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三)

“‘吾何罪而至是’?”耶律乙辛讶异地睁大了眼,显然是难以置信。

“‘吾何罪而至是’。”萧得里特沉沉地点头,表示自己并没有说错。

耶律乙辛摇摇头,又撇撇嘴,不知该说什么好地啧着舌头。过了一阵,才破口失声而笑。先是呵呵的轻声,而后笑声越来越放纵,最后竟是难以遏制地纵声狂笑起来。

亲自押送废太子去上京流放地的萧得里特,还有直接参与太子谋逆一案的萧十三也陪着大笑了起来。

三名辽国重臣,笑得恣意狂放,一直压在他们的心头上的巨石,终于是挪了开去。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总算是看到了触手可及的结局。

这般幼稚的话,不到绝望到神智昏聩的时候,怎么可能会问得出口?!

纵是父子之亲,轮到帝位谁属的问题上,就没有什么亲情可言了。南朝在史书中涂脂抹粉,实际上还不是如此。而北方寒地,父慈子孝也不是没有,但到了争权夺位的当口,也别指望会留情。

加上十几年前的皇太叔耶律重元谋反一案,至今犹在朝堂上和大辽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阴影,对谋反一事最是紧张和提防。

耶律乙辛只是指派手下,去告发东宫近臣和几名宿卫正密谋拥立太子登位,准备好了证人证据,接下来就是等着皇帝的雷霆之怒,落到太子身上。

在萧皇后因通奸案被赐死之后,作为她亲生儿子的太子殿下,怎么可能还在天子的心中保着原有的地位?

大辽的魏王殿下冷冷笑着。耶律浚几年前兼领南北枢密院时,开始针对自己下手,自家为此都将身家性命全压上去作赌注了,他却没有这个觉悟,最后落得废为庶人,囚于上京的下场,又有什么好抱怨的?

萧得里底向着他的主人为自己表功,“末将已经让人围着房子建了一圈高墙,只有鸟能飞过去,墙上只留一道小门通饮食,又有一队人马紧紧看守着,任谁也别想跟里面多说上一句话。”

“终究不能关上一辈子。”萧十三向上指了指,“上面可就这么一个儿子!”

这是不说废话吗?瞥了表情中带着狠决的萧十三一眼,耶律乙辛哪里还需要人提醒,更不需要人催促他不要留手。

“有皇孙就足够了,”耶律乙辛重复着,“有皇孙就够了!”

再一次在耶律乙辛这里得到确认,萧得里底和萧十三终于放了心下来。毕竟他们做的这等事,若是爆发出来,抄家灭族都是轻的。不能绝了后患,夜中也不能安寝。

只要有着如今正当幼龄的皇孙作为继承人,耶律浚这个人就不必存在了。而如今的天子正当壮年,等到皇孙即位,还有很久很久,中间出个什么意外都不足为奇。

放下了心头事,萧得里底忽然侧起耳朵,有些纳闷地问着:“都这时候,怎么没听到出猎的号声?”

“这一个月来,上上下下可都没有出去打猎了。”

萧得里底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恍然,“怪不得昨日回来时没看到飞船呢……这倒也难怪了,毕竟这一次闹出来的不是皇太叔。”

亲生儿子要造自己的反,耶律洪基哪可能有个好心情。秋天是一年中最适合打猎的时候,但耶律洪基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出去游猎了。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虽说游猎四方,是大辽天子用来威慑并安抚边地部族的必要手段,但喜欢打猎,到了当今大辽之主这个分上,已经可以说是本末倒置了。无论是春夏秋冬,只要是合适打猎的时候,他都会跳上马直奔猎场而去。到了猎场,又是从早到晚都在拉弓射箭,甚至于不眠不休的时候都有过。

话说回来,若不是耶律洪基对游猎的爱好大过处理朝政,也不会有如今耶律乙辛把持朝堂。从平定皇太叔之乱后,耶律洪基对于政务处理的琐碎事务,越发地感到不耐烦起来,只想着沉湎于轻松的游猎生活中,而不是为了国政耗费太多的个人精力以及时间。

但耶律洪基绝非蠢人,他只是嫌处置政务太麻烦而已。诗词作得好得很,与臣子相唱和,诗作集结而成《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集》,年轻时也是勤勉,满脑子的励精图治的想法。但现在,却是抛下了所有的事务,将自己的爱好发扬光大。

耶律乙辛如今虽说是把持朝政,但日常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的根基太过于脆弱,甚至可以说是如同一根手指粗细的树枝,只要外力稍微强上那么一点,就能让耶律乙辛如今的权势和地位墙倒屋塌。他的背后,可不会有全力支持的自家部族。

万一有一天圣眷不再,当即就能让他辛辛苦苦搭建起来的势力在一瞬间土崩瓦解。就算在当今天子治下,一直能得宠下去,到了下一任天子继位,也很难再保证如今的地位。

不过那还是日后的事了,可以慢慢地考虑对策。眼下解决了最棘手的问题,当然是得庆贺一下。

耶律乙辛拍拍手,诏来在外守卫的士兵,让他去让人做些准备。专门摆下了一桌酒宴,用来招待两名为与此事奔走的得力手下。

酒过三巡,萧得里底拿着酒杯开口询问他北上的这个月里,南朝是否又有什么动作。

“南朝最近又调了一批河北的军队去关西。多半是用来练兵的,”萧十三说着,“为了平灭交趾,南朝只出动了一万人,其中西军只有五千,一番大战下来虽然辛苦了,得到的回报却是没有一点折扣。西军之强,也是有口皆碑。”

“萧药师奴那个废物。”萧得里底至今犹对丰州的那一次败阵耿耿于怀,对于吃亏,他和耶律乙辛都由心理准备,但全军覆没决然想象不到的,“一个人都没跑出来,总觉得其中有鬼。”

“放在后面看守马匹的至少二三十人,上了战阵的死光了也就罢了,怎么一群留守的也没回来?有鬼是肯定的。”萧十三早就看出党项人在其中作祟,全没有安着好心,“梁氏兄妹,当真是胆大妄为。”

“他们有恃无恐。”耶律乙辛叹着气,“宋人都开始磨刀霍霍。西夏一去,接下来就是大辽的了,难道当真把党项人丢给南朝不成?肯定要在他们投降宋人之前,给他们一个保证。”

其实回头想想,萧药师奴全军覆没的疑点还是不少的,宋人多是步卒,就算是设下陷阱,也不该落到这般凄惨的田地。但耶律乙辛并没有去深究,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皮室军当真败了,败得毫无悬念。面对拥有百万强军的南朝,党项人已经是苟延残喘,若是大辽不在背后支援他们,结果只会是一个。

不过当时朝堂上叫嚣着的出兵报复,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大辽并不占理,本是师出无名,在丰州更是打着党项人的旗号,现在怎么也不方便起兵。

当然,道理大义这等玩意儿,是从汉人那里学来的东西。草原之上,那是兵强马壮者称王,契丹人是不讲究这一套,需要时拿来装点门面,不需要时,就用来擦靴子。但是,没有压倒性的实力,贸然动手就是损兵折将的结果。只好拿这番道理聊以自慰,搪塞舆情。

自始至终,耶律乙辛都没有与宋国正面交战的想法。胜利对他没有好处,而失败,就是他的末日。目下的支持西夏,即便是宋国,也只会加大对西夏的支持力度,不会选择战争。

萧十三看得出来耶律乙辛对南朝的忌惮,而他自己也对宋国的禁军忧心不已,“用钱砸出来的百万大军啊……”虽然是讽刺的口气,但其中更多的还是有着七八分的羡慕。

“若仅仅是钱倒好办了,偏偏宋人如今的事却是用最少的钱,换来了最精良的装备。没听说吗,一套板甲和头盔加起来还不及过去的十分之一,百万铁甲都不成问题了。”

天下诸国,不论哪一家,若是跟宋人比谁钱多,那当真是傻了。家里只有两口羊一个帐篷的穷鬼,跟有着十几群羊的富户比家产。

而旧时宋人的钱没用对地方,不过如今已经不一样了。百万铁甲兵,加上神臂弓、斩马刀,又有飞船充作耳目来防备偷袭,甚至战马,也因为收复了吐蕃,也有了一个稳定的来源。这样的军队,只要不怯弱,拿得稳刀枪,上阵后至少能与同样数目的契丹骑兵相抗衡。其中战斗力最强的西军,更是不会输给皮室军和宫卫军。

摆在耶律乙辛面前的是两难的选择。每过一天,宋人的战斗力就会强上一分。但撕破盟约的代价,耶律乙辛不想付也付不起。幸好宋人的第一目标还是在西夏,在收复兴灵之前,宋人也无意挑起一场针对大辽的战争。

到底该如何解决和应对,这是一个必须尽快下决断的问题。

第六章 千军齐发如奔洪(上)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上)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下)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六)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六)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二)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二)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五)第二十七章 鸾鹄飞残桐竹冷(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三)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下)第三十五章 甘霖润万事(下)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七)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上)第一十六章 晚来谁复鸣鞭梢(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四)第二十七章 片言断积案(下)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四)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二)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五)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四章 力可回天安禁钟(中)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四)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议(二十九)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四)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五)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下)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启昌运(下)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四)第四十三章 竹纸知何物(中)第一十六章 晚来谁复鸣鞭梢(下)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下)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栖意欲迷(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二)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六)第二百八十四章 兴波(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五)第一十二章 恶客临门不待邀(下)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三)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七)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四章 异世缘从天地成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四)第二十五章 晚来萧萧雨兼风(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一)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二)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下)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夜火(上)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九)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七)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一)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二)第一百零九章 微雨(十六)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中)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七)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三)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九)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九)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二)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二)第一章 一年穷处已残冬(中)第二十六章 仕宦岂为稻粱谋(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长风(十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中)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一)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二)第八十二章 尘嚣(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九)第三十一章 马鸣萧萧辞旧岁(下)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说服(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五)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一)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九)第一十章 弹铗鸣鞘破中宸(中)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五)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四)
第六章 千军齐发如奔洪(上)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上)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下)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六)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六)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二)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二)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五)第二十七章 鸾鹄飞残桐竹冷(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三)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下)第三十五章 甘霖润万事(下)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七)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上)第一十六章 晚来谁复鸣鞭梢(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四)第二十七章 片言断积案(下)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四)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二)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五)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四章 力可回天安禁钟(中)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四)第五章 圣贤需承传人荐(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议(二十九)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四)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五)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下)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启昌运(下)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四)第四十三章 竹纸知何物(中)第一十六章 晚来谁复鸣鞭梢(下)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下)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栖意欲迷(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二)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六)第二百八十四章 兴波(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五)第一十二章 恶客临门不待邀(下)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三)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七)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四章 异世缘从天地成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四)第二十五章 晚来萧萧雨兼风(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一)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二)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下)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夜火(上)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九)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七)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一)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二)第一百零九章 微雨(十六)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中)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七)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三)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九)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九)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二)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二)第一章 一年穷处已残冬(中)第二十六章 仕宦岂为稻粱谋(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长风(十六)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连住多时(中)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一)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二)第八十二章 尘嚣(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九)第三十一章 马鸣萧萧辞旧岁(下)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说服(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五)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一)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九)第一十章 弹铗鸣鞘破中宸(中)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五)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