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一)

“不是已经七个了吗?”

当种师中从种谔口中得到了愿意投效的辽臣人数,很惊讶为什么朝堂诸公还没有改弦更张。

“才七个!”

种谔拿起茶盏,杯中的茶水,泛着莹莹碧色,是炒青的茶叶。

炒青的茶叶如今在市面上越来越多,制作简单,饮用也简单,不过包装和运输比较麻烦。不像茶砖、茶饼那样可以一个摞一个,一般装在竹筒里,价格也不算低。来自秦岭中的炒青山茶,已经可比福建的龙团了。

可种谔全不在意那么多,摆了一阵的茶水正温热,扬起脖子咕嘟咕嘟地喝了几口,然后丢到了桌上。叮铃哐啷几声脆响,全是让人烦躁的声音。

见到种谔这副模样,种师中就知道他这位五叔,来到京城没多久,又已经对这每天按部就班的太平日子感到不耐烦了。

“是不是那几人官位太卑?”种师中猜测着,但一对上种谔投来的眼神,立刻改口,“也是,能送到太后御前,不会低了。”

种谔盯了侄子一眼,沉着脸坐了下来。

对耶律乙辛篡位心怀不满,愿意成为内应,现在已经将消息送过来的是七人。

摆在太后案头上的密信已经有十余封——有几个性子急切地接连送了几封投诚信——分别来自河东与河北北面的西京道和南京道。

发信人在信中皆希望朝廷能尽快派兵北上,他们将会在官军抵达的时候,出来为大宋效力。

这七人的地位放在辽国国中,并不算很高,可也都是各自所在地区有头有脸的人物,影响一城一池,动摇当地人心,并非难事。

这几人的承诺的价值,并不比跟随捺钵巡游四方的契丹重臣的投效稍逊。七人分散在辽国各处边州,只要他们的投效有一处能够成功,就等于是拉开了序幕,无数辽人将会争先恐后地蜂拥来投。

河东、河北当面的敌人如此,灵武地区北面的阻卜人更不会为辽人守节。那群鞑子虽还没有进化到会写字的地步,但他们已经聪明到可以分辨出一手拿刀一手拿钱的大宋,与两手都拿着刀的辽国,哪个是更值得跟随的主人。

在种谔看来,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要是等到耶律乙辛坐稳了御座,宋辽两国南北并峙的局面又将会继续下去。

“有这么多内应,朝廷里面至少也得改个口才是。”

“才七人啊。”种谔长叹息,“若有个十几二十人,再有几名北虏重臣,就不用什么议论了。”

若辽国有一二宰辅级或只是地位稍逊的重臣明确表态,就是反对最力的韩冈,也很难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至于准备不足的问题,只要有那份心,对于如今的大宋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种师中自不会质疑种谔的判断,如果他的兄长种建中在这里,多半会多问几句,但种师中可不会。在过去的十年中,他没能挣到多少军功。

“要不是王平章抱着私心,也不至于变成如此局面。”

有着一位做太尉的叔叔,种师中对朝堂局势比一般的朝臣都了解。

王安石同样支持出兵,可这位平章军国重事的本心,却不是要灭辽,至少大部分不是。

平章军国重事在两府不配合的情况下,只有建议之权,无法掌控朝政。而东府三人中,韩绛、韩冈、张璪各自分管一块,相处融洽,哪个也不会愿意王安石的手伸进来。

显而易见的,王安石在朝堂平静了一段时间后,准备利用这一次辽国的危机,将吕惠卿从河北拉回来。

“王平章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吕宣徽怎么想。”

以吕惠卿的脾气,他是愿意靠闹事被招进京师,还是愿意靠军功让朝廷无话可说?

种谔确信吕惠卿绝不会跟王安石一个想法,过些天,河北边境上的局势肯定会有一个变化。

种师中点着头,“要是朝廷肯出兵,肯定要以五叔为帅。”

种谔摇摇头:“也要郭二不去争才行。”

“郭枢密不是反对出兵吗?”

种谔哼了一声,不满溢于言表,“他什么时候将话给说死了?”

种师中愣了一下,“是哦!”

“那个老狐狸,比郭遵难缠多了。”种谔撇着嘴。

他与郭逵的兄长郭遵也打过交道,郭遵当年是名震军中的猛将,一对铁锏,一支铁枪,在三川口之战中,几进几出,横扫西贼,直到最后被绊马索弄下马,方才战死于阵上。比起勇冠三军的郭遵来,郭逵就更偏向谋略和用兵,武艺不算太出众,可断事用人,军中无人可及。

郭逵在朝堂上一向很低调,表面上他跟着其他宰辅一起反对出兵,但他的反对,只是放在枝节上。只要风色有一点变化,他肯定很乐意站到支持出战的一边。

也许有的将领如楚将昭阳,在功成名就之后,便不敢再画蛇添足,做到了武将所能走到的最高位之后,便不愿再冒险。但郭逵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种谔在郭逵手下受过不少气,视其为毕生要超越的目标,故而对郭逵,也是十分了解。

郭逵还没老。攻辽,灭辽,名垂千古的良机,这种诱惑,种谔经不住,他相信,郭逵也一样经受不住。

“要是哥哥能早点回来,就能知道辽国的虚实了……”种师中话到一半,忽然神情一凛,紧张地问道,“那逆贼不会将使团给扣下吧?”

种谔哂道:“耶律乙辛留着十九他们做什么?平白还要多出一份口粮。”

如果出使辽国的使团能够带回辽国的内情,是否出兵,将会一言而定。三位使臣中,王存是位文人,向英是个外戚,真正知兵的,只有自家的侄儿。有些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将是无可驳斥的铁证。

只不过……

种谔不自觉拿起茶杯,却发现方才已经给他喝光了,将茶杯放在桌上,这位闻名天下的宿将紧皱着眉。

若是辽国内乱,种建中可就难回来了,如果他能够太太平平的回来,就证明辽国风平浪静,同时耶律乙辛有足够的信心控制辽国。

这么看来,还是不回来的好?

……

“七人!?”

“等到耶律乙辛篡位之后还会更多。”韩绛悠悠说着。

韩维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京了,可王韩之争还是很了解的。

将党争化为国是之争。远的有牛党李党,近的有新旧两党。王安石和韩冈翁婿两人如今的情况,实在有太多先例。

皱着眉想了一会儿,韩维问道,“王介甫是不是打算退了?”

他跟王安石是老朋友,王安石这一次的行事风格,与他记忆中的王介甫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说仅仅是为了朝堂上多一个助手,也没必要这么做。

“或许吧。可能是心里累了。招了韩冈做女婿,恐怕比与吴冲卿做亲家还让王介甫后悔。”韩绛笑了起来,“招吕惠卿回来跟韩冈打擂台。”

韩维微微摇头:“吕惠卿可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

“他能使得动河北的禁军?!”韩绛冷笑着。

作为首相,可不会干看着边臣逾越朝廷给予的权力。

“若是边境上辽军挑衅,难道官军能含辱忍垢不成?要是官军进行反击,朝廷能说什么?韩冈当年可这么做过!”

韩冈当年在河东做过的事,吕惠卿当然也能做。

边境上一来二去,冲突也会变成战争了。一旦引动了朝廷清议,当士林议论皆以雪耻为上,朝廷怎么去责难一名一心恢复故土的重臣。

“韩冈既然这么做过,他就知道该怎么应付。吕惠卿也没韩冈在河东的威望。”

又不是药王弟子,没有朝廷诏令,吕惠卿能使动几个边州的将校?韩绛可不信吕惠卿有这能耐。

“韩冈要能应付早就动手了。他太顾惜名声。”韩维说着,摇了摇头。

若是吕夷简这种心灵强大到对士林言论嗤之以鼻的宰相,还可以不顾士林言论。可韩冈自成为宰辅之后,做事便畏首畏尾,既想做一个控制朝政的权臣,又想做一个教化众生的圣人,这样下去,两边都不可能成功。

“逐二兔者不得食。韩冈最不该的就是太贪心!”

韩维自问换做他在韩冈的位置上,又有太后全心全意的信任,早就寻事针对新党了,当年王安石怎么做的,照着学就是了。以新党在朝堂中的人数,破绽满身都是。可惜韩冈不愿弄脏手,将早该解决的事情拖到了现在。

韩绛嘴皮子动了动,可他什么话都没说。

他与韩维并非同母兄弟,虽是血脉至亲,却也有必须小心翼翼的时候。

而且他的看法也有几分与韩维相同,原本韩绛以为韩冈是个有决断的人,做事十分明智,绝不会婆婆妈妈,没想到在政争上,总是手软。而在这一次的事上,他表现得更为首鼠两端。

太过注重名声,就是诸事不顺。否则以韩冈当年在横山的表现,何至于跟新党纠缠这么久?

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议(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七)第二十七章 宿怨难解杀机隐(上)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一)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三十八章 一夜惊涛撼孤城(中)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七)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五)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权相(上)第二十一章 虚实(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长风(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六)第三章 参商稻粱计(上)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三)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二)第三十四章 骤风(一)第三章 岂得圣手扶炎宋(上)第四十七章 岂意繁华滋劫火(上)第一十三章 庙堂(四)第二百零二章 火箭(十)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五)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密云(下)第二十四章 虚实(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四)第二十六章 西山齐云古今长(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六)第一十六章 夜凉如水无人酌(上)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一)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三)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愿(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五)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一)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九)第二百六十五章 长风(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六)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变故(十)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六)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三十四章 骤风(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风(十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三)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三)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三)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四)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下)第一百二十章 伎俩(上)第二十三章 谁言金疮必枉死(上)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六)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下)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一)第四十五章 千里传音飞捷奏(上)第三十二章 荣辱凭心无拘执(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变迁(十三)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第四十五章 仁声已逐春风至(上)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二)第一十二章 恶客临门不待邀(上)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十)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上)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五)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七)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四)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六)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六)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中)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三)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第四章 秋来暮色寒(下)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下)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上)第一十二章 大厦将颓急遣行(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一)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七)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庆雷(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五)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八)
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议(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七)第二十七章 宿怨难解杀机隐(上)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一)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三十八章 一夜惊涛撼孤城(中)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七)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五)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权相(上)第二十一章 虚实(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长风(九)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六)第三章 参商稻粱计(上)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三)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二)第三十四章 骤风(一)第三章 岂得圣手扶炎宋(上)第四十七章 岂意繁华滋劫火(上)第一十三章 庙堂(四)第二百零二章 火箭(十)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五)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密云(下)第二十四章 虚实(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四)第二十六章 西山齐云古今长(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六)第一十六章 夜凉如水无人酌(上)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一)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三)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愿(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五)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一)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九)第二百六十五章 长风(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六)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变故(十)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六)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三)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三十四章 骤风(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风(十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三)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三)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三)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四)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下)第一百二十章 伎俩(上)第二十三章 谁言金疮必枉死(上)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六)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下)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一)第四十五章 千里传音飞捷奏(上)第三十二章 荣辱凭心无拘执(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变迁(十三)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第四十五章 仁声已逐春风至(上)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二)第一十二章 恶客临门不待邀(上)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十)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上)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五)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七)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四)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六)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六)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中)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三)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第四章 秋来暮色寒(下)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下)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上)第一十二章 大厦将颓急遣行(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五)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一)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七)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庆雷(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五)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