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命贱的印-度仆从军

听完老友的话,谢尔本身体一震,脸上流露出深思之色。

他现在也意识到了索尔兹伯里话中的含义,要是这次陆军仍然无法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话,那么妥协和退让也就成了必然。

那么,一旦那些不甘心接受英国统治的殖民地野心家们,在看到埃及的成功之后,肯定也会想要去模仿。而大英帝国肯定不会允许在自己的殖民地中出现这种挑衅他们统治地位的势力,那么到时候战争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而真要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那么大英帝国的国力,就会在这种频繁的殖民地战争中逐渐的削弱下去,而慢慢的被其他国家所超越。

到了那时,曾经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也许就真的到了穷途末路而日落的时候了。

这样的结果,是速来主张对外强硬的索尔兹伯里绝对无法接受的。

当然,身为大英帝国精英人士的谢尔本也不会接受帝国的衰落的结果。

在这方面,他们两个,甚至所有的英国内阁高层和上下议院,甚至是任何一个英国人都无法接受的。

不过就算接受了索尔兹伯里的政治观点,但是谢尔本的政治主张确不会轻易更改的。

“塞尔西,身为帝国首相,你知道现在国家经济上所遇到的困难!如果你选择继续扩充陆军的话,我们真的没有那么多军费!”谢尔本表情中带着一丝无奈的摊了摊手说道。

“呵呵!”笑了笑后。索尔兹伯里展颜说道:“谢尔本,其实继续扩充军队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军费!”

看着老友惊异的眼神,索尔兹伯里坐直身体。继续说道:“埃及人的部队并不精锐,但他们的数量优势却令人担忧,再加上他们是本土作战,有着一千多万埃及人作为他们的后盾,这确实很让人头疼。”

“不过我们却拥有这个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殖民地——印-度!”

他的话音刚落,谢尔本就忍不住皱眉说道:“你的意思是继续征调印度仆从军!”

在看到索尔兹伯里点头后,谢尔本脸上带着一丝不屑的再次说道:“你确定这些懒散。浑身散发着让人恶心的咖喱味的印-度土著,是埃及人的对手?”

听完老友的话,索尔兹伯里笑着说道:“就算不是又怎么样?一个印度士兵对付不了一个埃及士兵。那么两个、三个,甚至四个印度士兵,还对付不了一个埃及人吗?”。

“而印度有近两亿人口,有足够的兵员。而且征召一个印度士兵的花费只不过相当于一个英国陆军士兵十分之一而已。而且我们换装下来的马蒂尼—亨利步枪和斯奈德—恩菲尔德步枪足够装备六十万印度士兵。”

“既然我们有这样的优势,为什么不利用呢。而且有了这些印度仆从军的帮助,我们也能够保住不少英国小伙子的生命!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谢尔本?”

从索尔兹伯里的语气当中,可以听出他丝毫不在意这些印度士兵的生死。只在乎英国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好吧,但愿乔治.怀特将军愿意接受他们!”

看着索尔兹伯里明显已经下定了决心之后,谢尔本最后双手一分,脸上带着一丝无奈之色的说道。

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的将军会喜欢战力低下的部队。特别是一打仗扭头就跑的心思,多过勇猛作战的印度士兵。

就谢尔本对乔治.怀特这位高傲的英国贵族军官的了解。如果索尔兹伯里不给他一个说法的话,恐怕他是不会接受这些来自印度的废柴的。

“好了,谢尔本!乔治将军那里我会亲自跟他说的!”

话声一顿,索尔兹伯里站起身,走了几步,从自己的办公桌上拿了一叠文件放到了谢尔本的身前的矮桌上,说道:“看看吧,这是约翰.布朗发来的关于中美之间刚刚结束的伊利战争的报告!”

闻言,谢尔本神情一怔,连忙伸手把桌上的文件拿了起来。

因为是临时上任成为英国陆军大臣,之前也没什么准备,所以这段时间以来,谢尔本都在熟悉陆军部的运作流程,和大英帝国本土,以及全球殖民地的驻军情况。外加上准备第二次英埃战争的兵员补充和物资补给等问题。

众所繁杂的事物,颇让新官上任的谢尔本有些分身乏术的感觉,所以对于霍家军跟美国人之间的战争并没有太过关注。

不过就算如此,他也知道约翰.布朗是英国陆军部派遣到美国的军事观察员,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这场战争中,观察双方部队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和新武器的研发使用情况,以及最重要的战争胜负,为英国内阁针对双方的军事实力,制定不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美国人的兵员损失这么严重!”当看清楚文件上双方士兵的伤亡数字的预估报告之后,原本还算冷静的谢尔本不禁吃惊的长大了嘴巴。

作为陆军大臣,谢尔本早年也参加过,1857年英国镇压印度民族起义的战争,和后来1880年在南非跟布尔人之间争夺土地和黄金的战争,所以本身的战争经验很丰富。

之前,他也知道美国人主动进攻中国陆军构筑的坚固防御工事,部队的损失会非常严重,但是一百多万的战损,也实在太惊人了。

过去几千年的战争史上,也从来没有那一场战役会伤亡这么多的士兵。

看着下面,被约翰.布朗力透纸背,写在上面,用‘伊利绞肉机’来形容的战役,此刻谢尔本觉得这个名字真的很贴切。

索尔兹伯里点了点头,刚开始他看到美国士兵伤亡超过百万的时候,也是心中很是惊讶。不过与惊讶相比,他更看重的是中美双方在战争中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器,以及他们通过战争迅速强大起来的军事实力。

特别是美国,尽管他们在这场跟中国人的残酷厮杀中失败了,但是他们的部队却从战前不到两万的正规军,迅速发展到了现在即使经历了惨重的损失之后,仍然接近160万部队的庞大军力,要知道这个年代,即使保持着整个欧洲所有国家当中最多常备军力的俄罗斯帝国也没有这么多正规士兵。

而且这些士兵当中,一半以上都经历过跟中国人的战火考验,他们已经从战场上迅速成长为精锐的战士。另外,等那些在战场上受伤的士兵,重新回到军队的时候,美国陆军的实力将变得更加强大。

这股强大的力量,是索尔兹伯里所必须考虑的存在,要知道加拿大可就在美国的边上。难保那些输红了眼的美国人,不会趁着英国把加拿大的军队全都调到埃及作战的时候,起什么坏心思。

要知道美国人可是有前科的,当初1846年,不告而取,把原属于英国殖民地的俄勒冈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就是明证。

而且美国的前身就是英国的殖民地,相同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能够让他们轻易的融合英国在加拿大的领地。

这更加重了英国人的担心。

“看来中国人现在已经有些支撑不住了!”

等看到报告上提到的霍家军后撤六百公里,把三个州拱手让给美国人的时候,谢尔本不禁皱了皱眉头。

听完他的话,索尔兹伯里点了点头,说道:“可以理解,虽然他们的武器装备相比美国人要占优势,但是美洲距离他们南洋本土相隔了上万海里,单单一个后勤补给就足够让他们头痛了!”

“他们能够保证一百万军队近两个月的激烈战斗,现在已经让我很吃惊了!”

霍家军在美洲的两个兵工厂,在建设之初就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再加上密西西比河以西稀少的人烟,所以到现在为止,这两个兵工厂也并没有被英国的情报部门所察觉,他们一直以为美洲霍家军的武器弹药都是从遥远的南洋运来的。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些穿梭在宽阔的太平洋的邮轮运输的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军事物资,而是大量从清政府内部招募,运往美国充实那里汉族人口的移民。

“不过中国人的统帅也非常聪明,撤退的时候炸毁了所有铁路,拖住了美国人继续进攻的脚步,再加上他们在密西西比河上海军优势,这次应该足以争取五到六个月的时间,让他们休整部队,补充弹药和人员。”

“所以说这场战争还有的打!”

听完谢尔本的分析,索尔兹伯里脸上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开口问道:“谢尔本,你觉得这场战争中国人跟美国人,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闻听此言,谢尔本放下手中的资料,沉思了一下后,略有些颓然的摇了摇头,“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太多,而且中美双方都有着他们不可弥补的劣势,现在很难确定他们谁是这场战争最后的赢家!”(未完待续……)

第43章 庞大的陆军第14章 新式步枪和迫击炮第533章 矿产开发第342章 三大家族第437章 替罪羊第11章 机械厂第57章 工厂拍卖第495章 行政改革第282章 新的中美国境线第439章 和谈的决议第333章 奴隶劳工第341章 法越战争第468章 教育发展与投入第201章 提尔皮茨的预言第325章 发展中的大市场第344章 农业机械化第280章 82式半自动步枪第26章 疯狂的大工业第26章 疯狂的大工业第535章 清法战争(上)第406章 大动作第469章 组建政党第455章 渔船获救第224章 英国人的担忧第25章 环岛铁路第465章 蝴蝶效应第531章 飞艇第164章 杨用霖第12章 花钱如流水第412章 军部的行动第104章 俘虏中的人才第225章 巴特纳第252章 背后的算计第458章 我要见这里的县长!第518章 五权分立第121章 边角的战争第265章 货币本位第305章 开省建市第199章 歌声嘹亮第326章 千年世家第38章 整编第五师第528章 郭家第63章 霍兰第185章 马辰第406章 大动作第206章 军火交易第317章 泰山级第229章 夺岛第64章 龙穴基地第45章 一年之后的成果第167章 军事院校第537章 最后的结局(上)第147章 后勤第500章 国号 国旗 国歌第112章 双方舰队的实力对比第73章 清扫行动第519章 政务改革第528章 郭家第228章 暴乱第118章 南洋大学第204章 自行车第198章 中央大街第526章 异乡异客第113章 放开南洋第516章 毛里塔尼亚殖民地第246章 欧阳明第405章 坐不住的英国人第384章 伊利战役(四)第506章 战舰下水第212章 软硬兼施下无奈的英国人第422章 炮兵押后第430章 骑战第273章 三个月六十万移民!第120章 霍家军的策略第182章 德国人的对策第130章 海鹰级护卫舰第320章 雪狼特种部队第200章 强大的炮兵第203章 中葡马辰条约第207章 远道而来的德国人第309章 争执!第515章 非洲布局第281章 来自马辰的电报第203章 中葡马辰条约第447章 硝烟弥漫的世界第509章 五年后的南洋第402章 欲效仿武安君!第522章 丰厚的战利品第473章 内阁讨论第389章 汉密尔顿炮堡第89章 攻击!!第8章 庞大的家业第24章 定亲第523章 收获与未来第236章 海狮特种部队第351章 霍山的美国战略第261章 再次增兵!第486章 撤退第531章 飞艇第251章 经济危机的原因所在
第43章 庞大的陆军第14章 新式步枪和迫击炮第533章 矿产开发第342章 三大家族第437章 替罪羊第11章 机械厂第57章 工厂拍卖第495章 行政改革第282章 新的中美国境线第439章 和谈的决议第333章 奴隶劳工第341章 法越战争第468章 教育发展与投入第201章 提尔皮茨的预言第325章 发展中的大市场第344章 农业机械化第280章 82式半自动步枪第26章 疯狂的大工业第26章 疯狂的大工业第535章 清法战争(上)第406章 大动作第469章 组建政党第455章 渔船获救第224章 英国人的担忧第25章 环岛铁路第465章 蝴蝶效应第531章 飞艇第164章 杨用霖第12章 花钱如流水第412章 军部的行动第104章 俘虏中的人才第225章 巴特纳第252章 背后的算计第458章 我要见这里的县长!第518章 五权分立第121章 边角的战争第265章 货币本位第305章 开省建市第199章 歌声嘹亮第326章 千年世家第38章 整编第五师第528章 郭家第63章 霍兰第185章 马辰第406章 大动作第206章 军火交易第317章 泰山级第229章 夺岛第64章 龙穴基地第45章 一年之后的成果第167章 军事院校第537章 最后的结局(上)第147章 后勤第500章 国号 国旗 国歌第112章 双方舰队的实力对比第73章 清扫行动第519章 政务改革第528章 郭家第228章 暴乱第118章 南洋大学第204章 自行车第198章 中央大街第526章 异乡异客第113章 放开南洋第516章 毛里塔尼亚殖民地第246章 欧阳明第405章 坐不住的英国人第384章 伊利战役(四)第506章 战舰下水第212章 软硬兼施下无奈的英国人第422章 炮兵押后第430章 骑战第273章 三个月六十万移民!第120章 霍家军的策略第182章 德国人的对策第130章 海鹰级护卫舰第320章 雪狼特种部队第200章 强大的炮兵第203章 中葡马辰条约第207章 远道而来的德国人第309章 争执!第515章 非洲布局第281章 来自马辰的电报第203章 中葡马辰条约第447章 硝烟弥漫的世界第509章 五年后的南洋第402章 欲效仿武安君!第522章 丰厚的战利品第473章 内阁讨论第389章 汉密尔顿炮堡第89章 攻击!!第8章 庞大的家业第24章 定亲第523章 收获与未来第236章 海狮特种部队第351章 霍山的美国战略第261章 再次增兵!第486章 撤退第531章 飞艇第251章 经济危机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