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贡院明月皎(下)

“他当面没能想起来,听了章惇对路明的一通介绍后,也只是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直到回去之后,才醒悟过来,前两天刚刚写信给小弟。”上官均说道,“当日韩冈、路明,一同上京,还有最近配属在章子厚麾下,在屡立功勋的刘仲武,当日也是同行,正好在陕西道上救了章子厚之父的性命。”

这一段近乎传奇的故事,众人都听说过。虽然有许多人嫉妒韩冈,甚至下意识地贬低他的才能和功绩,但有关韩冈威震关西的传说,却流传得更广。

军库灭贼、道上驱狼,蕃部斩西使,京城夺花魁,加上他在熙河历次领军破敌,韩冈智勇双全的形象,却是早就在官场上树立了起来。以至于有人除了贬低韩冈一切只靠运气之外,就仅剩下攻击他出身这一条发泄嫉心的窗口了。

至于在民间,韩冈的名声却是跟着孙思邈联系在一起,与士林、官场上的形象,有着很大的差距。尽管士林中,多多少少都会相信一点鬼神之说,韩冈传习了孙思邈的医术也有不少人信,但却没有人会将韩冈当成可以保佑不生病灾的活神仙,仅是当作闲聊一个话题而已。就算韩冈救治了数以万计的军中伤病又如何,比得上一首名震天下的诗赋吗?开疆拓土的不世之功又如何,还不是要来考进士!

也就是因为韩冈表现得近乎一名懂得一点政事的武将,才让士子们这般嫉恨。若是其人广有文名,情况反而会好上不少。

“韩冈、路明上京后,一路到了八角镇,顺道就去了西太一宫。正好被蔡元长给撞上,小弟就差了一步,只见到了背影。”

上官均说得合情合理,众人都信了五六分。在座的都是上一科进士中的佼佼者,前面说起韩冈,皆在心中抱着几分看不起他的意思——文学高选,向来都是眼睛长在头顶上,韩冈不以文才名世,而靠着战场厮杀而博来一个朝官,在他们的心目中,便是非我族类。

但听说西太一宫中的那首枯藤老树,有着韩冈的一份功劳。画龙点睛的四个字,多少还是能证明他本身还是有才学的。再提起韩冈,至少不会再觉得他是个异类了,感觉上也便顺眼了一点。不过真的要确信无疑,还得等到真正见过韩冈本人。

就在叶祖洽、上官均等人闲聊的时候,太阳已经移到了正南方,终于有了一位考生交了卷。

听了胥吏来报,叶祖洽就笑了起来,“比起上一科,还是慢了些。记得强渊明当日只用了两个时辰便缴了卷。”

上官均道:“今科变更法度,才思敏捷之士多是在州中便折戟沉沙。贡生中还是以老成稳重的居多。”

“说得也是。”另外几个考官一齐点头。

陆佃不愿在此事多说,说不准就会让人以为他们在抨击新法:“且不论今科捷才如何,已经有了第一个交卷的,下面三位封弥官可就要忙起来了。”

“呵呵,张户判、盛御史还有梁校勘的确是要忙了。”

正午过后,张讽、盛陶还有梁焘的确开始忙碌起来了。所有交上来的试卷,不是送给考官们,而是先送到他们手上处理之后,再送去文庙中。

三人是封弥官,主管试卷的糊名誊抄。不但要监督下面的胥吏糊起考卷上考生的个人资料,让人去誊抄。装订时还要打乱试卷誊本的装订次序,以防止负责阅卷的点检、考试、覆考三道关口的官员,能从考卷的顺序中,确认考生的身份。

一份份试卷送来,糊名的胥吏开始动手,用事先裁好的厚纸将考生姓名、籍贯给贴起来。遮严实了,再在纸上写上编号。糊完的考卷被送到另一个房间去誊抄。而誊抄完毕,书上同样的编号后,还有专门的人员来对照正本和抄本,看看誊抄后的文字是否有错讹,以防考生因胥吏的错误而被黜落。当一切审查完毕,才会五十份一摞的装订起来,然后送去给考官们批改。

身边交卷的考生越来越多,座椅移动的声音,一声接着一声。连坐在左边的慕容武也起身缴了卷子,出门时还回头望了韩冈一眼。但韩冈一点也不心急,帖经墨义这一部分,他自觉答得很好。而最重要的一篇论,也已经在草稿上推敲了好几遍,又将词句一遍遍地修改。

韩冈文才向来平平,从来没有一挥而就的本事,要想写出一篇合格的文章,就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反复修订。尽管其中大半内容,都是此前猜题作文时觉得有用而记下来的,现在正好借用过来。但要将之串联起,还是颇费一番思量。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日影西移,越来越的贡生走出国子监的大门。他们神色,或是放松,或是失落,有悔恨,也有企盼,不管怎说,攸关命运的考试已经结束了。

考场中,除了韩冈以外的考生们,已经走了一干二净。监考的胥吏,已经把蜡烛给韩冈点上。他们不敢催促韩冈,在三更之前交卷,都还是合格的。这是依着唐时的故事——唐朝的时候,考生们对着定体限韵的诗题咬文嚼字,进士考试经常拖到半夜。

一篇史论其实已经写好了,比初稿时,修改得面目全非。韩冈宁宁定定地将草稿上的文字誊抄进试卷中,一个字一个字端端正正地出现在纸面上。墨磨得很浓,深黑的字迹直透纸背。但韩冈却不敢将笔蘸得很饱,而是每写两三个字便把笔放到砚台中蘸上一下,生怕落了几点墨迹,污了卷子。这么一来,速度更是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

“还有多少人没有交卷?”

曾布这时已经吃过了晚饭,喝着消食的茶汤,问着邓绾。

“大约还有百来人吧。”邓绾方才去外面的考场上绕了一圈,看了看情况,“不过锁厅贡生那边,就只有韩冈尚未交卷了。”

“素闻韩冈此人有急智,为人敏锐,怎么拖到了现在?”邓润甫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很是奇怪地问着。

邓绾道:“才思不同于才智。韩冈机变过人,但文章当非其所长。”

吕惠卿点头道:“旧日曾经看过韩冈写的疗养院暂行条例,以及一些公文,他的文字缜密得近于繁复,想必他写文章也是如此。写得时间长一点,也是情理中事。”

月亮也升起来了,初十的上弦月攀上了院墙,挂在树梢上,银色的辉光照进了偏殿中。烛台上尽是烛泪,烧到尽头的蜡烛闪了起来。胥吏连忙走过来,给换上了一根新的。想了想,他将烛台放在韩冈前面的一张桌上,以便照得考卷亮一点。

但韩冈这时却放下了笔,揉起了酸涩的双眼。

“韩官人,可是写好了?”两名胥吏连忙上来问道。

“请稍待。”韩冈不慌不忙地说着。他的确是写好了,但还没有检查,这如何使得?

韩冈从头到尾又看了两遍,贴经墨义的答案,还有刚刚完成的史论,一个字一个字地扣着。确定其中没有错字、漏字,同时也没有犯着杂讳。过了好半天,新换上的蜡烛又烧到一半,外面已经敲起了二更的鼓,这才将卷子交给了等在身前的小吏,并报以一个歉然的微笑:“劳两位久等!”

“不敢。不敢。”小吏上来将韩冈的试卷给小心地收起来,其中一人忙不迭地将卷子送了出去。他们多等了近三个时辰,才等到韩冈的交卷。

从考场中走出来,已是月上中天。天上的繁星被月光所遮掩,黯淡了许多。

可能是最后几个交卷的考生,韩冈出来的时候,周围已是安安静静。一盏盏灯笼挂在屋檐下,照得国子监内外灯火通明。踏着路面上的灯光,韩冈慢慢地走在贡院中,让过前面一队巡逻的士卒,对他们投过来的惊奇目光视而不见。他心思,却还在留在方才的考场中。

今天的考试,他准备了整整三年。虽然三年中,他经历颇多,放在书本上的时间只有一小部分,但他灌注其中的心力,自信决不比任何人要少。

在试卷上,每一题的答案,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他都是仔细考虑再三,方才写了下来。

不会有问题的。

虽然没有章惇那样支撑起自信的文学才华,但韩冈已经把自己的能力都发挥了出来,相信最后的结果必然会给他带来惊喜。

韩冈一步步走出国子监的大门,门前守着一队来自于上四军的士兵,听到门后的动静,纷纷回头看了过来。而同时迎过来的,竟然还有王厚和慕容武。

跟着老远,王厚就喊着:“玉昆,你可叫我们好等!”

韩冈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向着他们一拱手:“处道兄、思文兄,真是折煞韩冈了。”

一等走过来,王厚、慕容武就异口同声地问道:“考得怎么样?”

韩冈回头看了一看:“只等发榜了。”

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七)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上)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一)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议(十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诱(下)第二十一章 虚实(一)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七)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五)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二)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上)第三十二章 虚实(十二)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图(上)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三)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七)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五)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长风(十二)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长风(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变故(二十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东行(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四章 素意兰心得君怜(上)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九)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五)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十一)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四)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风期全盛(中)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六)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三)第九章 旧日孤灯映寒窗(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三)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六)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五)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长风(一)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上)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四)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八)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二)第三十五章 甘霖润万事(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八十)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十二)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五)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一)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二十)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三)第二百零一章 火箭(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扑朔(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梳理(十一)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五)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一)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三)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六)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上)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八)第四十三章 亲屈天人九重问(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九)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上)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五)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一)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中)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七)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悖(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长风(九)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一)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六)第二十一章 克敌破虏展神臂第四十章 骤风(六)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万千(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五)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中)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五)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五)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七)第二十九章 雏龙初成觅花信(下)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九)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议(十八)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二)
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七)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上)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一)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议(十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诱(下)第二十一章 虚实(一)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七)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五)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二)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上)第三十二章 虚实(十二)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图(上)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三)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七)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五)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长风(十二)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长风(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变故(二十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东行(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四章 素意兰心得君怜(上)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九)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五)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十一)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四)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风期全盛(中)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六)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三)第九章 旧日孤灯映寒窗(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三)第二十一章 论学琼林上(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六)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五)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长风(一)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上)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四)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八)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二)第三十五章 甘霖润万事(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八十)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十二)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五)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一)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二十)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三)第二百零一章 火箭(九)第一百二十二章 扑朔(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梳理(十一)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五)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一)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三)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六)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上)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八)第四十三章 亲屈天人九重问(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九)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上)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五)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一)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中)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七)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悖(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长风(九)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三十章 臣戍边关觅封侯(一)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六)第二十一章 克敌破虏展神臂第四十章 骤风(六)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万千(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五)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中)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五)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五)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七)第二十九章 雏龙初成觅花信(下)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九)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议(十八)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