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九章 侯城聚义

bookmark

ads_wz_txt;

段达主动撤离永济渠战场,给了河北豪帅们一个惊喜,尤其高士达和张金称,根本就没有与段达决一死战的念头,之所以酎合李风云步步紧逼,做出三路夹击之势,完全是为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之。

当前永济渠形势对清河义军非常不利,先有段达戡乱,把各路义军压制得难以喘息,接着李风云又来趁火打劫,好在李风云还算仗义,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主动联手王安攻克了侯城,给了段达致命一击。段达受创,便给了清河人逆转战局的机会,他们只要因势利导,让李风云和段达两虎相争,打个两败俱伤,便可一箭双雕,轻而易举的解决两大劲敌。

然而,清河人失算了,段达果断撤离,根本就不给清河人算计自己的机会,如此一来,清河人非但没有逆转战局,反而恶化了局势,更加被动了。

侯城一战,段达没有损失一兵一卒,他的军队完好无损,他到信都郡获得粮草补充后,马上就能杀回来,而清河义军却在这一战中把自己的真实实力暴露了,同时也把清河上上下下一致对外的真相也暴露了。段达到清河戡乱本来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现在他有了确切证据,当然要奏报东都求援,以便在接下来的一战中,以对实力“毕其功于一役”。

清河人有苦难言,郁愤不已。局势的恶化都源自李风云这个“罪魁祸首”,如今永济渠一线阴霾重重,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势非常紧张,而李风云的目的却已达到,他攻克了侯城,成功掳掠了大量钱粮物资,当然要拍拍屁股赶紧走人了,岂会留下来与清河人“生死与共”?清河人虽然愤怒,但面对实力强悍的李风云,还有李风云留在大河一线的数万大军,无论如何也不敢与其交恶,以免落入腹背受敌的窘境,所以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不忍也得忍了。

河北豪帅们齐聚侯城,李风云见到了文质彬彬气质儒雅的高士达,器宇轩昂卓然不群的窦建德,还有如出鞘利箭一般锋芒毕露的张金称,其他诸如王伏宝、曹旦、张金树等十几位义军首领也是闻名已久。

这些人基本上出自世家豪望,罕见寒门出身的子弟,至于市井等贫贱出身者,在这个时代既没有号召力,也没有人力物力财力,即便机缘巧合拉了一帮人举起了造反的大旗,也因为“后继乏力”而难以坚持,运气糟糕的早早覆灭了,运气好的也只能依附于贵族出身的豪帅们,在生死线上挣扎求生。

河北豪帅们面对李风云这位号称中土第一贼,坐拥数万大军的强横人物,情绪非常复杂,羡慕嫉妒恨,都有,而尤其让他们倍感难受的是,此等人物不但不能得罪,现在还要极尽拉拢之能事,看看能否把他留下一段时间,以便对抗段达即将发动的新一轮戡乱攻势。

依照约定,侯城一战的战利品,四家均分,李风云拿一份,高鸡泊的高士达和窦建德拿一份,张金称拿一份,临清义军首领王安虽然附翼于张金称,但此仗居功至伟,单独拿一份。

张金称的脸色很难看,对王安的意见很大。在与李风云合作这件事上,王安擅自作主,算是犯了大忌,然而事急从权,再说王安又不是张金称的直接下属,他也是一支义军的首领,一股势力的老大,自家的事自家做主,从道理上说得过去,但关键问题是,李风云是什么人?他的出现,必然会影响到河北局势,永济渠局势,清河局势,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以张金称为首的清河南部义军的生死存亡,如此大事,做为与张金称利益攸关、荣辱与共的好兄弟,王安擅自做主不但危及到了张金称的直接利益,甚至还危及到了高鸡泊义军的利益,所以一大帮豪帅们怨恨王安也就在所难免了。

然而现在除了张金称,谁都不敢把对王安的不满摆在脸上。李风云力挺王安,好似他是王安的老大一般,张金称当然有理由不高兴了,但其他人白拿了一份战利品,又有求于李风云,于情于理都要给李风云面子,再说王安发展壮大了,与张金称的矛盾大了,那是别人的家事,于己何于?尤其高鸡泊诸雄,巴不得王安和张金称决裂,这样他们就有机会把势力延伸到永济渠南部地区了

高士达是豪帅们中声望最高的首领,理所当然成为清河义军的代言人,他首先对李风云在危难时刻的支援表达了谢意,接着就讲述了侯城一战后永济渠形势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言辞之间谨慎而委婉的提出,希望李风云继续给予支援。

李风云在众人的注视和期待之中,沉思良久,忽然摇了摇头,“你们是否了解现今的东都政局?你们知道某为何突然出现在永济渠?”

高士达与窦建德、张金称等人交换了一下眼色,感觉到李风云这句话的背后藏有很深的玄机,遂拱手为礼,“愿闻其详。”

“某之所以出现在永济渠,是为了山东人在东都政局中牟利。”

李风云直言不讳,直奔主题,然后围绕着这个主题,剥茧抽丝,层层演进,非常透彻地分析和推演了在过去一段时间、现在和未来几年,东都政局纷繁复杂变化中所蕴藏的核心矛盾和潜在危机,而义军若想生存发展,山东人若想东山再起,就必须善加利用这些矛盾和危机。

就目前东都政局而言,核心矛盾是改革和保守,潜在危机是二次东征再次失败,而二次东征假如再次失败,必将加剧核心矛盾以更快速度爆发,为此,以圣主为首的改革势力,正在想方设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确保二次东征的胜利,而山东人正是圣主要拉拢的重要政治力量,但圣主不可能为此让度太多的政治利益,关陇人更会为此设置重重障碍,所以山东人若想借机牟利,难度远比想像得大。

随着李风云滔滔不绝的述说,他在河北豪帅心目中的形象愈发神秘,尤其那一头飘散白发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一种诡异之感,当李风云通过一系列的事实构建出东都政局的“前世今生”以及较为悲观的未来之后,他在豪帅们心目中就不仅是神秘和诡异了,还有沉甸甸的份量,还有无数的疑惑,其中最大的疑惑便是,以李风云所表现出来的才智,以及他对中外大势和东都政局的了解,他的来历肯定非同寻常,那么他到底是什么人?他在大河南北所作所为的背后有什么内幕?他举旗造反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但现在不是探究这些秘密的时候,永济渠危机正在扩大,清河义军正处在生死存亡关头,河北豪帅们迫切需要的不是对东都政局的了解,不是对永济渠危机本质的解读,而是如何度过危机,如何从官军的围剿中突围而出,如何说服李风云留下来帮助自己。

“将军能否告诉某,侯城一战,河北人将从中牟取何种利益?”

张金称听了半天,虽然有所收获,却发现李风云避重就轻,根本没有回答其突然出现在永济渠的真正原因,遂毫不客气的直指要害。

李风云稍加沉吟后,不动声色地说道,“拯救黄台公(崔弘升)。”

博陵崔氏天下知名,而崔弘升是博陵崔氏当代子弟中名声最为显赫者之一,河北贵族富豪们当然知之甚详了。今年东征大败,崔弘升受败绩所累下了大狱,危在旦夕,此事早已在山东豪门世家中传开,而与豪门世家保持密切联系的河北豪帅们,又焉能不知?

一帮豪帅们无不动容,震惊者有之,豁然顿悟者有之,若有所思者有之,更有人目瞪口呆地望着李风云,屋内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听不到,大大小小的豪帅都被这普普通通的五个字“打懵”了。但博陵崔氏和崔弘升距离他们太遥远了,遥不可及,所以李风云这个匪夷所思的答案,就如天雷一般从他们的心中轰隆隆的呼啸而过,然后回荡在他们心间的则是一个让他们自己都感觉难以置信的念头,此子莫非出自山东超级大豪门?但一个超级大豪门的子弟,即便是支房旁系的子弟,身份也非常尊贵,岂会自甘堕落,与贼为伍?就不怕羞辱了先祖,连累了家族?只是李风云活生生的坐在眼前,他们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李风云和他们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贵族子弟,相反,李风云知道的东西,他们不知道,这足以证明他们心中的猜测了。

“侯城一战,当真能拯救黄台公?”王安忍不住质问道。他想不通,为什么段达败走了,永济渠危机严重了,河北局势严峻了,东都震怒了,却能拯救黄台公。

李风云不厌其烦,再次做出详细解释。

“侯城一战的事实证明,若想解决永济渠危机,武力不行,必须在政治上向山东人做出妥协和让步。黄台公(崔弘升)复出,让河北人去解决永济渠危机,则正好符合双方利益所在,各取所需,各取其利,皆大欢喜。”

www ▪ttκд n ▪CO

窦建德敏锐地发现到了这句话中的破绽,当即问道,“依将军之推测,当段达再次杀到永济渠,我们岂不要大败而逃,才能让河北豪门满足东都之需要

李风云郑重点头,“所以,某马上渡河返回齐鲁,而诸位则要做好败退清河的准备。某要告诫诸位,这一次务必不要心存侥幸,关键时刻,利益至上,河北豪门为了自身利益,会毫不犹豫地牺牲诸位。”

屋内再次沉寂,气氛突然变得十分压抑。

第三百九十一章 杀人好难第九百四十一章 阴谋诡计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盖第五百四十二章 绝地反击第六百六十四章 唯一条件第五百九十二章 会师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决非易与之辈第两百七十二章 如此严重?第五百七十八章 疑虑第一百六十三章 静观其变第三百零一章 谁敢谋反?第一千零六章 岂能儿戏?第九百七十七章 鼠目寸光第九百二十七章 儿要北上第四十五章 撑死胆大的第两百六十六章 留得青山在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鄙无耻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七十三章 韦使君的困境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要什么证据?第九百零四章 针锋相对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两百二十二章 愤懑第五百三十六章 险恶之局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只蝴蝶第五十三章 会师小龙冈第两百四十章 走进误区的李密第一百五十五章 结束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此计非彼计第三百六十七章 说服第三百四十六章 秦琼之计第一百三十章 这一仗一定要打第一百三十二章 南下攻击第两百六十二章 崔弘升的困境第三百二十九章 张须陀要一吃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七百四十一章 动摇第七百一十七章 虎有伤人意第三百四十章 齐聚章 丘第一千零八章 困扰第八百五十三章 防患第四十三章 各怀心思第六百六十三章 李金才的重要性第六百零七章 自己挖坑自己埋第一千三十二章 没有选择第五章 黄曹主做东第八百四十三章 蓄势第五百一十一章 让人恐惧的猜测第八十七章 知世郎王薄第八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来第六百四十四章 失控的双刃刀第一千零二十章 有所取舍第九百八十章 十万大军第六十四章 西进第六百五十六章 针锋相对第六十三章 谁可为帅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四百八十八章 咄咄逼人第九百九十三章 粟末靺鞨第七十三章 挺进蒙山第八百七十二章 出山第六百九十三章 韩世谔的猜测第798章 又惊又喜第七百八十二章 结盟第一千零三十章 斩尽杀绝第四百五十章 齐王的假设第一百五十五章 结束了第九百八十三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第一百零五章 又见十二娘子第五章 黄曹主做东第三百四十三章 先生来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两难之处第九百十四章 大势所趋第七百五十一章 弱肉强食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观公挖坑了第两百二十一章 攻击部署第九百五十二章 理由呢?第三百六十九章 联盟重组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执第一百六十九章 赶走梁德重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当车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为进第四百四十五章 背道而驰第两百二十三章 变局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盖第五百五十九章 谋动思变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盖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险中的机会第一百一十一章 惊天波澜第八十三章 琅琊窦太守第三百三十二章 齐王还有希望第八百五十一章 治标不治本第四百零五章 伊阙丢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关中韦氏第734章 一唱一和第九百五十三章 变通第八百三十二章 自作孽第六百五十二章 运筹
第三百九十一章 杀人好难第九百四十一章 阴谋诡计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盖第五百四十二章 绝地反击第六百六十四章 唯一条件第五百九十二章 会师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决非易与之辈第两百七十二章 如此严重?第五百七十八章 疑虑第一百六十三章 静观其变第三百零一章 谁敢谋反?第一千零六章 岂能儿戏?第九百七十七章 鼠目寸光第九百二十七章 儿要北上第四十五章 撑死胆大的第两百六十六章 留得青山在第三百二十六章 卑鄙无耻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七十三章 韦使君的困境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要什么证据?第九百零四章 针锋相对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两百二十二章 愤懑第五百三十六章 险恶之局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只蝴蝶第五十三章 会师小龙冈第两百四十章 走进误区的李密第一百五十五章 结束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此计非彼计第三百六十七章 说服第三百四十六章 秦琼之计第一百三十章 这一仗一定要打第一百三十二章 南下攻击第两百六十二章 崔弘升的困境第三百二十九章 张须陀要一吃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京畿之下有陷阱第七百四十一章 动摇第七百一十七章 虎有伤人意第三百四十章 齐聚章 丘第一千零八章 困扰第八百五十三章 防患第四十三章 各怀心思第六百六十三章 李金才的重要性第六百零七章 自己挖坑自己埋第一千三十二章 没有选择第五章 黄曹主做东第八百四十三章 蓄势第五百一十一章 让人恐惧的猜测第八十七章 知世郎王薄第八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来第六百四十四章 失控的双刃刀第一千零二十章 有所取舍第九百八十章 十万大军第六十四章 西进第六百五十六章 针锋相对第六十三章 谁可为帅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四百八十八章 咄咄逼人第九百九十三章 粟末靺鞨第七十三章 挺进蒙山第八百七十二章 出山第六百九十三章 韩世谔的猜测第798章 又惊又喜第七百八十二章 结盟第一千零三十章 斩尽杀绝第四百五十章 齐王的假设第一百五十五章 结束了第九百八十三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第一百零五章 又见十二娘子第五章 黄曹主做东第三百四十三章 先生来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两难之处第九百十四章 大势所趋第七百五十一章 弱肉强食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观公挖坑了第两百二十一章 攻击部署第九百五十二章 理由呢?第三百六十九章 联盟重组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执第一百六十九章 赶走梁德重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当车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为进第四百四十五章 背道而驰第两百二十三章 变局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盖第五百五十九章 谋动思变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盖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险中的机会第一百一十一章 惊天波澜第八十三章 琅琊窦太守第三百三十二章 齐王还有希望第八百五十一章 治标不治本第四百零五章 伊阙丢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关中韦氏第734章 一唱一和第九百五十三章 变通第八百三十二章 自作孽第六百五十二章 运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