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红盆逃生(2)

没娘的孩儿天将就好看的小说。红骨朵就由乳娘喜婶子一口奶一口饭地帮着养大。其实喜婶子给取下的这个叫红骨朵的名字,并非深思熟虑,而是顺从当地众口流传的一首童谣里拣出来的。那首童谣虽无深意,念起来却是极为上口:“红骨朵红,白骨朵白,我上罗村叫姐姐,姐姐想吃马齿菜,哪剜?道上剜;哪晒?墙头晒。一晒晒个花奶奶,脚又大嘴又歪,气得娘娘起不来。爷爷你走吧,娘娘好了你再来,前头敲着嘣嘣鼓,后边抬着柳木材,抬到坟上没人埋,两根草棍夹回来……”

红骨朵幼儿时期的文化熏陶便主要来自乳娘喜婶子的儿歌民谣,喜婶子会唱的歌谣可是海了去啦,经常是一边教红骨朵捻线搓绳,一边教她唱:“白萝卜爷爷坐天下,红萝卜娘娘掌正宫好看的小说。白菜打着黄罗伞,小葱挺起枪一根。豆角蔓上提兵马,眉豆架上动刀兵。吓得黄瓜上了吊,吓得茄子紫不棱登。吓得北瓜红了肚,吓得芫荽乱蓬蓬。”还有更精彩的,让人听后过耳难忘:“红罗圈,绿罗圈,姐妹两个上高山,高山顶上有碾磨,猴推碾,鹰扇簸。狼打柴,狗烧火,猫在炕上捏窝窝,老鼠掏饭打了锅,长虫提水伤着脚。哈哈哈,笑死我。”

白天,红骨朵在喜婶子的歌谣里振奋;晚上,也在歌谣的哼唱中入眠。当然也经常地野猫子一样跑出去找小伙伴们玩耍,有时也跟着老爹上山放羊。

喜婶子的独根苗儿子山柱比红骨朵大两岁半,因为同吃的是一**头,又常在一个锅里搅稠稀,也就像亲生兄妹一样如影相随。然而这红骨朵天生胆大好奇,倒经常愿意去和大好几岁的男孩子们扎堆跳方、赶地牛或是爬山寻野鸡蛋。

在火爆日头的六七月,他们脚踏着烫土,手拨着荆蓬,翻沟上岭在喜婶子童谣“梧桐树板板柴,野鸡下蛋土里埋”的启发下,寻找童趣和美味。红土凹坡上望京台乔家的两兄弟峻岭和峻山,便经常成了红骨朵兄妹的同路人和守护神。盖四海多半辈子生命的时光都用在了侍弄羊群上,特别是老伴走后,两个大女儿也相继出嫁,红骨朵又有喜婶子给收留着,三眼破窑洞和板打墙的柴门院,对他就更淡化了“家”的意义。他的生活节奏是服从于羊群的需要,在一群白花花、黑绒绒的鲜活生命中,他毫不吝啬地挥洒着心血汗水乃至感情的投入。而对于他的亲生骨肉,第六个小妮子红骨朵,隔三差五也还要回去看看,也还是非常喜欢听她甜甜地叫一声“爹”的。毕竟羊群里的“绵绵”声还不能统治牧羊人生活的全部。虽然七情六欲已经在慢慢地消退,赶坡放羊的生活也让他居无定所、食无常规,可他还是挺硬了腰杆和命运去抗争全文字小说。

有多少时候他看着啃草的羊儿发呆,又有多少时候看着比翼的飞鸟愣神,还有多少时候他也是异常的苦闷和孤独。红骨朵娘那张憔悴而泛黄脸相的底片,曾经很久很久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但是他却从没有萌生过续弦的念头。

22。浇三县

应该说是与盖四海每天爬山越岭职业磨练的遗传基因有关,红骨朵不仅是柔风摆柳一样的腰身,而且生就一双绷直的快腿,爬山越岭如履平地。

山石的摔打、泥土的濡染、风霜的砥砺、雨露的滋润,生活的万般艰辛,都让从红盆里逃生出来的红骨朵饱尝了苦辣甜酸。从五六岁开始,就用红头绳扎起了两根挺秀的羊角丫,似乎在显示着要向生存环境挑战的生命力。争强是她深厚的意趣,友爱又是她最牢固的信念。以善度人、不计交恶,喜婶子广结善缘的习性,通过乳汁和身教言传,让红骨朵耳濡目染。

山泉育灵秀,石土蓄厚朴。太行深山的乡风地脉,充实了红骨朵的生长空间。小时候,她只戴个红肚兜,就敢和几个比她大的男孩子们玩“高山流水”的游戏。经常的游乐场就是喜婶子家门前阳坡地的一个红土堆上。红骨朵和大哥峻岭、二哥峻山、三哥山柱用一把破铁壶提水,把红土泡软成泥,将石块沾泥垒成山峰,又在峰隙间留出水道,而后提壶放水造瀑,经常是冲得红泥水泛滥,山倒石落。

男子汉真方便全文字小说。有很多时候水不够了,或不够猛,淘气的男孩子们就掏出**来人工喷泉。红骨朵虽然没有这一样方便,但可以撒娇,牢牢控制提壶放水权。

常玩“高山流水”的游戏,使得生性木讷的山柱在上小学四年级作文的时候还出了一则笑话。他想写“高山流水响叮当,忽然想起我的家乡”,可是写到响叮当三个字不会写了,就画了三个OOO,第二句后三个字又不会写,加上句号又画了三个OOO。老师在课堂上评点作文的时候,就给念成了“高山流水孔孔孔,忽然想起我的孔孔孔。”

这个笑话一出以后,让人特伤自尊,本来就不善言词的山柱更成了个扎嘴的葫芦了。

峻岭、峻山、山柱三个和尚头与丫头片子红骨朵最意义重大的一次远足旅行,是在某一年的中秋节。

秋高气爽的太行山里不仅是景色迷人,而且山葡萄、红藕梨、野酸枣、皮片紫等野果美味也随处可寻。

孩子们野果吃饱了,肚圆了,自然就忘了回家,一直跑到了三县垴主峰上。

红骨朵在灌木丛里寻找野鸡的尾翎,想扎两条在舞台上唱戏用的**翎。寻来寻去耽搁了时间,于是就落在了后边。

三个男孩子在主峰的界碑周围攀上爬下地玩累了,就坐在界碑上一边等红骨朵,一边打起赌来。

听老辈子人说咱这三县垴曾是三省的地界,现在虽不济了,也还是三县都搭边好看的小说。曾有一尿浇三县的俗语,意思好像是说谁要是一泡尿能围绕此石碑够浇个大圈,以后肯定能当大官。浇不了圈,恐怕就只能当平头百姓了。

三个男孩子花拳拉钩排定,从山柱开始,峻山、峻岭先小后大开始比赛。山柱先浇,只走了六七步,怎奈尿泡太小,腹中羞涩,便再也挤不出水来了。于是就只好认命说,看来咱是当不了官的,那就以后去替四海叔当羊倌也行。峻山接着再浇,倒是比山柱多走了三四步,也就官运断脉了。只有峻岭正憋了一大泡尿还没去撒,就一气滋了二十几步,不仅是将山柱、峻山滋过的地方全面覆盖,而且搭住茬后又浇了小半圈。

“好喽!大哥一定能当上大官喽!”正当哥仨喜不自胜欢呼雀跃的时候,红骨朵两根瓣子上都插上了漂亮的野鸡翎,手里又攥着一把五彩翎,兴高采烈地爬上界碑岭。

她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高兴。她看着三县垴界碑根一溜长长的水圈,眼里甩出了一溜迷离的问号。

23。圣贤洞

这一天的远足她和他们玩得特别开心。

从三县垴主峰上下来,四个孩子抄仙洞沟的羊肠小路往村里的方向走去。经村里到八圣山主峰三县垴界碑通常有两条道可走,一条西北方向的盘山路,是民国时期晋奉战争中抓了几千民工修成的。虽然山高,因为这条道可以跨省,所以历经战事、战壕、工事、单兵掩体等战争遗迹随处可见,很多时候玩耍的孩子们还捡到了锈迹斑斑的弹壳和哑了火的手榴弹。

另一条道就是孩子们走的西南方向仙洞沟这条山道好看的小说。两条路此上彼下,大道像条龙,一会儿在山洼里盘旋,一会儿又在山梁上掠过;小道像条蛇,大部分路段跨坡越涧都是在原始次生林中穿过。两条道一大一小,北上南下,又都在主峰上的三县垴界碑处交汇,在这崇山峻岭间蜿蜒连结成一个人畜用鞋底和蹄爪造成的大亮环。登高鸟瞰,倒像是一条龙追着一条蛇在这崇山密林中乱窜。

惊蛇一样的小道穿过仙洞沟底的溪流,绕到半山腰上的大石坎里去了。圣贤洞口就隐匿在这石坎下面。三县垴包括所属两个自然村望京台和红土凹的老老少少,都知道祖辈给三县垴流传下来一个美丽的传说:王小放羊避雨观棋得道成仙。

洞口在仙洞沟半山腰的圣贤洞,距三县垴村六华里。

王小成仙的故事发生在春天。把羊毛都剪光以后出坡放羊遇雨,刚剪毛的羊最怕冷雨,王小就把羊赶到了大石坎下避雨。因为路滑,怕把羊鞭弄坏,王小就折了根柳木棍子拄着上山。

春寒料峭的太行山里,再经冷雨一浇,羊群都抖抖瑟瑟地挤在大石坎下躲雨避风。王小无意中往圣贤洞里一看,只见洞中毫光隐隐,玉柱倒立,还能听到叮咚叮咚的瀑泉鸣溅声。王小奇心大起,就把羊鞭挂在崖坎下,柳木棍也插在了洞口,径自向洞中走去。

越走越黑,王小只好摸着黑黝黝、阴森森的石壁前行。瞎子摸象一样试探着摸过了几道石门石坎,忽见洞壁微微呈光,越走越明,两绕三拐之后豁然开朗。但见山上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山下流水淙淙,鱼翔浅底。两旁琼楼玉阁,金碧辉煌,水榭亭台,柳绿莲红;鸟语花香,蜂飞蝶舞。两楼阁之间的玉带桥上,两位鹤发童颜的老翁,正在捻须对弈。

王小知道“观棋不语真君子”的古训,一直呆呆地出神观看全文字小说。半晌之后,实在耐不住饥肠如鼓,就向老翁要了一个桃子充饥。太阳落山了,两位老翁握手言和,而后手持拂尘向阁楼走去。王小猛然想起羊群还被扔在大石坎下,于是就急急忙忙循来路走出洞外。

一出洞口,王小惊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羊群都不见了,崖坎下的羊鞭也没有了。在他插柳木棍子的地方是一棵合抱粗空了心的大柳树,正在秋风中飘落着金黄的柳叶。再看山上山下,不仅是季节变了,一切都不是来时旧样。这可太奇怪了,王小捶胸顿足,后悔莫及;羊不见了,回去如何向东家交待?寻思了半天,无计可施,只好还是沿着小道走回村去。到了村口,一看牌楼上分明还是写着原来的村名,只是牌楼下的石柱都已被太阳晒得变成了白色。王小进村后找不到一家相识的人,只好向路边的一位白发老者求问:“大爷,您老可知道咱村有个叫王小的放羊人吗?”

老者敲着脑门儿想了老大一会儿才说:“听我爷爷的爷爷说,很早以前咱村是有个叫王小的放羊人,他把羊群赶到了‘圣贤洞’口,直到天黑只见羊群不见人了。东家觅了好多人去四处寻找,归底也没见人影。”

王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所到之处乃是仙家世界,世外桃源,两位对弈老者,肯定是仙翁。自己因看仙人对弈又吃了仙桃所以长生不老。这就正好应了一句古语:洞中方半日,世上已千年。

四个孩子在仙人下棋的石桌上下周围玩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仙翁。天色已经不早,就忙着寻道回村。一路上孩子们还在不停地讨论,既然王小和我们是同村人,他到底姓乔还是姓盖?他赶的那群羊多还是四海叔赶的羊多?没准四海叔赶的那群羊就是王小走丢了羊群的多少代子孙呢?

24好看的小说。桑树沟

红土凹坡台上是望京台,望京台岭北面三华里便是桑树沟。桑树沟是坡梁之间的一个山谷地名,曾经是三县垴这几个自然小山村里孩子们的乐园。

特别是在麦黄梢前后的季节。

农历五月麦梢黄,这就到了山里人赤脚亮臂的时节,也是一年中饥肠最响的日月。俗话中说的“青黄不接”,具体针对的就是这段日子,因为具有“糠菜半年粮”穷光荣传统的太行山革命老区,较为贫困的农户越冬又经春,到这时候大部分去年的秋粮已尽,而新粮是麦穗刚灌了浆,还长在麦秆上就造成很多家户粮食接不上气,形成青黄不接的局面。

到了麦黄梢的时节,山里面百花竞荣,绿肥红瘦的季节早已过去,满山遍野的酸枣、核桃、野葡萄等都还在青枝绿叶的孕育中。摘到口里就能充饥的野果,只有桑葚和藕梨。

藕梨是一种生长在地角岸边的当年生草棵形地蓬野果,不仅稀有,而且奇酸,一般人只能入口一两颗,连续吃三颗,就会让你上下牙齿又酸又痒,不敢再对咬口嚼。只有红了嘴的桑葚可供孩子们充饥,而这其中半红半紫的桑葚口感最佳,酸甜适口,只要咬上一口,口水就和葚汁融汇成蜜糖,不仅滋肠润肺,而且醒脑提神。对让饥肠困扰时日许久的山里娃们,饱餐一顿红桑葚、紫桑葚,也大大胜于孙悟空赴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喜婶子传诵给红骨朵的儿歌中,也曾有关于红桑葚、紫桑葚的描述:

“红桑葚、紫桑葚,

绿衫子、红短裙,

妹到十六嫁郎君;

铺棉毡,盖热被,

花花枕头有两对全文字小说。

铺的厚,盖的厚,

不如亲亲肉挨肉。”

古往今来,饮食男女的事总是随处可见,并不是因为山高沟深或偏僻荒凉丘比特的爱神之箭就不弯弓。而况三县垴主峰下的八圣山这方水土,相对来说在太行深山里还算相对富庶的地方。几乎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有夏河源无数喷涌的泉流滋润,有三县垴、望京台、红土凹坐落下几十丈厚土载众,有山有水,灵岩厚土,古迹众多,能说不是好地方吗?

据古时候的州府县志记载,三县垴主峰下的八圣山一带,因为山高水丰,灵岩厚土,曾经是很有名气的“桑麻之乡”。只不过到了近代随着纺织业的现代化进程,桑麻的种植日见稀少,只有桑树沟大大小小数千棵桑树,算是曾经兴盛的“桑麻之乡”留下的尾韵。

到了麦黄梢的时候,贪吃桑叶的蚕姑娘大部分都已结茧准备化蝶了。采桑叶的人来得就很少了,桑树沟的绿荫渐浓,红桑葚、紫桑葚日见丰盈的体态,也就羞切切、颤酥酥地在碧绿的桑叶怀中展现出诱人的笑脸。

孩提时代,红骨朵和峻岭、峻山、山柱三个哥哥都是经常在一块玩耍的莫逆之交,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后都进入了识文断字的学生时代,就不成天在一块做耍子了好看的小说。草黄又绿,花谢再开,朦胧中两情相悦的籽粒便都在各自的心中滋生暗长,但是,谁也不知道其他三个人心里的“小九九”。

红骨朵喜欢峻岭的帅气持重和有主见,大事小事找个由头就愿意和他接近。自然,大家也都喜欢红骨朵玉竹一样日见高挑的身影,红白相间山明水秀的笑脸。

少女和自己心仪的小伙子接近,总是愿意避开第三个人的。这是在麦收前的一个星期天,发生的故事很有些伊甸园的色彩。那时候,红骨朵的名字已经让老师给改成盖红梅了。而在已经血气方刚的乔峻岭心目中,她还是自己心目中的小红骨朵,是那样花季仙姝般的红骨朵哟。虽不是本家姐妹,从来也都把她当亲生姐妹一样看待。虽然青春的心脏日夜像小牛犊吃奶似的碰撞,却从无一点不洁的念头。

红骨朵(暂时还叫红骨朵吧)经常挎着背篓打猪草的篓拘,因不堪多年的重负折断了。这方百姓用的背篓叫挎篓,篓筐都是用山里的荆条编成的。她的老爹盖四海老汉就是编筐的好手。每年过了伏天以后,一边放羊他就要挑拣着割些好的荆条,存起来编筐编篓,也编花篮。时不时还能到罗村集上去卖几挑他的筐、篓、篮、山货,换回几个量盐打油吸旱烟的零用钱。

那个曾磨破红骨朵多少布衫肩坎的篓拘,是根鸡蛋粗细的桑木弯成“n”形的一张深弓,挎篓就绑扎在这张“n”形的弓柱上,往肩上一挎,剜菜、打草或拾粪都可以使用。

乔峻岭对红骨朵小妹的事是有求必应的,何况只是到桑树沟去砍根桑木弯篓拘呢。他磨快了镰刀,拿了根缰绳,装了盒火柴在衣兜里,俩人就相跟着进了桑树沟。

第4章 银涛浊浪(13)第5章 祸福相依(7)第2章 红盆逃生(8)第5章 祸福相依(6)第1章 盛典情怀(22)第5章 祸福相依(10)第1章 盛典情怀(17)第1章 盛典情怀(29)第5章 祸福相依(16)第1章 盛典情怀(11)第4章 银涛浊浪(6)第1章 盛典情怀(12)第1章 盛典情怀(23)第1章 盛典情怀(17)第5章 祸福相依(16)第5章 祸福相依(6)第1章 盛典情怀(8)第1章 盛典情怀(23)第4章 银涛浊浪(13)第2章 红盆逃生(6)第2章 红盆逃生(9)第3章 河源探险(14)第4章 银涛浊浪(4)第1章 盛典情怀(29)第1章 盛典情怀(5)第1章 盛典情怀(4)第5章 祸福相依(15)第3章 河源探险(16)第4章 银涛浊浪(5)第3章 河源探险(2)第1章 盛典情怀(9)第1章 盛典情怀(28)第1章 盛典情怀(29)第3章 河源探险(24)第5章 祸福相依(14)第1章 盛典情怀(10)第2章 红盆逃生(3)第5章 祸福相依(10)第4章 银涛浊浪(5)第5章 祸福相依(5)第4章 银涛浊浪(12)第2章 红盆逃生(6)第2章 红盆逃生(10)第1章 盛典情怀(21)第4章 银涛浊浪(13)第5章 祸福相依(4)第3章 河源探险(3)第1章 盛典情怀(5)第4章 银涛浊浪(2)第3章 河源探险(3)第4章 银涛浊浪(10)第1章 盛典情怀(1)第3章 河源探险(11)第5章 祸福相依(1)第1章 盛典情怀(16)第1章 盛典情怀(6)第3章 河源探险(4)第1章 盛典情怀(3)第1章 盛典情怀(9)第1章 盛典情怀(22)第5章 祸福相依(5)第5章 祸福相依(12)第1章 盛典情怀(21)第4章 银涛浊浪(5)第2章 红盆逃生(10)第1章 盛典情怀(19)第3章 河源探险(9)第2章 红盆逃生(9)第5章 祸福相依(6)第3章 河源探险(24)第5章 祸福相依(10)第1章 盛典情怀(6)第3章 河源探险(2)第1章 盛典情怀(31)第5章 祸福相依(10)第2章 红盆逃生(9)第1章 盛典情怀(26)第1章 盛典情怀(27)第3章 河源探险(8)第4章 银涛浊浪(13)第1章 盛典情怀(28)第3章 河源探险(18)第1章 盛典情怀(30)第3章 河源探险(18)第3章 河源探险(19)第4章 银涛浊浪(7)第2章 红盆逃生(11)第1章 盛典情怀(15)第1章 盛典情怀(8)第4章 银涛浊浪(7)第2章 红盆逃生(6)第5章 祸福相依(17)第1章 盛典情怀(31)第5章 祸福相依(13)第3章 河源探险(7)第4章 银涛浊浪(3)第3章 河源探险(1)第5章 祸福相依(6)第4章 银涛浊浪(17)第2章 红盆逃生(1)
第4章 银涛浊浪(13)第5章 祸福相依(7)第2章 红盆逃生(8)第5章 祸福相依(6)第1章 盛典情怀(22)第5章 祸福相依(10)第1章 盛典情怀(17)第1章 盛典情怀(29)第5章 祸福相依(16)第1章 盛典情怀(11)第4章 银涛浊浪(6)第1章 盛典情怀(12)第1章 盛典情怀(23)第1章 盛典情怀(17)第5章 祸福相依(16)第5章 祸福相依(6)第1章 盛典情怀(8)第1章 盛典情怀(23)第4章 银涛浊浪(13)第2章 红盆逃生(6)第2章 红盆逃生(9)第3章 河源探险(14)第4章 银涛浊浪(4)第1章 盛典情怀(29)第1章 盛典情怀(5)第1章 盛典情怀(4)第5章 祸福相依(15)第3章 河源探险(16)第4章 银涛浊浪(5)第3章 河源探险(2)第1章 盛典情怀(9)第1章 盛典情怀(28)第1章 盛典情怀(29)第3章 河源探险(24)第5章 祸福相依(14)第1章 盛典情怀(10)第2章 红盆逃生(3)第5章 祸福相依(10)第4章 银涛浊浪(5)第5章 祸福相依(5)第4章 银涛浊浪(12)第2章 红盆逃生(6)第2章 红盆逃生(10)第1章 盛典情怀(21)第4章 银涛浊浪(13)第5章 祸福相依(4)第3章 河源探险(3)第1章 盛典情怀(5)第4章 银涛浊浪(2)第3章 河源探险(3)第4章 银涛浊浪(10)第1章 盛典情怀(1)第3章 河源探险(11)第5章 祸福相依(1)第1章 盛典情怀(16)第1章 盛典情怀(6)第3章 河源探险(4)第1章 盛典情怀(3)第1章 盛典情怀(9)第1章 盛典情怀(22)第5章 祸福相依(5)第5章 祸福相依(12)第1章 盛典情怀(21)第4章 银涛浊浪(5)第2章 红盆逃生(10)第1章 盛典情怀(19)第3章 河源探险(9)第2章 红盆逃生(9)第5章 祸福相依(6)第3章 河源探险(24)第5章 祸福相依(10)第1章 盛典情怀(6)第3章 河源探险(2)第1章 盛典情怀(31)第5章 祸福相依(10)第2章 红盆逃生(9)第1章 盛典情怀(26)第1章 盛典情怀(27)第3章 河源探险(8)第4章 银涛浊浪(13)第1章 盛典情怀(28)第3章 河源探险(18)第1章 盛典情怀(30)第3章 河源探险(18)第3章 河源探险(19)第4章 银涛浊浪(7)第2章 红盆逃生(11)第1章 盛典情怀(15)第1章 盛典情怀(8)第4章 银涛浊浪(7)第2章 红盆逃生(6)第5章 祸福相依(17)第1章 盛典情怀(31)第5章 祸福相依(13)第3章 河源探险(7)第4章 银涛浊浪(3)第3章 河源探险(1)第5章 祸福相依(6)第4章 银涛浊浪(17)第2章 红盆逃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