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二)

“谁是状元?”

文彦博停下了脚步。

“宗泽。是太后钦点。”

文及甫看了看手中厚厚一叠信纸,然后抬头说道。

文彦博沉默了片刻,才又说着:“……似乎听说过此人。”

“去岁他在京师两家快报上,化名评论河东战事,很是出名。”

“哦。是哪里人?”

“他是浙人,婺州义乌的。”

“义乌……考卷呢?七哥有抄来吗?”

文彦博八子,只有文及甫在家侍奉老父,其余皆在外任官,光是在京中的就有两人,只是地位都不高,也没有什么实权。

“七哥附在信上发回来了。”

脚下是一座两尺来宽的小桥,文彦博看过宗泽的文章之后,就沉默地低头看着桥下淙淙溪水。

溪水清澈,溪底的白石青藻清晰可辨,一尾红鲤打了个水花,追着几只小虾从桥下游了过去。

观鱼半晌,待鱼儿游远,文彦博方抬起头,“义乌虽在江左,但多山多矿,民风悍健,又淳朴至孝,近于北风,与南方之人大不相同。”

“大人说得是。”

难得文彦博赞人,文及甫连连点头,等着老父的下文。

但文彦博却又走了起来,文及甫连忙赶上去搀扶。

已是暮春,自邙山中流淌下来的溪水越发的多了。

位于邙山下的文家别业,向以山林秀美著称西京。

文家别业之后,有山坡,有溪流,更有芳草萋萋、篁竹丛丛。春夏秋冬,览胜访幽,皆会感到惊喜。

父子两人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一路向上。穿过一片竹林,文彦博方才幽幽说道:“就知道此子不会甘居人下。”

不用文彦博说明,文及甫也知道他父亲到底说的是谁。自不会是宗泽,只会是出题的韩冈。他的七弟将宗泽的试卷一并抄来,重点还是在题目及评判标准上,而不是状元郎的答案。也许宗泽的回答十分出色,但在真正的宰辅眼中,没有实绩为凭的答案,也仅仅是一篇好文章。

文及甫单手艰难地翻出了长信中的某一页,随着文彦博的脚步,扶着他边走边说:“七哥在信里也说了,这一次殿试考题的改变,完全是韩冈的独断,韩绛、张璪皆不得参与。”

“不是说朝堂上,”文彦博偏过头,“是儒门之中。各家之争,如今愈演愈烈。王安石、韩冈翁婿二人之间更是。韩冈此子或许可以不在乎一时的官位高低,但他绝不会甘心让新学压在他的头上。”

“但韩冈这么做,气学就成了众矢之的了。”文及甫争辩道。

“那些新进士出来后怎么说?”

“当然是骂韩冈。”

“你觉得有用吗?”

文及甫摇起了头,“没用。”

“对,没用。欧九因文体黜落多少贡生,也没见能奈何得了他,天下文风都为之一改。眼下仅是在殿试上,又是名次高下,谁敢轻易开罪韩冈?赶去找张载、韩冈的著述都来不及。”

“这么看来宗泽当是气学门人。儿子记得他是以评论河东战局而出名,想必韩冈那次去河东,当已经投入其门下了。”

文彦博不置可否,抚摸着路边一支将及一人高的竹笋,“才一天,都这么高了。”他回头对儿子说,“别看刚出头,转眼就不一样了。看现在,想得到昨天才一尺多高吗?”

文及甫会意,点头道:“儿子也听说他曾去听过程伯淳的课。”

“博采众家,方是治学之道。宗泽的文章不差,光靠读新学、气学两家的著述肯定不够。”

不管有多少侥幸,不管太后多么偏袒,宗泽这位偏向如此明显的考生,王安石和章惇都没能拦住他成为状元,本身必须要有足够的才华,可不是像那位叶状元一样。

以叶祖洽状元之位,十余年方得为河南府通判。要知道状元释褐授官,一开始就是京官,通判资序。与三五名之后的进士,需要从选人阶段开始苦捱完全不同。洛阳河南府是四京之一,地位高于他处,府中通判也有知州的资序,可后一科的韩冈都两入两府,与他同年的也有做到知州的。

这与叶祖洽本身的才干有关,能被挑选为熙宁三年庚戌科的状元,只是因为一句“祖宗多因循苟简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投合了先帝之意,王安石又因为要变法,而把这种溜须逢迎之辞当成是号角,才让叶祖洽捡了便宜去——眼下党争归党争,但还没有到只论派系、不顾事实的地步,真没有水平,绝难在诸宰辅那边讨得了好去。

文及甫也有同样的感慨,“能将这样的文章置入榜末,王存之辈,可谓是有眼无珠。”

宗泽的名字被放在了最靠后的位置,倒数十名之列。从礼部试的前百,降到倒数十名之内,如此巨大的落差在历年的考试中也不多见。

文彦博回头,有几分不快地瞪着儿子:“你看了宗泽的卷子没有?!”

“……看了。”

“看了还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被排在最后?”

文及甫干咽了口唾沫,小声道:“因为在策问中太过尖刻。”

文彦博重重哼了一声:“知道还说!”

今科殿试策问一题,是很多人事前都猜测到的询问阙政。

正常当然是要多说几句太后的丰功伟绩,然后批评宰辅;若想赌一把的话,就可以批评太后对二大王姑息过甚,宰辅不能事先防备,如今的情况,太后不可无责——就像对郑庄公一样的批评,然后再赞一通太后的治政,来一句瑕不掩瑜。

而宗泽文章中的批评,比起后一种的手法更为犀利,尤其是批评太后与朝廷。对河东、河北的灾民用心不够,颂扬太后执政的篇幅远远少于其他人。试问哪位考官敢于将这样的试卷放在前面?

现在太后的一句话,将位居倒数的考生一下提拔成状元,考官们哪一个能逃过识人不明、判卷无术的罪责?太后没有介意宗泽的直言,反而大加褒奖,王存之辈却将他放在最后,以此来讨好太后,如此作为,在士林中怕不要被视之为奸,事后也会为御史所论,以罚铜论处。

被训了一句,文及甫扶着文彦博,不敢多说话。

下了小坡,那条溪流又出现在眼前,沿着溪边小路走着,文彦博问道:“王存等人只是罚铜,其他处罚有没有?”

“没有,有人帮着说了话。”

“是韩冈?!”

拔高的尾音让文彦博的问题充满了嘲讽的味道。

“是章惇。说王存等人诚有过,然猝不及防下,也难免错讹,不宜重惩。韩冈没有反对。”

文彦博沉默了几步,回以重重的一声冷哼。

文彦博的心思,文及甫这个做儿子的多多少少能猜到一点。从对考官和状元两件事上可以看出来,韩冈还没有与王安石、章惇等人真正撕破了脸,互相之间还极力维持着关系。这种斗而不破的局面,肯定不是文彦博想看到的。

父子两人默默在小路上走着,贴身的仆婢前后都在十步之外,不敢打扰到文彦博和文及甫。

年岁越大,文彦博的身体却越发的康健。每日晨起和午后,文彦博都会从别业后的竹林走上一圈,不是养尊处优,少有运动的文及甫能比。文及甫这个第六子是文彦博中年之后才生,论年岁也不过四十出头,可随着文彦博在山上竹林中走了一圈,老宰相仅是微有薄汗,文六衙内却已经是呼哧带喘。

在山下水池畔的小亭中坐定,看着呼吸粗重的儿子,文彦博摇摇头:“真是没用。”

不再理会儿子,文彦博低头仔细地看起这一次殿试的考题来。

许久,文彦博抬头道:“这一题申论,当是韩冈准备在制科御试上出给黄裳的题目。”

若是其他考题,不论是策问,还是论。不论黄裳写得多少,都会有异议。只有这种新体例,才会让人无法置喙。

文及甫此时已经缓过气来:“大人说的是,儿子也是这么想的。”

“如今韩冈将这制科考题放到了殿试上,若仅仅是加了一题,其实不足论。评卷的考官,可以只看策问,不顾申论。韩冈要是拿申论做文章,反而落了下乘。”文彦博眯着眼睛,“过去也曾有诗、赋、论三题并举,但最后评定高下还是看赋文的水平,诗与论,有个中上水准就可以了。但韩冈将两题明确为三七之分,尽管申论只居其三,但也没人敢放弃这一题了。”

少了申论,就是少了三十分。在四百多新科进士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一分都代表上下十名的变化,何况三十分?

听了文彦博的话,文及甫就想起了信中那位只做了一刻钟的头名贡生。

原本他为考官们排在了第一——其申论一题在第三等,也是唯一一名在第三等的考生。在用上了百分制之后,原本第一题很难做到出类拔萃的考卷,因为第二题的高评价,比起其他考生至少多了七分半,一下就拉开了差距。不过在王安石、韩冈等宰辅看过之后,给共同黜落为第五等,总分一下就少了十五分,不仅没了第一,连前三、前五、前十都没能保住。

“但宗泽被取中,也是靠了太后钦点的结果。韩冈的谋划,也是无用。”

太后的钦点就是一切,既然说宗泽是状元,那他就是状元。真要说起分数,他绝不会有其他人高。即便第一题能够得到上等的评价,第二题也不会让宗泽与其他考生拉开差距。信中将这一次殿试之事说的很详细,事后有人问韩冈,对宗泽,韩冈的评价是第四等上、第三等下。以殿试评卷应有的苛刻,自是要取下限。依然是第四等。

“能别出心裁,又能使之顺理成章,这是韩冈的本事。就算这一回不是宗泽被取中,也不会是将国子监中将经义倒背如流的‘人才’。”文彦博在最后两字上加了重语气,满是讽刺,“诗赋选拔不出人才,经义一样也不行。苏轼当年这么反对更改进士科的体例。申论也不能,可至少能知道那些新进士有多少见识。”

“也只是纸上谈兵。”文及甫道。

“好歹能谈了,而不是吹嘘。所以王安石才能容得了他如此行事。”

“王安石的脾气好像变了不少。”文及甫想到了之前第一次推举,韩冈能够入两府,还是他的父亲遣人去帮的忙,要是韩冈与王安石继续维持下去,岂不是白费功夫?

“是韩冈懂得收敛,也是才开始的缘故。”文彦博不急不躁。

韩冈迟早会明白,宰辅和儒宗之间,绝不可能维持一致的行事作风。

或许韩冈已经明白了。

第四十五章 仁声已逐春风至(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七)第七章 儒统渊源远(下)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下)第八十七章 尘嚣(十八)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一)第七十七章 尘嚣(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八)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九)第三章 陋室岂减书剑意(下)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二)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五)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议(十八)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九)第二十七章 片言断积案(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扑朔(上)第四十二章 望断南山雁北飞(下)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四)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六)第二十七章 宿怨难解杀机隐(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一)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四)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十)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七)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五)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九)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四)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七)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四)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二)第三十二章 荣辱凭心无拘执(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扑(上)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变故(十四)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六)第八章 四句千古传(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七)第一十四章 贡院明月皎(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八章 欲谋旧地重兴兵(中)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三)第二十六章 仕宦岂为稻粱谋(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四)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四)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七)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七)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一)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三)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五)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上)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一)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二)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上)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十)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九)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四)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二)第六章 千军齐发如奔洪(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四)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下)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十)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上)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一)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七)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下)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议(二十七)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二)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八)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中)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五)第四十章 何掌纶言奉帝尊(上)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长风(九)第二十一章 虚实(一)第三章 岂得圣手扶炎宋(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七)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三)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六)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三)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七)第一十六章 庙堂(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七)第二百二十三章 变故(二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五)
第四十五章 仁声已逐春风至(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七)第七章 儒统渊源远(下)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下)第八十七章 尘嚣(十八)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一)第七十七章 尘嚣(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八)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九)第三章 陋室岂减书剑意(下)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二)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五)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议(十八)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九)第二十七章 片言断积案(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扑朔(上)第四十二章 望断南山雁北飞(下)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四)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六)第二十七章 宿怨难解杀机隐(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一)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四)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十)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七)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五)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九)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四)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七)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四)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二)第三十二章 荣辱凭心无拘执(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扑(上)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变故(十四)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六)第八章 四句千古传(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七)第一十四章 贡院明月皎(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八章 欲谋旧地重兴兵(中)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三)第二十六章 仕宦岂为稻粱谋(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四)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四)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七)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七)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一)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三)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五)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上)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一)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二)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上)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十)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九)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四)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二)第六章 千军齐发如奔洪(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四)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下)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十)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上)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一)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七)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下)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议(二十七)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二)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八)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中)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五)第四十章 何掌纶言奉帝尊(上)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长风(九)第二十一章 虚实(一)第三章 岂得圣手扶炎宋(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七)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三)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六)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三)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七)第一十六章 庙堂(七)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七)第二百二十三章 变故(二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