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二)

赵煦听着御医闫淮的吩咐,赤着脚走上台秤。咔的一声响,计量杆弹起,撞到了上缘的铁架上。

御医闫淮拿出一厚一薄的两个圆盘形铁秤砣,放在了砣挂上,计量杆纹丝不动。

“七十斤。”他报着数,又移动计量杆上的游动砣,让计量杆上下轻晃,而不是固定向上或向下。

把标尺上的数字和秤砣的标重加了一下,闫淮提笔在天子的健康档案上记下了这个最新的数字:“七十一斤半【注1】。”

赵煦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有着跟杆秤截然不同的外形,明明完全不像是杠杆,台秤却依然能准确地称出重量。只不过对答案中免不了要提到的姓名的反感,让他不愿问出口。

听到闫淮报了体重,他就从台秤上下来,跟在他身边的内侍立刻就把外袍给赵煦披上。

“似乎没怎么变。”赵煦皱眉看着标尺上的数字,自己拿起秤砣又加了一下。

闫淮放下笔,抬头面向天子。

在一层单薄的亵衣下,就是肋骨浮凸的细弱身躯。沐浴在阳光下,依然过于青白的脸色,也完全没有一丝一毫健康的模样。

闫淮暗暗地叹了一声,对赵煦道:“陛下,人的生长是靠日积月累,百十日之内看不出什么变化,一定要一年半载才能对比得出。此番测量陛下御体,身高五尺一寸,体重七十一斤半。与两个月前比,变化的确不大,不过与去年同期来比,陛下的身高长高了一寸,体重也增加了三斤还多。”

闫淮的长篇大论,赵煦听着不耐,“朕只想知道,朕同龄人的平均数是多少?”

闫淮低头道,“臣不敢欺隐,有五尺两寸八分。”

“还差一寸八分?”

“陛下明鉴,仅仅一寸八分。”闫淮刻意换了种说法,“依照厚生司的统计,男子能长到二十岁,所以陛下完全不需要担心。以这个速度,到陛下加冠之年,身高当在五尺五寸上下。”

自从太医局设立了病历制度,又按照韩冈的提议,给官宦贵胄,及其家眷设立了个人健康档案,便有了按时体检的制度——其实过去也有,不过覆盖面没那么大,也没有按时记录的医案。

而学校里的学生,自蒙学入学之后,便在学政衙门编列了个人学籍档案,同样也有了按年体检的制度。有了多达几万例的体检报告,自然也就有了相应统计。尽管只是最简单的身高体重的平均值,但也足够称得上是超越时代了。

不过这一切,还仅仅局限于京城之中。京城之外——包括开封府辖下诸县——都没有这个条件。

赵煦半月一次的健康检查,主要就是测量身高、体重,用最新被发明的听诊器来测听心肺功能,最后把一把脉。

以赵煦的情况,不过是在过去的按时问诊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身高体重的检测。 wWW _TTKдN _C ○

按部就班地做完检查,将数据和诊断结果一一记录,闫淮告辞而出。

走在殿阁之中,阴风阵阵袭来,让闫淮裹紧了衣袍。

“阴气果然重。”闫淮给手上呵了一口气。

几步外就是初春和煦的阳光,可就差这几步,便是春暖花开和数九隆冬的区别。

住在这里,难怪身体好不了。

如果是医疗,皇帝也好,太后也好,太医们没人敢用有风险的疗法。但如果说到补品,则必然是当世最好的。

可从小补到大,都已经要成婚了,但天子体质虚弱、发育不良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虚不受补,这样下去,生子不易。

在成为翰林医官之前,闫淮就听说过传言,只要住进这座宫殿,就不免子嗣艰难。大概是前朝留下来的怨恨,或许还有太祖皇帝的。

作为六十年来第一个在宫中出生,又活到十五六能成婚年纪的男丁,当今天子本身已经打破了旧日的传言,可现在看来,那个传言似乎要继续延续下去了。

闫淮听说过,太后和相公们都想着等天子生下皇储之后,便请他退位为太上皇,把皇位交给皇储。但以天子的情况,恐怕太后和相公们,是不能如愿以偿了。

“从福宁宫回来了?”

刚回到太医局,就有相熟的医官跟闫淮打招呼。

闫淮脚步不停,点头回应:“回来了。”

“如何?”

“四尺九寸,六十五斤。”他报了个截然不同的数字。

“还这样?”

“还这样。”

闫淮说着,重重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去一趟宫中,比去新城东二厢医院门诊一天都累。尽管东二厢户口最多,病人也最多,可处理起来简单得很,不比去宫中,从头到尾都要陪着小心,以防行差步错,还要防备赵煦看出什么不对。

赵煦的身体情况不仅仅是体弱多病的问题。单纯在身高体重这种最基本的数字上,便远远逊色于京师贵胄家同龄少年的平均水准。

京城中的十五岁少年,平均身高在五尺三寸。这主要是京城的生活条件丰裕,如果是全国范围的统计,则肯定会更低一点。但如果将统计范围缩小到贵胄、官宦家的子弟,数值则会再高上一些。

而赵煦的五尺一寸,还是多报了,其实五尺还差一点。

福宁殿中的台秤被刻意调校过。让其称量出来的重量,比实际重上近一成。看着不起眼,却让赵煦的体重多了六斤。给赵煦量身高的标尺,也是特制,让他的身高比实际要高出了两寸。

这些事,福宁宫中人人知晓,但就没人开口告诉赵煦。朱太妃那里,太医局没敢瞒着,可她也没有跟自己的亲生儿子提过一字半句,免得刺伤了皇帝脆弱的心灵。

“看来李三是去不了福宁宫了。他那个个头没指望能去官家面前。”

“陈鞑子,你是说我和周老个头矮了?”

“用得着我来说吗?官家身边的人,就没有一个个头高的。闫五,你去福宁宫最多,你说那边有几个超过五尺六的?”

赵煦瘦弱,而且很忌讳这一点。要不是因为要照顾他的心情,太后给他身边安排人的时候,根本没必要考虑到那么多。

去福宁宫的太医们,他们身高的重要性,不下于医术,好几位医术高超的翰林医官,就是因为身量太高,而没有被选中。

闫淮有一句没一句地与同僚搭着话,不知不觉间,眼皮便渐渐耷拉了下来。跟他说话的同僚也转去跟其他人聊天。朦朦胧胧中,他听见有人说,“都不要乱说话了,外面都有传说,福宁宫的秤和尺都是特制的。”

“只要不传到官家耳朵里就没事。”

尽管太医们议论的都是宫闱秘闻,但有关天子的大小事,不仅在太医局这种能近距离接触皇宫的地方,就是市井之中,也不乏传说,也没人会太在乎要保密。

“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给官家知道了。听说官家可是打小儿就聪明。”

“真聪明就不会犯下那么多错了。”

“除了先帝的事之外,他哪里错了。”

“高太皇……”

“想想高太皇当初做了什么?差一点就丢了性命,官家能不恨?只放纵一下罢了,谁想到就出了事。”

在议论声中,闫淮渐渐地睡着了。

等他醒来,时间已然不早。

匆匆在天子的个人健康档案上填写下最新的数据,整份档案便被送去了局中的小架阁库保存。

副本则抄送政事堂和枢密院,宰辅们随时都要掌握天子和太后的健康状况——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

……

“四尺九寸,六十五斤。”

这不是赵煦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数据。

韩冈摇摇头,将天子的健康报告折好收起,走出房间。

片刻之后,小厅中,韩冈与王旁对坐共饮,“天子绝非良配。不过木已成舟,就只能希望天子与越娘能够和和睦睦地过日子了。若能早日生下皇子,那就是社稷之福。”

……

“四尺九寸,六十五斤。”

章惇念着手中片纸上的数字,对面的曾孝宽紧锁眉头,“犬子在天子这个年纪,身高体重都要超过许多。天子这个身子骨,怎么越调养就越弱了?”

“胎里就弱,怎能调养得好?就盼着介甫平章的孙女,早日诞下皇子,你我可就能安心了。”

还不知道能不能生得出。

曾孝宽没说出口,但既是说出口,并不能算是诅咒或是谶言,而是世所公认的事实。

生不出就是生不出,皇宫在那边,记录也在那边。

最终会不会有例外,则决定最终的结果。

但看到这一份报告,曾孝宽觉得,还认为会有例外的人,应当是凤毛麟角了。

……

“四尺九寸,六十五斤。难怪……”

有人若有所思。

有人皱眉不语。

每隔半月,都有一份报告在述说一个相同的事实。随着天子的婚期渐近,这一事实的份量也就越来越重,也越来越让人有着更多的想法。

注1:北宋官制一尺约等于三十一厘米,官制一斤约合六百八十克,市制至北宋中叶则降为六百四十克,南宋六百二十五克。

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五)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变故(二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八)第三十八章 骤风(五)第二百三十章 变故(二十七)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四)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九)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十一)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一)第四十二章 潮至东崂触山回(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五)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八)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上)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五)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鸦啄且嚎(上)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八)第二十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中)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四)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二)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七)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四)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四)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八)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八)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二)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一)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八)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下)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下)第三十二章 荣辱凭心无拘执(下)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三)第一十二章 恶客临门不待邀(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八)第四十二章 望断南山雁北飞(上)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万千(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十)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中)第三十七章 相叹投残笔(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八)第三十七章 长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一十四章 庙堂(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八)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六)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九)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八)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六)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四)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中)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下)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下)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一)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中)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中)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八)第三百二十二章 说服(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变故(十四)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二)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六)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一)
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五)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变故(二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八)第三十八章 骤风(五)第二百三十章 变故(二十七)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四)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九)第三百零五章 不悖(九)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十一)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一)第四十二章 潮至东崂触山回(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五)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八)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上)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五)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鸦啄且嚎(上)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八)第二十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中)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四)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二)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七)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四)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四)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八)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八)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二)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一)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八)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下)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下)第三十二章 荣辱凭心无拘执(下)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三)第一十二章 恶客临门不待邀(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八)第四十二章 望断南山雁北飞(上)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万千(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十)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中)第三十七章 相叹投残笔(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八)第三十七章 长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一十四章 庙堂(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八)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六)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九)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八)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六)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四)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中)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下)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下)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一)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中)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中)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八)第三百二十二章 说服(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变故(十四)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二)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六)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