七章 两虎相争第十一章 凤凰之心第七章 伏秦救燕第十章 后宫佳丽第九章 宴会争宠第八章 釜底抽薪第一章 芳心萌动第九章 围赵引龙第五章 天下如棋第四章 力挽波澜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五章 创办报业第二章 匈奴出兵第一章 义军云集第四章 章邯降楚第一章 主宰历史第十章 胜负难料第六章 破卫水师第十二章 婉儿密函第九章 云竹山庄第八章 春梦无痕第九章 沙场对弈第九章 凝君娇媚第六章 三足鼎立第十二章 彭城西迁第四章 一国两制第八章 军用雷管第八章 江山血路第二章 欢喜冤家第十一章 横扫北国第七章 多情自恼第四章 咸阳攻略第四章 反擒姬女第十一章 发兵入蜀第五章 强者难分第一章 天命难测第二章 马革裹尸第三章 军事改革第四章 龙虎对峙第三章 以死殉情第七章 血光冲天第五章 苦思良计第四章 陈胜请王第五章 洞房韵事第四章 蒲府激战第十章 玄女救主第十章 紫尘身香第七章 欲擒故纵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四章 章邯之死第五章 语出惊人第一章 范增毒计第一章 巅峰对决第二章 二女争夫第三章 墓穴生还第二章 潜伏危机第七章 大漠少龙第三章 伊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