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方向之争

因为曹丕病危这事儿,张溪被诸葛亮一纸密令,召回了成都议事。

这几年,天下局势实在是变化的太快,各方势力都不太稳定,诸葛亮也觉得这事儿处理起来,非常的麻烦。

前脚刚刚跟东吴翻脸,邓芝出使东吴后,虽然缓和了一些跟东吴的关系,但双方在荆州的兵力部署依然是对峙状态,东吴方面并没有给大汉任何合理的解释。

孙权很不要脸的再次提起当年刘备入川前和东吴的约定,说如今大汉既然已经夺取了关中,那就该遵照约定,把荆州交给东吴。

因此,这次孙权出兵,不过是寻求用自己的方式来获得荆州而已。

当场给邓芝气的,差点没忍住直接破口大骂。

合着中间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又是湘水划界,又是背刺不成后重订盟约的,你全都当不存在是吧?!

真的,如果邓芝不是为了缓和跟东吴的关系而来的,他真的就该指着孙权的鼻子开骂了。

好在邓芝多少知道点自己的责任,一番不失礼节的据理力争后,孙权多少缓和了一点态度,但对于自己背盟,不宣而战进攻荆州的事儿,依然不做任何松口。

不仅不松口,他还继续往长沙和柴桑屯兵,似乎要做出一副再次进攻的架势。

这要是一般人,说不定也就被孙权骗了,但邓芝不仅是口才了得的文官,他也是上过战场厮杀,制定过军中谋略的武将,这点小计策岂能看不穿?!

明显的虚张声势而已如今荆州的兵力调整已经到位,各地都加强了兵力部署,甚至陈到的一万北军就一直驻扎在武陵,孙权真要增兵对峙,打一场大战,那他一开始就不该选择退兵。

说到底,就是孙权如今要在大汉面前展现出强势的一面,以此来抵消他背盟偷袭不成后,在道理上的弱势。

邓芝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他不是为了加深两国矛盾来的,多少得委婉一点。

实话实说,邓芝也没想到,这趟东吴之行,会如此的别扭和难受。

在邓芝的设想里,自己来到东吴这里,一番斥责引起东吴理亏,然后自己稍微转换一下口风,表达一下大汉对国贼的定义。

国贼为曹魏,不是东吴,虽然东吴屡次背盟,但大汉可以大度不予计较,只需要巴拉巴拉之类的条件,然后跟东吴讨价还价就是了。

可邓芝是真的没想到,东吴这边虽然对自己的态度软化了不少,也在自己据理力争后按照正常使节的礼仪招待了自己,但对于这次进攻荆州,东吴咬死了不认错,非要拿当初只是口头约定的所谓昭烈帝遗言说事儿,逼得邓芝一点办法都没有。

连个道歉都没有,还怎么谈后面的各种条件?!

邓芝也不可能代表大汉默认这事儿的真实性,就算要跟东吴重新维护关系,也不是这么个让步法的。

因此,邓芝在东吴带了一个月,最终除了受到东吴君臣的以礼相待外,毫无收获的回到了成都,也因此,荆州之地,如今依然是战备状态。

诸葛亮对这事儿,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暂时这么僵持着。

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荆州方面,荆北要面临曹魏的宛城,许昌等地的威胁,南面要防备江东对荆南二郡,乃至对江夏,江陵的觊觎,长久战备,总不是什么好事儿。

可如今,事情的转机出现了曹丕病重?!

曹丕要如果只是一般的小病,洛阳细作再怎么神通广大,也无法探查到任何消息的.能让细作直接查探到的消息,肯定不属于那种机密的消息。

也就是说,曹丕病重这件事,在洛阳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换句话说,曹丕这次的病重,是很有可能拖不过去的那种病重。

一旦曹丕真的死了,那么至少荆北和关中的压力能减轻不少,而到了那个时候,东吴的孙权还会不会跟现在这样嘴硬不认怂,也就不好说了。

万事未雨绸缪,诸葛亮因此紧急调张溪,赵云回成都,商议接下来的国政变化。

毕竟,从凉州和雍州回成都,还是要一定的时间的。

等到张溪和赵云接到消息,做好各自州郡的安排,动身返回成都时,曹丕在洛阳病故,曹魏新君曹叡的消息,也已经通过洛阳的细作通道,传回了成都。

现在好了,正好赶上,就一起讨论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应对吧。

到底是趁着曹丕新丧,曹魏“无主”的功夫,出兵进攻中原,还是稍微等上一段时间,等自家这边能缓过气来,再发动大规模作战。

这两种想法,其实如今成都群臣内部,争论的也非常的激烈。

以张飞为首的武将派,是支持立刻出兵,收复中原的。

机会难得啊。

曹丕这老小子吧,虽然比他父亲是差的远了,但本事还是有的,再加上曹魏的大体量,虽然连遭败绩,但国内搞的还算稳定,对外也能守住底线,如今依然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方。

这老小子如今死了,他儿子今年不过二十出头,黄毛小儿一个,没有经验又没有威望的,这时候出兵讨伐曹魏,说不定还能引发曹魏内部的动荡,简直是天赐良机。

当然,如果不讨伐曹魏,转头讨伐孙权也行.早看那个背信弃义的混蛋不顺眼了,暂时搁置曹魏,进攻江东也可以。

这就是武将派们的想法。

而以秦宓为首的文官派,则是主张借着难得的压力空窗期,暂时休养生息,积蓄实力。

毕竟这些年,几乎每隔两三年就对外征战,不管是百姓还是世家大族的负担都非常的重,谁也不想再打仗了。

三国时期,跟普通的乱世还有些不太一样。

别的王朝乱世,一般是经历个十几二十年混战,基本也就差不多该结束了,如果不能结束,基本就变成了各势力对峙的局面,经过百余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后,才会有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出现,重新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但三国乱世,已经从中平元年的黄巾之乱到现在,已经是打了三十多年的仗了,各大势力一直在内斗,最后三足鼎立了也依然没有消停。

因此,文官都比较倾向于暂时休养生息.再不休养,不仅百姓吃不消,他们这些世家都要受不了了。

从百姓生存的角度讲,秦宓其实说的没错,如今的大汉,虽然比历史上的日子要过的好的多,但依然禁不起太大的折腾。

可站在张飞的角度看,也可以理解。

天下大乱三十余年了,大家都有些精疲力尽了,如果不趁着敌人现在虚弱的时候,发动一场决定性的战争,再继续拖下去,让曹魏缓过劲来,大汉复兴的大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再辛苦天下百姓三五年,还是持续性再辛苦百姓三五十年,这个选择题放在眼前,聪明人都知道该怎么选吧?!

然后张飞就被秦宓给喷了。

打仗的事情,谁有能提前知道结果,你这次出兵,如果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不还是得让百姓(世家)更加受苦嘛。

再说了,之前东吴虽然不可靠,但好歹是个名义上盟友,两次北伐时期,虽然东吴更多是为了自己拓展战略空间,但实际上,确实帮大汉拖住了一部分曹魏精锐可如今,大汉跟东吴翻脸了,万一咱们跟曹魏血拼的时候,人东吴趁人之危呢?!

这种事儿,以江东那帮人的尿性,你敢说他们不会这么做?!

而张飞却不以为然的认为,东吴背刺两次都没有得逞,如今虽然嘴硬死不认错,有他二哥在荆州呆着,东吴必然不敢轻举妄动。

只要大汉开始攻打中原地区,曹魏支撑不住,以东吴的德行,必然会趁机出兵抢地盘,占便宜,不见得非要跟大汉过不去。

两边吵来吵去,闹得沸沸扬扬的,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诸葛亮,这时候虽然是丞相了,但因为当初托孤时诸葛亮给出的承诺,他并没有用手里的权利去强行压下这些争端,而是选择了召集各地刺史回成都,共同商议国策。

而且吧,诸葛亮要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是战是和的问题,甚至还有对东吴的外交政策问题大汉内部,其实也不是没有趁着北方曹魏自顾不暇的时机,出兵征讨东吴的说法。

而最要命的是,秉持着这样想法的人中,代表人物,是庞统。

比起秦宓,庞统的意见,才是诸葛亮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而庞统之所以支持进攻东吴的理由在于——必须想办法解除后患。

不然的话,无论大汉将来什么时候选择再次北伐曹魏,进攻中原,始终都要考虑到东吴是否会拖后腿,而以荆州的地理位置而言,只要东吴水军保持如今的战力,他们一旦进攻荆州,荆州就无力再北上策应北伐,大汉就只能是一条腿走路了。

再一个,如今的雍州,秦州,凉州,乃至荆州,都不具备立刻出兵进攻中原的可能。

雍州还在民生恢复期,人口数量虽然经过了两年的迁徙,但依然没有恢复到三年前的状态,郡兵训练程度也不高,战力不足。

秦州刺史马超,终于是没挺到建兴三年,他在去年年底就病故了。

秦州长史姜叙接任了秦州刺史,但姜叙的威望不足,周边羌人也有些蠢蠢欲动,实在不适合抽调郡兵东进。

凉州地区,赵云和庞德经过好几年的努力,终于是训练出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并且经过了治元多一战后,骑兵部队有了实战经验,但数量依然不足,尤其在中原地区,必然会对上曹魏的骑兵大部队,这点兵力显然不够帮助汉军在中原战场上占据骑兵优势。

至于荆州从去年关羽收兵回到襄阳后,关羽的身体状况就开始有些恶化了,建兴二年的冬天,关羽虽然是挺过来了,但过的很辛苦,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稍不留意就会引发伤寒症状,谁也不知道关羽还能在荆州坚持多久。

因此,庞统的想法就很直接了——趁着如今荆州军团的心气和战力还在,也有水战的能力,不如直接往东吴进兵,至少把长沙和桂阳两郡抢回来。

这样,不仅可以全据荆州,压制东吴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长沙和桂阳,掌握通往豫章郡的陆上通道,威胁江东不敢造次。

第894章 撤离第665章 突围第1138章 更改战略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291章 失败的诱敌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158章 送犁第751章 前因后果第792章 命中注定的待遇第439章 张郃的突袭第1002章 退军与合兵第724章 人选第700章 收尾第740章 诸葛的苦衷第1223章 李严的无奈第256章 炼铁第137章 中箭第222章 《蜀科》第803章 三方应对第424章 中军突击第1199章 援兵去哪儿第881章 关羽的异常第111章 变调的智激周瑜第642章 两员老将第152章 鱼鳞图册第825章 议定出兵第926章 羞愧第1223章 李严的无奈第926章 羞愧第45章 初成第817章 关中乱战第1000章 公安撤军第939章 相持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411章 冀县平定第885章 徐庶断策第185章 应对第779章 舌辩结束第1035章 搅混水第603章 张郃退兵第532章 张溪的应对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30章 对比第81章 冲阵第725章 开春第747章 叛乱始末第608章 攻心第871章 渗透战第1078章 交易第1120章 秦朗第599章 突破第354章 曹操第784章 调整第35章 酒之事第1155章 方案第1239章 进攻方略第628章 曹丕的无奈第569章 留守的文钦第1167章 主帅人选第447章 街亭混战(二)第782章 败退第1059章 偏师出兵第606章 回军第90章 声东击西第614章 乱战第344章 吕蒙的决意第276章 襄樊之战的真正用意第114章 船上议论第1025章 变数第811章 前后夹击第112章 找错人了吧第716章 关中世家第635章 鼓舞军心第660章 曹真的顾虑第617章 吴懿突阵第26章 找原因第216章 时间线变动第1031章 大汉南军第492章 巡视汉中第123章 联军第1074章 屯田和铸币第423章 鏖战第50章 八卦黄月英第537章 诸葛虔的想法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1133章 心累的陈泰第906章 安抚第1116章 伏击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232章 盐第134章 江陵决战(一)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20章 竟陵之战第310章 定军斩夏侯第596章 正面较量第1143章 撤军方案第319章 刘璋的选择第556章 诸葛诞第564章 错失机会第634章 张辽决意
第894章 撤离第665章 突围第1138章 更改战略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291章 失败的诱敌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158章 送犁第751章 前因后果第792章 命中注定的待遇第439章 张郃的突袭第1002章 退军与合兵第724章 人选第700章 收尾第740章 诸葛的苦衷第1223章 李严的无奈第256章 炼铁第137章 中箭第222章 《蜀科》第803章 三方应对第424章 中军突击第1199章 援兵去哪儿第881章 关羽的异常第111章 变调的智激周瑜第642章 两员老将第152章 鱼鳞图册第825章 议定出兵第926章 羞愧第1223章 李严的无奈第926章 羞愧第45章 初成第817章 关中乱战第1000章 公安撤军第939章 相持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411章 冀县平定第885章 徐庶断策第185章 应对第779章 舌辩结束第1035章 搅混水第603章 张郃退兵第532章 张溪的应对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30章 对比第81章 冲阵第725章 开春第747章 叛乱始末第608章 攻心第871章 渗透战第1078章 交易第1120章 秦朗第599章 突破第354章 曹操第784章 调整第35章 酒之事第1155章 方案第1239章 进攻方略第628章 曹丕的无奈第569章 留守的文钦第1167章 主帅人选第447章 街亭混战(二)第782章 败退第1059章 偏师出兵第606章 回军第90章 声东击西第614章 乱战第344章 吕蒙的决意第276章 襄樊之战的真正用意第114章 船上议论第1025章 变数第811章 前后夹击第112章 找错人了吧第716章 关中世家第635章 鼓舞军心第660章 曹真的顾虑第617章 吴懿突阵第26章 找原因第216章 时间线变动第1031章 大汉南军第492章 巡视汉中第123章 联军第1074章 屯田和铸币第423章 鏖战第50章 八卦黄月英第537章 诸葛虔的想法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1133章 心累的陈泰第906章 安抚第1116章 伏击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232章 盐第134章 江陵决战(一)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20章 竟陵之战第310章 定军斩夏侯第596章 正面较量第1143章 撤军方案第319章 刘璋的选择第556章 诸葛诞第564章 错失机会第634章 张辽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