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王朝更替之因

李世民看来很重视夏鸿升的看法,神情一肃,坐正了身子,对夏鸿升说道:“还请夏卿为朕道来!”

夏鸿升也坐正了身子,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臣方才说过,兴衰更替,不是一个人能够决定的事情,而是方方面面所有事情的综合结果。臣这就一个方面一个方面的向陛下道来。咱们就先从最次要的原因讲起。这最次要的,就是人的原因,也就是国君的原因www.shukeba.com。”

“国君?”李世民一愣,进而疑惑的问道:“夏卿此言何意?夫国君者,一国之体统也,上受天命,下治百姓,统御四海,恩泽天下。自古以来,国之更替皆因国君失德,为何夏卿却说国君是最次的原因呢?”

“呵呵,陛下且听微臣一项项的道来,便知道为何微臣这么说了。”夏鸿升笑了笑,对李世民说道:“先说这国君。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皆是起于天下祸乱之中,征战四方,平定天下,亲身经历过战乱四起,民不聊生的年代,亲眼见过民生疾苦。这样的国君更能设身处地的去为天下黎民考虑。无论是出于真心,亦或是出于政治需要,起码都会认认真真的听取百姓的诉求,为百姓谋福,以换取百姓的信任和支持。而后的君王,父辈的荣光还近在眼前,有此榜样,也大都能够继续推行父辈利于万民政策措施,也或许是为了博取一个比父辈更好的威望,故而也能够守成。可是越往后面去,皇子自小都养在深宫之中,养尊处优,不食人间烟火,不见民生疾苦,他所能或许外界信息的所有手段,就只能是听说,而非是眼见。如此一来,百姓在他们的心目中就只是一个概念。是一个必须要嘴上说着的名词,却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他所有的生活经验都被拘囿在了这座幽深的皇宫之中,所以才会出现那种‘何不食肉糜’的笑话。庄子曾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不外乎如是。”

“夏卿所言在理。”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久居深宫中,不辨民间事。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陛下,其实说来说去,也还是那八个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只有摔倒过,才知道怎么走路才能够稳妥。历朝历代的国君,越是往后去,就距离百姓越远,他们所知道的百姓,只是身边臣子口中的百姓,而不是真正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所以自然无法真正的了解百姓。无法满足百姓的诉求,百姓自然也就不会信任自己的国君了。而且,越往后去的国君,先祖奋力拼杀打下天下的事情早已经磨灭,前面的帝王已经打好了基础,后来的国君什么都不需要在做,没有经历过,自然没有相应的能力,遇事不知道该如何妥切的处理。另外,自小便一直在宫中未曾深入民间去接触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从小锦衣玉食,人自然就会变得娇气,变得吃不了枯。倒不是说如何贪图享乐。而是在其他人看来‘贪图享乐’的生活,在他的眼中只是自小如此的‘平常’。这样的国君,就注定是一个无能之辈,不会有什么建树了。”

李世民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一旁,一个女子伏案在旁奋笔疾书。将夏鸿升方才所言都给记录了下来。

夏鸿升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这人,自然不只是国君,一个国家只有国君是不行的,还得要有去将国君的命令付诸实际行动的人。这些人就是臣子。臣子的重要性无可比拟,因为这满朝的臣子就是国君的耳目,手脚。开国的那些臣子,都是跟着开国的帝王一起平定天下,出谋划策的,对于国君十分信服,也十分敬畏,所以能够忠心耿耿。而他们也是经历了战乱纷飞,知道民生艰难的人,所以往往能够清廉奉公。而后新君,因为先王威望仍在,所以这些臣子也往往会仍旧支持国君。而且,这天下是他们随着帝王一起打下来的,建国之中,有他们的一份力气。人啊,总是对自己亲手做出的东西更加情有独钟。自己动手做的饭食,就觉得更加美味,自己养大的猎犬,也会更加亲昵,自己精心雕琢的物件,也是更加珍惜。这天下是他们一起携手缔造的,所以也更加爱护。因而,刚开始的几朝臣子,往往能臣干臣居多,也能够直言敢谏,为民请命。且,这些臣子都是战乱中脱颖而出的,遇到过的艰难险阻自不必多说,故而也都能力出众。”

“不错!”李世民点了点头,颇为自豪的说道:“我朝人才济济,文,朕有无忌,有房杜,有魏征,更有高士廉、虞世南等等;武,朕有李靖李勣这般帅才,也有敬德、叔宝、知节等这些猛将。文武大臣人才辈出!朕以军功,被太上皇封为秦王,擢天策将军,我秦王府中之人才,天下无双!”

夏鸿升点了点头,又说道:“是,陛下。咱们往前看,为何每逢国之将乱,则必有佞臣恶吏当道,谄媚之徒得势?其实,也是因为时日渐长,国家安稳下来,这些朝臣所面临困难远远要比开国之时少了太多。而先辈帝王已成故事,新皇又自幼身居宫中,无能无力。人心都是向利的,面对这种情况,人心中的贪婪就会涌现出来,驱使他们以自己的利益,取代国家的利益。说白了,他们不比那些亲手打下了天下的开国臣子,他们对这个国家并无多少感情,国家只是他们博得名利权柄的一个平台罢了,如此一来,自然不能尽心尽力为朝廷出力。偶尔有几个能臣诤臣,也因为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而被联合绞杀。再加上国君的能力弱,见识少,不知道宫外的真实情况,自然容易受到蒙蔽。良药苦口,忠言逆耳,那些佞臣恶吏口如涂蜜,自然更加能够博得君王欢心,如此一来,朝中沆瀣一气,朝廷自然难以有所作为了。”

李世民沉思着,夏鸿升也没有说话,凉亭之中唯有羽毛笔划过纸张速写的时候发出的沙沙响声。

“夏卿所言,使朕心中颇为震动。然去十分有理。”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儿,开口说道:“单单是夏卿方才所言,就已然让朕觉得心中惶恐了。不想,这竟然才是最次的一面?”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陛下啊,天下的人多的是,国君闭塞,让国君走出宫门看看百姓便是。朝中奸佞,也总能想出法子来换了这些人去。可有些东西,却是触及根源的。其实,最终导致国家覆亡的,昏君和奸臣只是表象,而更加深层次的根源,则是土地。”

“土地?”李世民一愣,很是不解的看看夏鸿升:“夏卿,土地乃是国家之依托,社稷之根本,为何这土地反而成了导致国家覆亡的原因了?这……”

“陛下,无论一个国家的国土有多大,也终归是有限的。而人口却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多。”夏鸿升对李世民解释道:“有了人口,就需要耕种,需要居住,而无论是耕种还是居住,都需要土地。如此一来,随着人口的增多,每个人所能够占有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少。而在当前的制度下,土地却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对于土地的依赖太过于大了。百姓手中有地,就可以耕种,获得粮食,就可以盖房,获得居所。所谓安居,得先有居,有所居,然后才能乐业。可是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却越来越少,势必就会有人得不到自己的那份土地。越多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这个国家就越容易动乱。因为没有了土地,人们就活不下去了。他们的口粮需要从地里得到,他们的居所需要从地里得到,他们的赋税需要从地里得到……可是没有了地,这一切就都没有了。于是人就会心中不平,这份不平越积越多,当这个国家的所有百姓都开始有了这种不平的时候,只需要一星点的火花,就能够立刻成为一场燎原之火!”

李世民闻言一愣,眼中浮现震惊之色,眉头紧锁,却又急切的说道:“可人口有生有灭,我大唐幅员万里,这土地难道还供养不了百姓?”

夏鸿升摇了摇头:“陛下,不知道您注意到了没有,土地的占有是不公平的啊。这才是导致百姓没有土地的根源。一个官员,可以又数百顷之土地,一个富商,也可以有数百顷之地,而有的农户却连寸土都没有。方才微臣已经说了,在当今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下,土地代表着一切。所以有能力的人,自然会大肆的扩大自己所占有的土地。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那些人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尤其是灾年,地主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这就是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的严重,导致大量的土地集中的少数人的手中,而大量的百姓却丧失了土地。如此一来,必然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天下重又陷入纷争。王朝更替,莫过如此!”

第979章 有节是秋筠第1059章 身体有恙否?第784章 倭使第892章 遭受攻讦第713章 普及教育第457章 大唐版“龙组”第380章 太常少卿第十九章 炒茶第799章 从长安来的匠人第482章 林邑国第七十三章 跻身大唐公务员行列第761章 海贼据点所在第734章 下江南第281章 新式建筑第七十章 寻芳阁第七十二章 搬救兵,我也会啊!第1103章 静思第774章 海贼老巢第703章 等候的初晨第1158章 四女试香第四十六章 出发洛阳城第477章 大梦谁先觉第395章 前往鸾州第290章 从前有个人……第935章 敢为天下先第637章 彩礼第380章 太常少卿第1179章 苦差事第1162章 皇帝也补习第915章 集会泾阳第596章 谪仙人第525章 雁过拔毛第837章 攻占倭国之后要做的事第165章 李泰的望远镜第590章 再谏军功章第1065章 谈判第1127章 书院改革第326章 长安城中流言乱第233章 唐太宗吞蝗第725章 策将安出?第1148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818章 螳臂当车第350 要想富,先修路第584章 烤肉以振军心第1108章 接生第288章 侠士者说第774章 海贼老巢第758章 什么怪鱼头?吃了!第七十七章 剧本第895章 去你妈的,撕破脸皮第217章 挑拨第1109章 产钳第971章 阿尔罕的本事第1052章 传闻第900章 人口普查第382章 煤场分号第1148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七十三章 跻身大唐公务员行列第954章 被香味引来的吐谷浑斥候第1074章 吐蕃人找上门第1081章 大唐的手不够长啊第二十八章 题诗逸香居第596章 谪仙人第667章 白骨京观第226章 重返长安第943章 收棉花第464章 纯属杜撰第923章 试行新商法的准备工作第866章 一点一点,万世永昌第162章 刊印第281章 新式建筑第303章 书局的真正目的第793章 红衣大炮第1137章 放手一搏第453章 纵横之士第450章 又逢王玄策第184章 说降李正宝第790章 倭国暴民第698章 高句丽,修长城第775章 把自己变成由头第947章 白驹过隙啊第991章 祭祀英魂第587章 荡灭突厥第172章 无名女子第915章 集会泾阳第535章 虚与委蛇第1136章 九死一生的办法第569章 临行之托第1164章 李老二送钱第972章 情势不同了第936章 夜入宫第185章 一箭双雕第1051章 波斯王子惊呆了第165章 李泰的望远镜第962章 疑惑不解第1125章 大佬们都炸裂了第842章 及时雨第716章 获益匪浅第三十四章 制盐之法第636章 陈玄素
第979章 有节是秋筠第1059章 身体有恙否?第784章 倭使第892章 遭受攻讦第713章 普及教育第457章 大唐版“龙组”第380章 太常少卿第十九章 炒茶第799章 从长安来的匠人第482章 林邑国第七十三章 跻身大唐公务员行列第761章 海贼据点所在第734章 下江南第281章 新式建筑第七十章 寻芳阁第七十二章 搬救兵,我也会啊!第1103章 静思第774章 海贼老巢第703章 等候的初晨第1158章 四女试香第四十六章 出发洛阳城第477章 大梦谁先觉第395章 前往鸾州第290章 从前有个人……第935章 敢为天下先第637章 彩礼第380章 太常少卿第1179章 苦差事第1162章 皇帝也补习第915章 集会泾阳第596章 谪仙人第525章 雁过拔毛第837章 攻占倭国之后要做的事第165章 李泰的望远镜第590章 再谏军功章第1065章 谈判第1127章 书院改革第326章 长安城中流言乱第233章 唐太宗吞蝗第725章 策将安出?第1148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818章 螳臂当车第350 要想富,先修路第584章 烤肉以振军心第1108章 接生第288章 侠士者说第774章 海贼老巢第758章 什么怪鱼头?吃了!第七十七章 剧本第895章 去你妈的,撕破脸皮第217章 挑拨第1109章 产钳第971章 阿尔罕的本事第1052章 传闻第900章 人口普查第382章 煤场分号第1148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七十三章 跻身大唐公务员行列第954章 被香味引来的吐谷浑斥候第1074章 吐蕃人找上门第1081章 大唐的手不够长啊第二十八章 题诗逸香居第596章 谪仙人第667章 白骨京观第226章 重返长安第943章 收棉花第464章 纯属杜撰第923章 试行新商法的准备工作第866章 一点一点,万世永昌第162章 刊印第281章 新式建筑第303章 书局的真正目的第793章 红衣大炮第1137章 放手一搏第453章 纵横之士第450章 又逢王玄策第184章 说降李正宝第790章 倭国暴民第698章 高句丽,修长城第775章 把自己变成由头第947章 白驹过隙啊第991章 祭祀英魂第587章 荡灭突厥第172章 无名女子第915章 集会泾阳第535章 虚与委蛇第1136章 九死一生的办法第569章 临行之托第1164章 李老二送钱第972章 情势不同了第936章 夜入宫第185章 一箭双雕第1051章 波斯王子惊呆了第165章 李泰的望远镜第962章 疑惑不解第1125章 大佬们都炸裂了第842章 及时雨第716章 获益匪浅第三十四章 制盐之法第636章 陈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