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六章 交易

剑南节度所辖正规兵额为三万零九百,这当然并非意味着整个剑南道只有这三万零九百的兵马,事实上剑南道所属的各大州府都有兵马,但大多是另外一种武装力量,他们都是团练兵马。就好比一个正规军一个是地方警察部队,团练兵马大多为了满足本地州府的治安需求,而非用来作战。

当初刘德海所领的五百兵马便是团练兵马,他们虽然也属于兵部所辖,但从装备上待遇上和实际作战能力上,和正规军队不知差了多少。而真正用来征讨他国行军打仗的便是剑南道节度使所领的正规兵马了。

此次从三万零九百人一下子增加了两万的兵额,便等于说准许剑南道有五万多的兵马,而这些兵马都是朝廷出钱出装备供养的。从实力上而言,陡然拔高了一大截。

有了这两万兵额的增加,剑南大军中当初招募的超过数量的新兵便不必遣散,而只需造册报上去按照程序成为真正的剑南军一员了。虽然王源也并没有打算将他们遣散,但名不正言不顺的士兵会带来麻烦不说,而且兵部也不会拨给他们装备兵饷,就算王源能以其他诸如团练兵马的方式将他们保存下来,但这兵饷何来,盔甲战马兵刃何来?要王源出钱去养?几千人王源也养不起。

所以,看到兵部行文之后,王源喜笑颜开。这意味着不仅可以让超出兵额的近万新兵保存下来,自己还可以大肆的招募一万行军归入自己的麾下,这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

然而,看了杨国忠的信以及柳钧详细的描述之后,王源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杨国忠做了个错误且愚蠢的决定,或者说在他看来是聪明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导致了一系列的后果。虽然杨国忠在信上大吹大擂说自己如何艰辛的为剑南道取得了这两万兵马,甚至不惜从安禄山头上动土云云,但在王源看来,历史的车轮在这一次事件之后朝着他该去的方向又前进了不可阻挡的一大步。

两万兵额确实是从安禄山的范阳军和平卢军头上攫取过来的,杨国忠确实有勇气,也确实敢向安禄山下手。但安禄山岂是省油的灯,得知此事之后第一时间派安庆绪进了长安觐见玄宗。安庆绪见到玄宗之后带来了安禄山的一份奏折,奏折上安禄山自称年纪大了,精力不够,无法替陛下守卫大唐东北边境,无法再为陛下阻挡契丹人和突厥人的进攻了,所以请求玄宗

令派高明之人统帅范阳和平卢两军,他要告老辞官云云。还说自己全力为陛下效忠,在前方马革裹尸亦在所不惜,但最怕的便是小人在身后捣鬼。自己可以死在战场上,但却绝不愿死在背后的冷箭上云云。一份奏折写的情深意切慷慨激昂涕泪横流。

玄宗当然知道他是为了什么原因,杨国忠从安禄山头上挪两万兵额给剑南的事情,玄宗其实是默许的。朝廷实在担负不起两处增兵的费用。大唐虽富庶,但用钱的地方也很多,总不能大部分的钱都用在养兵上,而整个朝廷其他方面却都要停摆了。譬如要为贵妃改造百花园的工程,兴庆宫龙池前几日大雨漫水,需要清淤挖池疏通的工程都要去做。总不能堂堂大唐陛下,连住的宫殿都被水淹了,这成何体统。

玄宗不去想这些大兴土木的作法是否正确。这么多年来他已经习惯了奢侈,习惯了住最好的宫殿,看最好的美景,在他看来,这些花销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各节度是增兵的问题上,玄宗只能厚此薄彼亲疏有别。各边镇节度都在请求增兵,安禄山显然更为亲密,几乎隔一年便有他的份儿。玄宗之所以同意杨国忠挪走安禄山的兵额,那也是因为杨国忠的坚持以及剑南道确实不得不增加兵额。同时玄宗也想看一看安禄山的反应。如果安禄山不作声,这件事便可糊弄过去,自己也乐的甩手,但现在显然未能如愿。

安禄山的奏折显然不是真的要辞,而是在耍脾气罢了。玄宗当然也不会允许安禄山告老,因为安禄山并不老,还没到无法效力的地步。更主要的原因是,在玄宗心目中的安禄山是独当一面的悍将,是大唐东北边境安宁的保证,是自己心目中的朝廷柱石。除了安禄山,玄宗心目中没有任何人选能够戍守东北,让自己高枕无忧。

但玄宗当然也不能让杨国忠难堪,为君之道便是要懂得平衡臣子之间的矛盾,或者利用这些矛盾为为大唐更好的效力。此前的情形下,玄宗要做的便是既维护杨国忠的威信,也要安抚安禄山的情绪。两万兵额还是要给剑南,因为杨国忠是左相兼兵部尚书,如果他在自己默许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被自己驳回,杨国忠恐怕也要请辞告老了。但安禄山这一面,恐怕需要给些补偿。

如何补偿?玄宗尚在考虑之中的时候,尚在重病之中的李林甫教人用软座抬着进宫觐见玄宗。觐见中,李林甫给了玄宗一个解决的办法,那便是将王忠嗣所领的河东道节度使的职位交于安禄山之手。

李林甫的理由很充足,安禄山需要增加兵额对付契丹和突厥人,包围东北边境的安宁,既然朝廷无法给他增加兵额,那么如果将河东道节度兵马交于安禄山手中的话,正好可以让河东

范阳和平卢三节度成为一体。这三个节度镇是连在一起的,交于安禄山一人之手,则兵马也可相互调动增援,恰好解决了安禄山所言的范阳平卢两镇兵力不足的问题。必要时,安禄山可调动三镇兵马相互协助增援,联合机动坐战。这么做既解决了兵额短缺之事,也可以有效的利用朝廷所养的兵马。不至于一处处于兵力不足之势,另一处的兵马却处于赋闲的状态。

更重要的事,这个建议还可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那便是太子李亨举荐王忠嗣入朝担任中书平章和刑部尚书的建议。而王忠嗣本人领着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的职位,如今又要入朝担任要职,一个人肩负如此多的重要职位,显然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玄宗一直犹豫不决是否同意太子的举荐的原因其中便考虑到这一点。若不能面面俱到,召王忠嗣入朝便是一步烂棋,政务或许会因为王忠嗣的入朝而处理通畅,但若四镇的边务受到了影响,导致边镇告急,那岂非顾此失彼。

而且,王忠嗣本人多次表达过将河东和朔方两镇节度使之权交于他人的愿望。若不是李亨竭力的反对,玄宗也不想太驳太子颜面的话,怕是早就准了王忠嗣所请。

玄宗不得不钦佩李林甫的老道。老臣便是老臣,关键时候给出的解决办法可谓一箭三雕。其一,剑南道可增加兵额,可解西南燃眉之急,让西边的边境防守得以加强。其二,将河东道交于安禄山兼领,可安抚安禄山的情绪,也可有助于安禄山守卫东北边镇。其三,王忠嗣卸任河东道节度使便少了一处分神之处,又可应李亨所请召王忠嗣入朝,让王忠嗣可以兼顾朝中政务和其他三镇的军务。这显然是个极好的主意。

而且,玄宗觉得意外的是,原本犹豫是否调王忠嗣入朝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怕李林甫心中不高兴。好像是自己要找个人接替李林甫的职位一般,有些不近情理。毕竟李林甫不过是重病休养而已。但李林甫的态度却让玄宗觉得他丝毫没有介意,没有考虑自己,而是积极的为朝廷着想,为自己解决目前的难题,这让玄宗对李林甫更加的敬重。

玄宗几乎是毫不犹豫的便同意了李林甫的解决之道,当晚,安庆绪便心满意足的离去了,太子李亨也没说半个不字,杨国忠也没多说一句话,此事就此解决了。

这便是王源从柳钧口中得知的事情的全部经过,而这一切在杨国忠的信中居然只字未提。杨国忠的信里只是一味的自吹自擂说自己虎口夺食从安禄山的手中抢了两万兵额,如何的艰难云云。其用意自然是要让王源感他之恩,对他死心塌地,却不知王源知道经过之后长叹一声,用一句‘愚蠢’形容他的所为。

(本章完)

第六八零章 秋意第二十六章 劝阻第八六三章 齐聚第五七一章 圣意第八九一章 安策第五十八章 算账第一零三一章 钦差第七四二章 马嵬(十)第六六十四章 事务第一四九章 胡旋第三零八章 指示第五五零章 故地第十九章 蛇蝎第九一九章 破局(续三)第七七三章 烧杀第一零五五章 小城第二四八章 规劝第七零六章 忠告第九三四章 夺城(五)第八十二章 圈钱第一零八二章 大胜第四二六章 毒瘴第四一二章 大战第八零六章 相国第一零九零章 英雄第五二三章 三天第七七二章 声东第四三四章 惩罚第七十四章 对策第九一五章 沆瀣第七四六章 直言第七四四章 马嵬(十二)第四五三章 羞辱第五四九章 沆瀣第七一八章 规劝第一零七四章 决绝第七九八章 清查第一千零八章 将行第二五五章 故地第一零二一章 对策第一二八章 计划第四五五章 试验第三七二章 回京第一零一四章 复返第一零四二章 落网第一七八章 报应第七七九章 土屋第一一四章 夜谈第七九五章 虚惊第四九二章 饵料第一一三零章 筹码第一零一三章 穷途第六六八章 天价第一一二零章 钟摆第一一五章 东枌第一零八章 珠联第二十五章 诗会第一零六二章 蛊惑第七十五章 底细第六八五章 三杯第五一二章 意图第九十九章 新春第二章 过去第三六三章 搏杀第二零四章 序幕第六六三章 天伦第二四零章 弥坚第一五七章 下泉第三四四章 追击第五十四章 拒绝第八三九章 小城第九一二章 群攻第六十三章 图谋第二九九章 入土第二六三章 一炬第三一三章 失踪第三五七章 名将第七一五章 内忧第二五九章 道长第七八八章 深山第六百四十六章 赌局第六章 卖镜第三十一章 礼遇第二六一章 道观第六九三章 剖析第五三二章 难关第一零七零章 断义第九十九章 新春第三五九章 释疑第一一一六章 巨损第六一五章 烈火第二九零章 情趣第八七五章 留名第十一章 梅林第六六五章 上京第八七六章 回程第六五七章 凌辱第四十九章 相惜第五十八章 算账第七五九章 喜日
第六八零章 秋意第二十六章 劝阻第八六三章 齐聚第五七一章 圣意第八九一章 安策第五十八章 算账第一零三一章 钦差第七四二章 马嵬(十)第六六十四章 事务第一四九章 胡旋第三零八章 指示第五五零章 故地第十九章 蛇蝎第九一九章 破局(续三)第七七三章 烧杀第一零五五章 小城第二四八章 规劝第七零六章 忠告第九三四章 夺城(五)第八十二章 圈钱第一零八二章 大胜第四二六章 毒瘴第四一二章 大战第八零六章 相国第一零九零章 英雄第五二三章 三天第七七二章 声东第四三四章 惩罚第七十四章 对策第九一五章 沆瀣第七四六章 直言第七四四章 马嵬(十二)第四五三章 羞辱第五四九章 沆瀣第七一八章 规劝第一零七四章 决绝第七九八章 清查第一千零八章 将行第二五五章 故地第一零二一章 对策第一二八章 计划第四五五章 试验第三七二章 回京第一零一四章 复返第一零四二章 落网第一七八章 报应第七七九章 土屋第一一四章 夜谈第七九五章 虚惊第四九二章 饵料第一一三零章 筹码第一零一三章 穷途第六六八章 天价第一一二零章 钟摆第一一五章 东枌第一零八章 珠联第二十五章 诗会第一零六二章 蛊惑第七十五章 底细第六八五章 三杯第五一二章 意图第九十九章 新春第二章 过去第三六三章 搏杀第二零四章 序幕第六六三章 天伦第二四零章 弥坚第一五七章 下泉第三四四章 追击第五十四章 拒绝第八三九章 小城第九一二章 群攻第六十三章 图谋第二九九章 入土第二六三章 一炬第三一三章 失踪第三五七章 名将第七一五章 内忧第二五九章 道长第七八八章 深山第六百四十六章 赌局第六章 卖镜第三十一章 礼遇第二六一章 道观第六九三章 剖析第五三二章 难关第一零七零章 断义第九十九章 新春第三五九章 释疑第一一一六章 巨损第六一五章 烈火第二九零章 情趣第八七五章 留名第十一章 梅林第六六五章 上京第八七六章 回程第六五七章 凌辱第四十九章 相惜第五十八章 算账第七五九章 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