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三)

“那莫不是韩宣徽?”

包厢之中随着这一句话,陡然间起了骚动。

五六名身着襕衫的士子,全都没了平日的修养,一齐拥到了窗边,向下张望着。

唯有宗泽坐得纹丝不动,双眼直勾勾地看着桌上的菜肴。

以他在京城中的名声,如果想要去韩府上拜访,不会等待太久就会被招进去。只是他没什么兴趣,不打算刻意去拜见,现阶段的所要注意的重点,难道不是礼部试吗?

至于当下,宗泽现在更想着怎么趁这个机会多吃点,不能浪费了自己为此付出的十贯大钱。

要不是给两家快报报社撰写专门的评论文章,宗泽也拿不到那么多的现钱来贴补平时日用。不过也不会被同一个住处的同窗起哄,最后不得不答应下来去内城的正店好好喝上一巡酒。

“怎么就收起清凉伞了。”有人挤在窗前,惊异地问着。

好几个人立刻一句接一句地回答:“听说韩宣徽在两府中,是出了名的最不喜欢用仪仗。除了上朝放衙,平时出外,都是只有十几人护卫。”

宗泽不忘吃菜,筷子不停地动着。难得来内城吃酒,却一个个只顾得看人,太浪费了这满桌子好酒菜了。

不过是见到一张清凉伞,何必这么一惊一乍。宗泽如此想着。

比起外城靠南门的国子监,内城之中,能遇上重臣的机会要大许多。州桥夜市上的,哪天都能看见一名名金紫重臣的从面前经过,但南薰门,见猪的几率可比见官的几率要大多的。如果再算上官员中那些跟猪没两样的一部分,这个差距就更大了。只是国子监中,没见过清凉伞的学生又有几个?

直到目送了韩冈一行拐进了另一条街道,在窗前看热闹的国子监生们,这才一个个回到了座位上,只是议论的重点,依然还是已经远去的韩冈。

“真的是韩宣徽。”

“若是能当面请教,聆听学问就好了。”

宗泽埋头吃菜,就算韩冈出面讲学,他也不觉得现在有资格去凑那个热闹。

要去听讲,先得要打好基础,得将有关气学一系列书籍都通览一遍,还要随时去关注《自然》上最新的文章。韩冈所主张的格物之学,不是读两本经书就能明白的,什么底子都没有,去听了也只是浪费时间。

《自然》已经刊行了三期,宗泽每次都在第一时间弄到了手,只是好多地方都看不懂。如果是有关生物、物理和化学的部分,依照文章中的内容做个实验或是实际观察一下也就能明了了,但若是有关数算的部分,实在是看得头疼。

宗泽出身于两浙商人家庭,论起算学,在座的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可惜就是七八岁便能将九九歌诀倒背如流的宗泽,也一样对《自然》中的那几篇有关开方、勾股,还有天元代数法的论文感到头疼不已。

相较宗泽而言,他的同学们就简单多了。国子监中的学生,最早对气学大多不是很看重,只是对那些实验有些兴趣,但还是视之为小道,但等到这一次韩冈回京,在殿上宣讲华夷之辨,鼓吹对外扩张,立刻就在国子监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太学生们对气学的态度就变了。

与宗泽交情比较好的一群同学,现在最喜爱也最欣赏的就是韩冈新近针对华夷之辨的一干理论。作为气学圭臬的横渠四句教中的为万世开太平一句,不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有了切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目标和方向也都从中衍生出来。

“那些蛮夷,空占了那么多土地,却只知刀耕火种。换了我中国之人,开沟洫、辟田地,再差的地也能种出粮食来。”

“想想幽燕十六州,到现在才多少人口,如果换做我中国据有此地,又能安置多少人口?”

“浪费啊。那么好的地,那么大的平原,却给北虏拿来做牧场。这不是浪费是什么?”

“再说南方。南征平交之前,广西才有多少出产。现在呢,每年的粮食都有百万石。”

“岭外之地,出了州城,就是蛮夷的地盘了。想想吧,几十万、多不过百万的蛮夷,占了两路之地。只看官军南征灭交趾之后,两广的出产多了多少,就知道过去浪费的究竟有多少。”

“最好的办法还是改土归流。”

宗泽微笑地看着同学们的高谈阔论。

宗泽也挺喜欢横渠四句教中的气势,也认同韩冈对自然万物的看法,以及蛮夷、华夏的区分。尽管最后终究是要从四方蛮夷手中夺取土地,但必先“老吾老”、“幼吾幼”,方能“及人之老”,“及人之幼”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不能提供足够的土地耕耘种植,死的就会是华夏子民,或是在襁褓里就溺死,或是在成人后,遇上灾异而饿死、病死。如果想要华夏子民能够安心地生活,就必须要将蛮夷手中的那些土地给夺取、并开发出来。

虽然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真要计较起来,也可以把韩冈鼓吹的对外扩张一起算进去,与华夷之辨正好相冲,可谓是作茧自缚。但感觉上,韩冈的确是将世情给说透了。

就像现在的国子监,两千外舍争夺三百个内舍名额,而三百个内舍生则要去争夺一百个上舍生的空缺。而且上舍生要得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加上不进则退的一批人,每年空出来的上舍生的位置,也没有超过二十个。这样的竞争叫做什么?正是适者生存!不能适应的就要被淘汰掉。太过于符合现实,随时随地都能见到印证的例子,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国子监的师生中“于我心有戚戚焉”。

现如今韩冈在国子监中有许多支持者。都是年轻人,都是满腔抱负,都是亲眼见证国家从衰微转向强盛,也都羡慕着韩冈、章惇、吕惠卿等年轻一辈的功业和际遇。

既然如此,他们又怎么会选择保守内敛的旧党。新党,则在国家扩张上,并没有一个合理的理论为根基。而韩冈的华夷之辨的新解,却是给了朝廷一个名正言顺开疆拓土的道德基础和必要理由。

华夏不是蛮夷。

如果是蛮夷,只要有一个名气大的酋首振臂高呼,我们要去抢汉人,那么多丝绢、女人都是我们的,立马就能拉起几千上万的人马。而中国要征伐四方,必须要名正言顺,或吊民伐罪,或征讨不臣,总之,要有一个大义的名分。

韩冈所给出的名分,就是再充分也不过。

吊民伐罪也好,征讨不臣也好,国中都会由反对的声音,因为从理由上,那毕竟只是脸面问题,而劳动的却是百姓,消耗的则是国库。太祖皇帝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不过是帝王想图个安心稳睡,与百姓无关,朝臣们想要反对,都可以拿民生、民心来做理由。

而韩冈的华夷之辨新解,却是由人口数字着手,得出的结论无可争议,让世人都能明白开疆拓土的必要性,那是事关大宋和亿万百姓生死存亡的关键。

“汝霖,你怎么看?”终于有学生发现了宗泽一直没有发言,只顾着吃菜喝酒,“辽国和南海,究竟该先攻哪一边?”

“现在打辽国做什么?韩宣徽辛辛苦苦才祸水东引。”宗泽放下筷子,喝了一口淡酒漱口,不紧不慢地道:“开国时,太祖从赵韩王【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之策,才有了今天。若是一开始,万一败了,之后哪里还有力气去征讨南方?”

宗泽在国子监中以精通兵事而闻名,他这么一说,一名同学就得意地叫了起来,“我就说嘛,自然还是南海最好。”

“那朝廷成立水军,又这么急地派人护送高丽国使回国又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希望高丽能牵制辽国,官军南下可以后顾无忧。汝霖,你说是不是?”

问题又被传到了宗泽这边,宗泽想了一想,道:“不过征战之事,不是儿戏,未虑胜先虑败,即便只是南海小国,官军也不是不可能无功而返。当年太宗伐交趾,不也是困于水土,最后不得不放弃了吗?万一不幸出了意外,官军被追击到国中该怎么办?”

宗泽答非所问,几名同窗都没听懂,“汝霖,这是什么意思?”

“朝廷成立水军正是因为上面的顾虑,为了败不至患,选择不走陆上,而走海路。就是在海外战败了,也不用担心贼人的大军能反攻大宋。想攻则攻,想退则退,进退自如,对将帅来说,没有什么仗比这更好打了。比如现在对高丽的支持,这边能通过水军在海外消耗辽国国力,而河北、河东却不用担心辽国的骑兵。没有比这样的战争更为舒心惬意了。”

许多人因为宗泽的发言而陷入了沉思,但还有人不服:“可海上风浪,军器粮草能有多少送到海外的官军手中?”

出身两浙,宗泽对海贸多有了解,“就算是风浪再大,至少都能有一半抵达。而且船只日夜都在航行,速度比陆路更快。《桂窗丛谈》都看过吧,里面说起各种输送粮草的方法和消耗,陆上千里转运,若只用人畜,一路上都要吃饭,最后能送到前方的不过十分之一。车运好一点,轨道和纲船水运就更好了。但最多也不过七八百料的纲船,还有不铺好路就不能用的轨道,能比得上动辄万石的海上巨舟?一艘海船抵得几百上千台车,百姓也不用受转运之苦。这样的战事,对国库财计的消耗是最少的,朝廷也打得起。”

没人还能提出反对的意见,宗泽重又拿起筷子,“以宗泽愚见,朝廷现如今所考虑的不是先南还是先北的问题。中国人口只会越来越多,战事也不会有休止的时候,常胜不败的战法世上从来没有,那么就必须有一个败而不损的战术。高丽,正是这样的一个实验!”

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五)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四)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三)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一)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五)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一)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七)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三)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下)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二)第三十七章 长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八)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十一)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六)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六)第一十九章 城门相送辙痕远(下)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三)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七)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六)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一)第二十章 敌如潮来意尤坚(上)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上)第二十八章 虚实(八)第一十三章 庙堂(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八)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下)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四)第一十三章 上元惊闻变(上)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五)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议(十一)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六)第四十三章 竹纸知何物(中)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一)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十)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一)第六章 气贯文武与世争(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七)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中)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八)第二十五章 晚来萧萧雨兼风(上)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一)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一)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一)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一)第一十四章 辘辘尘道犯胡兵(中)第七十九章 尘嚣(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一)第四章 素意兰心得君怜(上)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五)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中)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五)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五)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五)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六)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六)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变故(二十六)第一章 巩州(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六)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五)第三十章 回首云途路不遥(一)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五)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傩(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二)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三)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十一)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六)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二)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上)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五)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六)第四十五章 仁声已逐春风至(下)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二十)
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五)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四)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三)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一)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五)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一)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七)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三)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下)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二)第三十七章 长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八)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十一)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六)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六)第一十九章 城门相送辙痕远(下)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三)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七)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六)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一)第二十章 敌如潮来意尤坚(上)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上)第二十八章 虚实(八)第一十三章 庙堂(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八)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下)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四)第一十三章 上元惊闻变(上)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五)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议(十一)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六)第四十三章 竹纸知何物(中)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一)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十)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一)第六章 气贯文武与世争(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七)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中)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八)第二十五章 晚来萧萧雨兼风(上)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一)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一)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一)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一)第一十四章 辘辘尘道犯胡兵(中)第七十九章 尘嚣(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一)第四章 素意兰心得君怜(上)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五)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中)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五)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五)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五)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六)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六)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变故(二十六)第一章 巩州(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六)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五)第三十章 回首云途路不遥(一)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五)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傩(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二)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三)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十一)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六)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二)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上)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五)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六)第四十五章 仁声已逐春风至(下)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