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

bookmark

十二月十一,安州,方城。

上午,李子雄以共商机要为名,请袁安和孔颖达速至书房相聚。

袁、孔两人匆忙赶到,结果看到萧逸、李珉和李安期已经在坐。袁、孔两人看到李安期,均是惊讶不已。

袁安认识李安期,并知道李安期做为齐王秘使已秘密抵达安州,只是这两天他太忙,而李安期亦不能抛头露面,所以两人即便有见面密谈的想法却难以如愿。而孔颖达与李安期同为山东儒林年轻一代的翘楚,不但认识,更是莫逆之交,这些年因为孔颖达投身于杨玄感门下,飞黄腾达,而李安期却受父亲李百药的连累绝迹于仕途,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天差地远,也就断了音讯,此刻突然重逢,当真是惊喜交加。

三人亲热寒暄,袁、孔两人亦猜到李子雄相邀之目的,那就是随着局势向可预见方向高速发展,联盟与齐王之间的关系必须及时调整,只是如何调整,向哪个方向调整,联盟核心层成员当然要讨论一下,而李安期之所以能够列席其中,并不是因为他是齐王秘使,而是因为他是李百药的儿子,是联盟与齐王之间的联络人,更重要的是,他是李平原的侄子,这使得他们父子两人与联盟利益紧密相连,试想关键时刻就连齐王都竭力拉拢他们父子,更不要说联盟了,理所当然要把他们父子牢固“捆绑”在联盟这条船上。

坐定之后,李子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当初所定的出塞发展之计已初见成效,出塞征伐的战果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料,不但收复了安州,还横扫了东北,使得联盟塞外“立足”的时间大大缩短,以匪夷所思的速度进入了发展阶段,而发展的快慢仅靠联盟自身肯定不行,就像出塞征伐需要长城内的大力支持一样,联盟在塞外的发展同样需要外力的帮助,然而,长城内为防养虎为患,必然调整策略,改支持为遏制甚至是削弱,不可能任由联盟发展壮大以致尾大不掉、自取其祸。

矛盾就在这里,解决的办法亦很简单,两个办法,一个是联盟继续对外征伐,以战养战,也就是李风云所坚持的底线,以参加第三次东征高句丽来换取安州和东北的自治权,但缺点是风险太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失败乃至全军覆没,以致功亏一篑,大好局面瞬间化作乌有;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将计就计,既然圣主和中枢有意把齐王、李浑、李子雄和李风云等几股势力做为对立面树立起来,那大家干脆扯掉“遮羞布”,公开结盟,抱成一团,一致对外,如此几股势力可以取长补短互为声援,共同发展,但缺点是敌众我寡,众矢之的,一旦被对手群起而攻之,则有灰飞烟灭之危。

然而,仔细权衡利弊,两害相权取其轻,第二个办法显然对联盟更有利。联盟自离开蒙山转战至今,大半年时间,北上数千里,一路激战,将士疲惫,迫切需要一段充足的休整时间,而回归中土后,与齐王、李浑携手合作,利用齐王和陇西成纪李氏的庞大政治资源,立足北疆发展壮大,在南北战争日益临近这个大背景下,相信圣主和中枢为了顾全大局,亦不会“相煎太急”自毁长城,如此一来,联盟就可以停下来喘口气,可以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稳固安州、东北局势,加强自身实力建设,为迎接南北战争做好充足准备。

李子雄的倾向很明显,他不支持联盟参加第三次东征,哪怕在回归谈判中做出更大让步,甚至牺牲一部分自治权,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联盟将士过于疲惫,已经难以为继,而刚刚加盟的突厥人和奚、契丹等东胡诸种又不值得信任,另外联盟在塞外立足未稳,又严重缺乏粮草武器,自身要害又被中土牢牢把控,如此严峻局面下,联盟可谓危机四伏,理所当然要休养生息,要韬光养晦,要蓄积力量,而不是拖着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身躯,奋起余力背水一战。

袁安神情冷肃,毫不客气地质疑道,“明公,我们凭什么相信齐王?相信郕公?”

李子雄略略皱眉,对袁安的质疑十分不满,对他挑衅自己的权威尤其郁愤,但没办法,自出塞以来,李风云与联盟草根豪帅们冲锋在前,所向披靡,建立无上功勋的同时,也在联盟中树立起不可撼动之威信,尤其突厥人和东胡诸种向来以成败论英雄,他们败在了李风云手上,当然尊从李风云为盟主,于是李风云的实力急剧暴涨,其能够指挥并且愿意为之效力外虏控弦大军的数量多达数万之多,且还在增加之中,再加上本来就忠诚于李风云的联盟草根豪帅们,如今李风云的实力太强了,已经凌驾于联盟各方势力之上,绝对控制了联盟的话语权,李子雄已不是难以匹敌,而是根本不是其对手了。袁安是李风云的代言人,袁安的质疑,实际上也就是李风云的质疑,李子雄即便十分不满,也不能公开爆发。

“我们与齐王有约在先。”李珉主动代替自家老父回答道,“当初在东都战场上,我们与郕公虽然没有明确约定,但默契是有目共睹的。”

这是事实,李风云与齐王有约定,李子雄、韩世谔等落难贵族与齐王也有约定,而这正是现在联盟内部矛盾根源所在。李风云与齐王的约定是北上共谋发展,谋取的是联盟的未来,而李子雄等落难贵族与齐王的约定,则是借助齐王的力量“重见天日”东山再起,谋取的是个人家族的未来,这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所以袁安听到这话,脸色顿沉,语气更为尖锐。

“你们与齐王有约定,与郕公有默契,你们相信齐王,相信郕公,这无可厚非,但我必须郑重告诉你们,我们凭什么相信齐王?相信郕公?”

此言一出,公开挑明了双方矛盾所在,书房内气氛霎时紧张。

李子雄、李珉父子脸色阴沉;袁安目光炯炯,咄咄逼人,就像一头择人而噬的猛兽;萧逸、孔颖达神色凝重,一言不发;李安期眼观鼻、鼻观心,仿若老僧入定,充耳不闻。

“如果我们决心以参加第三次东征来赢得安州和东北的自治,那我们与齐王之间、与李浑之间,又该达成何种约定?”

李子雄果断妥协。齐王不可信,郕国公李浑就更不值得信任。齐王之所以与联盟秘密合作,是要在政治上垂死挣扎,要从绝境中找到一线夺取皇统的希望,而李浑与齐王是一条船上的人,他们当前的目标就是生存发展,就是借助南北战争的胜利来逆转自己的命运,至于联盟,在他们眼中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可以共患难,却绝无可能共富贵。

对此,李风云和袁安等人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他们坚守自己的原则,牢牢掌控自己的命运,自己的路自己走。你可以跟着我一起走,我们共谋未来,但我决不会跟你走,任你摆布,做你的踏脚石。

联盟以牺牲自治权换来喘息时间,看上去齐王、李浑、李子雄和李风云四股势力都从中受益了,抱成一团了,但实际上占便宜的是齐王、李浑和李子雄三股势力,都不费吹灰之力拿到了开疆拓土的武功,大快朵颐,而真正在开疆战场上流血流汗的李风云及其部下们,最后只喝到了一口汤。这种吃亏的买卖,李风云会做?他宁愿困守塞外,甚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卖身”大漠,做个割据一方的小可汗,也好过做砧板上的鱼肉,任由中土肆意宰割。

但是,如果联盟以参加第三次东征换来安州和东北的自治,圣主和中枢迫不得已之下不得不妥协,不得不付出巨大代价,那就必须有人出来承担责任,首当其冲的就是李浑,这个负责经略安州和东北的安东副都尉没有完成任务,理所当然要受到惩罚,其次就是齐王,为阻止齐王借助联盟的力量坐大,圣主和中枢肯定会想方设法遏制齐王,比如将其召回行宫或东都,或者命令其远赴定襄、榆林、五原巡边,将其与联盟之间的联系暂时断绝,如此一来,联盟就失去了齐王和李浑的“帮助”,不得不孤军奋战,后果同样堪忧。

然而,袁安的回答很坚决,“自作孽,不可活。”

“大总管出塞之前,曾明确告诉齐王,只要联盟立足于塞外,便可与齐王、飞狐留守军在长城内外形成三方呼应之势,齐王便可借此良机迅速控制燕北,继而东临幽州,西进代北,据北疆而抗衡东都,但结果如何?结果齐王退缩了,关键时刻,他不是借助我们收复安州的绝佳机会,联合飞狐留守军夺取燕北的控制权,与我们联手胁迫皇帝妥协,以安州的回归来换取巨大利益,反而积极配合行宫,胁迫飞狐留守军立即出关,导致大好局面瞬间颠覆,不但把我们推进了被动困境,也把他自己的发展之路断绝了。”

李子雄、李珉父子相视苦笑。这正是李子雄果断妥协的原因所在。

正如袁安所说,齐王的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确葬送了一个迅速崛起北疆的大好机会。如果齐王信守承诺,遵从约定,依照李风云的谋划,联合飞狐留守军团控制燕北,对幽州形成左右夹击之势,圣主和中枢迫于目前内忧外患之困局,必然妥协,以让度政治利益来换取北疆稳定,否则内战爆发,北疆大乱,南北战争提前爆发,大漠北虏呼啸而下,长城就岌岌可危了。所以在李风云的谋划中,三方形成呼应之势始终是上策,但此策能否实现,关键在齐王,齐王不配合,一切都枉然。

如今齐王不配合,结果齐王不但自己陷入被动,不但把支持自己的得力干将李浑推进了深渊,把寄希望于他的飞狐留守军团推进了败亡绝境,也把在塞外苦战的联盟推进了困境,不得不冒着功败垂成的危险,以参加第三次东征来换取自治权,而且还不知道能否成功,可谓一步错,满盘皆输。

这么一个扶不起来的人,这种不利局面下,联盟还继续予其以厚望,还继续与其深入结盟合作,纯属找死。

“难道……大总管要放弃齐王?”李珉谨慎试探道。

“大总管的原话是,维持现状,不抱希望。”袁安看了李安期一眼,继续说道,“我们的主旨是,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控。”

李子雄想了片刻,缓缓颔首,问道,“郕公那边呢?”

“只要我们实际控制了安州和东北,安东都尉府就有存在的意义。”袁安说道,“大总管说,安东都尉府是长城内外的中转,不可或缺。”

李子雄一点就透,微笑赞道,“好计。若能把郕公拉过来,我们的粮草危机就解决了一半。”

第两百五十七章 齐王要低调第四百零五章 伊阙丢了第五百零三章 成也杨氏,败也杨氏第五百九十章 分道扬镳第四百八十一章 青涩的桃子也丢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哄而散第763章 都是兄弟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布阵第三百六十七章 说服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所第801章 错乱第三十七章 白发帅第八十四章 齐郡张须陀第735章 四大寇第四百三十六章 面授机宜第七百四十七章 劫狱营第九百八十七章 有便宜就占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动出击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四章 东郡翟氏第五百四十八章 奇妙夜第四百四十四章 观公挖坑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只蝴蝶第四百八十章 西北人的窘境第801章 错乱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安排一下第六百零六章 陷阱无处不在第九百八十三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第九百五十五章 威胁第八百六十章 不知彼第三百零七章 东阿程咬金第八百二十九章 志得意满第五百八十八章 你知道碛南吗?第四百八十四章 韩相国的怨愤第九百三十七章 某的底线第三百三十九章 猛虎恶狼第两百五十七章 齐王要低调第八百一十四章 从善如流第一千三十三章 激战正酣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两家第五百六十章 你还能更流氓一点吗?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紧逼第五百二十一章 致命的一巴掌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所第三百二十八章 刘黑闼的质疑第五百四十一章 刚愎自用第四百九十九章 元务本的小“算盘”第两百九十一章 西风刮来第一百二十六章 坚守不退第八百二十一章 风起第五百九十章 分道扬镳第805章 吃人不吐骨头第一千零三十章 斩尽杀绝第四百六十四章 序幕拉开第八百五十七章 变计第二十一章 故技重施第两百零二章 攘外的背后第一百五十三章 战鼓擂第两百五十六章 齐王的情商有问题第九百八十五章 诏令第三百零一章 谁敢谋反?第九百二十七章 儿要北上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紧逼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知死活的封德彝第两百八十三章 齐王“上门”第一百九十章 抢权的来了第两百二十二章 愤懑第九百四十三章 突厥人来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某是贼第733章 各怀心思第一百零四章 试一试第六百九十六章 偷袭第九百七十六章 从未背叛中土第七百四十一章 动摇第七百七十六章 昼伏夜行第797章 战局突变第五百六十七章 以退为进第八十五章 历城秦叔宝第七百一十章 打你的脸第757章 给我武器第四百七十七章 用心险恶第六百四十四章 此计非彼计第两百二十一章 攻击部署第六百六十六章 原来玄妙在这里第四百六十章 剑指中枢第八百七十九章 自救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国公的默契第四百六十五章 杨玄感的谋划第四百四十一章 翻脸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绝处逢生第六十六章 中计了第四十九章 诈城第四百三十七章 黎阳剧变第四百九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三百八十七章 黎阳密议第一千零七章 各有算计第四百二十九章 语出惊人的观国公第六百二十六章 封德彝的选择第二十九章 重兵
第两百五十七章 齐王要低调第四百零五章 伊阙丢了第五百零三章 成也杨氏,败也杨氏第五百九十章 分道扬镳第四百八十一章 青涩的桃子也丢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哄而散第763章 都是兄弟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布阵第三百六十七章 说服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所第801章 错乱第三十七章 白发帅第八十四章 齐郡张须陀第735章 四大寇第四百三十六章 面授机宜第七百四十七章 劫狱营第九百八十七章 有便宜就占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动出击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四章 东郡翟氏第五百四十八章 奇妙夜第四百四十四章 观公挖坑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只蝴蝶第四百八十章 西北人的窘境第801章 错乱第一百九十五章 你安排一下第六百零六章 陷阱无处不在第九百八十三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第九百五十五章 威胁第八百六十章 不知彼第三百零七章 东阿程咬金第八百二十九章 志得意满第五百八十八章 你知道碛南吗?第四百八十四章 韩相国的怨愤第九百三十七章 某的底线第三百三十九章 猛虎恶狼第两百五十七章 齐王要低调第八百一十四章 从善如流第一千三十三章 激战正酣第四百六十一章 崔氏两家第五百六十章 你还能更流氓一点吗?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紧逼第五百二十一章 致命的一巴掌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所第三百二十八章 刘黑闼的质疑第五百四十一章 刚愎自用第四百九十九章 元务本的小“算盘”第两百九十一章 西风刮来第一百二十六章 坚守不退第八百二十一章 风起第五百九十章 分道扬镳第805章 吃人不吐骨头第一千零三十章 斩尽杀绝第四百六十四章 序幕拉开第八百五十七章 变计第二十一章 故技重施第两百零二章 攘外的背后第一百五十三章 战鼓擂第两百五十六章 齐王的情商有问题第九百八十五章 诏令第三百零一章 谁敢谋反?第九百二十七章 儿要北上第七百零九章 步步紧逼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知死活的封德彝第两百八十三章 齐王“上门”第一百九十章 抢权的来了第两百二十二章 愤懑第九百四十三章 突厥人来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某是贼第733章 各怀心思第一百零四章 试一试第六百九十六章 偷袭第九百七十六章 从未背叛中土第七百四十一章 动摇第七百七十六章 昼伏夜行第797章 战局突变第五百六十七章 以退为进第八十五章 历城秦叔宝第七百一十章 打你的脸第757章 给我武器第四百七十七章 用心险恶第六百四十四章 此计非彼计第两百二十一章 攻击部署第六百六十六章 原来玄妙在这里第四百六十章 剑指中枢第八百七十九章 自救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国公的默契第四百六十五章 杨玄感的谋划第四百四十一章 翻脸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绝处逢生第六十六章 中计了第四十九章 诈城第四百三十七章 黎阳剧变第四百九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三百八十七章 黎阳密议第一千零七章 各有算计第四百二十九章 语出惊人的观国公第六百二十六章 封德彝的选择第二十九章 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