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笑话般的辽阳战场(一)

自从对马海战之后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巡洋舰分队旗舰奥列格号率领阿芙乐尔号、珍珠号和1艘驱逐舰脱离舰队,掉头向南穿过对马海峡,最后到达1500海里以外的菲律宾,只有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逃到海参崴。

对马海峡海战结果充分证明了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海权学说,再一次的证明了战列舰在海战中无可替代的霸主地位,并且在那之后便一直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海军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老牌帝国主义强国日不落帝国——英国的第一海相费席尔坚信此战证明了对战舰来说最重要的是火力和航速,由此催生了一系列的无畏型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将大炮巨舰主义推向了这个时代的颠峰。

对马海战其影响力不仅局限在军事方面,直接左右了俄国、日本两个国家的命运,曾经处于世界前列的俄国海军一蹶不振,海战的失败动摇了俄国沙皇的统治。

日本通过此战,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却为3个月后的《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铺平了道路。

同样就在对马海战发生没几天之后,又有一个颇为重磅的消息落入了王宾的耳中:在六月初北洋六镇总计七万余人正式编练完成。

这一消息代表着,中国新式陆军的缔造已经完成,而这个的完成也正式为袁世凯奠定了作为北洋军阀头子和朝堂之上话语权的基础。

暂且先不谈北洋六镇的建立完成,还是说上一说这一次的日俄对马海战的结果,这一次的战斗日本人虽然损失惨重连用于护航的舰队也无法再组建出来了,但是来自俄国海军的威胁已然消失,海上补给线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又重新活跃了起来。

有些时候战争是要极为重视战略目标这一指标的,只要自己这一方达成了战略指标那么这就会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毫无疑问日本海军做到了这一点,纵然两方交战都遭到了极大的创伤,但是很明显日本人达成了自己的战略目的——保证补给线的通畅,然而俄国海军并没有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压制日本人的联合舰队,掐断其海上补给线以及为旅顺港解围,所以俄国人在这一次的对马海战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什么好处都没捞到,净赔本了。

不过即便是日本人的战略目的——保障补给线的通畅达成了,但是在陆地上面日军还是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的,海军的胜利并没有为陆地上面的战况带来多少的胜利机会,只是让补给线不被掐断导致前线的军队无法获得补给,仅此而已。

在战壕战的面前是无数的机枪堡垒和铁丝网,大山岩对于这样的情况完全是束手无策,直到两件事情的传来才让大山岩有了继续打下去的心思。

这第一就是大山岩获取俄军放弃辽阳外围据点,向北方退却,企图在辽阳附近与日军进行大决战的情报。

大山岩当即一拍大腿就决定了乘俄军尚未加强兵力,以现有的三个军在辽阳与俄军决战,大山岩认为日本兵力虽处于劣势,只要统帅巧妙运用,可以弥补兵力不足。

但是这第二件事情,大山岩自己也是没有预料到,原本大山岩就知道自己这一方的兵力便处于劣势,但是让大山岩万万没想到的是乃木希典的第三军在攻下旅顺之后,在儿源玉太郎的建议之下由儿源玉太郎带领一万的日军前来支援辽阳战场。

这样的一支援军对于大山岩来说算的上是一个好消息了,于是在和儿源玉太郎汇合之后,为了再一次准备进攻辽阳大山岩命令第四军司令官川村景明开始进攻析木城的俄军,停留在大石桥的日本第二军司令官奥保巩担心优势俄军对日本第一军或第四军进行袭击,向大山岩建议:第二军进攻海城,以策应第一军和第四军的行动。

第四军进攻析木城之时,由于俄军“三个独立部队的分散行动,未能阻止敌人的进攻,招致第二军后撤,该军乘朦胧夜色撤至海城。”

次日早晨第四军以伤亡83人的微小代价,占领了析木城。

俄军虽奋力阻击,虽付出死伤2000余官兵、第三军军长卡尔莱尔阵亡的沉重代价,但仍没能打退日军的进攻,俄军的第二道防线开始暴露在日军面前,对固守辽阳的俄主力部队又是一个沉重打击,随后第二军未付出任何代价轻易地占领了海城。

辽阳外围战以俄军东满集群撤至亮甲山,南满集群撤至鞍山而告结束,俄国满洲集团军总司令部之所以采取撤退办法,是“力图避免积极行动,希望以最小的损失撤至辽阳,在辽阳与日本决战”。

至此,辽阳以南的城镇和重要据点,皆落入日军之手,日军前锋部队已经逼近了俄军设于辽阳城南的第一道防线。

而此刻在辽阳城防工事的外围,俄军还构筑了三道防线:距城防工事3-4公里,右由首山堡至方家屯、孟家房、虎头崖;左经太子河至施官屯、黑英台、岩州城一线,为第三道防线;往南由沙河镇东连四方台、汤和沿、孙家寨,左至石咀子的小山脉,为第二道防线;再往南而右,由鞍山东连高峰寺,大甸子、弓长岭、八盘岭、寒坡岭至红沙岭,为第一道防线,这些防线要是失守发话,俄军在辽阳战场可就真的是无力回天了。

日第一军司令官黑木为桢接到大山岩关于进攻辽阳的作战计划;即在第二军、第四军进攻鞍山附近俄军的同时,第一军要进攻大安平至汤河沿一带地区,对弓长岭附近的俄军第一道防线进行夜袭。

但是由于连日降雨,河水暴涨,使总攻延期,在降雨停止之后第一军以4.6万人、120万火炮才开始进攻红沙岭至高峰寺西方高地,对俄军东满集群的西伯利亚第三军和第十军4.8万人,182门火炮的防御地段同时进攻。

与此同时,日第二军和第四军开始进攻鞍山附近的俄军南满集群,日第一军以优势兵力同时在8个地点向斯卢切夫斯基将军指挥的俄国第十军发起冲锋,尽管俄军顽强抵抗,其军长却不想实施反击,竟率领预备队撤至后方阵地。

在日第二师团的压力下,俄国第十军的右翼开始撤退,至16时,“俄军被迫放弃安平岭一线,向汤河河谷撤退”。

进攻俄国西伯利亚第三军的日第一军近卫师团,企图绕过俄第三军的左翼,却遭到俄军预备部队的侧击,使日军“狼狈逃窜”。

为扭转战局,黑木为桢立即将预备队调来加强近卫师团,结果遭到俄军炮兵散弹的阻击,“受到重大伤亡,被迫停止进攻。”

就在战场的战况如此焦灼的时候,却陡然间发生了一件令世界都哭笑不已的事情,而正是这一事情的发生导致日军竟被俄军死死的抵挡在辽阳城外一度失去对拿下辽阳的信心的时候,这一情况的发生使得这一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第204章 王英楷的来访二十五章第168章 阴谋(三)第213章 撤退第244章 对策第141章 朴次茅斯和约第176章 佐藤一郎的阴谋第192章 军火之忧第217章 试探(一)第314章 王宾的想法第272章 那年那人(上)第291章 谋其国(一)第84章 袁世凯的视察第72章 打还是不打?第191章 应对第88章 夜谈(四)第222章 算计第187章 小动作(续)第103章 旅顺,旅顺(一)第234章 立见尚文的反击第183章 时代的更替三十五章 反手一击一第212章 安平渡口攻防战(三)第293章 谋其国(三)第68章 军事会议(一)第117章 对马海战(一)第234章 立见尚文的反击第278章 王伍到来第112章 定局第76章 战后反应第214章 撤退第107章 再一次的交易第170章 剿匪(一)第216章 虎山第144章 打他一票(二)第105章 二零三高地(一)第51章 纱厂与水泥第280章 视察新兵营第233章 阴你一波(二)二十一章 宪兵队的成立第286章 双双离世第210章 安平渡口攻防战(一)三十章 募股建厂二第246章 重新恢复的补给线第43章 军事会议第68章 军事会议(一)第76章 战后反应第170章 剿匪(一)第44章 会后第187章 小动作(续)第78章 三方会谈(一)第170章 剿匪(一)第58章 迫击炮的出现第135章 来自朝鲜的请求(二)第319章 投降主义(续)二十六章 锦州日常第128章 幕僚(二)三十五章 反手一击一三十七章 反手一击三第187章 小动作(续)第192章 军火之忧第261章 忍让中的日本人第2章 叔侄第152章 密谈(二)第272章 那年那人(上)第163章 土地的改革与利用第157章 慈禧的后手第109章 辽阳对持第195章 至关重要的情报第235章 失算的立见尚文第267章 签订协议(续)第135章 来自朝鲜的请求(二)第168章 阴谋(三)第76章 战后反应第116章 改革第59章 锦州造第219章 立见尚文的异动第223章 夜袭第19章 锦州的洋行第299章 防务(续)第253章 安平渡口的陷落第56章 资敌卖国(一)第90章 驻军新民府第227章 战前准备第109章 辽阳对持第312章 解围(上)第307章 义阳三关第276章 肺痨第237章 扩军第9章 驻防锦州第281章 婚事第66章 迫击炮的威力(二)第254章 图谋九连城第171章 剿匪(二)第127章 幕僚(一)第210章 安平渡口攻防战(一)第273章 那年那人(下)第246章 重新恢复的补给线第151章 密谈(一)三十四章 遭遇伏击
第204章 王英楷的来访二十五章第168章 阴谋(三)第213章 撤退第244章 对策第141章 朴次茅斯和约第176章 佐藤一郎的阴谋第192章 军火之忧第217章 试探(一)第314章 王宾的想法第272章 那年那人(上)第291章 谋其国(一)第84章 袁世凯的视察第72章 打还是不打?第191章 应对第88章 夜谈(四)第222章 算计第187章 小动作(续)第103章 旅顺,旅顺(一)第234章 立见尚文的反击第183章 时代的更替三十五章 反手一击一第212章 安平渡口攻防战(三)第293章 谋其国(三)第68章 军事会议(一)第117章 对马海战(一)第234章 立见尚文的反击第278章 王伍到来第112章 定局第76章 战后反应第214章 撤退第107章 再一次的交易第170章 剿匪(一)第216章 虎山第144章 打他一票(二)第105章 二零三高地(一)第51章 纱厂与水泥第280章 视察新兵营第233章 阴你一波(二)二十一章 宪兵队的成立第286章 双双离世第210章 安平渡口攻防战(一)三十章 募股建厂二第246章 重新恢复的补给线第43章 军事会议第68章 军事会议(一)第76章 战后反应第170章 剿匪(一)第44章 会后第187章 小动作(续)第78章 三方会谈(一)第170章 剿匪(一)第58章 迫击炮的出现第135章 来自朝鲜的请求(二)第319章 投降主义(续)二十六章 锦州日常第128章 幕僚(二)三十五章 反手一击一三十七章 反手一击三第187章 小动作(续)第192章 军火之忧第261章 忍让中的日本人第2章 叔侄第152章 密谈(二)第272章 那年那人(上)第163章 土地的改革与利用第157章 慈禧的后手第109章 辽阳对持第195章 至关重要的情报第235章 失算的立见尚文第267章 签订协议(续)第135章 来自朝鲜的请求(二)第168章 阴谋(三)第76章 战后反应第116章 改革第59章 锦州造第219章 立见尚文的异动第223章 夜袭第19章 锦州的洋行第299章 防务(续)第253章 安平渡口的陷落第56章 资敌卖国(一)第90章 驻军新民府第227章 战前准备第109章 辽阳对持第312章 解围(上)第307章 义阳三关第276章 肺痨第237章 扩军第9章 驻防锦州第281章 婚事第66章 迫击炮的威力(二)第254章 图谋九连城第171章 剿匪(二)第127章 幕僚(一)第210章 安平渡口攻防战(一)第273章 那年那人(下)第246章 重新恢复的补给线第151章 密谈(一)三十四章 遭遇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