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大局

西北这一场仗, 整整打了两个月。

开始,北狄人颇是气焰高涨, 凭借有城防图在手,接连攻下了几处城关,大有一举荡平西北,直取京城的架势。

不过很快, 西北守军便重新整顿,利用各种大小关卡步步阻击, 而沈云殊则带领一支骑兵专袭敌军。因为对西北地形熟悉, 这支骑兵又是沈大将军当初精心训练出来,丝毫不弱于北狄骑兵, 真是疾如闪电,锋若利刃, 把北狄打得苦不堪言。

虽说有城防图在手,还有卢节做为内应, 但这毕竟比不得那些土生土长的西北军对当地更为熟悉。尤其进入城关之后,北狄人弓强马快的特长反而受到了限制, 并没有之前在关外那么得心应手了。

九月十二, 沈云殊在一场城战中放八千北狄人进入城内, 然后关门打狗, 以巷战将其全歼, 没能逃掉一个。

北狄人此次号称来了五万大军,但真正能战斗的并没有这么多。而这攻城的八千北狄却皆是真正的战力,一朝全歼, 于北狄也如同斩断一条臂膀,极伤元气。

北狄的进攻之势,就于此战之后被彻底阻止了。

“大奶奶,大喜,大喜!”琉璃一路小跑地进来,激动得满面通红,“西北大捷,咱们大爷打了大胜仗!”

许碧正在给元哥儿做识字卡片,闻言也露了笑容:“别急,慢慢说。”

琉璃嘴皮子是极利索的,二门上小厮传进来的话,她说得一字不落,且眉飞色舞声情并茂,仿佛她亲眼见着似的:“八千北狄人呐,一个都没逃回去!报捷的人从北城门进来,一路上人都看见了!都说这下子,西北要胜了!大爷也快回来了!”

许碧长长地舒了口气:“谢天谢地,终于要打完了。”

不怪京城中人将这场大胜看得如此重要,一则是北狄前阵子气焰嚣张,似乎马上就能直取京城似的,搞得人心惶惶,连米面的价格都上涨了些;如今这一场大胜,顿时稳定了人心,自然要大肆宣传。二则就是京城里这些日子,实在是没个欢喜的事儿。

先是皇后办了丧事,之后就传出了皇次子的死讯。因年纪太小,只能称之为殇,且有嫡母过逝在前,连丧事都不好大办,只是葬进皇陵便罢了。

与皇次子前后脚接着下葬的,就是敬亲王。敬亲王年纪虽然长些,但也是未成年即夭折,同样是丧事简办,入陵了事。

虽说都不是大办,可两者差距仍旧有如天渊。敬亲王下葬之时,京城中的袁党已然被抓捕殆尽,之前曾想着拿自家女儿与敬亲王结亲的人家都做了缩头乌龟,纷纷借口西北有战事,连个路祭都没几人敢出。

之后,就传出了太后重病不起的消息。

虽说朝廷上对外的说辞,只是说卢家丧心病狂欲行谋反,但就是京城里的百姓也知道,卢家虽有些根基,可这些年子弟都在外为官,唯有一个卢节,还是去年才调回京里的,若说卢家能在京里结交些人倒是可信,若是说他们能把手伸到宫里去,那真是只有傻子才会相信。

如此一来,袁太后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也就一目了然了。皇帝对外说袁太后被卢家纵火所伤,那是要全皇家的脸面,可私底下大家都知道,袁太后便是不死,也是幽禁一世。如今重病的消息传出来,看来是要死了。

其实众人的猜测虽然合情合理,其实却不对。因为事实正好相反,袁太后自己很想死,但皇帝不让。

宁寿宫正殿焚毁,对外说是因为皇后薨逝太后又卧病,所以不好动土修缮,因此袁太后现在还住在偏殿之中。

“娘娘还是喝些粥吧。”一个面目呆板的中年宫人,手里端了一碗鸡茸粥,毫无表情地对着袁太后道,“不然,奴婢们又要对娘娘不敬了。这总是动手灌,娘娘也没脸面不是?”

袁太后被两个健壮的宫人架着,披头散发地坐在床边上:“我不喝!皇帝不是恨我吗?为什么不让我死?”

中年宫人手里的粥散发着浓浓的人参味道,袁太后见惯了好东西,闻一闻就知道,这里头用的不过是平常的参,有十几年就不错了。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参,每顿饭的粥汤里都加一些,也是大补。哪怕她不肯好好用饭,只要灌下去些,就能吊着她的命,不让她死。

这偏殿里现在空荡荡的,倒不是说没有伺候的人,而是没有陈设。一概什么紫檀红木之类的坚硬东西都撤掉了,就是她睡的这张床,那边角之处也包了厚厚的棉花白布,想一头撞死都不行。

若想上吊呢?屋里连个踩脚的小杌子也没有,更不用说白绫了。且有八个健壮宫人,不分昼夜地看守着袁太后,着实让她找不到寻死的机会。

袁太后只能绝食。可是这些宫人着实刁钻,总等她饿得没什么力气的时候,便拿来参汤鸡粥之类,硬给她灌下去。袁太后饿得软手软脚,哪里反抗得了呢?如此循环数次,袁太后也被折腾得没了精神。

中年宫人捧着粥站着不动。如今天气渐冷,这粥也凉得快,很快就不再冒热气了。袁太后看那宫人根本没有回去换一碗热粥的意思,只能屈服:“我喝,你给我换一碗热的来。”这些宫人,是真能直接给她灌凉粥凉汤的,只要吃下去能活人就行了。

宫人果然去换了一碗热粥来,还带了几样小菜一碟点心。袁太后一看那点心就不觉皱起了眉头——她是不吃山药的,但那点心正是糯米山药糕。

“娘娘还是吃了吧。”中年宫人淡淡地道,“如今小厨房里的人只这个做得最拿手。”

袁太后只想把碟子摔了:“皇帝何不杀了我!”不让她死,却也不让她顺心地活着吗?

“自然是要娘娘活着。”中年宫人忽然抬了抬眼皮,眼睛里射出一道既冷且毒的光,“皇后娘娘去了,皇上十分伤心。娘娘与皇上既是母子,当然也该一起伤心才是。奴婢还要跟娘娘说一声儿,娘娘这些日子卧病,大约不知道,敬亲王已然下葬,就葬在皇陵边儿上。这地方是偏了点儿,可毕竟是夭折,也只能如此了。”

“他,他已是亲王!”袁太后顿时就要跳起来,“亲王自有规格,怎能就按未成年皇子下葬!”还在皇陵边儿上?那地方葬的都是什么人!她的孙子,怎么能葬在那里?

“皇次子殿下也葬在那边呢。”中年宫人冷冷道,“大家都是一样的。”

“如何一样!”袁太后又被两个宫人架住,声嘶力竭,“珏儿他是先太子的嫡长子,皇次子算什么?不过是庶出的庶出!”

“殿下是皇上的儿子,皇子位比亲王。”中年宫人冷冷道,“再是庶出,皇上也是皇上。太后若觉得先太子的儿子比皇上的儿子还高贵,那可就错了。”

袁太后瞪着她:“你怎敢这样与我说话!”

中年宫人突然笑了一下:“娘娘不认得奴婢了。也是,先兰美人过世的时候,奴婢还是伺候她的小丫头呢。”

袁太后顿时变了脸色:“你是伺候她的人?那又怎样!若不是本宫抬举她善兰,她岂能有福气伺候皇上,还生下皇子?”

“可是兰美人也不是自己求着娘娘要去伺候皇上的。”中年宫人冷冷地道,“娘娘指派了她,又心生不满,逼得她只能小心翼翼过日子,到底还是没逃过去。”

“本宫并没有杀她。”袁太后嘴硬道,“是她自己病死的。”

“娘娘连儿子都不让她见,她是郁结于心而死的。”中年宫人陡然提高了声音,但迅速又平静下来,恢复了那副呆板的模样,“如今奴婢有幸来伺候娘娘,自然会尽心尽力。娘娘放心,外头对敬亲王、对卢家、对袁家有什么说法,有什么消息,奴婢都会来告诉娘娘的。”

“我不要听!”袁太后想捂住耳朵,却并不能。

“娘娘急什么呢。皇上仁慈,并没打算把袁家一网打尽。只不过,袁家与东瀛人勾结,这份儿账总要慢慢清的……”

袁太后只觉一阵头晕目眩,中年宫人的话仿佛退潮时的海水一般渐渐远了,可还能模模糊糊地在她耳边响着,似乎像个永久的诅咒,没完没了。等她稍微清醒一点儿,只听中年宫人正在道:“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娘娘呢。”

到如今还能有什么好消息?袁太后只恨不得自己聋了。然而唇上火辣辣的,想是刚才这宫人掐了她的人中,令她清醒了过来,这会儿竟是没法再晕过去。

“西北打了大胜仗呢。”中年宫人难得地露出了笑容,只是颇有几分讥讽,“不错,就是沈少将军。他在潞州城全歼八千北狄骑兵,不曾跑了一人。说起来,这真是虎父无犬子,从前沈大将军统领西北,打得北狄溃退三百里;如今沈少将军披挂上阵,又力挽狂澜,看来是要效其父,立一份大大的军功了。”

袁太后听见沈字儿就觉得火气直往头上冲,恨得咬牙切齿:“他竟没死在西北!”卢节是干什么吃的,竟没半点儿本事!

“哪里就能死呢?”中年宫人笑得异常开心,“不但死不了,沈少将军这次诱敌深入之计已成,此次全歼八千北狄人,不过是个开始罢了。娘娘等着后头的好消息吧,只怕沈少将军这一次的功劳,不下于当年沈大将军的功劳呢。奴婢听说,沈少将军曾立誓说,要给沈淑人挣一份儿一品诰命呢。”

“他做梦!”袁太后两眼圆睁。一品诰命哪里有那么好得的!

“恐怕不是做梦呢。”中年宫人含笑道,“如今第一场大胜已经来了,若是真能将这五万北狄人歼于关内——不,哪怕只歼敌一半,都是极大的功劳,依奴婢看,得个伯爵也是应该的。”

本朝爵位分公侯伯三等,伯爵之位最低,然而亦是勋贵,其妻确可得一品之诰命。袁太后双目圆瞪:“勋爵之位,岂能轻授!”

“本朝重军功。”中年宫人轻描淡写地道,“否则,当初娘娘为何要将皇上送往西北边关,不就是为了让皇上挣些军功,好帮着先太子抵挡端王吗?说起来,若是皇上当初不去西北,也不能结识沈少将军。这可真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呢,皇上还要谢谢娘娘才是。”

袁太后气得发晕,这次真是眼前一黑,整个人往后仰了过去。架住她的两个宫人连忙改架为扶,其中一人有些紧张地向中年宫人道:“徐姐姐,这可别气坏了,皇上那里没法交待呢……”

徐姓宫人微微一笑:“你放心,只要不死就行。”她说着,熟练地拿起袁太后的手腕诊了诊脉,便道,“无妨,抬到床上去吧,一会儿自然醒了。”

她向皇帝自请来伺候袁太后,又怎么能就这样把袁太后给伺候死了呢?皇帝可是想让她再多活几年,也让她好好尝尝失去最重要的人、失去自己子孙的滋味儿。既然如此,她当然要用心地、认真地、周到地伺候,一定要让袁太后“好好”地活着才是呢。

www ✿тtkan ✿℃ O

宁寿宫里的消息,每日晚间都会报到皇帝处。

自皇后去后,皇帝以忧心西北为由,一直未入后宫,起居都在延和殿。后宫那些嫔妃们见不着皇帝,纷纷往延和殿送各种东西,直送了一个多月,见皇帝都给拒了,这股风气才慢慢地消停下来。

平安捧了一个汤盅进来,小心地放在皇帝身边的小几上:“陛下,这是苏美人送来的香菇青菜粥……”这些急于邀宠的妃嫔们,只想着讨好皇帝,送来的那些点心汤羹确实是精心炮制,里头什么好东西都舍得加,可就是没人想一想,皇帝为什么不要。

“盛一碗来吧。”皇帝眼睛还看着手里的奏折,淡淡地问了一句,“苏美人还在给皇后抄经?”

“是。”平安连忙回答,“苏美人每日抄经一个时辰,或金刚经,或妙法莲华经,有时也抄平安经和药师经……”有抄给皇后的超度经文,也有给皇帝抄的。且这些经文也并不供到宫中宝华殿,只在她自己的小佛堂供上几日,悄悄烧去。

“到底还有个记着皇后好处的人。”皇帝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难得并不张扬。”

平安低头不语。皇帝前半句,说的是梅贤妃;后半句,说的就是顾充媛了。

梅贤妃是不必说了。连平安都知道,梅贤妃的宠爱和高位,都是靠着梅皇后来的,可她不但不感激梅皇后,到最后还……

至于说顾充媛,倒也知道梅皇后对她不错,可这时候到底是生了些别样的心思。同样是抄经为梅皇后祈福,她每日一早就郑重其事把自己抄的经送去宝华殿,搞得宫里无人不知。一直抄到梅皇后下葬才停下来。

然而苏美人亦是每日抄经,且一直抄到如今,看这样子,是要抄到梅皇后七七之后才会停了。更难得她没半分张扬,从前大家都往宝华殿送经的时候,她也随着送过去,后来梅皇后下葬,众人都不再抄了,她便供在自己小佛堂里。若不是皇帝的人盯着,谁会知道呢?

再说这送汤粥的事儿吧,也只有她送来的都是素的,比如今天的青菜香菇粥,昨儿的麻油蟹壳黄,前晚的蛋黄酥,说起来也不是什么贵重材料,却顾到了皇帝的口味和心情。

且苏美人并不是一宫之主,虽说生了小公主之后,皇帝也给她开了个小厨房,却是真正极“小”的厨房,只有一个厨娘伺候,也是专为小公主做膳食的。像这蟹壳黄和蛋黄酥什么的,并不是小公主的口味,看卖相也不如宫里的精致,只怕还是苏美人带着宫人自己动手做的,这就更难得了。

平安暗暗地叹了口气。顾充媛低调了一世,却在这关键时候失了分寸,无非是得失之心太重罢了。可有捧雪自尽前的那番话,单凭她这番失措举止,就永远绝了自己入主中宫之路。

“苏氏之父辞官了吗?”皇帝喝着粥,又问了一句。

“听说是已经在写辞官的折子了……”平安连忙回答。他叫人把话捎给了苏员外郎,此人虽说是个庸才,在这上头倒还灵醒,听出是皇帝的意思,便是再不舍也连忙答应下来。倒是他那继室,一听这话仿佛天塌了一般,这些日子在家里疯闹呢。

平安低声道:“因是听说苏员外郎能去江浙,所以……”坚决不让他辞官。

皇帝嗤笑了一声:“这等妇人,还痴心妄想什么。”江浙那边事刚平定,再派去的人谁敢胡乱伸手?别说索贿了,只怕按例的孝敬银子也没人敢拿。这妇人连这都看不清,若是让苏家居于高位,还不知这等无知妇人能做出什么事来。

“说是怕辞了官,女儿在婆家被看轻……”妇人眼中也只有这些儿女事,还能看见什么长远不成?

皇帝再次嗤笑:“怕是以为朕叫他们离京,是为了压制苏氏罢?”

平安默然。前头那些都是借口,苏夫人确实是以为苏美人彻底失宠,所以才死死巴着丈夫这个小小的官儿不放,生怕这一辞官,一家子就成了平民百姓,连带着儿女也永世不得翻身了。

也难怪。似苏家这等人,当初将原配之女扔在家乡不管不问,后来赶上选秀又想送女入宫,不就是为了博些富贵?如今富贵不成,原有的官儿反也要丢了,又如何甘心呢?苏员外郎好歹还明白些儿,知道皇帝的意思不容违拗,这苏夫人就看得没这么清楚,大约只当是丈夫的意思,自是要闹了。

皇帝并不理睬苏夫人,只管说苏员外郎:“催一催。教书育人乃大善之事,朕私库里出白银千两,黄金百两与他,往闽地去好生建个书院,若能培育些人材,便是他的大功了。”

“是。”平安连忙答应,心里也暗暗吃惊。皇帝私库里出银子建书院倒也罢了,可这般出钱,便是送名声给苏家。如此看来,苏美人只消举止得当,这条路自有皇帝给她铺下,竟不消自己出力去争了。

皇帝抬眼看了平安一下:“银子,朕是出了,可这都是用来建书院的。若是有人敢挪用一两半钱,朕绝不留情。”他选中了苏氏的人品,可绝不容许苏家来拖后腿,若是苏氏之父竟是个糊涂不堪的,那就只能弃了他了。或病或死,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王平那里,叫他仔细着伺候,能诊出男女的时候,告诉朕一声。”当然,苏氏也得生下皇子才好。不过,即使她生不出皇子也无妨,梅皇后无子,照样能稳居中宫,这个位置,看的不是能否生育,而是人品。

平安再次躬身答应,心中暗想,只要苏美人生下皇子,这事儿怕就大局已定了。想到如今还在长春宫盼着东山再起的梅贤妃,在景阳宫疯疯癫癫的袁昭仪,还有在永和宫百般盘算的许婕妤,以及在玉泉宫苦心打理宫务的顾充媛,平安不由得暗暗叹息——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话虽不大合适用在这里,却也是极准的了。

“这事定下来,朕也免去些心事。”皇帝将喝空的粥碗放下,“皇后是朕的结发之妻,民间有妻孝一年之说,朕不说服孝,单为了皇后一片公心,一年之内也不可提立后之事。你与我瞧着,谁若是在这时候不安分,就叫她去庙里给皇后诵经祈福罢。”

这说的庙里,可不是指宫里专门诵经祈福用的宝华殿,而是远在宫外的皇家寺庙了。只有皇帝去后,未曾生育的嫔妃才会去那里,青灯古佛度过后半生。若是有人去那里诵经,其实就跟进了冷宫没什么两样了,只不过名声上好听些罢了。

平安不敢出声。自皇后去后,皇帝本来心情极差,又赶上西北这场战事。他不禁也从窗户里向西北的方向望了望——但愿沈少将军快些将北狄人赶出边关,得胜归来罢……

第12章 杀人第178章 遗言第34章 正位第31章 戏精第165章 提亲第169章 伺机第99章 设局第14章 结拜第19章 反复第61章 前途第88章 远见第124章 意思第176章 失火第51章 林家第51章 林家第146章 重逢第39章 爬床第134章 朝贺第83章 我不第60章 头痛第81章 利害第139章 密谈第79章 夜课第77章 说亲第116章 花会第38章 茶园第61章 前途第9章 求救第75章 前程第83章 我不第135章 有孕第39章 爬床第35章 春心第108章 揭开第121章 入宫第47章 上当第143章 坑人第26章 内情第53章 选中第94章 宫宴第149章 公主第63章 府里第99章 设局第91章 过年第88章 远见第121章 入宫第54章 郡王第96章 请功第118章 抚养第156章 恨意第99章 设局第35章 春心第161章 祈福第40章 恶客第121章 入宫第28章 游春第73章 意外第38章 茶园第124章 意思第8章 驿站第80章 冲突第65章 不祥第165章 提亲第129章 巴结第182章 已定第25章 旧事第182章 已定第154章 钟情第19章 反复第44章 舍身第15章 婚前第152章 一见第160章 大喜第130章 林家第159章 阴谋第26章 内情第77章 说亲第111章 绝患第120章 谢礼第33章 庶女第65章 不祥第171章 做媒第162章 法会第24章 偷听第69章 又遇第7章 旅途第95章 归来第38章 茶园第67章 计划第75章 前程第182章 已定第156章 恨意第42章 争功第171章 做媒第93章 除夕第126章 生辰第146章 重逢第57章 舌战第118章 抚养第135章 有孕
第12章 杀人第178章 遗言第34章 正位第31章 戏精第165章 提亲第169章 伺机第99章 设局第14章 结拜第19章 反复第61章 前途第88章 远见第124章 意思第176章 失火第51章 林家第51章 林家第146章 重逢第39章 爬床第134章 朝贺第83章 我不第60章 头痛第81章 利害第139章 密谈第79章 夜课第77章 说亲第116章 花会第38章 茶园第61章 前途第9章 求救第75章 前程第83章 我不第135章 有孕第39章 爬床第35章 春心第108章 揭开第121章 入宫第47章 上当第143章 坑人第26章 内情第53章 选中第94章 宫宴第149章 公主第63章 府里第99章 设局第91章 过年第88章 远见第121章 入宫第54章 郡王第96章 请功第118章 抚养第156章 恨意第99章 设局第35章 春心第161章 祈福第40章 恶客第121章 入宫第28章 游春第73章 意外第38章 茶园第124章 意思第8章 驿站第80章 冲突第65章 不祥第165章 提亲第129章 巴结第182章 已定第25章 旧事第182章 已定第154章 钟情第19章 反复第44章 舍身第15章 婚前第152章 一见第160章 大喜第130章 林家第159章 阴谋第26章 内情第77章 说亲第111章 绝患第120章 谢礼第33章 庶女第65章 不祥第171章 做媒第162章 法会第24章 偷听第69章 又遇第7章 旅途第95章 归来第38章 茶园第67章 计划第75章 前程第182章 已定第156章 恨意第42章 争功第171章 做媒第93章 除夕第126章 生辰第146章 重逢第57章 舌战第118章 抚养第135章 有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