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九)

一殿皆惊。

韩冈话音甫出,王安石就变了脸色。

他想做什么?李定瞪着韩冈。

朝会或再坐后,臣子留对并不鲜见。朝会上要处理的议题很多,许多事无法深入地去了解,所以天子经常会在事后留下一二宰辅、重臣,来询问详细。但自请留对的情况,在王曾设计干掉丁谓之后,可是十分稀罕的一件事了,偶有发生,全都是要针对某位重臣。

众目睽睽,韩冈面无异色,重复道,“有关两日后共商国是一事,臣尚还有一些细务需要禀明太后。”

细务?!

曾孝宽摇摇头,还能是什么,肯定先一步去游说太后,试图在廷议开始之前占据更大的上风。

但这件事,既然太后不反对,其他人也不可能说什么。

王安石深吸了一口气,默不作声地照常退出了内东门小殿,在他的引领下,即使是章惇、曾孝宽和李定也没有强行留在殿中。

“没事的。”李定略快了两步,走近曾孝宽身边,“昨夜不是已经计议过吗?不论他怎么折腾都没用。”

曾孝宽抬眼看了看前面的王安石,点了点头。

两府之中,会支持韩冈的,当有韩绛、苏颂,张璪多半也会站在韩冈一边。郭逵肯定不会说话。最后会支持王安石和吕惠卿的,就只有章惇和曾孝宽。平章军国重事能不能被归入宰辅班这很难说,不过韩冈若想要将王安石拒之门外,还是有的嘴仗打。

既然韩冈在宰辅中占据优势,王安石也不可能坐视韩冈利用他的优势。

韩冈所拟定的共商国是,肯定是跟推举宰辅一般,以票数多寡定胜负。

不过推举宰辅,宰辅们只有推荐候选者的权力,选举权在与会朝臣们的手中。而共商国是肯定就不能这么办了。宰辅们举荐同列,天子所不能忍。但要宰辅们不能参与到国是的决定中去,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韩冈也不会糊涂到不利用自己在两府中的优势。

既然韩冈能够提议召集重臣共商国是,那么王安石也能建言如何商议,尽管都是投票选拔,但投票的方式可就有很多变化。

韩冈打算讨好下面的朝臣,王安石也不可能崖岸自高,既然都要拉着下面的朝臣们一起来投票决定是否改易国是,那么干脆就再给他们一些好处,无论名位高下,都有着与宰辅相同的权力——一人一票,数多者胜。这样才能彻底发挥出新党在人数上的优势,让韩冈惨败而归。

韩冈只要想借用他在宰辅班中的优势,必然会为其他朝臣所憎恨。如果他不去借用,而是跟新党有着同样的想法,那么韩绛、张璪和苏颂会怎么想?

王安石的奏章已经递上去了,现在已经送到了御前,只等着太后拿起、打开。

怎么想,曾孝宽都不觉得韩冈还有获胜的可能。

或许国是的确会稍稍改变一点,以满足朝臣们对秉国之权的需要,但最关键的一项,也是已经与王安石的颜面、以及朝廷风向紧密相关的一项,绝不会有任何改动。

韩冈经此一败,必然要蛰伏一段时间。接下来,就是御史台发威的时候了。不用去针对韩冈本人,他在朝中的势力可没几个是干净的,他曾经举荐过的门客同样如此,一番摘叶斩枝之后,谅韩冈也不能厚颜继续在朝中安居。

“……不过还是要及时打听到详情,也好做出应对。”

曾孝宽猛然从思绪中惊醒,却只听到李定的最后一句。不过到底在说什么,曾孝宽还是能听得出来。

“自是当然。”曾孝宽点头。他回头望了一眼背后的宫阙,其中正在此刻发生的对话,当然是必须要尽快探明。

……

王安石已领着一众宰辅退了出去,除了韩冈独立殿中之外,内东门小殿中再无第二名外臣。服侍太后的宫人,也只有十来人还在殿中。

“参政,”人前人后,向太后对韩冈都是以职衔代称,除了他之外,也只有王安石才如此,“请先坐下再说话。”

韩冈谢恩之后,落落大方地坐了下来。

“参政要说的究竟是何细务?廷议上如何拟定国是?”

向太后心中很诧异,也有几分好奇,韩冈特意请求留下来,到底是有什么话想说。

“有关廷议的大小事项,臣已在今日的章疏中写明。之所以召集群臣共商国是,一是因为国是乃君臣共议,非是二三人可以拟定;另一条,也是使各项国是能够得到更好地考订,以免施行后难孚众望。”

“请参政说细一点。”向太后说着,又遣人将韩冈的札子取来。

韩冈开始向太后解释起他对这一次共商国是的廷议的想法,太后专注地听着,同时翻看着今天才收到的札子。

“国是之议,从多不从少,宰辅与朝臣共议。”对照着韩冈折子中的文字“参政打算是一视同仁?”

“两府、百司,职司虽有高下,可皆是皇宋的臣子,共商国是时不需论及尊卑。”

韩冈当然是要弄一人一票,本来他这就是顺便卖好朝臣的提议,当然要将事情做得大方一点。做得小家子气,还不如不做。

“参政说的是。”太后点头赞赏。

这话不是出自卑官之口,却是由政事堂的参知政事说出来,的确让人有一种错位的感觉。但向太后并不觉得吃惊,在她看来,韩冈本来就不是贪恋权势的大臣。就是眼下与王安石斗得你死我活,都是为了各自的学术,而不是争权夺利。有这样权欲淡薄、才干卓异又忠直可信的臣子的确让人安心,不过因为学派之争,以至于干扰到国事,也让向太后颇感无奈,人无完人,不外如是。

“且虽说身处两府,能看得更多,考虑更为全面,但细节上也是需要有人拾遗补阙。”

太后应着韩冈的话继续向下看,札子上,接下来的内容正是韩冈现在所说,不过奏章中也有提及,只有宰辅才有资格提出更易国是的动议。

所以说这番话的前几句,才是韩冈要强调的。宰辅们的地位必须维系,所以提案权只能是在宰辅手中。改易国是的动议,只能由两府中人提出,他官不得言。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

太后多多少少能看出韩冈的想法,但提议和决定,哪一端权柄更重,就不必多说了。不过是对两府的妥协,而且两府的确比普通朝臣看到得更多更远,否则为什么他们是宰辅,而别人只能听命行事?

而且最后的结果,交由天子决定。也就是说,现在垂帘听政的太后就有否决一切的权力。

向太后将韩冈的奏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对里面的内容没有什么不满。基本上就像是宰辅廷推,让她在被推举出来的候选者中进行选择一样,这一回也并没有去削减她手中的权柄。

“如果改易国是。”

“正如当日平章主持变法,异论一时甚嚣尘上,但王平章出入京师,却是人人渴盼,甚至有‘安石不出,奈苍生何’之语。如今太后若欲改易国是,虽经重臣共议,但事后也必有反复,等到施行时,定会异论迭出,以沮坏国是。”

“的确如此。”

经历了那么多,向太后至少了解了一些人性,成功修订国是后,失败者绝不会跟胜利者合作,而是会更加强烈地去反对。

“若依参政之言,此事当如何避免?”她问道。希望韩冈能有一个让人安心的答复。

“避免人言难,让人无法沮坏则易。只要稳。”韩冈道:“新政施行时不须着急。昔年变法失之峻急,实乃先帝登基未久,亟需有所成就以安朝堂异论。”

韩冈稍稍停了一下,他相信太后对当年朝堂上的韩琦、富弼、文彦博等元老重臣记忆犹新,这番议论,肯定能让太后表示信服。

听见太后低声称是,韩冈立刻接上去道:“而陛下听政两载,功业有目共睹,已无需如此匆忙,可缓缓而行,以稳妥为上。”

这个对比,让太后听得很开心:“参政说得好。的确得稳,不要那么着急。不过还有呢?”

“此外维护国是。国是既定,便不容非议,施政可以议论,但国是三五年内就必须坚持到底,不能今日新订,明日便改。”

韩冈的一番话其实是以太后同意修订国是为前提,向太后对此也没有觉得有哪里不对。

只是她有些纳闷,韩冈特意留下来,难道就是为了说这些,而不是更重要的话?王曾逐丁谓的故事,她现在也知道一点。韩冈犯同僚之忌,却当真只是“细务”?

但直到一番对话后,韩冈退出内东门小殿,向太后也没从韩冈嘴里听到她想要听到的“大事”。

半天后,韩冈与太后在殿上的对话传到了王安石那边。

并不是因为韩冈在太后面前进了多少谗言,而是因为什么也没有。他将这份情报递给了身边的吕嘉问。

吕嘉问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眉头越皱越紧,最后他抬起头。

“平章,宫里面看来都已经站在令婿那一边了。”

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五)第三十五章 甘霖润万事(下)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五)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八十五章 尘嚣(十六)第三十六章 望河异论希(四)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三)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七)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三)第三十七章 长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四)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四)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下)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三)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七)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五)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一)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下)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七)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中)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七)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八)第一十八章 弃财从义何需名(上)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十一)第四十二章 壮心全向笔端含(下)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一)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议(二十二)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三十六章 望河异论希(四)第一十章 弹铗鸣鞘破中宸(下)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五)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六)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四)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五)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一)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四)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二)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八)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三)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三)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七)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七)第二十二章 早趁东风掠马蹄(中)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上)第七章 飞将庙中风波起(下)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二)第一十九章 庙堂(十)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五)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六)第三百二十二章 说服(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四)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十三)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九)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九)第四十七章 百战功成朝天阙(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三)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八)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九)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六)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五)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四)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七)第二十六章 虚实(六)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二)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四)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下)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二)
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五)第三十五章 甘霖润万事(下)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五)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八十五章 尘嚣(十六)第三十六章 望河异论希(四)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三)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七)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三)第三十七章 长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四)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四)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下)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三)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七)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五)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一)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下)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七)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中)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七)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八)第一十八章 弃财从义何需名(上)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十一)第四十二章 壮心全向笔端含(下)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一)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议(二十二)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三十六章 望河异论希(四)第一十章 弹铗鸣鞘破中宸(下)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五)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六)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四)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五)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一)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四)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二)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八)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三)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三)第一十三章 赳赳铁骑寒贼胆(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七)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七)第二十二章 早趁东风掠马蹄(中)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上)第七章 飞将庙中风波起(下)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二)第一十九章 庙堂(十)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五)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六)第三百二十二章 说服(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四)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十三)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九)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九)第四十七章 百战功成朝天阙(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三)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八)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九)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六)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五)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四)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七)第二十六章 虚实(六)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二)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时至(四)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下)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