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咸阳官制

虽然高原己经决定马上就要发动对九黎族的远征,但毕竟在咸阳还是有许多事情需要马上处理,因此就在第二天,高原立刻开始着手重新制定咸阳的官职制度。当然,高原在咸阳施行的官职制度仍然还是以前汉国施行的内阁制度,而不是以前秦国的三公九卿制度。

不过高原重新制定咸阳的官职制度,在咸阳的原秦国官员中,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应,众官员都十分平和的接受了高原的决议,并且都十分安心的等待着高原公布自己的新职位。

其实在秦国的众大臣们决定投靠到高原麾下的时候,在心里就己经接受了汉国的官职制度,毕竟是端了汉国的饭碗,自然就应该尊守汉国的制度。只是后来高原决议定都在关中,而且迁都之后,高原又急着赶奔白灵族去,因此并沒有在第一时间内重新制定咸阳的官职制度,因此让一些秦国的官员产生了一些幻想,认为高原有可能为了稳定关中的局势,在一定时间内,会仍然沿用秦国的官职制度,而不会马上推行汉国的官职度。

但向李斯、尉缭、蒙武等秦国的重臣却知道,改变官制,势在必行,而高原要去出巡,定是有特殊的原因,而只要等高原一空下来,就肯定会在咸阳施行汉国的內阁制度,原因很简单,既然是汉国取代了秦国,自然就没有沿用秦国旧制的道理,由其是高原将都城定在咸阳,因化只有重新制定官职制度,才能够将原来汉国的官员安排在主要的职位上,从而完全控制住咸阳,进而控制整个关中地区。

另外李斯等秦国的重臣也都认真的研究过汉国的內阁制度,也不得不承认,內阁制度确实要比秦国的三公九卿制度合理完善得多,秦国是以法家学说为主导思想的国家,而法家学说的核心可不是什么依法治国,而是法随势变,在不同的时期,针对不同的情况,施行不同的法令制度,只要是对国家有利,能够富国强兵就行,因此改变官职制官,也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何况秦国的官职制度,也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和其他各国相比,是完全不同的。

于是有些头脑灵活的秦国大臣己经开始转变了思想,与其不切实际的想着怎样保留秦国的官职制度,不如想一想自巳将会在新的官职制度中,会获得怎样的官职,怎样开展新的工作,好在曰后获得晋升的机会。而谁在这个时候反对新的官职制度,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被免职,反正现在汉国的官员都到了咸阳,不怕没有人补上来,说不定高原还盼着有秦国的官员反对,好腾出位置来。而原汉国的官员就更不会反对了,因此高原宣布釆用汉国的內阁制度,重新调整咸阳的官员,无人有异议。

高原当然不会考虑原秦官员的想法,其实对于主要的官职人选,高原基本都有了一个基本的想法,因此回到咸阳之后,又和张良、李瑛鸿、淳于钟秀、淳于博商议之后,正式决定,内阁由宁戚、申慎、张良、李斯、蒙毅五人组成,宁戚仍为内阁首相、亚相由李斯担任,其他人为内阁阁员。

六部之中,由耿忠任吏部尚书、严仲任户部尚书、弱顿任礼部尚书、尉缭任兵部尚书、韩升任刑部尚书、姚少司任工部尚书,冯劫任御史大夫,茅焦任大理司丞。

而军队方面,到是设置了许多新的机构,废除了将军府,而设立五军都督府,统管全国的军权,由蒙武任大将军,主管五军都督府的事务,司马尚任前军都督、姜桓武任后军都督、李信任左军都督、杨端和任右军都督,各领一军。其他的军职,由仲孙奇任咸阳兵马司,主管咸阳城的治安军务,凌风任中郎将,付责王宫、王城的警卫;辛胜任卫尉,付责各部、司官署守卫。赵轩仍任锦衣卫,付责情报收集。

这样一来,在新的职官体系中,原汉秦两国的官员大体相当,基本达到一个平衡,而各部以下的官员也基本按汉秦官员各半来任命,不过现在汉国的地方扩大了,所需要的官职官位也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因此到是能够把目前汉秦两国在咸阳的官员全部容納,不过主要的官职只有那么多,如內阁、六部,有一些官员也就免不了会降低官职,原来是尚书的,降成了侍郎,而侍郎则降成了郎中,诸如此类。高原只能将所有官员的品经全都晋升一级,做为对这些官员们的弥补。

不过咸阳的官职到是好变,毕竟只有几百号人,而且有许多官职的职能大体相同,只是叫法不一样,因此只用了十余天的时间,就将新的官职人选都安排好了,由于各部门都有原汉国的官员,处理政务到是沒有什么问题,但对原秦国各地方的官职调整,就要麻烦得多了。

汉国的地方行政和秦国基本相同,都是实行了郡县制度,现在汉国的地方行政区共划分为二十五个郡,分别是:

秦地:巴郡,蜀郡,陇西郡,北地郡;

赵地:太原郡,云中郡,邯郸郡,巨鹿郡,雁门郡,代郡,常山郡;

魏地:上郡,河东郡,东郡,砀郡,河内郡;

韩地:三川郡,上党郡,颍川郡;

燕地:广阳郡,上谷郡,渔阳郡,辽西郡,辽东郡;

匈奴故地:九原郡。

一郡长官称为太守,主管全郡的军政大权;而郡下设县,县长官为县令,主管一县的事务。不过高原对郡县制度做了一些小的调整,将县分为大县和小县,大县改称为州,长官称为刺史,而小县仍然称为县,官职不变。而郡、州、县的其他官员则按照六部的模式设立,地方的公文也分类送到六部,这就是汉国官制的特别之处。

不过以前汉国只有燕地和赵地的一部份,而大部份地方的官职制度都要进行调整,这可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过高原十分聪明的将地方官职调整的工作扔给了内阁,自己安安心心的当起了甩手掌柜。

而高原又正式在朝中设立了博士的职位,只有公认的名士、学者,或是掌通古今的博学之士才能出任博士,付责备君王、內阁咨询,掌典籍书卷的收集、整理、编篡等事务,并可以参议朝政事务,但沒有俱体的职责,博士官阶都在三品以上。随后高原一口气就任命了十二名博士,除了昆仑旁支的九人之外,又从剩余的鬼谷门人中选出了三人,并设立祭酒一职,负责管理所有的博士,由淳于博出任祭酒。

对博士的设立,众官员们到也沒有反对,一来这是表示高原对名士、学者的尊重,以及求贤之心;二来这第一批任命的十二名博士确实都是公认的名士,无论是在那一国,混个上大夫之类的官职并不困难;三来是淳于博出任祭酒,官品虽高,但却不干涉朝政事务,也让不少官员松了一口,因为淳于博的身份不同,相当于是汉国的国丈了,如果他真的出仕汉国,肯定是入阁的人选,而现在总算是去掉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把咸阳的官职理顺,地方的官职可以慢慢的调整,而且己是甴内阁接手,用不着高原操心,因此高原的工作重心也就转移到进攻九黎族的准备事务上来,毕竟这才是当务之急。

这次进攻九黎族的战斗,高原决定釆用淳于钟秀的建议,使用精兵战术,只出动五到六万的兵力,橫穿楚国,能绕道的地方尽量绕道而行,就算是攻下的地方也不派军队驻守,直接穿过,直捣九黎族,因此要求带出去的全部都是精锐士兵。

现在汉国的常规军队约在四十万左右,原汉秦军各占半数,其中确实有好几支精锐军队,如原汉军的三大王牌军:背嵬军、蕃勇军、重甲骑军。

不过虽然没有确定九黎族的俱体位置,但可以确定是在南方的山区里,因此这一次中骑军的作用并不大,将是以步军为主力的战斗,而相对来说,步军到是原汉军中较弱的环节,三大王牌军中只有一支是步军,其余二支全是骑军。而原秦军的步军到是十分强悍,也为高原提供了不少的选择。

现在背嵬军分为两支,共有一万余人,不过高原不可能把所有的背嵬军全都带走,总要给咸阳留下一些,以备不测之用,因此高原决定,只带八千背嵬军,其余的留在咸阳。

另外训兽军同样也是高原手里的另一张重要王牌,从理论上说,训兽军的实力要大体相当于三倍于自己的军队,因为离开了白灵族的驻地以后,经过了几年的休养,白灵族人的实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己经建立了一支人数在五千左右的常规军队,每个人都能够控制三到五只野兽,这自然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第931章 定都(三)第464章 再见白灵族(一)第736章 进攻受阻(四)第926章 挑战(四)第321章 商铺开业(五)第935章 桑青缇的经历(上)第96章 秦军追击(上)第112章 袭击战术(一)第319章 商铺开业(三)第776章 家宴第950章 三族归附(上)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552章 燕国的希望(一)第185章 抗法事件第88章 游说(上)第685章 意外的结局(下)第315章 当代奇士第658章 回归九黎族第456章 主动出击(下)第738章 进攻受阻(六)第810章 破解之计第631章 三国合纵(二)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732章 突破战壕第356章 伐魏决议第946章 昆仑弟子(上)第768章 灵寿(二)第840章 合纵出击(三)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740章 内哄第958章 最后一战(二)第258章 突袭阴山(十)第14章 大战在即第651章 游说匈奴(二)第956章 对阵蚩尤(下)第893章 长街之战(二)第462章 剿灭马贼(上)第335章 劫持(上)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895章 长街之战(四)第231章 出巡第333章 袭击(上)第657章 伏击单于(三)第426章 叠阵之威第583章 攻与防(二)第816章 误打误撞(下)第67章 辩论(上)第673章 出塞(下)第32章 赵都邯郸第655章 伏击单于(一)第803章 合纵初成(上)第645章 匈奴来袭(下)第64章 拜师第85章 撤离邯郸(三)第280章 情报第108章 战场僵持第72章 秦国使臣(下)第195章 燕国出兵(下)第591章 攻与防(十)第853章 局势突变(三)第79章 三策(上)第595章 伤亡(上)第437章 大梁攻防(八)第810章 破解之计第459章 秦宫决断(下)第282章 出使齐国(二)第411章 有意无意第194章 燕国出兵(上)第587章 攻与防(六)第36章 宴间比武(中)第308章 组织(下)第170章 大局初定(上)第124章 赵秦决战(三)第803章 合纵初成(上)第257章 突袭阴山(九)第393章 渡河之战(三)第798章 称王典礼(上)第352章 户籍管理第725章 大战再即第924章 挑战(二)第956章 对阵蚩尤(下)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956章 对阵蚩尤(下)第199章 燕军进击(上)第286章 替人挡枪第90章 秦国廷议(上)第530章 刺秦(五)第362章 局势突变第70章 议和第327章 稷下学宫第513章 夜探王宫(下)第902章 长街之战第327章 稷下学宫第388章 荥口攻防战(三)第891章 邯郸战局(三)第922章 趁胜进击(五)第567章 燕国灭亡第818章 行动计划(下)第82章 正式决裂(下)第825章 心意
第931章 定都(三)第464章 再见白灵族(一)第736章 进攻受阻(四)第926章 挑战(四)第321章 商铺开业(五)第935章 桑青缇的经历(上)第96章 秦军追击(上)第112章 袭击战术(一)第319章 商铺开业(三)第776章 家宴第950章 三族归附(上)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552章 燕国的希望(一)第185章 抗法事件第88章 游说(上)第685章 意外的结局(下)第315章 当代奇士第658章 回归九黎族第456章 主动出击(下)第738章 进攻受阻(六)第810章 破解之计第631章 三国合纵(二)第171章 大局初定(下)第732章 突破战壕第356章 伐魏决议第946章 昆仑弟子(上)第768章 灵寿(二)第840章 合纵出击(三)第169章 攻取代郡(七)第740章 内哄第958章 最后一战(二)第258章 突袭阴山(十)第14章 大战在即第651章 游说匈奴(二)第956章 对阵蚩尤(下)第893章 长街之战(二)第462章 剿灭马贼(上)第335章 劫持(上)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895章 长街之战(四)第231章 出巡第333章 袭击(上)第657章 伏击单于(三)第426章 叠阵之威第583章 攻与防(二)第816章 误打误撞(下)第67章 辩论(上)第673章 出塞(下)第32章 赵都邯郸第655章 伏击单于(一)第803章 合纵初成(上)第645章 匈奴来袭(下)第64章 拜师第85章 撤离邯郸(三)第280章 情报第108章 战场僵持第72章 秦国使臣(下)第195章 燕国出兵(下)第591章 攻与防(十)第853章 局势突变(三)第79章 三策(上)第595章 伤亡(上)第437章 大梁攻防(八)第810章 破解之计第459章 秦宫决断(下)第282章 出使齐国(二)第411章 有意无意第194章 燕国出兵(上)第587章 攻与防(六)第36章 宴间比武(中)第308章 组织(下)第170章 大局初定(上)第124章 赵秦决战(三)第803章 合纵初成(上)第257章 突袭阴山(九)第393章 渡河之战(三)第798章 称王典礼(上)第352章 户籍管理第725章 大战再即第924章 挑战(二)第956章 对阵蚩尤(下)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956章 对阵蚩尤(下)第199章 燕军进击(上)第286章 替人挡枪第90章 秦国廷议(上)第530章 刺秦(五)第362章 局势突变第70章 议和第327章 稷下学宫第513章 夜探王宫(下)第902章 长街之战第327章 稷下学宫第388章 荥口攻防战(三)第891章 邯郸战局(三)第922章 趁胜进击(五)第567章 燕国灭亡第818章 行动计划(下)第82章 正式决裂(下)第825章 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