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49章 应急措施

bookmark

送走了王博文,徐平和王尧臣两人又回到后衙花厅烤火。

烤得身上暖了,王尧臣道:“云行,你有没有发现,王副使其实对你的那一本钱庄规例的小册子并没有多么大的兴趣,好像只是用来交差的样子。”

徐平笑道:“很正常,若是我遇到这种事,也只能这样做。钱庄到底如何,三司的人并不熟悉,绝不可能靠着一本册子就推行下去。不推行钱庄制度无非就是现在的麻烦,如果推行钱庄制度可能会惹出更大的麻烦来,你说他们会怎么做?”

“那他干吗还巴巴地跑到西京来?这几天随着王副使到永安皇陵我也看出来了,所谓拜祭皇陵只是个借口,他应该就是冲着这本册子来的。”

徐平沉默了一会,叹了口气:“因为现在棉布上市,河南府的飞票兑换不了,一大堆麻烦压到了三司身上。陈执中应该是知道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法子解决问题,坐在三司使的位子他又不能够放任不管,所以让王博文来,是想用我和京西路去堵别人的嘴了。”

皇帝赵祯给陈执中的任务就是守成,保住徐平那一年的改革成果,陈执中当然不会做大的改动,对遇到的问题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这一点赵祯和徐平、陈执中三人都是心知肚明,外人就不得而知了。所以王博文来西京,徐平尽全力配合,给他一本尽量详细的册子,陈执中可以把责任推出去,让政事堂的诸公去头痛。

但是另一方面,徐平对陈执中完全不作为也恼火。彻底处理问题他可以不管,但把危机减轻是他应该做的。徐平要把绢帛挤出货币流通领域,为未来的金融改革做准备,则此次有危机不可避免。这种情况下陈执中也应该帮一帮徐平,放任官方手里的绢帛推向市场火上浇油是几个意思?陈执中可是世家出身,他爹陈恕是主管财政最久的大臣,说他不懂这些徐平是不信的。这种情况下,三司应该出面限制官方手里的绢帛外流,必要的时候用金银收购绢帛,把货币系统变动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软着陆。这种变动的冲击哪怕只是推后两三年,各方就能腾出手来,情况就大大不同了。

称提之术在北宋只是有个名字,仅仅表示官方对各种货币的调节措施,真正大行其道成为货币的指导理论要等到南宋纸币全面使用之后。最早形成系统是由绍兴年间沈该提出并实行,那个年代,宋高宗赵构都能下决心用百万贯计的资本稳定纸币。货币的稳定对经济至关重要,陈执中作为三司使,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只有根植于实践上的理论才有意义,世间并没有脱离实际,千载万世永远正确的绝对真理。这个年代的经济现实,决定了这个年代的货币理论。称提之术就是针对这个年代纸币仅仅是铜钱的补充而发展起来的,保证了南宋纸币虽然出了各种问题,经常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却一直没有崩溃。后来的元明两朝面对的形势比南宋强多了,纸币政策却失败得很,最终完全崩溃。

只要银行系统还没建立起来,徐平前世学的那些金融理论就没有用处,远没有这个年代的称提之术符合实际。真把他前世的理论拿出来,不但是说服不了别人,在实践中也会碰得头破血流。理论要反映实际,才能够指导实践。

现在面临的危机,并不是理论上的问题,而是陈执中那里出了问题,把事态激化了。

朝堂之中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不是现在的王尧臣所了解的,听了徐平的话,好一会沉默不语,不再谈这个话题。

外面的小冰粒慢慢变成了雪花,不知不觉,今年的第一场雪就来了。

看着窗外,王尧臣道:“下雪了,天气变冷了,场务里的棉衣卖出来,西京城里又会热闹一阵子。——只是现在天下乏钱,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棉布那样的好生意。”

“京西路民间现在并不缺钱,最少本路还可以卖得好,至于外路,留待以后吧。”

王尧臣笑道:“其实也是,棉布生意到底是吸了外路州军的钱到京西路来,百姓手里的钱并不少。现在缺的,是各州县官府,还有西京城里的各衙门。你欠我的,我欠他的,他又欠着你的,搅成一团乱麻。云行,这样下去也不行啊,还是要想办法。”

徐平道:“外路州军不去管了,最好陈执中能清醒过来,把绢价稳住。哪怕就是跌到原来价钱的一半,只要稳住了不继续跌,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京西路,实在不行只好先由钱庄发票据出来,用兑不了的飞票做本,让三司做保,渡过眼前的难着再说。”

王尧臣有些疑惑地问:“这样行吗?票据终究是虚的,并不能真当钱用。”

“不行也得行了,有本钱又有三司做保,勉强也可以当钱用。只要是用在各州县和西京城的各衙门和场务之间,并不会出什么乱子,暂时救急吧。”

兑不了河南府手里的飞票,京西路现在缺的是支付手段,而且是限定在官方的衙门和场务之间,并不影响到民生,影响的是来年的经济运行。三角债并不是勾掉就能够万事大急,缺流动资金的还是缺,生产组织不起来,实际经济链条断掉了。转运使司出面发行钱庄的票据,只要保证仅仅作为有钱的证明,在有限范围的流通,并不会影响民生。各场务和衙门有了这种支付手段,便就能准备来年的生产,不至于出现经济萧条。

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只能解燃眉之急,最终解决还是要靠建起银行系统来。不过营田务的王拱辰就要受点委屈了,他今年的积累只能在来年还投进京西路里,到外路州军扩张必须使用其他资金来源。为了安抚王拱辰,徐平只怕要给营田务一些优惠政策。

第105章 大败的消息第132章 疯狂时代(三)第53章 炭价风波第270章 震慑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63章 两府议事第197章 遣散出宫第199章 外任第156章 铜版第47章 法外之地第272章 换将第12章 知己知彼第231章 购物券第111章 故人来信第52章 酒鬼亭第144章 阿申归来第41章 中间派第274章 我有一计第6章 不同的做事态度第53章 如和风光(下)第132章 兑水再卖第208章 进城走正门第122章 白发浪荡才子第5章 月是故乡明第43章 盼盼要定亲了第91章 灾年第251章 危机第6章 知州第99章 就松不就严第168章 田园风第235章 课余时间第269章 推开一扇门第80章 起风雷第44章 打起来了第14章 规划第189章 连锁反应第126章 选差外州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160章 改天换地第33章 家信第131章 乱起钦州第162章 你的尴尬我的机会第140章 党项细作第99章 搞事情第176章 静守岁月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30章 饮鸩止渴第7章 贵人相助第161章 特旨升迁第25章 要不我们换换?第152章 纠缠第100章 南来归宋第175章 李觏的作用第55章 官衙送别第117章 僵持第12章 空调第281章 最后期限第114章 兄弟情谊第86章 两全其美第270章 以仁为本第133章 矛盾第28章 月夜第45章 白砂糖第214章 蜡丸第200章 谨守其成第179章 远方的汉人第180章 转机第203章 换相(中)第98章 一起发财第224章 刘璠堡被围第76章 增兵第88章 猛虎入狼群(六)第1章 徐家庄第210章 有来有往第178章 你不是那块料第97章 布衣上书第44章 细盐第64章 金光顶第107章 吓人的钱数第164章 运筹帷幄第99章 搞事情第84章 南线北线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1章 桂州第26章 余波第231章 核心盐铁司第200章 前方升龙府第76章 那些同年第136章 冲击宰相府第36章 手舞足蹈第52章 如和风光(上)第166章 我们不同意第85章 来的都是猪吗!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48章 下忠州第22章 新米第1章 回到从前第212章 满载而归第275章 驱虎吞狼第34章 杂事
第105章 大败的消息第132章 疯狂时代(三)第53章 炭价风波第270章 震慑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63章 两府议事第197章 遣散出宫第199章 外任第156章 铜版第47章 法外之地第272章 换将第12章 知己知彼第231章 购物券第111章 故人来信第52章 酒鬼亭第144章 阿申归来第41章 中间派第274章 我有一计第6章 不同的做事态度第53章 如和风光(下)第132章 兑水再卖第208章 进城走正门第122章 白发浪荡才子第5章 月是故乡明第43章 盼盼要定亲了第91章 灾年第251章 危机第6章 知州第99章 就松不就严第168章 田园风第235章 课余时间第269章 推开一扇门第80章 起风雷第44章 打起来了第14章 规划第189章 连锁反应第126章 选差外州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160章 改天换地第33章 家信第131章 乱起钦州第162章 你的尴尬我的机会第140章 党项细作第99章 搞事情第176章 静守岁月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30章 饮鸩止渴第7章 贵人相助第161章 特旨升迁第25章 要不我们换换?第152章 纠缠第100章 南来归宋第175章 李觏的作用第55章 官衙送别第117章 僵持第12章 空调第281章 最后期限第114章 兄弟情谊第86章 两全其美第270章 以仁为本第133章 矛盾第28章 月夜第45章 白砂糖第214章 蜡丸第200章 谨守其成第179章 远方的汉人第180章 转机第203章 换相(中)第98章 一起发财第224章 刘璠堡被围第76章 增兵第88章 猛虎入狼群(六)第1章 徐家庄第210章 有来有往第178章 你不是那块料第97章 布衣上书第44章 细盐第64章 金光顶第107章 吓人的钱数第164章 运筹帷幄第99章 搞事情第84章 南线北线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1章 桂州第26章 余波第231章 核心盐铁司第200章 前方升龙府第76章 那些同年第136章 冲击宰相府第36章 手舞足蹈第52章 如和风光(上)第166章 我们不同意第85章 来的都是猪吗!第127章 步步紧逼第48章 下忠州第22章 新米第1章 回到从前第212章 满载而归第275章 驱虎吞狼第34章 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