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七)

“恭喜先生!”

“恭喜伯淳先生!”

“恭喜伯淳先生得授翰林侍讲学士!”

程颢所居的院落,这一日黄昏后陡然间变得热闹起来。

原本程颢仅仅是侍讲资善堂的东宫讲读官,可在宫中中使宣读诏书之后,便摇身一变,成为了翰林侍讲学士,从此可以上经筵为天子讲学,一位名副其实的帝师!

经筵官有很多,说书、侍讲、翰林侍讲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地位高低有别。说起来说书、侍讲之类的经筵官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能时常亲近皇帝,能影响到天子的心意,官职本身的地位并不算高。但加上了翰林和学士之后,就不一样了。不是什么官,都能加上学士二字。

如果仅仅是崇政殿说书,不会有这么多外人来恭贺。但翰林侍讲学士,与翰林侍读学士相当,地位极为尊崇,堪与翰林学士相比。

众所共知,程颢最高也只是进过一次御史台,除此之外,便再无出任过更重要的官职,但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却不授与官职相当的崇政殿说书,可知程颢在宫中受到的重视。

吕大临冷眼看着喧闹的人群,还有程颢脸上隐藏在谦和的微笑下,那一丝让人难以觉察的不耐。

前段时间,韩冈在集英殿上以华夷之辨让王安石、程颢无言以对,幸得天子发病,之后又不得不内禅,方才逃过一劫。这样的说法遍传京中,使得向程颢求学的士子一下就减少了很多。

现在新为帝师,原本走掉了的人,这下子就又回来了。

人心反复,世态炎凉,虽然见得多了,可再一次看见,也不可能会看得顺眼。

刑恕和游酢也在院中,作为学生,帮着程颢接待客人。间或歇下来,也为不禁为这趋炎附势的人群而咋舌摇头。

“先生现在也只是翰林侍讲学士,终究还是比不过资政和大观文,要不是他们进不去王府、韩府,也不会到这边来。”

“定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要宣讲道学,岂能将人拒之门外?”刑恕正色提醒了一句,转又道,“纵使高峻如观文殿大学士,资政殿学士,在经筵之上,与先生又有何区别?”

“……说得也是。”游酢想了想,又点点头。

韩冈是资政殿学士,从名义上就是备天子咨询,根本也不需要再加一个翰林侍读、侍讲之类的官职。

不过游酢也听说了,太上皇后本来准备趁此机会,升韩冈为观文殿学士,非罪辞职的执政本来就有这个资格,何况韩冈还有军功,完全可以比照当年的王韶,但韩冈很干脆地就推掉了。之后又降一等授资政殿大学士——资政殿学士的资历深了,功劳大了,就可以升大学士——不过又给韩冈推掉了。一个上午,两道诏书全都给推辞,依然是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给天子上课。

至于王安石,退职的宰相都要加观文殿大学士,同样有备天子咨询的名义,并不需要再兼任什么学官。

“只是这么一来,依然是三国纷争的局面啊。”

新学如魏国,人多势众、占着优势;气学如吴国,虽然背离了大道,却如吴国水军一样有一技之长,在这方面,就是新学遇上了也要丢盔弃甲,而道学如蜀国,虽略显弱小,若说正朔,不当有第二人想。

听了刑恕的说法,游酢多看了他一眼。魏蜀正朔之争,刑恕倒是与他的另一位老师司马光不一样。

“不过最后当不会出一个晋国,这次第,也不可能有其他学派再冒出头来了。”

“这可说不准。”刑恕冷笑道,“苏子由不是刚写了一篇论晋高祖宣皇帝的文章吗?”

苏氏父子的史论,几十年前便已闻名京中。其中种种言论,虽被很多人批评为战国纵横家之言,但不得不说,喜欢他们文章的人为数众多,在士林中流传很广。所以苏家父子为主导的蜀学,比其他学派更重视史论。三父子共撰《六国论》,在文坛也是被誉为佳话。

最近苏辙又写了一篇论司马懿,由于文采出色,很快就在士林中传播开来。游酢也看过了,其文中意有所指。想到这里,他脸色微变,有些难看起来。

看见游酢皱眉,刑恕凑近了轻声道,“也许过些日子,苏子瞻就要论王莽了。”

游酢的脸色更加难看。

朝中现在能做王莽的当然不会有,但未来能做王莽的可就有一个!正是他兄长的恩主。

韩冈的名声比王莽还要好得多。他在军中势力,比做了大司马的王莽更要深厚。辞了参知政事、又辞了枢密副使,跟王莽当年退居新野养望又有何异?

王安石之所以会辞官,就是看透了他女婿的野心。为免祸及家人,硬是以平章之尊,抵掉了韩冈的枢密副使。而之前不让韩冈回京,也是居于同样的理由。

只要想构陷,一条条将韩冈与王莽联系起来,百八十条都能找得到。

游酢深锁双眉,刑恕摇头一叹,拍拍游酢肩膀,又往前面去了。

一番迎来送往,院中的客人终于少了许多。

程颢疲累不堪,步履沉重地在内厅坐了下来。但坐下来后,还是习惯性的端端正正,挺直的腰背完全看不出刚刚接待过上百人的样子。

“恭喜先生。”

学生们同向程颢行礼,比起方才外人们的趋炎附势,这些道学核心弟子们的恭贺方才算得上是真心诚意。

程颢微笑着接受了学生们的恭贺,待他们坐下来后,却又叹道,“求学如逆水行舟,一日不读书,功课就立刻荒疏。天子新践位,烦于朝事,日后日日上殿,如此疲累,还能有多少心思向学?”

从太子变成了皇帝,他的学生身上的事情就多了。虽然还不能处理朝政,可是礼制上需要天子参加的仪式,赵煦却都不能逃脱。

原本是逐日讲学,十日休沐的课程安排,现在就变成了逐日讲学,五日休沐,遇上典礼,则连休两天。

还好这时候还没亲政,要是亲政了,就会是春秋方才开经筵,春日是二月至端午,秋天是八月到冬至,而且还是隔日讲学。要是那样的话,就真是浪费了赵煦的过人天资。

程颢对赵煦上课时间减少忧心忡忡,打基础的时候,不能这么放纵。而其他学生虽也关心天子的教学,可他们更在意眼前事。

“先生放心,天子尚在东宫时,便最是好学勤谨,其向学之心乃是天授,如今不过半月有余,又怎会大变?”

“只是王相公和韩玉昆都辞了官,想必是一心要教授天子,这件事却不可不虑。”

шшш. Tтka n. CO

韩冈贴合世间的人心,演春秋尊王攘夷之新义,以此来推动朝廷对格物致知的需求。《自然》一刊,按期发行如同快报,很快就在京中士林引发了风潮,甚至洛阳士林的风气也有了改变,那些元老家的子弟,过去喝酒饮宴,现在则聚在一起谈论格物致知。

新学占据了科举,地位稳固。而气学如今气势大盛,影响力渐增。如果道学再不奋发,日后就连一席之地都不会留下了。

“伯淳先生。”吕大临说道,“是不是可以仿效《自然》,刊行《经义》期刊,与天下士子共论圣学。”

程颢沉吟着,不是为了吕大临的提议,而是为了现在的士林。

如今可称之大宗的有新学、道学、气学,三家学派之长,现在都是帝师的身份。也许官阶有高下,但为帝师一事上,却无尊卑可论。而三家学派之外,还有司马光的史学,苏轼兄弟的蜀学,还有原来的旴江、泰山等学派的孑遗。

差不多都像是回到了春秋百家争鸣的时候了。究竟哪一家才能成为显学,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至少在现在,还看不到结果。

王安石的新学尽管占了最大的便宜,依靠当年天子对王安石的倚重,成为了朝廷认可的官学。可新学之中的漏洞很多,《三经新义》在士林中受到了不少批驳。许多士人只是为了考进士才去学,学了之后,就丢到一旁。

而王安石想要巩固新学的另一项努力——《字说》,被他的女婿,也是学术上的对手韩冈给一下击溃,现在甚至都没人提了。在殷墟甲骨全都被挖掘并研读出来之前,任何想通过训诂来反证经义的努力,都会被人质疑,无法传播于世。

至于气学,终究是与之前流传于世的学问差别太大,想要在士林中得到普遍认同,没几十年的时间不会有结果。

但如果只是一个皇帝就不一样了,年轻人最是容易煽动起来。换做是现在是熙宁初年,韩冈的春秋之义在初登基的太上皇面前一说,春秋三传全都要靠边站,官学会以何家为宗都不用想。这叫投天子所好,就像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正搔到了汉武痒处一样。

现在天子,到了十七八岁开始亲政,是会像仁宗一样在宫里折腾,还是像他的父亲,仗着更胜一筹的国力,开始对外扩张?十几年后的事,其实谁都说不准。但仁宗只是小皇帝名义上的曾祖父,而太上皇与他,却是血脉相连的父子关系。

回想起当年在自己门下认真求学的年轻人,对比如今的资政殿学士,真是变得太多了。

只感叹了一下,程颢很快就收拾起心情。他对自己的道坚持到底,充满信心,如果没有这份坚定,如何能为帝师?!

天子的性情可以引导,行为可以诤谏,学问可以教授,他这个翰林侍讲学士,不会是白做的。

第一十三章 已入苍梧危堞远(上)第三十四章 彩杖飞鞭度春牛(中)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九)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六)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八)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五)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六)第八十七章 尘嚣(十八)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四)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五)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四)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二)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一)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三)第一十章 庙堂(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变故(二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九)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议(十)第二十章 廷对展玉华(下)第一十八章 弃财从义何需名(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七)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一)第七章 儒统渊源远(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二)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第三十二章 忧勤自惕砺(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五)第一百零四章 微雨(十一)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九)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下)第一十三章 上元惊闻变(上)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八)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八)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二)第二十二章 早趁东风掠马蹄(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变故(二十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五)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六)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别独骑归(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七)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华心未阑(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九)第二十七章 宿怨难解杀机隐(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九)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中)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长风(四)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九)第三章 岂得圣手扶炎宋(下)第一章 一入宦海难得闲(四)第七章 儒统渊源远(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长风(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二)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中)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二)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九)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五)第四十七章 气接瑶台骖帝御(上)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五)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八)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二)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二)第五章 流水(中)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八)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六)第六章 流水(下)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七)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十)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四)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五)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二)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下)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七)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八)
第一十三章 已入苍梧危堞远(上)第三十四章 彩杖飞鞭度春牛(中)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九)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六)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八)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五)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六)第八十七章 尘嚣(十八)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四)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五)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四)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二)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一)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三)第一十章 庙堂(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变故(二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九)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议(十)第二十章 廷对展玉华(下)第一十八章 弃财从义何需名(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七)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一)第七章 儒统渊源远(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借款(二)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二)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第三十二章 忧勤自惕砺(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五)第一百零四章 微雨(十一)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九)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下)第一十三章 上元惊闻变(上)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八)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八)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二)第二十二章 早趁东风掠马蹄(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变故(二十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五)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六)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别独骑归(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七)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华心未阑(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九)第二十七章 宿怨难解杀机隐(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九)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中)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长风(四)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九)第三章 岂得圣手扶炎宋(下)第一章 一入宦海难得闲(四)第七章 儒统渊源远(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长风(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二)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中)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二)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九)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五)第四十七章 气接瑶台骖帝御(上)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五)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八)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二)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二)第五章 流水(中)第五十九章 宴火(一)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八)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六)第六章 流水(下)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七)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十)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四)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五)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二)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下)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七)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