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魏讽谋反案

第474章 魏讽谋反案

魏讽,字子京,济阴人,以辩才闻名于世,算是当世有名的大儒。

傅玄的《傅子》中曾经这么评价魏讽:太祖时,魏讽有重名,自卿相以下皆倾心交之。

也就是说,魏讽在曹操当政时期,就已经是天下名士了,当世有很多曹魏集团的中低级官员都非常的欣赏和吹捧魏讽,魏讽的人望和人脉都相当的出色。

最要命的是,魏讽还是钟繇推荐给曹操,担任过曹操的丞相府西曹掾的职位这就给了魏讽结交曹魏集团核心人物的机会。

可他现在趁着曹丕西征长安的时候,勾结长乐卫尉陈祎,试图谋反了。

虽然因为行事不密,再加上所托非人.长乐卫尉陈祎惧怕事败后被族诛,向留守邺城的满宠告密,导致这场谋反最终功败垂成。

但魏讽谋反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

这个时候,正好是曹操病逝,曹丕刚刚继位的时候,人心本来就不安定,世家大族对曹丕继位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支持的态度。

再加上刘备趁机北伐,进攻雍凉,天下震动,曹丕不得不带领邺城的十五万中军士卒一起西征,驾临长安,导致邺城空虚。

最要命的是,曹丕为了不让汉帝落入刘备之手,让汉帝“巡幸邺城”,自己又领兵出征.这个时候,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魏讽选择在这个时候谋反,不得不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旦能协助天子出逃邺城,回归荆襄或者是去成都的话,那么曹魏最大的政治依仗就不存在了,会变成妥妥的反贼。

可问题在于,魏讽虽然名士,可他也只是一个名士而已。

他这个名士,虽然受人尊敬,影响力也很大,结交的一些世家大族中人也很多但他在曹魏集团内部,并没有什么实权,更没有兵权。

作为一个文人,魏讽又有文人特有的做事瞻前顾后,行事不密的特点,再加上所托非人.最终的结果就是还没开始行动,就让满宠连夜一锅端了。

说真的,但凡魏讽行事果断一点,早一两个月发动起事的话,那说不定还真的有成功的可能性.最差也可以帮刘备北伐大忙。

一两个月前,正是刘备占据陇山道,窥视长安的时候.那时候天下震动,曹丕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守住长安,更别说在邺城的各大世家们了。

那时候是人心最惶惶的时候,魏讽如果在那个时候起事,说不定还有人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相助也说不定。

毕竟以当时的局势来看,魏讽如果在邺城起事的话,曹丕肯定没有胆子继续在长安继续坐镇。

前有刘备大兵压境,后有魏讽邺城谋反.这种情况下,曹丕必然不会继续呆在长安,肯定会以魏讽谋反为借口,急速赶回邺城。

曹丕一走,长安守军必然军心涣散,刘备真有可能打下长安,还于旧都,而魏讽在邺城世家暗中帮助下,也不是没有带着汉帝出逃去荆襄,最后重返长安的可能性。

但魏讽一直在准备,不停的准备,准备到曹丕重新布置完长安的防线,刘备也没有东进长安的打算后,还没有做好起事的准备。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长安的归属就两说了,谁还会冒着风险来帮魏讽搞什么谋反,搞什么劫持汉帝这种掉脑袋的买卖。

魏讽的谋反,就这样失败了。

但魏讽谋反的影响力,却没有这么简单的能消除掉。

毕竟,在邺城这个曹魏集团经营了二十年的老巢,曹操数次清扫过反对势力后,居然还能有人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借机谋反这对曹丕的声望打击,可是非常大的。

现在刘备已经退兵回了成都,南阳方面的关羽也退回了襄樊,长安防线算是守住了曹丕当然要急着回邺城,处理魏讽谋反的事情。

魏讽死不死的根本不重要,就是全家族诛也不会有人提出什么反对意见来但曹丕关注的不是魏讽一个人死不死,而是邺城到底还有多少对曹魏不满,心存汉室的人存在。

曹丕可是一直想“成就大事”的,如果连老巢内部都控制不住,曹丕还有什么脸面搞什么“禅让”,玩什么“君临天下”?!

所以,这次魏讽谋反,曹丕必须搞清楚,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进去,有多少人是未来“行大事”时潜在的危险源,这些人必须提前处理掉。

曹丕这个人,军事拉胯,文才也不如曹植,但论玩政治,他还是有曹操八九分的能耐的。

带领部分中军赶回邺城后,曹丕第一时间先控制住汉帝,然后开始彻查魏讽谋反一案。

然后吧,曹丕就开始头疼了。

魏讽这个人,结交的人物实在是太多了。

别的先不说,把魏讽推荐给曹操的人,是钟繇钟繇现在就已经自我圈禁在家里,同时上书向曹丕请罪,等候曹丕的处置了。

曹丕能拿钟繇怎么办?!

先不说钟繇是曹操时代的老臣,也是天下名士,一直以来都是坚定的站在曹操这一边的这一点跟孔融,祢衡这些人完全不一样。

再说私人关系,曹丕和钟繇的私人关系一直很不错,当初曹丕当世子的时候,每次曹操出征,钟繇就负责协助世子曹丕处理政务,两人之间的交情一直很不错。

现在难道要为了一个魏讽,就去追究钟繇的罪名么?!

再一个,即使没有钟繇,面对下面呈交上来的,跟魏讽关系密切的人物名单,曹丕看的也是一阵头大。

已故侍中王粲的两个儿子,现任侍中刘廙的弟弟刘伟,定侯张绣的儿子张泉,荆州名士宋忠的儿子.特么这都什么跟什么?!

王粲是曹丕的至交好友,当初王粲病故后,曹丕亲自为王粲送葬,因为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因此在王粲的葬礼上,曹丕亲自学驴叫送别好友两人的关系可见一斑。

而侍中刘廙也是曹丕非常看好的一名大臣,早年当魏王世子的时候,刘廙就是曹丕的心腹,地位不在孙资,刘放两人之下。

至于张绣,那不用问了,因为宛城爱情事故的原因,张绣一家就是曹操树立起来的标杆榜样,如果不是有特别合适的理由,张绣一家都必须享受荣华富贵。

更别说张绣是在曹操北征乌桓的时候病逝的,算是没于王事,谥号都是“定”这种算美谥的谥号,你现在要收拾他儿子,仅仅依靠一个跟魏讽案有牵连,是完全不够的。

至于宋忠天下大儒,不知道有多少曹魏的名士官员是师从宋忠的,别的不说,东海王朗的儿子王肃,刘备那边的名臣潘濬,尹默,都是宋忠的亲传弟子。

你现在要收拾宋忠的儿子,得先问问这些天下名臣名士答不答应。

这份名单上的人,对曹丕来说,简直是各个棘手,每个都充满着顾忌。

但曹丕同样又知道,如果魏讽谋反案没有一个定调,不能快速的处理完毕,同时还能震慑住人心的话,那么接下来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还怀着二心,随时准备给自己来一份“大礼”呢。

就算不搞什么“大礼”,也会助长北地世家墙头草的风格,到了关键时刻跟你摆烂,也够伱喝一壶的。

因此,曹丕面对这样的处境,不得不硬起心肠,通过自己的政治智慧挑挑拣拣,把一些人剔除出名单,又把一些要收拾的人加入到这个名单中,一番操作下来,决定了对魏讽谋反案的处理。

接下来,就是找个能背黑锅的人,来处理这件事了。

而这个背黑锅的人一事也别烦二主了,反正之前是你满宠处理的,现在依然还是由你来吧。

满宠心里那个MMP的。

早年跟随曹操,曹操帐下人才多,满宠要快速的出头,不得不硬着头皮走酷吏路线,帮着曹操干过很多遭人恨的事儿。

但后来,随着这些年地位越来越高,权利有了,富贵有了,满宠是真不打算再让自己背上太多的骂名了.毕竟这年头到底还是讲究名声的,张汤这类的酷吏,虽然在当时也算是名臣了,但身后名可好不到哪儿去,都被人私下骂了几百年了。

所以这些年,满宠一直是比较注重自己的名声的,这次镇压魏讽叛乱,满宠虽然也是对魏讽一家进行了严刑拷打,看似严酷,但满宠始终把牵连的范围控制在魏讽一家的范围内,并没有要扩大打击面的意思。

但现在嘛给老曹家的人干活,总感觉没啥选择的余地。

没办法,曹操也好,曹丕也罢,这对父子俩,在该心狠的时候是真的心狠,不管是不是有罪,只要这俩父子觉得你该死,那你就必须去死。

满宠虽然也想要名声,但满宠可不想让曹丕觉得自己已经没用了这可就不是名声问题了,是一家前途的问题了。

没有了曹氏的庇佑,就满宠早年干的那些事儿,足够他全家死好几回的了。

所以嘛,这次面对曹丕的任命,满宠咬咬牙,撸袖子上吧!

因此,一个魏讽谋反案,经过满宠的酷吏手段之后,诛杀了近百人,全都是在邺城有名有姓的官员或者名士。

而这些官员和名士基本都是大家族的人,因此受到牵连的人,多达近千人,不是流放边地就是发配充军。

就此,曹丕借着魏讽谋反案,重新清理了一遍邺城的潜在反对势力。

在做完了这些事情以后,曹丕琢磨着,这样做也不是治本的办法。

毕竟,只要有大汉天子的这面大旗在,外面又有像刘备这样不死心的野心家,随时可以让人心发生变动,变得不利于曹魏统治的。

这种事,想要治本的话,那就必须从那个大汉天子的身上下手。

当然,曹丕多少还有点底线,他又不是司马昭那个臭不要脸的玩意儿,当街弑君这种事儿,曹丕再怎么样也干不出来。

曹丕只是想让大汉天子帮个忙,把皇帝的位子,禅让给他,让他们曹家替代刘家,成为新的“天下之主”。

换句话说,曹丕要“行大事”,要“受禅称帝”了。

这几天家中有亲戚长辈过世,我们这边的规矩是要去帮忙处理丧事的,更新不是很稳定,请大家见谅.拜请谢罪!

(本章完)

第835章 截断后路第977章 试探与使者第671章 战事停歇第145章 文聘归心第163章 确定身份第1186章 河内变化第828章 潼关失守第672章 魏吴和议第328章 阵前嘴炮第667章 劝降二将第108章 过江第57章 三顾茅庐第576章 截击第469章 南阳战局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战第893章 提前准备第981章 摇摆的孙权第633章 张辽的伤势第7章 三国第1067章 战长沙第622章 谋士和武将第1246章 大杀四方的文鸯第168章 解释第208章 雒城第704章 挑明第14章 奸雄,必须是奸雄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47章 曹仁第745章 平叛策第361章 和谈条件第835章 截断后路第719章 诸葛到来第218章 各种变故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276章 襄樊之战的真正用意第836章 包围网内的苦战第1172章 河东世家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526章 南阳战场第1103章 调整部署第1249章 搅局者(二)第887章 庞统训姜维(二)第629章 情势翻转第806章 八阵图第578章 决策冒险第1046章 东征南征第274章 王基第475章 三国时代第362章 张溪的平南策第165章 朋友第1184章 急袭第685章 考题第728章 东吴出兵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430章 任免第872章 紧急求援第374章 滇马第519章 攻略西营第1112章 甄城第555章 东线战事第934章 诱敌第245章 百年大计第856章 潼关之战(十一)第1238章 改良第176章 误解第1139章 战略目的第937章 弘农杨氏第1131章 兵力调整第1179章 进兵河东第447章 街亭混战(二)第1072章 丁口第927章 收徒第377章 战后处置第1038章 东吴退兵第128章 张飞的改变第1163章 各怀心思第723章 诸葛回成都第499章 关中变化第483章 贾诩之计第120章 竟陵之战第78章 开始练兵第778章 舌辩第183章 秋收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1012章 诱敌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950章 诸葛亮的冒险第623章 进攻和撤退第52章 军中嬉戏第694章 复设丞相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129章 破骑兵第428章 分兵还是不分兵第1073章 流民第278章 议事第225章 处置第1233章 孙权的压力第213章 “谨慎”第737章 争(二)第1046章 东征南征
第835章 截断后路第977章 试探与使者第671章 战事停歇第145章 文聘归心第163章 确定身份第1186章 河内变化第828章 潼关失守第672章 魏吴和议第328章 阵前嘴炮第667章 劝降二将第108章 过江第57章 三顾茅庐第576章 截击第469章 南阳战局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战第893章 提前准备第981章 摇摆的孙权第633章 张辽的伤势第7章 三国第1067章 战长沙第622章 谋士和武将第1246章 大杀四方的文鸯第168章 解释第208章 雒城第704章 挑明第14章 奸雄,必须是奸雄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47章 曹仁第745章 平叛策第361章 和谈条件第835章 截断后路第719章 诸葛到来第218章 各种变故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276章 襄樊之战的真正用意第836章 包围网内的苦战第1172章 河东世家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526章 南阳战场第1103章 调整部署第1249章 搅局者(二)第887章 庞统训姜维(二)第629章 情势翻转第806章 八阵图第578章 决策冒险第1046章 东征南征第274章 王基第475章 三国时代第362章 张溪的平南策第165章 朋友第1184章 急袭第685章 考题第728章 东吴出兵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430章 任免第872章 紧急求援第374章 滇马第519章 攻略西营第1112章 甄城第555章 东线战事第934章 诱敌第245章 百年大计第856章 潼关之战(十一)第1238章 改良第176章 误解第1139章 战略目的第937章 弘农杨氏第1131章 兵力调整第1179章 进兵河东第447章 街亭混战(二)第1072章 丁口第927章 收徒第377章 战后处置第1038章 东吴退兵第128章 张飞的改变第1163章 各怀心思第723章 诸葛回成都第499章 关中变化第483章 贾诩之计第120章 竟陵之战第78章 开始练兵第778章 舌辩第183章 秋收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1012章 诱敌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950章 诸葛亮的冒险第623章 进攻和撤退第52章 军中嬉戏第694章 复设丞相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129章 破骑兵第428章 分兵还是不分兵第1073章 流民第278章 议事第225章 处置第1233章 孙权的压力第213章 “谨慎”第737章 争(二)第1046章 东征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