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壮心全向笔端含(下)

虽然是一月才得三次的休沐之日,不过沈括仍在书房中忙碌着。

并不是衙门里的事,沈括治事之材,放在当世数万官员中,也是第一流的,衙门里一成不变的琐事,每天只用一个时辰就解决了。

也不是方城山的事。方城山那边,进度已经进行过半,每天传回来的消息都是在说一切顺利。看这样子,除非出现大的意外,否则六十万石纲粮在十一月的时候,肯定能全数抵京。

按道理是现在就可以去筹划庆功宴要怎么开,但襄州那里却没有动静。不过韩冈这位正主都不放在心上,沈括也不会表现得太过急切。

他今天只是在整理着残篇断简一样的片段,分纲目进行记录。等到致仕之后,有了余暇,再进行更进一步的修订,以便成书传世——一部承载了自己毕生的见闻和经历的笔记。

在往日,沈括能得空整理自己的心血,顺便避开总是一副坏脾气的续弦,心情肯定是很好。

只是今天不同往日,沈括神情严肃的拿着一封信,从书架上抽下一卷已经装订成册的草稿,刷刷地翻了几下,很快就停在了其中的一页上: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对照手边的信,沈括苦笑了一声,韩冈在信中就磁针指南一事,说得更加通透,绝不像自己,只能说一句“莫可原其理”。

这是前两天韩冈才从襄州寄来的。本来在前一封信中,两人讨论的是北极星与北极之间的角度差异,沈括也只是在信中随意地提到了司南指向的方向,与实际上的南极北极有着不小的区别。

沈括还在京城时,分管过主管天文的司天监,曾经重新设计浑天仪,并通过浑天仪来观察过北极星,持续了三个月之久。

星象之事向来招犯忌讳,从太宗皇帝开始,就禁止民间私下研究,就是官员也很少会光明正大地去研究。沈括也是跟韩冈相熟之后,才会偶尔在信中提到一句两句,而且半点不沾占星判命。

从韩冈的回信中,沈括发现他对于星占甚至是嗤之以鼻,也秉持着依靠张载才兴盛起来的宣夜说,反对浑天、盖天的说法。

对星象,韩冈的观点不同于流俗。而对于磁铁、司南等堪舆上的用具,他也同样有着一番独特的见解。竟然说大地本身有磁性,南北向,故而能让磁针指南。虽然也纯属臆测,但仔细想过来,却并不是毫无根据。

司南、司北,沈括家里两种磁针都有。将不同种类的磁针针尖对针尖的放在一起,就会一下吸住,而则是互相排斥,如果将磁针掉个儿,情况就正好相反。正符合韩冈在信中所说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这一句。而将两根磁针,一根磁针一根钢针放在一起,磁针的指向也会产生变动。

所以韩冈说藏在地下的磁铁,引得天下磁石能定方向,也不是没有道理。而且南北磁极毕竟不是真的南北极,所以沈括能观察得出两者之间有偏差。

尽管多有臆测,但毕竟能说得圆。

沈括将信纸折了几折,好生地收了起来。

磁石指南的成因只是很小的一桩事,但韩冈从中体现出来的广博学识,又一次让沈括感到惊讶,甚至想不通,他哪里来的这番见识。格物致知四个字,可搪塞不了所有人。

韩冈说黄河之所以为黄,乃是西北高原水土流失之故,河北海退陆进,这是合乎他的经历,沈括也是有着同样的观点。但嵌在太行山壁中的无数贝壳,证明了沧海桑田的之说,自家是出使辽国时,才亲眼见证过。而韩冈并没有去过太行山,就已经一清二楚,并说此乃百万年、千万年、亿万年逐渐演变而来。哪里来的见识?

而且说着也好笑,唐尧也不过出自三千年前。邵雍修皇极经世书,一元才不过十二万九千年。韩冈张口就是百万千万亿万,邵康节到了他眼前都得避退三舍。

在沈括和韩冈三四天便有一次的信函中,如同太行山贝壳之类的事情说得很多,充分体验了韩冈本人学识上的渊博。但相对的,自从入秋后,沈括在与韩冈的书信中,能明显地感觉到他对襄汉漕运没有之前说得频繁了。

韩冈不能算是突然间冷了下来,看起来只是像将最后的工作全都交托出去,交给了方兴和李诫来处置。

说起来就像是种地,犁过田、下了种,除草施肥都做了,剩下的自然就是等着开镰收割了。当然,这个比方联系起韩冈的出身就显得有点刻毒了,更恰当一点的比喻,是宰执治事的手段,只管定下目标、安排人手,具体事务让经手人自行掌控。

韩冈有这番气度,沈括多有感慨。不过他也热切地期盼着襄汉漕渠能有所成效。毕竟自家的长子在韩冈那里,李南公的儿子也在韩冈那里。韩冈一旦成功,两人都有好处。

而且沈括和李南公还要另外承韩冈的人情。光是为了两人的儿子,韩冈就担了很大的风险。

李南公的儿子还好说,在营造和机械上是难得的人才,这一次的工役也是立了大功,一句“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就能将所有的弹劾挡回去。

但自家的长子就不同了。自己是亲民官,韩冈是监司官,韩冈这位转运使在监察他沈括的同时,却将他的儿子收归门下,这是致人话柄。当日情急,无暇细想,草率地答应了下来,不说欠下的人情越来越大,日后一旦给翻起来,两边都少不了一个罪名,往重里根究,结党之罪都是能栽到头上。

“老爷。”沈括贴身的小厮进了书房,“韩龙图那边派人送信来了。”声音突的压低了一点,“还有大郎的信。”

“哦……快让他进来。”

沈括让人将韩冈派来送信的家丁带进来,是惯常往沈府来送信的。问了韩家上下可否安好,就打发了他下去休息,“明天过来,我这里还有回信让你带回去。”

儿子的信上没有说太多,只是问候和报平安。沈括叹了口气,也是无可奈何,将信藏好收起。

韩冈这一次让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封信,还有一部多达十卷的书籍,不过仅是手稿而已。韩冈在信上说,是近年来的一些见闻、心得的记录,其中多有疏漏,敬请斧正。

看见韩冈在封面上写下的《桂窗丛谈》四个字,沈括为之一笑,知道他没在标题上费太多的心思。

不过这一部《桂窗丛谈》,单是纲目就很有意思。沈括给自己日后准备撰写的笔记所整理的资料,是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等十七门,而桂窗丛谈中则是算学、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医药。编目是一本书的大关节,明眼人从目录中就能看得出作者的用心所在。

沈括第一眼落上去,就发现整部书丝毫不涉人事、官政的内容,若在别人看来,定是韩冈做官的时间太短,家中在官场也无底蕴,不像一般的阀阅世家、书香门第,从小就耳濡目染,对官场上的传闻、轶事、典故了如指掌,与其写出来让人笑,干脆就不写。但沈括了解韩冈的性格为人,更清楚韩冈出身的气学如今的现状。

在张载去世之后,气学中衰,开创洛阳道学一脉的程颐已经进关西讲学去了,气学再不站出个力挽狂澜的人物,就要给人斩草除根了。韩冈这本笔记,是去维持气学道统不衰的。

笔记一物,有的是想把儒家三立做到实处,有的则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更有的根本就是用来搅混水,七真三伪编造谣言——这世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隔得远了,好端端的事都能传得千奇百怪,若是有心造谣,实在太轻易不过。

韩冈写出这一部《桂窗丛谈》自然不是为了编造谣言,而是宣扬气学——立言罢了。因为他跟程家的关系,加上本身的学问所限,不便在经义上与人比高下,却是想出了别出蹊径,彻底地贯彻他最擅长的格物之说,以实证道的手段。

而韩冈之所以先把手稿给他沈括来看,可能就是看在自己在这一方面上的名气,要自己来捧场鼓吹而已。沈括微微一笑,还韩冈一个人情也是好的。

随手从中抽了一本出来,慢慢地翻着。韩冈为官不及十载,却是比天涯海角还远的地方都去过了,一条条的倒是很有些意思,但翻过两页之后,他却陡然间就坐直了身子,脸上的笑意也收敛了,再也无法将视线挪开去。

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九)第四章 素意兰心得君怜(上)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变故(十二)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七)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三)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八)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二)第三章 岂得圣手扶炎宋(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一)第三十章 回首云途路不遥(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旅话(下)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上)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一)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八)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九)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议(十八)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下)第八章 欲谋旧地重兴兵(上)第四十一章 诽诽谏垣鸣禁闱(中)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一十四章 辘辘尘道犯胡兵(下)第一十章 霹雳弦动夙夜惊(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第二十四章 携眷西返家(上)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四)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六)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八)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二)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六)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二)第一十章 弹铗鸣鞘破中宸(下)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二)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五)第一十三章 上元惊闻变(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四)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九)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十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旅话(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九)第四章 异世缘从天地成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一)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六)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七)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四)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中)第三十二章 营中纷纷难止休(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九)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八)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八)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六)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三)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八)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三)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二)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长风(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六)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四)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二)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七)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九)第四十一章 顺风解缆破晴岚(下)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六)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四)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二)第三十四章 彩杖飞鞭度春牛(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第二百二十三章 变故(二十)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变迁(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议(二十一)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八)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七)
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九)第四章 素意兰心得君怜(上)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变故(十二)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七)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三)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八)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二)第三章 岂得圣手扶炎宋(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一)第三十章 回首云途路不遥(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旅话(下)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上)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一)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八)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九)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议(十八)第四十七章 节礼千钧重(下)第八章 欲谋旧地重兴兵(上)第四十一章 诽诽谏垣鸣禁闱(中)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一十四章 辘辘尘道犯胡兵(下)第一十章 霹雳弦动夙夜惊(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第二十四章 携眷西返家(上)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四)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六)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八)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二)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六)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二)第一十章 弹铗鸣鞘破中宸(下)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梳理(二十四)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二)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五)第一十三章 上元惊闻变(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四)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九)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十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旅话(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九)第四章 异世缘从天地成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一)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六)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七)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四)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中)第三十二章 营中纷纷难止休(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九)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八)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八)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六)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三)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八)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三)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二)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长风(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六)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四)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二)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七)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九)第四十一章 顺风解缆破晴岚(下)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六)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四)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二)第三十四章 彩杖飞鞭度春牛(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第二百二十三章 变故(二十)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变迁(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议(二十一)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八)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