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28章 谋划上

第二天,高原才正式在自己的书房里接见了太子丹和荆柯。等三人落座之后,高原也屏退了所有从人,房间里只剩下他们三人。

高原道:“太子、上卿,现在只有我们三人,有什么话,请但说无访。”

荆柯点了点头,道:“武安君,在下……”

说声未落,突生变故,只见荆柯猛然起身,手腕一翻,露出了一把寒光四射的短剑,直向高原的眉心刺了过来。

高原不躲不闪,双眼紧盯着刺来的短剑,一边的太子丹也吓了一跳,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荆柯手中的短剑已在高原的眉心前不足一寸的距离停住。而这时太子丹才“啊” 的叫了一声,道:“荆卿,你这是做什么?”

而高原的嘴角却露出了一些笑意,道:“好剑,这把剑莫非就是当年专储用来刺杀吴王僚的鱼肠剑吗?”

荆柯揺了摇头,道:“非也,这把剑是由徐夫人所铸,太孑以百金购得,刺杀秦王政所用,其利犹在鱼肠剑之上。”徐夫人可不是一个女人,而是姓徐,名夫人,是战国时期的著名铸剑大师,由其擅尺长铸造匕首一类的短剑。

高原笑道:“夫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如此好剑,刺秦可成。”

荆柯的双眼中射出电芒般的光芒,并紧盯着高原,道:“武安君为什么不躲闪。”

高原道:“因为你这一剑并没有杀气,我知道你不会刺过来的。”

荆柯这才收起了短剑,道:“武安君,得罪了。”

高原笑道:“那里,上卿果然可当刺秦重任。”

太孑丹这才松了一口气,道:“荆卿,你可吓了我一大跳。”又转向高原,道:“武安君,这一次我和荆卿出使代郡,就是希望能和武安君一起商议,如何进行刺秦之计。”

其实高原心里也十分震惊,虽然说荆柯的这一剑的本意并不要刺杀自己,因此并不带有杀气,但以现在高原的境界,感觉己经十分的灵敏,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不可能逃过他的感觉,而荆柯刺来的这一剑在出手之前,高原却没有察觉到任何的征兆,这说明荆柯可以在任何环境下,不动声色的出手,确实是刺杀秦王的合适人选。另外也可见荆柯的武功应该不在自己之下。

不过高原的心里又产生了另外的疑惑,因为在另一个时空里,荆柯刺秦是以失败而告终,但以现在看来,以荆柯的武功来看,如果真的能够让他接近秦王政的话,那么刺杀秦王政的成功率还是相当高的。而一但荆柯刺秦真的能成功的话,至少可以给自己带来十年左右的发展时间,好处当然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这个时候,高原心里也确实产生了帮助荆柯刺秦成功的想法。

高原沉呤了一会儿,才道:“太孑谋划刺秦,恐怕己有不少时日了吧,不知太子心里,有怎样的想法。”

太孑丹苦笑了一声,道:“真不相瞒,姬丹筹划刺杀秦王,己有三年的时间,但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刺客,前不久才由我燕国的隐士田光生先推荐了荆卿,现在有武安君认定,荆卿确使足以担此重任。”说着,太子丹的脸上露出了悲痛之色,道:“但我却害死了田光先生。”

高原怔了一怔,道:“这话是怎么说的?”

荆柯在一边道:“太丹曾叮喔田先生,‘你我所言,国之大事,愿先生勿泄也’, 因此我答应田先生面见太子并与之为谋之后,田先生言‘士侠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叮嘱我勿泄大事,是太子疑田光也!为行而使人疑之,非士侠也。足下可立即面见太子,言田光已死,以明不言之心也!’说完之后,就拔剑自勿而亡。”

太子丹的眼角流出了两滳泪珠,道:“姬丹所以告诫田先生,实恐秦国间人耳目也!并非要让先生以死明而言心,田光先生之死,实在是姬丹之过也!”

荆柯在一边淡淡道:“侠之所为,重言诺、轻生死,无所欲求,若再被人疑,岂不悲哉,因此田先生以死明志,以报太孑知遇。”

高原听了,也确实有些意外,看来这个时代的名士、侠士确实颇有风骨,因此也点了点头,道:“田光先生的风范,确实令人佩服。”

这时太子丹擦了擦泪水,道:“武安君,你以刺秦之举应当如何进行。”其实这也是太孑丹来找高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本来以田光之材,足以担挡筹划刺秦的计划,但田光的意外死亡,打乱了太孑丹的步聚,而这件事情又没法找其他人商量,因此太子丹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高原的身上。

高原转头看向荆柯,道:“荆卿既然原意担此重任,必有计较,在下愿闻其详。”

三人独处之后,荆柯的神态完全不像是宴会中那种高谈阔论的名士风范,而且锋芒內敛,无喜无怒,无论是面对高原,还是刚才太孑丹悲痛田光之死,荆柯都不动声色,仿佛和自己无关一样。听高原问起,荆柯才道:“以在下之见,想要刺杀秦王政,必须要有三个条件,其一就是要有一件绝世利器,当年专储刺王僚,若无鱼肠剑,也难以成功,不过太子己购得徐夫人短剑,这一条己经达到了。”

高原点了点头,道:“第二条呢?”

荆柯道:“需以重礼打动秦王,只有如此,出使秦国时才能被秦王亲自召见,也才能有刺杀秦王的机会。”

太孑丹道:“姬丹己命人绘制督亢地图,以粗牛皮绘制,贴于三层绢帛之上,两端用铜轴,宽一尺六寸,长三尺六寸,可将匕首卷于图内。而且地图中所有的地名与画法,使用燕国古名,因此不经人解说,无人看得明白。只需宣称将督亢之地献给秦王政,而秦王政得之后,必会请使者上前来解释,荆卿也就有了接近秦王政的机会。”

督亢之地也称为燕南之地,是燕国易水之北、蓟城之南的平原丘陵地带,气候温润多雨,土地肥沃宜耕,是燕国最为丰腴的腹心粮仓之地。燕国能立足战国之世,十有**是燕南之地的功劳。而燕南古名督亢,因此在燕国被称为督亢之地。

高原也点了点头,道:“想得周道。”

荆柯道:“但仅有督亢地图还不足以打动秦王,还需樊于期的人头,只有这二者并用,才能使秦王相信,燕国是真心归服秦国。”

这时太孑丹道:“樊将军仍是末路投我,姬丹安忍以己之用而杀之,此事还当从长计议。”

高原看了太子丹一眼,又转向荆柯,道:“第三点呢?”

荆柯道:“同行的副使,此人必须心神沉静,神态自然,才能不使秦国朝堂见疑而已。而且还要心智机警,相机能助我一臂之力,只有此件事情,尚无定论。因为刺秦之举,无论成功与否,都将必死无疑,荆柯己将生否置之度外,而担任副使之人,也必须要是愿随荆柯赴死之同道,只有此一点,万难选择。只有这三点齐备,这次刺秦之举,才有成功的把握。”

高原道:“上卿有合适的人选吗?”

荆柯道:“我游历天下十余年,偿与两位侠士相识,若得此二人相助,刺秦必可戍功。”

太孑丹道:“哪二人?”

荆柯道:“赵人盖聂,鲁人鲁句践。”

太孑丹苦笑了一声,道:“这两人都是当世的剑术宗师,盖聂一向嗜剑如命,行踪不定,鲁句践己出仕齐国稷下学宫,要找这两个人为副使,实在是太难了。”

荆柯又迟疑了一下,道:“除此二人之外,我到是还有一个人选,犹在此二人之上,不过能不能说动此人,我也沒有把握,因此不说也罢。”

太孑丹道:“姬丹门下,尚有夏扶、宋义、秦武阳三人,都是勇武忠义之士,若是荆卿实在没有适合的人选,不妨从他们中间挑选一人。比如秦武阳,为人骁勇,曾于十三岁时当众杀人,而又从容投官自首,担任副使,也能够胜任吧。”

荆柯对此不置可否,而高原道:“副使的人选暂时不论,我只想问太孑,打算何时进行刺秦之举。”

太子丹怔了一怔,这一点他还真没想过,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在寻造能够担任刺客的人选,而找到了荆柯之后,又在完成荆柯提出的条件,因此还真的没有想在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刺杀秦王政的计划,于是摇了摇头,道:“还没有想好,武安君认为什么时候进行何适呢?”

高原淡淡一笑,道:“那么我再问太子,打算让荆卿以什么名议出使秦国,向秦国割让督坑之地?”

太孑丹也有些茫然, 道:“我向秦国割让督坑之地,还需要什么名议吗?”

高原笑道:“燕秦两国过去并没有疆土之接,也无甚仇恨,燕国无缘无故,就向秦国割让督坑之地,如果我是秦王政,恐怕也会有疑心,如果是其他国家,或许会这样做,但燕国一样以周室的后裔自翊,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己,是绝不会向秦国臣服的。因此我认为只有等秦军的兵锋到达易水河边,燕国危在旦夕,才能让荆卿出使秦国,不让人怀疑。”

荆柯也点了点头,道:“武安君所说的不错,不过以现在的秦国之力,在二三年内,恐怕不会再度兴兵,因此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充份,以求一击得手,收得全功。”

太子丹听了,也道:“好,就依两位之见,只有秦军的兵锋到达易水河边,再实施刺秦之举。”

第486章 阅军(一)第234章 收陇边民第645章 匈奴来袭(下)第118章 突袭仇由(下)第812章 进驻陶邑(上)第735章 进攻受阻(三)第443章 蕃勇军突围(下)第354章 和睦相处第880章 邯郸攻防(三)第677章 白灵族的变故(三)第411章 有意无意第804章 合纵初成(下)第881章 邯郸攻防(四)第355章 女强人和小女人第5章 ,日月谷之战第687章 云瑶的身世(下)第938章 改朝换代第234章 收陇边民第53章 苦战(中)第932章 投效(一)第424章 渡过鸿沟(下)第560章 会战(二)第124章 赵秦决战(三)第603章 突袭蓟京(六)第469章 撤离大梁(三)第376章 接受相印(二)第109章 伤病营第120章 奇兵突现(上)第753章 回归第619章 退军(一)第915章 无衣之曲(四)第915章 无衣之曲(四)第562章 会战(四)第727章 匈奴的计划第160章 遇险第619章 退军(一)第175章 民暴第52章 苦战(上)第934章 投效(三)第112章 袭击战术(一)第945章 重返咸阳(下)第184章 开通商路第576章 大营失守(上)第904章 长街之战(十三)第611章 撤军与追击(五)第212章 拒绝讲和(下)第78章 抢粮(下)第556章 蓟京之乱(下)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60章 铸剑(下)第335章 劫持上第361章 陶邑合兵第103章 赵秦首战(二)第566章 会战(八)第543章 回归代郡第936章 桑青缇的经历(下)第152章 匈奴(下)第844章 秦王督战第703章 合作(二)第180章 邯郸的消息第945章 重返咸阳(下)第803章 合纵初成(上)第502章 潜入咸阳(七)第298章 问难上第13章 ,胜利第33章 庆功宴会(上)第721章 墨家(二)第386章 荥口攻防战(一)第190章 造纸术第131章 战后余波第134章 李牧之死(下)第82章 正式决裂(下)第573章 秦军反击(三)第523章 进见秦王政(下)第399章 魏国的变故二第491章 阅军(六)第41章 震荡第170章 大局初定(上)第902章 长街之战第705章 转移第864章 邯郸之变(一)第230章 移民第136章 担忧第723章 墨家(四)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30章 文清夫人(上)第268章 齐国来使(二)第284章 出使齐国(四)第557章 代军出动第163章 攻取代郡(一)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动(三)第147章 本经阴符七术第728章 匈奴的初次进攻第930章 定都(下)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63章 门客第929章 定都(上)第918章 趁胜进击(一)第51章 一个机会第94章 赵军出战(下)
第486章 阅军(一)第234章 收陇边民第645章 匈奴来袭(下)第118章 突袭仇由(下)第812章 进驻陶邑(上)第735章 进攻受阻(三)第443章 蕃勇军突围(下)第354章 和睦相处第880章 邯郸攻防(三)第677章 白灵族的变故(三)第411章 有意无意第804章 合纵初成(下)第881章 邯郸攻防(四)第355章 女强人和小女人第5章 ,日月谷之战第687章 云瑶的身世(下)第938章 改朝换代第234章 收陇边民第53章 苦战(中)第932章 投效(一)第424章 渡过鸿沟(下)第560章 会战(二)第124章 赵秦决战(三)第603章 突袭蓟京(六)第469章 撤离大梁(三)第376章 接受相印(二)第109章 伤病营第120章 奇兵突现(上)第753章 回归第619章 退军(一)第915章 无衣之曲(四)第915章 无衣之曲(四)第562章 会战(四)第727章 匈奴的计划第160章 遇险第619章 退军(一)第175章 民暴第52章 苦战(上)第934章 投效(三)第112章 袭击战术(一)第945章 重返咸阳(下)第184章 开通商路第576章 大营失守(上)第904章 长街之战(十三)第611章 撤军与追击(五)第212章 拒绝讲和(下)第78章 抢粮(下)第556章 蓟京之乱(下)第430章 大梁攻防(一)第60章 铸剑(下)第335章 劫持上第361章 陶邑合兵第103章 赵秦首战(二)第566章 会战(八)第543章 回归代郡第936章 桑青缇的经历(下)第152章 匈奴(下)第844章 秦王督战第703章 合作(二)第180章 邯郸的消息第945章 重返咸阳(下)第803章 合纵初成(上)第502章 潜入咸阳(七)第298章 问难上第13章 ,胜利第33章 庆功宴会(上)第721章 墨家(二)第386章 荥口攻防战(一)第190章 造纸术第131章 战后余波第134章 李牧之死(下)第82章 正式决裂(下)第573章 秦军反击(三)第523章 进见秦王政(下)第399章 魏国的变故二第491章 阅军(六)第41章 震荡第170章 大局初定(上)第902章 长街之战第705章 转移第864章 邯郸之变(一)第230章 移民第136章 担忧第723章 墨家(四)第145章 蚩尤的力量第30章 文清夫人(上)第268章 齐国来使(二)第284章 出使齐国(四)第557章 代军出动第163章 攻取代郡(一)第781章 九黎族的行动(三)第147章 本经阴符七术第728章 匈奴的初次进攻第930章 定都(下)第288章 固守待援(二)第63章 门客第929章 定都(上)第918章 趁胜进击(一)第51章 一个机会第94章 赵军出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