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比老夫所想的还要长远

(感谢养生粥书友的月票!)

数日后,朝廷发布诏令,严责颉利及其所领的原东突厥汗国,连岁犯我大唐边境,以致我数州百姓遭受其侵袭,不得不发兵讨之,终将颉利所部尽歼,数万曾犯我大唐边关之突厥士卒被擒获。如今颉利已经归降,朝廷为示宽怀,不再深究颉利及其手下头人之责,还授以他们官职,只令他们在府中悔罪,但残杀我大唐将士及百姓的士卒,需要对他们进行一番惩诫。

但我大唐一向以礼待人,即使对待这些曾经残杀我大唐将士及百姓的突厥士卒,也不给予重责,不对他们施以牢狱的惩罚,只令他们付出劳动,以劳动作为改造他们的手段,让这些突厥战俘,为我大唐基础建设尽一份力,当作赎罪。

在诏令下达后,关押于潼关以远的这些突厥战俘,即在我大唐军士的押送下,赶赴江淮、江南,进行他们第一项劳动改造项目,疏浚从杭州到洛阳的运河,及重新开挖从洛阳到长安的永通渠。

在数万突厥战俘全部押送上路后,朝廷再发诏令,对那些归降的突厥族人施以特别的恩典,允他们内附的请求,将他们安置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江淮、江南、山南、岭南等几道。

诏令中特别指出,这些归附的突厥人族人,常年在大漠南北的草原上逐草而居,过着游移不定的生活,日子过得很清苦,大唐皇帝不忍心再让他们过这种游移不定的艰苦生活,在大唐最富饶的南方诸道,为他们择好安置地,他们抵达安置地后,可以跟从汉人一种种植作物,还可以放牧牛羊,生活一定远比在草原上那种逐水而居的日子安定。

诏令中也告诫归降的突厥族人,要他们遵守大唐的法律,尊从安置地的习俗,与安置地的汉人和平相处,和睦而居,若有违法乱纪,结伙作乱的事发生,各级官府还是会对他们给予重责的。

诏令发布几日后,二十余万突厥族人,就在大唐军士的押送下,在朝廷新任命的各级部落头领的带领下,从关押之处先后出发,前往朝廷为他们选择好的安置地。

所有的突厥降众从关押之地出发后,处理归降突厥人的事就暂告一个段落。

二十余万突厥人先后前往安置地,关押突厥降众的营地腾空了,这让负责看押突厥降众的官员大大松了口气,也让朝中不少的大臣放心,二十余万突厥俘虏,集聚在长安与洛阳中间地带,没有人不担心这些突厥人会作乱的,如今一切终于划上了句号,突厥人被配送往各地。

无论突厥人多少强悍,但总有那么多怕死或者喜荣华的人,有这些对我大唐示好的头人威压所领的族众,再加上强悍好战的突厥青壮年俱被剥离出去,而且被安置的这些突厥降众将以数人为单位,分片安置,每县安置约六百人,安置地共计四百余县,这样将突厥人大范围安置掉,在人生地不熟的南方,分布很散的突厥人,想作乱也是没有可能了。

李世民将他的建议基本采取了,这让王易非常的得意,通过李世民,他可以说影响并改变了大唐的历史,这对于后世时候位卑言轻,只是个普通人的王易来说,那是冷静下来想想有些不可置信的事,他也感激李世民对他的信任,甚至对李世民生出一些知己感来,很想再与李世民再一道聊聊事,只不过,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李世民并没宣他进宫去,甚至他进宫为长孙皇后和长乐公主诊查身体时候,也没看到李世民。

王易只得收起这份心思,专心做自己的事。

时间过的挺快,转眼已经是酷热的盛夏了,因为朝事纷杂,今年的夏天李世民并没出去避暑,而是一直呆在长安城,呆在太极宫内。

已经在朝中任职的王易也不可能到城外的庄子里避暑了,整个夏天他也呆在城里。

夏天的长安城雷雨也是挺多的,一场大雨过后,天气凉爽了很多,趁着天气凉快,王易带着一群随从出了门,往皇城近的永兴坊而去。

行至一个占地较大,但府门紧闭的府弟,王易示意随从们在一边候着,他亲自过去递名刺。

“在下王易,前来拜会李相,烦请代为通传!”王易将自己的名刺交给了门房。

这是因功晋职为尚书右仆射的李靖的府弟,王易在李靖得闲之际,前来拜访。

自上次李世民和他说起拜师的事后,王易早就想来拜访李靖了,但来了数次,李靖都不在府上,或者有事忙,一直不得见,王易想着今日,一定可以见到李靖的,因为李靖肯定在府上,并且没什么事的。

大军班师回京后,李靖因为被授以尚书右仆射职,但在某一次朝会上,却被御史大夫萧瑀以李靖在破颉利牙帐时候,御军无法,纵容手下军士,抢掠珍物,致命颉利所带的珍物宝贝,被抢劫一空,萧瑀以李靖御军无法为由,请求朝廷追究李靖的责任。

对于自己被御史台的官员弹骇,李靖并不意外,他在回京时候,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以应对任何官员的弹骇,但他并没想到御史台的官员会以此罪弹骇他,而不是他违抗皇帝的命令,私自命令大军向已经请求归附的颉利残部发动突袭的罪名。

李靖并没有申辩,在遭到弹骇后,即闭门谢客,并请辞朝事,李世民在安慰李靖一番后,也马上派人调查此事,最后得出结论,抢掠财物是少数军士的事,并不是李靖纵容。

最后李世民驳斥了弹骇之状,并再次重赏李靖。

只不过自这次事后,李靖依然闭门谢客,不接待人来访,朝事也不过问,朝会上从不发表意见。

李靖的表现如历史记载那般,任尚书右仆射后,“恂恂似不能言”,王易猜测,李靖一定躲在自己府上,没什么事要忙的,他想着今日李靖一定会接见他的。

果不其然,在门房拿着王易的名刺进去通报后一会,那名李府的下人就将王易领进了府。

王易被带到了李靖的书房,在他进去时候,看到李靖正在伏案疾书,写些什么东西。

王易在步上前行礼,“晚辈王易,拜见李相!”

已经将近六旬的李靖,身板还很硬郎,不怒自威的样子很让王易有种压抑感起来,有点拘束,甚至在与李世民相处时候,都没这份不自在的感觉。

久经沙场的大将,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势果然不同于一般人,王易说话时候都小心翼翼。

李靖搁了笔,对王易摆手示意了一下免礼,笑着道:“贤侄,莫多礼,请坐下说话!”

“晚辈今日冒昧来打扰李相的清静,还请见谅!”王易伸脑袋看了几眼案上李靖刚刚所写的,想看清楚李靖写的是什么,但因为隔的远,没看清楚。

“不碍事,老夫正想找个机会与你好好聊聊天,只是一直没得闲,今日老夫无事,刚巧你过来,那正是好,我们今日可以细细地聊聊!”李靖说话间依然面带笑容,“我们坐下说话吧!”

李靖自然流露的笑容,及说话间的随意让王易刚进李靖书房时候的拘束感消除了大半,但依然有点拘谨,“多谢李相!”说着随李靖在一边分宾主坐下。

下人上了茶后,很快就退了出去,带上门,听脚步声也在离书房一定距离地方呆着。

李靖一双与年轻不太相称的精光四溢的眼睛落在王易身上,“贤侄,老夫出征前,听陛下说了你在面圣时候对此次征战突厥的一些看法,老夫觉得你说的甚是在理,原想早就和你就此事讨论一下,只是当时大军出征在即,没得空闲,错过机会,甚是遗憾!”

“李相过奖了,晚辈只是对陛下乱语了一通偶然间想到的想法,没想到得陛下如此看重,今还得李相的夸奖,甚是汗颜!”王易再次抱拳行礼,“晚辈说的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李相一一直指出!”

“老夫并没觉得你当时的论断有何不对,相反,老夫觉得你所想的,甚至比老夫所想的还要长远,”李靖眼中的精光更甚了,眼睛也没离开过王易的脸,“老夫今日想问问你,当**是以何理由说服陛下,让陛下改变主意,急传诏令,命老夫继续率军攻击颉利残部的!”

王易没想到李世民将此事也和李靖说了,当下也不隐瞒,把重新整理过,当日对李世民所说的理由,和李靖讲了起来:“李相,当时晚辈觉得奇怪,颉利请求内附,为何不向李大总管和您麾下的诸位分总管请降,或者通过李大总管向朝廷上表,而是派出使者,绕开我定襄道大军,直接来长安面圣,向陛下面请内附事宜,觉得其中的诈…还有,晚辈觉得,对付狡诈的突厥人,将其力量全部尽歼,才是上上之策,漠北还有诸多突厥系的部落,原本一直听服于颉利,若颉利借机逃过我大军的追南,任其所领残部数万,十多万的族人,在草原上依然是很大势力,若再得到其他突厥系的支持,如阿史那苏尼失,或者回纥、薛延陀等部落,那颉利的威胁马上就会卷土重来,我大唐北疆必将不得安宁,因此就强烈建议陛下,万不可接受颉利内附的请求,这只是颉利拖延时间,延缓我大军追击的策略,颉利是想借我大军暂缓追击的机会,从容逃脱,进入大漠的…”

“唔!”李靖抚着略现花白的胡须点点头,“说的有理,可叹朝中其他官员,竟然没有人想到这些,唉,差点错过了全歼颉利残部的机会!”

“李相,晚辈是胡思乱想之下才得出这般结论的,只是瞎猜而已,李相在前方总领诸军,对情况最了然于心,晚辈觉得,如何决断,李相当时早已经有了定论,即使没有陛下后面的密令,也一定会率大军继续追歼,直到全歼颉利残部,并将其他部落趁机修理后,才会止兵的!”

李靖脸上有惊疑,“你为何就认定老夫会不顾陛下的令,继续追击的?”

“晚辈以为,李相早已经洞悉了颉利的阴谋,胸中有丘壑,所以不管陛下的命令如何,不管我大唐的使团行到何处,即使抵达了颉利的大营,依然会举大军追击,直到将颉利残部全歼为止!”

“哈哈!”李靖大笑了两声,“难得有几人,能理解当时老夫的想法,只是没想到,这其中有一个人是你,一个从来没领兵打过仗,不到弱冠之年的少年郎,真乃奇事也!”

“李相,晚辈的父亲是个领兵多年的老将,晚辈自小跟随在父亲身边,受其感染,对兵事多少有些好奇,喜欢琢磨一些用兵之道,也喜欢自以为是下一些定论,也大着胆把这些想法告诉了陛下,没想到竟得陛下的采纳,也得李相的称赞,晚辈甚是高兴!”

“唔,你父亲,王大将军是老夫甚为敬佩的一员猛将,其作战极少有败绩,并镇兵江淮多年,老夫当时就想,要是当年江淮军作乱时候,他们的首领是你父亲,而不是辅公祏的话,那场平叛战争,究竟会谁胜谁败,没人可以预料,”李靖说到这时,神色变得严肃了,“老夫想,当时我们采取的计策,在对付辅公祏时候取得了成功,但要是对付你父亲,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反可能会中你父亲之计…唉,可惜如此出色的一员大将,没战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辅公祏那小人手上,真是让人唏嘘感叹!”

王易起身,对李靖恭敬地作了一礼,“多谢李相对家父的推崇,也多谢李相当年在赵郡王面前力陈家父的忠心!”

当时李孝恭上表,向朝廷上奏说王易的父亲王雄诞,还有已经投诚的阚棱都有谋反之意,只有李靖据理力争,力保他们没有反意,只不过当时李孝恭是整支大军的统帅,在领皇命总理江淮事务的第一人物,李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阚棱依然被杀,江淮军旧将的家产被抄,直到李世民当皇帝后,这一切才改变。

对李靖当时挺他父亲之举,王易当然要感谢一番。

就在王易向李靖表示感激之时,李靖接着所说的话却让王易很是郁闷…。

更多到,地址

第16章 要有作为第23章 寂寞西湖第8章 不经意间的相逢第152章 唉,拐骗幼女第98章 直趋平壤第147章 朕现在很想杀了你第15章 这些您都看出来了第10章 仗要如何打第141章 该轮到你了第133章 各使手段第45章 有可能吗第72章 王昙出嫁,王易的心伤第52章 这是对你们的命令第156章 小子,你得为朕好好做事第156章 小子,你得为朕好好做事第34章 霸王硬上弓第28章 就怕不问第32章 意外的相请第102章 长安,我回来了第88章 你可有中意的女子第153章 少一道程序的洞房花烛夜第46章 看风景去第33章 亲临第26章 吴山白云里第11章 这是怎么一回事第18章 这些事竟然都知道第89章 对历史的假设第28章 老朽只是在报恩第155章 老婆不少,但…第93章 朕一定要让他做出尽快选择第91章 长孙皇后的美意第15章 这些您都看出来了第57章 人生一大悲剧第37章 两个意外的猎手第123章 让人费解第58章 就这么偶然间第75章 太让人震惊了第23章 这个人不要去招惹第30章 小民算术不太好第54章 封赏朝会上的风波第92章 争论第15章 七个典故第84章 真是惭愧第8章 怪人第148章 你马上给朕滚出去第108章 这是何人下的手第11章 这是怎么一回事第80章 历史真的如原来那般第53章 占城稻种第102章 不和谐的争论第32章 意外的相请第50章 春游第45章 看你有没本事第25章 绝代佳人第17章 奇第110章 这让人如何接受第44章 小子,有两手第74章 看到希望第一三十一章 挑战者竟是个女人第123章 让人费解第115章 好像太残酷了些第12章 父爱,感伤第16章 要有作为第106章 第一个请求第94章 我要马上进宫第7章 雪天钱塘湖行第108章 这是何人下的手第25章 天柱王被杀第10章 姑娘未嫁第59章 李靖的教诲第51章 应对之策第13章 青海之地,一定会纳入我大唐版第56章 这是赔你的东西第89章 意外的军情变化第23章 联手第70章 请战未果第76章 一试第49章 比试第135章 李世民太善解人意了第66章 惊震朝堂(下)第1章 八月初三第33章 色诱第110章 救命,救命第11章 作战计划第142章 朕一定会让你满意的第106章 第一个请求第13章 安排第122章 许婚第61章 好消息传来第59章 李靖的教诲第103章 另一个战场第109章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第116章 民族之策第10章 姑娘未嫁第62章 去长安吧第49章 比试第63章 未雨绸缪第62章 惊天的论断第74章 看到希望
第16章 要有作为第23章 寂寞西湖第8章 不经意间的相逢第152章 唉,拐骗幼女第98章 直趋平壤第147章 朕现在很想杀了你第15章 这些您都看出来了第10章 仗要如何打第141章 该轮到你了第133章 各使手段第45章 有可能吗第72章 王昙出嫁,王易的心伤第52章 这是对你们的命令第156章 小子,你得为朕好好做事第156章 小子,你得为朕好好做事第34章 霸王硬上弓第28章 就怕不问第32章 意外的相请第102章 长安,我回来了第88章 你可有中意的女子第153章 少一道程序的洞房花烛夜第46章 看风景去第33章 亲临第26章 吴山白云里第11章 这是怎么一回事第18章 这些事竟然都知道第89章 对历史的假设第28章 老朽只是在报恩第155章 老婆不少,但…第93章 朕一定要让他做出尽快选择第91章 长孙皇后的美意第15章 这些您都看出来了第57章 人生一大悲剧第37章 两个意外的猎手第123章 让人费解第58章 就这么偶然间第75章 太让人震惊了第23章 这个人不要去招惹第30章 小民算术不太好第54章 封赏朝会上的风波第92章 争论第15章 七个典故第84章 真是惭愧第8章 怪人第148章 你马上给朕滚出去第108章 这是何人下的手第11章 这是怎么一回事第80章 历史真的如原来那般第53章 占城稻种第102章 不和谐的争论第32章 意外的相请第50章 春游第45章 看你有没本事第25章 绝代佳人第17章 奇第110章 这让人如何接受第44章 小子,有两手第74章 看到希望第一三十一章 挑战者竟是个女人第123章 让人费解第115章 好像太残酷了些第12章 父爱,感伤第16章 要有作为第106章 第一个请求第94章 我要马上进宫第7章 雪天钱塘湖行第108章 这是何人下的手第25章 天柱王被杀第10章 姑娘未嫁第59章 李靖的教诲第51章 应对之策第13章 青海之地,一定会纳入我大唐版第56章 这是赔你的东西第89章 意外的军情变化第23章 联手第70章 请战未果第76章 一试第49章 比试第135章 李世民太善解人意了第66章 惊震朝堂(下)第1章 八月初三第33章 色诱第110章 救命,救命第11章 作战计划第142章 朕一定会让你满意的第106章 第一个请求第13章 安排第122章 许婚第61章 好消息传来第59章 李靖的教诲第103章 另一个战场第109章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第116章 民族之策第10章 姑娘未嫁第62章 去长安吧第49章 比试第63章 未雨绸缪第62章 惊天的论断第74章 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