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眼光

1908年6月底,八十余名留学生从纽约启程回国。

除了被约翰邀请参加聚会的四十多人之外,另外的四十多人参加了另外一场由约翰组织的聚会。。他们中绝大多数都经过了美式大学的四年培养,然后又在亨特拉尔财团旗下的各大工厂进行实习,然后才选择离开。只不过和前者不同的是,这四十多人被工厂的主管们评价为不适合从事管理工作,所以约翰没打算给予他们资助。

对于这些人,约翰另有打算。

相比较于同时代其他的留学精英们而言,这批人虽然不及其他同学们,但是无论个人素质还是见识,都要超出别人许多,毕竟不是谁都有资格在美国顶级的大学里学习,然后在世界顶级的公司中学习,而且那些人还会毫不保留的传授经验。所以花了两天的时间,约翰终于一一说服了这些热血青年,让他们选择了另外一条不同的道路——教书。

八十多个人,就像八十多个火苗!

约翰不敢肯定这些人有多少能够成功,是否能在在20世纪初的中国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是他依然义无反顾的拿出了一笔巨额的资金,供他们去尝试,去开拓!其中一千万美元是专门为汉冶萍公司准备的,约翰不知道自己的计划是否能够成功,但是为了这个中国现在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他不惜用一千万美元去试一下。而剩下的数百万美元,约翰则为那四十多人包括以后更多的回国留学生准备着——将会为他们提供充裕的创业资金。

接下来,就是耐心的等待了。

如果历史没有受到约翰的影响,大体上不出现偏差的话,辛亥革命将会在三年半以后爆发,而到了那个时候,亨特拉尔财团在中国的投资必然将会超过两千万美元,回国的留学生数量很可能会突破千人!如果再加上容闳和他团结起来的士绅,加上有过合作的袁大头和曾经资助过的革命党,毫无疑问这将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控制中国什么的那是扯淡,但是也足够去做很多事情了。

教育,工业,还有医疗,这是约翰认为自己能够为中国做一些事情的地方。工业不用多说,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些回国的留学生身上,至于说医疗的话也不能着急,毕竟让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接受现代医学并不是那么容易,这一点只要看看在长沙举步维艰的爱德华?胡美就知道了。所以按照约翰的计划,这几年只不过是洒下一些火种的时候,比如说在派出颜福庆之后,把后面几届学医的留学生派去那些他计划好的城市,先开诊所打好基础,而大张旗鼓的开始还要再等几年……

真正让约翰现在就全力去做的,唯有教育!

在中国办教育,约翰早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截止到1908年6月,亨特拉尔财团已经在江浙沪地区建成了三所大学,十一所技工学校,还有四十一所小学,十九所中学和十一所大学预备学校!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

经历了最初的艰难之后,如今这些学校基本上都已经步入了正规。当然,规模上面可能有些不太如人意,比如说四十多所小学,在校人数最多的也不过三百余人,其他大部分都在一百人上下。再比如说三所大学,招生人数最多的现在也不过五百人,相对于约翰的期望来说差的实在是有些远。不过考虑到这个时代国内人才的匮乏,不可能一下子找到足够合格的教师,再加上人们对这些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限,有如今的规模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要知道,如果不是约翰用免费午餐等手段来吸引人,那些小学招收的学生恐怕会更少!

唯一让人比较欣喜的,是十一所技工学校。

学费极为低廉,保证相当一部分的城市孩子都能读得起,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技工学校毕业之后还包分配,直接进入到亨特拉尔财团旗下的公司上班——哪怕这些公司都还没有正式开工,但是在容闳的保证下,没有人会怀疑这一点。

丰厚的预期薪水,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入学。

十一所技工学校,如今在校生人数已经超过了两千人,并且第一批两百余人即将在今年毕业。而随着这一批八十多人回国,在亨特拉尔银行的协助下接管那些早已经建好或者马上就要建好的工厂,这些学生都将会顺利的找到工作,并且获得比本地其他工厂高出至少一倍的薪水!

约翰相信,精明的中国人很容易就能算出其中的得失。

所以在约翰的命令之下,又有十余所技工学校开始在江浙地区筹建。教师从四十多名回国的留学生中选择,或者干脆从本地招募,资金的话则由亨特拉尔银行全权负责。在这年头建一所技工学校其实花不了几个钱,买地建房子什么的便宜的要命,关键是师资和教学用的机器。不过约翰已经在上海建成了一家机器制造厂,每年投入一部分资金,足以给所有技工学校提供充足的设备。

只要过去这两年,约翰的成本将会大幅度降低。

不过接下来的几年,约翰就必须要放慢开学校的速度了。毕竟清王朝覆灭在即,谁也不敢说是会早一些还是晚一些。所以在这两年,他对革命党的支持已经开始半公开化了。

清政府倒台在即,而且容闳和亨特拉尔银行也在江浙地区彻底站稳了脚跟,约翰已经不用再考虑太多所谓的影响,所以这两年开始对那位先生以及其他革命党加大了援助。只不过援助不再以金钱为主,而是大量的炸药、步枪和子弹!尤其是炸药,约翰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借口,让那位先生派来了精干人手,努力学习技术,短短三年之中便培养了数以百计的人才,足以在中国建成一座炸药工厂。

与此同时,亨特拉尔银行业和袁大头也联系上了。

他们没有给予袁大头直接的援助,但是在军火买卖、短期贷款上面给予了最好的条件。尤其是北洋自己筹建的那些学校,亨特拉尔银行更是频频出手,为他们请来最合适的老师,或者购置最好的教学仪器,这都让北洋系对亨特拉尔银行好感大增。尤其是军火买卖,相较于其他国家昂贵而混乱的军火贸易,亨特拉尔武器制造公司的产品质量从来不打折扣,价格也很低,如果不是碍于其他国家的压力,袁大头甚至都想只从美国采购了……

一手抓革命党,一手抓北洋,约翰哪个都没有放下。

当然对他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江浙地区与容闳的合作,三所大学和更多的技工学校开始持续获得资金的支持,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低廉的学费却一点儿都没涨。就连他们筹建的那些现代小学和初中,免费的午餐也从未间断过。

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们,都将得到最妥善的安置。

没等留美的这些学生回去,约翰就已经在上海和江浙开始筹建各种工厂,最多的就是纺织厂和面粉厂,其次是纯碱厂、染料公司等,还有最基础的火柴厂、肥皂厂等等。在提前招收了大量技工学校的学生之后,这些工厂有些甚至已经开始小规模的生产,就等着约翰的学生们回去接收……

……

超越时代的眼光,到底有多大作用?

其实如果把一个人仍在另外一个时代,哪怕他是穿越者,装满了一肚子的科技知识,同时知道所有的历史事件走向,想要取得成功恐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像约翰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如果没有投资特斯拉,他自己能搞出那种老式的交流电机或者无线电?如果没有投资本茨,现代人有几个能造出最简单的汽车?如果没有老亨特拉尔在背后力挺,他能躲过这个黑暗时代的垄断巨头们?不知道多少年前,他就被摩根等人吞的一口不剩了。

从1879到1908,约翰用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让自己来完成积累。

而当1911年,也就是辛亥越来越逼近的时候,约翰在中国的布置也越来越频繁。虽然相对来说投资减少了许多,但是在他的授意下,亨特拉尔银行却和各方面都加强了联系。不求未来能够受到什么优待,但是至少也不能受到什么限制……(。)

第62章 负担第20章 聘请第10章 计划第30章 美好的东西第1章 中国厨师第24章 护士学校第31章 弗莱克斯纳报告第二十一章第31章 领事第21章 无线电和阴极射线第57章 霍夫曼第33章 完善第21章 条件第23章 最后第二十二章第45章 订婚?第22章 达成第1章 荷兰人的殖民地第5章 协议第20章 疯狂的数字第3章 战争第16章 争第14章 进入病房第43章 1901第11章 病人第28章 日常第53章 结束第28章 日常第40章 老做法第5章 手术刀第2章 便宜第31章 弗莱克斯纳报告第30章 规范化第32章 退休第19章 新药上市第57章 我的医院第44章 准备完毕第26章 不可思议第22章 X射线第60章 清创术第34章 发展第42章 开始第25章 梅契尼可夫第33章 完善第56章 噩耗第40章 准备离开第43章 血库第49章 第二篇论文第18章 东方第22章 X射线第22章 东方快车第1章 改变世界第62章 尸体第31章 领事第6章 前夜第十四章第21章 要结婚了第30章 出版第26章 转让第18章 无线广播第53章 离去第3章 自行车第10章 危急第6章 我们该有一家银行第43章 摆出来第51章 大学联盟第19章 46第1章 成了第二十六章第13章 讲述第39章 博物馆第23章 最后第6章 美元与电灯第二十五章第26章 交易第30章 出版第二十五章第21章 三大发现第14章 重回夏洛特第45章 规矩第48章 另一个选择第58章 两个体系第14章 找见第31章 商人第13章 第一第60章 养牛第20章 离去第41章 第一篇论文第17章 电报第16章 好机会第四十五章第25章 电话第12章 阿德里安教授第9章 布局第41章 内容第15章 瑟琳娜第7章 扩建?第40章 疯狂第73章 说服第23章 世界最早的检验室
第62章 负担第20章 聘请第10章 计划第30章 美好的东西第1章 中国厨师第24章 护士学校第31章 弗莱克斯纳报告第二十一章第31章 领事第21章 无线电和阴极射线第57章 霍夫曼第33章 完善第21章 条件第23章 最后第二十二章第45章 订婚?第22章 达成第1章 荷兰人的殖民地第5章 协议第20章 疯狂的数字第3章 战争第16章 争第14章 进入病房第43章 1901第11章 病人第28章 日常第53章 结束第28章 日常第40章 老做法第5章 手术刀第2章 便宜第31章 弗莱克斯纳报告第30章 规范化第32章 退休第19章 新药上市第57章 我的医院第44章 准备完毕第26章 不可思议第22章 X射线第60章 清创术第34章 发展第42章 开始第25章 梅契尼可夫第33章 完善第56章 噩耗第40章 准备离开第43章 血库第49章 第二篇论文第18章 东方第22章 X射线第22章 东方快车第1章 改变世界第62章 尸体第31章 领事第6章 前夜第十四章第21章 要结婚了第30章 出版第26章 转让第18章 无线广播第53章 离去第3章 自行车第10章 危急第6章 我们该有一家银行第43章 摆出来第51章 大学联盟第19章 46第1章 成了第二十六章第13章 讲述第39章 博物馆第23章 最后第6章 美元与电灯第二十五章第26章 交易第30章 出版第二十五章第21章 三大发现第14章 重回夏洛特第45章 规矩第48章 另一个选择第58章 两个体系第14章 找见第31章 商人第13章 第一第60章 养牛第20章 离去第41章 第一篇论文第17章 电报第16章 好机会第四十五章第25章 电话第12章 阿德里安教授第9章 布局第41章 内容第15章 瑟琳娜第7章 扩建?第40章 疯狂第73章 说服第23章 世界最早的检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