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渐行渐远的帆 (九)

下楼时她明明走的很稳妥,却不知为何脚下仍一绊,硬是险些跌跤。她紧抓着扶栏在楼梯上坐下来,张妈她们忙问她怎么样了。她一声不响地起来。这一回她提了裙子跑下楼梯去……她跑的很快。院门外车子已经在等她了。这些日子家里各处总是这样周全地预备着,是生怕有个万一赶不及。可她上了车子让张伯快些再快些,心中却有个念头,应该是无论如何都赶不及了。她眼前模糊着,强忍着不要落泪。

尽管如此,她下车时还是有点辨不清方位。门前横七竖八停了好几辆车子似乎都是临时赶到的,车上正下来人,她也顾不得看究竟是谁。似有人在叫她,又有些杂乱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她低着头快快赶路。

走了两步还是停了停,院门口的仆役在叫七少奶奶。

她看了他们一眼,顿时眼前就是一黑——黑衣的仆役身上已经穿上了白色罩衫,身前堆着的是白灯笼,还有白桔花扎成的巨大花牌正预备架起来——她一言不发地往里跑。一路上不住地有人影闪过,都是急匆匆的。正房牌匾上已经搭了白绫子。她站下时,有人从她身旁经过,几乎将她撞倒,却也没有理会她,而是以比她更快的速度跑上台阶去,一边跑一边哭着喊父亲父亲……她似乎并不认得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子,仓惶之间也想不到那会是谁。但她也想快些跑上去,腿却像灌了铅,怎么也快不了。她一步步走上台阶,再抬头时,看到一个高大的男人站在了她正前方——他身上仍然是深灰的军服,即便是在来来往往的惨白身影中,他看上去平静的面容,也让她心里还存有一点点希望,这不过又是这些日子来数次发生的虚惊一场……她一步没有递上去,跌在了石阶上,手按着冰凉地上还仰头看着他。

他过来将她拉了起来。

她看着他的眼睛,他点了点头。

到此时她才听到哭声。越来越大的哭声,让她明白过来,她耳边在回响的就是哭声,只是她没有听清……她被他扶着走进了屋子里,看到跪在地上痛哭的那个女子……那是陶尔宜。

她心中痛极,也想像那般放声一哭,可是哭不出来……她到此时才知道,对逝去的这个老人,她心里的悲痛,并不亚于他任何一个子女。

有管事婆子过来提醒她说七少奶奶请过去换衣服。

她悄悄起身去厢房换了丧服。

一身黑衣加上白衫和麻布,她看着镜子里自己那堪比衫色之白的脸……她听到响动,陶骧也进来了。

她看了眼门外,几乎是顷刻之间,下起了大雨。

陶骧脱了军装。

静漪默默地站在他身后,看着他将孝服穿上身。黑色的长衫让他此时看上去像一团浓重的墨色,悲痛都隐在墨色里。

他站在那里有好半天没有动一下。

她走过去,看到他颌下的钮扣并没有系上。

她抬手给他系,然后将白衫和麻布给他也都系好。丧服一层层地、整整齐齐地束在了他身上……她看着他,还没有看清他的脸,忽然间眼泪夺眶而出。

他犹豫了片刻,才抬手轻轻抚了抚她面颊,说:“别哭。父亲走的很安详,没有什么遗憾。”

她手里还握着他腰间的麻绳,想系成一个结实的扣,手在不停战抖,怎么也系不成。陶骧握了她的手,让她镇静些。

有人在敲门,叫着七少爷,大少爷二少爷和大姑爷都等着您呢。

她松了手,知道有很多事等着他去做。

再替他整理了下衣服,才让他出去。

陶骧走到门口时,脚步停了下,似乎是想要回头,却并没有。

打开?房门,外面院子里,大雨滂沱,仍跪了一地的人……

……

陶盛川的过世惊动各方。丧事尽管遵照其遗嘱一切从简,以其生前地位和声誉,丧礼仍盛况空前。

程静漪再次见到父亲程世运,竟是在公公的灵堂之上。

程世运是与孔智孝等人一同到达的。他看到在回礼的陶家亲属中的女儿静漪,并没有能够单独相见。来陶府吊唁的各界人士很多,连他们在内,许多深居简出的政要不远千里都来到西北。不能亲赴现场而派遣专员前来吊唁者更不计其数。陶家兄弟迎来送往,几分身乏术。孔智孝就在离开陶家前往下榻之所时感叹,西北王身后哀荣,实属罕见。由此可见陶家今时今日之声誉地位。孔智孝金昌吉等都是经验过不久前的艰难斡旋的,对陶家父子的尊重则是由衷的。

“看牧之兄弟,将来必然‘雏凤清于老凤声’。”孔智孝说。

程世运倒没有褒贬。

他们一行候至陶盛川出殡,才离开西北返回南京。

程世运在临走之前终于还是见了陶骧和静漪一面。虽然匆促,也看望了襁褓中的外孙女。静漪原本是对再见到父亲并不抱希望的了。看到父亲与女儿在一处时,却难免心中有些异样。这又与见到三哥的感受截然不同。

隔日,陶骧要来机场送别贵宾。有使节是携夫人前来的,陶骧便要静漪随同送行。静漪看到父亲与孔伯父等一行人时,才知道陶骧坚持要她来的原因。并不只是要送英法使节夫妇的缘故,恐怕也想让她给父亲送行。她远远地望着父亲。站在父亲身后的林之忓先看到了她,提醒了父亲。那么远的距离,父亲看向她时,目光似有重量。

但静漪同父亲并没说几句话,反是陶骧,周到得体地直将程世运等亲自送上飞机。静漪站的远些,陶骧和最后登机的父亲在舷梯下说了好一会儿话。她并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他们也没有看她。陶骧等程世运进了机舱,才挥了挥手。他的臂上缠着黑纱,极为触目……

静漪陪着陶骧送走最后一班飞机,在车上问他,贵宾是不是送的差不多了。

陶骧想了想,说下面都不须我亲自相送了。

静漪从车窗里看着灰蒙蒙的天空,最后一架飞机刚刚起飞……她再转头看陶骧时,发现他已经睡着了。

因这些日子不能剃须理发,陶骧的样子显得格外憔悴。长长了的头发里,那几丝银线就更为扎眼。他仍在丧父之痛中,诸事不理亦不会有人强求于他,却几乎没有一刻休息过。

她原本是有些话想趁这个时候和他说的,看他这副模样,就没有再打扰他,而是让司机把车子开的再慢一点。

Wшw¸ttκǎ n¸C 〇

从机场回家的路很远,今天就格外耗时多些。

回到家,她让车子停在琅园门口。司机和李大龙都没有出声。陶骧也并没有马上醒来。

静漪在车里坐着,看着外面阴沉的天气里显得灰暗的巷子……琅园的门开着,挂的仍旧是白灯笼。没有风,一切都是静止的。直到白狮从院子里冲出来,眼看就要扑过来拍打车门……静漪下来喝住白狮。李大龙跟着下来。他们都没有使劲关车门,陶骧还是醒了。

他在车上坐了一会儿,对她说要去前头看看。

静漪明白他是不放心祖母她们,但她此时更惦记女儿,也就先进去了……

陶骧再回来时已经晚了。

张妈先出来问他有没有用晚餐。

他说没有,转身进了餐厅,先去酒柜里拿了瓶威士忌出来。

张妈在他身后说少奶奶也说没胃口,这会儿她预备了点清粥小菜,等会儿请少爷和少奶奶一起用。

他点点头。

其实不该空腹喝酒,可这样的时候谁都没胃口。父亲过世,举家悲痛,老年丧子的祖母之坚强出乎他的意料。但今日父亲入土为安,她似乎也是支撑到了极限,见了衰弱。见他去探望,却还在叮嘱他要好好休息几天,那些琐事自有人料理。从萱瑞堂出来他连去了延禧堂和萝蕤堂。从前父亲在时,他每每步入延禧堂,还在大门外便要格外放慢些脚步。到如今他仍高抬脚轻落地,那一瞬间他意识到即便是他大声喊叫,也听不到父亲低沉严肃的回应了……他站在堂前半晌。望着父亲书房仍亮着的窗子,发了好久的呆。

似乎是父亲发作他,他站在门外等着父亲消气再走呢。

听到大姐叫他,他回望。

一身孝服的大姐消瘦许多

走近些,大姐先告诉他,尔宜已经抵达南宁。一路上平安,家中一切都好,文谟已能进食,说让他们都放心……他惊觉,这次小妹回来,他们兄妹竟未来得及多说几句话。

延禧堂里不少人,母亲有大姐陪着,还有大哥父子。母亲问起静漪来,他说先回去了。母亲就看了他一会儿,说你父亲最放心的是你、最放心不下的也是你……他明白母亲的意思。

父亲最后的日子里和他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最多。他只记得自己是答应了父亲很多事情的,却忽然之间一件也想不起来了……

萝蕤堂里有二哥一家。旁人还都好,独二嫂看上去格外难过些,精神也不好。他问了,却原来许家伯父也病重,二嫂正揪心。他与二哥商议事情,二嫂便与瑟瑟坐在一旁。他发现连瑟瑟都蔫了……父亲一走,大家都见了憔悴。

他这些天根本没有怎么吃过东西,仍不觉得饿。

此时倒是想喝酒。他喝了一杯之后,又倒第二杯时,听到婴儿轻细的啼哭声。他手上的动作一滞,酒撒了一点在外头。

那是囡囡在哭,但只有那一声。他似乎听得到有人在哄着她……他连喝了三杯酒,才停下来。

看到张妈在摆餐桌,他问道:“这些天,囡囡怎么样?”

“囡囡很好,少爷。”张妈说着,看了他,颇有些担心似的。“少爷和少奶奶这几日都辛苦了。还是要多多保重。少爷用一些吧?”

陶骧将酒杯放下。桌上摆满食物,他却没有半点食欲。

他说:“不了。我上去看看囡囡。”

张妈原有些担心他酒喝的很急,怕他醉了,见他行走步履如常,才不言声。

陶骧上了楼。

白狮晃晃悠悠地先从屋子里出来,随后人影一闪,月儿边说着“张妈粥好了么”出现在门口,待看清上来的是陶骧,她行过礼叫了声七少爷,转身向内道:“少奶奶,少爷回来了。”

里面没有回应。

陶骧挥挥手,月儿下去了。

他迈步进了房,抬眼便看到静漪正抱了女儿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囡囡小手在舞动,她低头,哦了一声,嘟着嘴巴碰触囡囡的小手……好一会儿她才停了脚步,看看他。

她换过衣服了但还是黑色的绸衫,身上极素净,头发只用一根簪子挽着,那簪子看上去有些眼熟,他走近了些,看清是一对并蒂栀子花的样子……她怀抱着的囡囡穿了玉色的小袍子,正摇摆着胖嘟嘟的手。

静漪也只是看了他一眼,依旧轻轻晃着身子,哄着女儿。

陶骧走过来,静漪犹豫片刻,才将囡囡交给他。两人手臂碰触在一起,陶骧立即觉察出静漪身上的颤抖。

他转脸看她。

静漪轻声说:“她到时候睡觉了。”

陶骧低头看着靠在他怀里的女儿——乌黑的小卷毛儿长长了,还是柔软的。他再低低头,下巴蹭上她的发顶……他抱着囡囡照样也在屋子里踱着步子,很慢很慢的。囡囡还很有精神,他无声无息地走着,等着她犯困……直走到他觉得累了才坐下来,膝盖处酸痛。囡囡已经在他怀里睡熟,他轻轻将囡囡往上托了托……

静漪回来时就见陶骧靠在*边睡着了——囡囡趴在他胸口处,小身子一半滑下去,小手还紧紧抓着他的衬衫……她走过去,本想将囡囡抱回她的小*上,想一想,却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她依旧让囡囡睡在陶骧身边,再给他们盖上一条薄毯,才转身去关了窗。

她悄悄地把灯一盏盏地关掉,卧室里暗下来,囡囡和他睡的也能安稳些——囡囡虽然小,和他却简直有着一模一样的习惯。睡觉是不喜欢有亮光的。她放下*帐时又看了父女俩一会儿——像这样安宁而又温馨的时刻,以后或许还有很多。但愿还会有很多,囡囡到时候都能记得……

静漪悄悄关好卧室门,坐下来打开那本德文字典。

她有个单词的用法要查清楚……学过的东西她从未打算荒废,重新捡起来并不算难。

父亲来看囡囡时,她想父亲单独见她,必然是有话要对她说的。果不其然父亲说小十,囡囡还小,我不同意你与牧之离婚。这是她预料之中的态度。她没有强求父亲同意,因为看起来,这是绝无可能的。而她也不想让步。

她似乎能明白父亲的心情。她越了解陶骧,就越理解父亲。她想父亲那样的人,应该会欣赏陶骧。所以父亲不希望失去的是陶骧这样的女婿……至于父亲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考虑,父亲既然不提,她也根本不愿去想。她不知道父亲和陶骧见面时又谈了些什么,也并不打算向陶骧问起。

父亲问过她,离婚之后她打算做什么。

她告诉父亲自己预备重新申请去外国读书。她没有详细地说明。时间不允许,父亲的沉默也表示着他也许压根儿就没想了解详情。

父亲望着她,告诉她如果是这样的,她将从他这里得不到任何帮助。

好在她并没有期望过从父亲那里再获得什么。这个结果既不让她失望,也不令她格外难过。

她要养育女儿,也会继续学业。以前没有能够实现的,她会慢慢地一样一样去实现。生活一定与现在是天壤之别,但是再难她都会坚持下去……到最后她总要为自己活一次。

时间过的很快,五七这日下了冬天的第一场雪。

祭奠归来,静漪挂了一身的雪粒。她抱着囡囡到阳台上站了,让她看看雪。

天气并不太冷,雪尽管下的很大,落到地上还是很快便化了。

“囡囡,这是你看到的第一场雪,知道吗?”静漪轻声说。

月儿轻声道:“不对,少奶奶,囡囡三朝那日,还下了一场大雪呢。那天七少爷回来,路上走的急了,还在院子里跌了一跤。少爷自个儿跌了不算,还把去拉他的马副官李副官都给带倒了,拿着好多盒子,摔了一地……被老太太和太太数落了一顿。”

静漪听了,嗯了一声。

仿佛是有这么回事。祖母说他们不知轻重的,也不晓得当心些,拿着的盒子里好多贵重的东西。那都是给她的。照着规矩,孩子出生,做母亲的会得到些礼物,以示生育辛苦所应得的尊重和奖赏。那一天,囡囡被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由陶骧抱着去祠堂上了香。虽然是个女孩儿,一切却都郑重其事……那堆礼物都不知道被收在哪儿了,她也没在意。

“可是囡囡没看见吧?”静漪微笑着,“是不是啊,囡囡?”

囡囡眨着眼看她,小手伸出来。

囡囡已经半岁了,圆滚滚的小身子越来越沉。像这样抱着她看一会儿雪,她手臂就会酸。

“秋薇姐姐今天不来了吗?”月儿拿了伞来撑着,问道。

“对了。今儿下雪,路上不好走,你去摇个电?话,还是别让她来了。”静漪吩咐月儿。

月儿答应着进去,不一会儿出来,说:“少奶奶,秋薇姐姐不知道害了什么病,早起昏在家里,被送到医院去了。”

“在哪家医院?”静漪怔了下,忙抱着囡囡回了屋。

月儿说传话的那位太太只说在省立医院,并没有说怎么样。

静漪又摇电?话过去。接电?话的仍是秋薇的邻居叶太太。叶太太也只知道秋薇今早被送进医院去,眼下什么情况她并不清楚。静漪搁了电?话便说:“我得过去看看。阿图不在家,这丫头必是不想让我担心,不肯让人告诉我的。”

静漪让张妈好好看着囡囡,让张伯来接了她。

出门前她特地去陶夫人那里禀告一声,毕竟是热孝之中。陶夫人正在听哈德广带着几位大管家禀报事务,尔安正陪着她。陶夫人有些懒怠动,听过静漪所说,只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准她出门。倒是尔安有些不放心,说外面天气不好要她多留神些。静漪一走,陶夫人让哈总管等人退下了,半晌不语。

尔安见陶夫人出神地看着外头,问道:“母亲,外头下雪了,出去看看雪景?”

陶夫人皱了眉,道:“那有什么好看的……只是这几日我心里总是不安,不知道又会出什么事。”

尔安安慰她,说:“您就是太累了。”

陶夫人看了她,道:“二少奶奶父亲身子不好,也得让阿驷陪着回去探望。她是懂事,不好开口提,心里是急的不行。”

尔安点头。

陶夫人望了眼窗外,说:“倒是你父亲在日,雨啊雪的,便是不得闲,也会看一会儿……老太太们这一出门,天说冷就冷的很了。今儿送信的人还没来?”

尔安轻声道:“下了雪,往来都是山路,不好走的。奶奶也未必肯让人冒雪回来送信。”

陶夫人依旧望着簌簌落下的雪,说:“好在什川什么都是预备的足足的……七少奶奶刚说是去哪家医院?”

尔安想了想,说:“没说呢。”她细瞅了母亲。

陶夫人似懒得再开口,闭目养神。尔安和她说预备回太原的事,她也只是点头,并不应声……

静漪出门很快到了省立医院。她正在急诊处询问时,恰好遇到赵仕民。赵仕民问明白情况,替她查到秋薇所住的病房。

静漪赶到秋薇住的那间普通病房,进门便看到她缩在门边的*上,叫了声秋薇。看见静漪,秋薇呆了下。

静漪瞅着她的呆样子,急的恨不得打她两巴掌,又忍不住心疼,忙问道:“究竟是害了什么病?孩子怎么样?”

“没……没事……大夫说我就是吃坏了东西。”秋薇见了她本来就想哭,见她着急,又结巴又委屈,果真哭起来。

静漪戳着她额头,说:“这么大人了,不知道自己当心。阿图不在家,你出点事怎么办!”

秋薇抱着静漪的身子哭的抽抽噎噎的,说就是吃了前儿晚上剩下的一碗乳酪,“我不是怕糟践了东西么。还是张妈妈给做的。”

静漪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听见敲门,有人叫陶太太。静漪抬头看时,是任秀芳来了。进来便说是赵仕民告诉了她的,问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

静漪看看病房里的情形,便提出想给秋薇调换一间单人病房。秋薇却说只要观察一两天,不用这么麻烦。

静漪说:“不能马上带你回家,又不能留下来照顾你,还是给你换间病房比较放心。”

病房很快换了,秋薇过不久就催静漪快些走。

静漪也不能出来太久,嘱咐秋薇好好休息,离开前到底还是不放心,去同秋薇的主治医生谈了谈。

任秀芳忍不住笑静漪,道:“我会关照秋薇的……你或是做了母亲,才变的这么容易紧张的。从前你只是细心,不会这么容易发慌。”

“她年纪还小,什么都不懂。”静漪轻声说。

任秀芳笑道:“你又比她大多少么?”

两人边说边往外走着,迎面遇到一位华服贵妇。静漪认出来是水家二少奶奶,站定了彼此寒暄一番。

水家二少奶奶听明静漪来医院的原委,忍不住道:“七少奶奶心真好。”

静漪见她说这话时着意看了自己一眼,起初并未放在心上。水家二少奶奶气色很不好,一身华服更衬的面色难看。她说是来探望住院的丈夫,静漪便问起水二爷病因,她却有些吞吞吐吐。静漪见她是不想多谈的样子,就没有细问。与水家二少奶奶告别,出了医院大楼,等着车子过来的工夫,不觉又纳闷。

陪着她的任秀芳见状低声道:“她恐怕正心烦。水二爷在外头养了一头家,新近被她发现。她哪里是咽得下这口气的人,让人把那边砸了个稀烂。水二爷刚好在那里,领头去的人偏不认得他,一气儿被打的住院都好几日了,还不省人事。现水家反倒要怪她小题大做,不知忍让。”

静漪点头。心想难怪,水家二少奶奶又要强又爱面子,性子也是很烈的。

“小报上早已登出,隐去姓名,若不是在医院里知晓些内幕,真难以置信。据说那一方从前是个小旦,被水二爷看上方才不唱戏了。”任秀芳说。

静漪对这些倒不在意了。任秀芳见陶家的车子过来,请她上车。

……

静漪回到家里,把情形一讲,张妈都忍不住笑了。她让张妈预备些吃的东西,打算明早再去看秋薇。

她问过出门这会儿有没有什么事,张妈说就是老太太遣人回来,让来瞧了囡囡。

静漪点头,说:“外头路有些湿滑,告诉他们行动都当心些,别跌了跤。”

陶老夫人连日精神不佳。几天前由陶因泽姐妹陪着去了什川。老太太并没说明要住多少日子,不过每日有人往返带回信来,来信必问及囡囡,牵挂之心甚重。家里老人们不在,再加上已是初冬时节,原本就空旷的宅子里,顿时显得更空旷。

静漪让人来把壁炉点上。

屋子里暖和起来,静漪看着撅着小屁股在摇篮里睡的香甜的女儿,拍了拍她的小屁股,弯腰亲了一下,片刻,又忍不住轻轻咬了一口……外面还在下着雪,壁炉里柴火燃着,哔哔啵啵地响着。月儿给她送上一杯热茶,说少爷回来了。

静漪捧了茶杯,在窗前看着雪,听到呼喝声,往下看时,就见白狮在雪地里撒着欢。并没有看到陶骧的身影,只是这院子里也只有陶骧能让白狮做这衔取的游戏了……白狮不见踪影了,院子里也安静下来,不久,她听到屋里有动静。刚好一杯茶喝完,她回到屋子,正看到陶骧进来。

她的书本笔记都摊在囡囡的摇篮边没有收。陶骧过去看囡囡的时候,应该留意到了,因为他离开前看了她,说:“不如等明年春季或秋季入学,或者冬季也好,更从容些。”

“我想尽快走。”她说。

陶骧说:“我会给你安排。一应费用都由我承担。”

“不必。我自己还有一点钱,也会申请奖学金。”静漪说。

陶骧沉默片刻,说:“我有个提议,或许你可以推迟一段时间继续求学,等囡囡再长大些。”

“若不是父亲过世,此时我已经带囡囡离开陶家。”静漪低声道。

Wωω●ttKan●C 〇 陶骧说:“你考虑下我的建议。这期间,这里和七号,或者你另外中意哪里,都可以带囡囡过去。”

“我不会改变主意的了。”静漪说着,看了他。“我知道你答应了我娘要好好照顾我。只是我不需要了……她若是知道后来,必然也不会怪你不守承诺。所以,不管曾经跟谁许过什么,不必再放在心上。”

陶骧听了,并没有发表意见。他还是看了她一会儿才离开。

静漪望着熟睡中的女儿,心绪却有些乱。

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云 (十一)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十五)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云 (八)第二十五章 云开雨霁的虹 (九)第九章 无影无形的光 (九)第十六章 至深至浅的痕(一)第五章 缘深缘浅的渊 (十二)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八)第二十章 且真且深的缘 (二)第二十二章 遏云摧风的雷 (十四)第六章 载沉载浮的海 (十六)第二十一章 不静不羁的风 (十八)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云 (十三)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二十二)第十章 自淡自清的梅 (十四)第三章 忽明忽暗的夜 (九)第十六章 至深至浅的痕 (十五)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二)第十五章 如火如荼的殇 (六)第十四章 愈浓愈烈的雨 (三)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十六)第十八章 百转千回的路 (十一)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十七)第五章 缘深缘浅的渊 (十五)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云 (三)第二十六章 风轻云净的石 (六)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二十五)第二十二章 遏云摧风的雷 (九)第四章 或浓或淡的影 (十八)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四十四)第十七章 时隐时现的星 (九)第六章 载沉载浮的海 (二)第二十一章 不静不羁的风 (十九)第十四章 愈浓愈烈的雨 (十六)第十二章 一舒一卷的画 (十二)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梦 (二十五)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七)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三十八)第三章 忽明忽暗的夜 (一)第十五章 如火如荼的殇 (五)第十八章 百转千回的路 (十一)第十八章 百转千回的路 (十四)第十七章 时隐时现的星 (十二)第十四章 愈浓愈烈的雨 (八)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三十)第二十一章 不静不羁的风 (十)第四章 或浓或淡的影 (十四)第七章 若即若离的鬟 (六)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四十六)第十六章 至深至浅的痕 (十一)第十八章 百转千回的路 (二十一)第十章 自淡自清的梅 (八)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五十二)第二十四章 渐行渐远的帆 (八)番外:《美人如花隔云端》(十一)第二十四章 渐行渐远的帆 (八)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梦 (二)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梦 (十六)第六章 载沉载浮的海 (十三)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十五)第十八章 百转千回的路 (一)第二十一章 不静不羁的风 (十七)第二十五章 云开雨霁的虹 (十)第二十五章 云开雨霁的虹 (九)第十八章 百转千回的路 (十七)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十一)第十五章 如火如荼的殇 (六)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十二)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梦 (二十五)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三十五)第十七章 时隐时现的星 (七)第十四章 愈浓愈烈的雨 (十二)第二十四章 渐行渐远的帆 (十三)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十五)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十四)第四章 或浓或淡的影 (六)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十六)第六章 载沉载浮的海 (十八)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九)第四章 或浓或淡的影 (十六)第三章 忽明忽暗的夜 (六)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十二)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云 (十五)第九章 无影无形的光 (九)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一)番外:《美人如花隔云端》(三)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十二)第十二章 一舒一卷的画 (十一)第二十一章 不静不羁的风 (二十四)第七章 若即若离的鬟 (四)第四章 或浓或淡的影 (一)第十八章 百转千回的路 (二十)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四十四)前言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梦 (十七)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云 (三)第二十四章 渐行渐远的帆 (五)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梦 (二十五)第二十二章 遏云摧风的雷 (六)第十章 自淡自清的梅 (十一)
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云 (十一)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十五)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云 (八)第二十五章 云开雨霁的虹 (九)第九章 无影无形的光 (九)第十六章 至深至浅的痕(一)第五章 缘深缘浅的渊 (十二)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八)第二十章 且真且深的缘 (二)第二十二章 遏云摧风的雷 (十四)第六章 载沉载浮的海 (十六)第二十一章 不静不羁的风 (十八)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云 (十三)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二十二)第十章 自淡自清的梅 (十四)第三章 忽明忽暗的夜 (九)第十六章 至深至浅的痕 (十五)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二)第十五章 如火如荼的殇 (六)第十四章 愈浓愈烈的雨 (三)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十六)第十八章 百转千回的路 (十一)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十七)第五章 缘深缘浅的渊 (十五)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云 (三)第二十六章 风轻云净的石 (六)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二十五)第二十二章 遏云摧风的雷 (九)第四章 或浓或淡的影 (十八)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四十四)第十七章 时隐时现的星 (九)第六章 载沉载浮的海 (二)第二十一章 不静不羁的风 (十九)第十四章 愈浓愈烈的雨 (十六)第十二章 一舒一卷的画 (十二)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梦 (二十五)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七)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三十八)第三章 忽明忽暗的夜 (一)第十五章 如火如荼的殇 (五)第十八章 百转千回的路 (十一)第十八章 百转千回的路 (十四)第十七章 时隐时现的星 (十二)第十四章 愈浓愈烈的雨 (八)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三十)第二十一章 不静不羁的风 (十)第四章 或浓或淡的影 (十四)第七章 若即若离的鬟 (六)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四十六)第十六章 至深至浅的痕 (十一)第十八章 百转千回的路 (二十一)第十章 自淡自清的梅 (八)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五十二)第二十四章 渐行渐远的帆 (八)番外:《美人如花隔云端》(十一)第二十四章 渐行渐远的帆 (八)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梦 (二)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梦 (十六)第六章 载沉载浮的海 (十三)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十五)第十八章 百转千回的路 (一)第二十一章 不静不羁的风 (十七)第二十五章 云开雨霁的虹 (十)第二十五章 云开雨霁的虹 (九)第十八章 百转千回的路 (十七)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十一)第十五章 如火如荼的殇 (六)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十二)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梦 (二十五)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三十五)第十七章 时隐时现的星 (七)第十四章 愈浓愈烈的雨 (十二)第二十四章 渐行渐远的帆 (十三)第二章 亦云亦雨的夏 (十五)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十四)第四章 或浓或淡的影 (六)第一章 最近最远的人 (十六)第六章 载沉载浮的海 (十八)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九)第四章 或浓或淡的影 (十六)第三章 忽明忽暗的夜 (六)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二十二)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云 (十五)第九章 无影无形的光 (九)第十一章 似真似幻的沙 (一)番外:《美人如花隔云端》(三)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十二)第十二章 一舒一卷的画 (十一)第二十一章 不静不羁的风 (二十四)第七章 若即若离的鬟 (四)第四章 或浓或淡的影 (一)第十八章 百转千回的路 (二十)番外:《思君迢迢隔青天》(四十四)前言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梦 (十七)第十三章 易聚易散的云 (三)第二十四章 渐行渐远的帆 (五)第十九章 乍沉乍酣的梦 (二十五)第二十二章 遏云摧风的雷 (六)第十章 自淡自清的梅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