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三)

过了一阵,周南突然问道:“官人。这一仗当真是输定了吗?”

“在横山一役后,西夏国势如江河倾颓,而大宋则是蒸蒸日上。如果步步为营,西夏必灭。就像这一次,如果只动用鄜延、环庆和河东三路,以银夏之地为目标,西夏必败无疑——夏天的瀚海可比横山难走多了。但现在官军直奔灵州城下,一千里地走下来,早就是师老兵疲,而西贼则是以逸待劳,反而变成官军拖不起了。”

“不是有官人的霹雳砲吗?”

韩冈摇摇头:“霹雳砲名气那么大。党项人能烧光所有的粮食,会蠢到在灵州附近留下制造霹雳砲的材料?”他苦笑着,“灵州是坚城。还在太宗皇帝的时候,就整修过一次,那时候灵州还在官军手中。等到灵州落到党项人手里后,也没有停止对灵州城防的修护。没有足够的攻城器具,想要攻下灵州,是痴心妄想。”

“今天太常礼院知院家的李夫人来拜访姐姐,就在说官军赢定了,也不知是谁说给她听的,姐姐也不好回她。”周南对军事也不是太懂,但至少是知道韩冈反对这一次西征的方略。

“战场上没有说必胜必败的,为夫是觉得官军输面居多,但并不代表官军必败,赢下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韩冈看了周南一眼,讶异道,“想不到你们妇道人家,也议论这些事。”

周南立刻道:“我们可不会议论。是姐姐的手帕交!”

正房和妾室之间的地位还是有差别的。在家里,韩冈的四位妻妾性格都不错,挺和睦的。但外面的夫人们来访,对周南、素心和云娘理都不会理。

“那你们平常议论什么?”

“要忙着家事,还有哥儿姐儿的功课要操心,也就说说闲话……”周南道:“今天还听素心说王家的六夫人昨天来找姐姐,又是为了苏子瞻——她一向是爱苏子瞻的好词——关在御史台狱这么久都不放,是不是真的要论死了?”

“要真的定了罪,会不会觉得很解气?”韩冈问道。

周南不高兴了,用力捶了韩冈一下:“奴奴哪有那么小心眼。吃点苦头就好了,哪还有恨到要人死的道理。”

韩冈揉了揉被捶的肩膀:“这么大的案子,不会很快审结,总得有个一年半载。就算断了死罪,也要等秋决才是。何况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讪谤朝政。天子就算想杀鸡儆猴,夺官编管也能达到目的……”他想了一下,“照为夫想来,如果西夏顺利地打下来,天子心情好,多半就会放了苏子瞻。”

“如果赢不了呢?官人你不是说这一仗输面居多吗?”

韩冈咂了下嘴,“……那就得尽量不让他做田丰了。”

……

罗兀城在战前乃是守御边境的寨堡,因为西夏人几年来一直都很老实,算是很清静的地方。当年的守将王舜臣,每次回绥德,都说守在罗兀城能淡出鸟来。

可如今的罗兀城,城门处车水马龙。一辆辆车、一队队人马从几个门中进进出出。时不时地在城门口就有一起或大或小的骚动。要么是车辆损坏、驮马失蹄,要么就是车马迎面相撞,总少不了将城门堵上一时半刻。

“这要到哪天才能将城里的粮草都运上去。”转运副使吕大钧从门外走进来,满头大汗,“这兵站一程程的,卸货、装货耽搁的时间也太多了。”

“谁让在熙河路行之有效?”章楶从账本中抬起头,看着吕大钧从小吏手上接过湿手巾擦着脸,苦笑道“河湟之役经过了这么些年,兵站制度已经在陕西各路推广开了,但并不是有了兵站就能顺顺当当地运送粮秣。空学了皮毛,没学到本质,就是现在的情况。”

“要是韩玉昆当年也是为十万大军运送粮秣,成就不了那么大的名声。”吕大钧摇摇头,接过一碗冷茶,几口喝了下去。

十万人马和三数万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加上地理和路程,韩冈来了也一样没辙。这并非人力能挽回的局面。

将茶碗丢给小吏,终于感觉舒坦了一些的吕大钧坐了下来,“而且韩玉昆会在河湟开边时推行兵站制度,那是因为熙河路本来就没几户汉人,缺乏足够的民夫,是不得已而为之。鄜延路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做。”

“倒也不一定。”章楶瞥了吕大钧一眼。听说学派上的纷争,吕家跟韩冈关系不睦,现在看来似乎不是谣言,“若这一次当真是韩冈代替李资深来主持粮秣转运,以他的手段,至少要比现在强。没看到昨天枢密院发来的札子吗?他可是好手段,同州沙苑监的种马全都调来了,堵得李资深什么话都说不了。”

吕大钧沉默了片刻,叹了一声后又摇了摇头。昨天的院札中还明说了,不论牲畜、人力的缺口有多少,都会超额补齐,只要求尽快将粮草运到种谔手中,不得延误。这么一来,李稷怎么将罪名往枢密院和群牧司上推。

章楶冷笑道:“天子还给李运使下诏了,可‘斩知州以下乏军兴者’。想想吧,只要是有碍军粮转运,知州以下,一律可先斩后奏。这样的建议,多半也是韩冈向天子提议的,否则时间不会赶在一起。杀人不见血啊,看看李资深还有什么借口?”

李稷上书说用来运粮的牲畜病死太多,这等为自己找退路的手段,吕大钧、章楶这一干下属都看在眼里——说句难听话,他们暗地里都是支持的,李稷能藉此脱身,他们一样能。

可京城那边的应对却极为狠厉。牲畜要多少给多少,人手缺多少补多少,加上天子赐了先斩后奏的诏令,将李稷找的借口全都给堵上了。如果李稷不能给前方的种谔和李宪补足粮秣,罪名将全都落在他身上。而吕大钧和章楶,作为转运司中成员,连带责任一样少不了。

吕大钧有些灰心丧气,叹道:“依愚见,不如调回一些兵力,来守住粮道。这样往前运的粮草也能少点,粮道也更安全。反正不堪使用的军队,留在种子正手上的实在太多了。而且民夫逃散得太多,至少要补上一点。”

“在李运使眼里,这是让种谔日后可以推卸责任,怎么让他答应?”章楶摇摇头,“就是他答应了,军中的将校又有几个甘愿回师,为他人作嫁衣裳?”

“只恐民夫不胜其苦……李资深已经命张亚之督管道上转运。张亚之行事一向酷毒,不知他这一回要杀上多少人。”

“说得也是。”章楶叹了一声,“延州连妇人都征发起来运粮了,至今仍有一成多的田地还没来得及收割,就是收割了,也有许多没有脱粒晾晒,明年还要不要吃饭?”

这些年,章楶他都在陕西的仓司、漕司中打转,对其中的情弊,他了解得很深。这一次的确不妙了。

章楶担任转运判官的这段时间以来,眼里看的,耳中听的,都觉得李稷都快要疯了。眼下派亲信督管粮道,更是疯得彻底。光是杀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是杀得多了,杀得人心寒了,就能将粮草运送上去,这要靠手段和能力,决不是一杀了之。

而且朝廷似乎也是疯了,赶在五月开镰前出兵。眼下不仅仅是鄜延路都没有来得及将所有的粮食全都收割下来,其他几路的情况都差不都。今年的粮食还能靠常平仓补充。可眼下就算将西夏打下来了,明年年初的粮食缺口又该怎么办?

“兵足食不足,这一仗打下来,无论胜败,关中都是元气大伤。”吕大钧叹道。蓝田吕氏偌大的家业尽在关中。眼下的这一仗,吕家的损失很大,今年别指望有什么收成了。到了下半年,一旦不能及时翻耕土地,种下明年的口粮,就得动用家里的库房了。

“郭逵和韩冈都是反对急进兴灵,主张缓进。如果这一次仅仅是攻取银夏,河东、鄜延、环庆三路加起来十万兵马就足够了。根本不用我等坐在这里长吁短叹。”章楶叹道:“可惜天子不听人言,只听着王相公的撺掇,否则何至于此?……听说没有,辽国根本就没内乱,数十万大军已经压倒了鸳鸯泺。一个不好,就是万军齐发,到时候,别说攻下兴庆府,就是开封府都麻烦了。如今的这位王相公,可不能指望他做寇莱公。”

虽然是章惇的族弟,且又是福建人,但吕大钧觉得跟他倒是挺合得来,“还是指望泾原路和环庆路吧。高遵裕和苗授应该都到了灵州。一旦他们将灵州打下来,这一仗也算是赢了。”

“报!!!!!!……”一个拖长了声调的小校跑了进来,在吕大钧和章楶面前扑通跪倒,“副使、运判容禀。北方急报,泾原、环庆两路兵马已于壬辰进抵灵州城下,即将挥兵攻打灵州!”

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二)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六)第二百九十六章 并行(下)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三)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八)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六)第二百八十章 微澜(上)第二章 巩州(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三)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七)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四)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九)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上)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五)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八)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六)第二章 一物万家欢(下)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七)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四)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八)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四)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五)第二十五章 虚实(五)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四)第四十二章 壮心全向笔端含(下)第一十四章 庙堂(五)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五)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一)第五章 平蛮克戎指掌上(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一)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九)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庆雷(下)第五章 月满完旧诺(下)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六)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九)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四)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师(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四)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四)第一百章 微雨(七)第三十九章 苦心难成事(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变迁(三)第四十章 何掌纶言奉帝尊(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五)第三十章 回首云途路不遥(一)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七)第一十七章 观婿黄榜下(下)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四)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七)第二百一十七章 变故(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七)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五)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三)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八)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一)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上)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三)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四)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扑(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六)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八)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五章 平蛮克戎指掌上(四)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八)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梳理(二十五)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三)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梳理(二十五)第一十一章 诛心惑神幻真伪(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一)
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二)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六)第二百九十六章 并行(下)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三)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八)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六)第二百八十章 微澜(上)第二章 巩州(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三)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七)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四)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九)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上)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五)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八)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六)第二章 一物万家欢(下)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七)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四)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八)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四)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五)第二十五章 虚实(五)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四)第四十二章 壮心全向笔端含(下)第一十四章 庙堂(五)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五)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一)第五章 平蛮克戎指掌上(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一)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九)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庆雷(下)第五章 月满完旧诺(下)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六)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九)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四)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师(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四)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阻卜(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四)第一百章 微雨(七)第三十九章 苦心难成事(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变迁(三)第四十章 何掌纶言奉帝尊(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五)第三十章 回首云途路不遥(一)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七)第一十七章 观婿黄榜下(下)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四)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七)第二百一十七章 变故(十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七)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五)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十)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三)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八)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一)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上)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三)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四)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扑(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六)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八)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五章 平蛮克戎指掌上(四)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八)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七章 惊闻东邻风声厉(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梳理(二十五)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三)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梳理(二十五)第一十一章 诛心惑神幻真伪(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