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章 女皇和昏君

洛阳。

上阳宫,含风殿。

殿中气氛紧张,剑拔弩张。

御史大夫崔义玄举笏进奏,“长孙无忌谋逆,皆由褚遂良、柳奭、韩瑗等人煽动而成,柳奭还和皇宫内勾结,谋行鸩毒皇上,此外,于志宁应该治罪。”

崔义玄出身清河崔氏,但却有瓦岗背景,隋末时曾投附李密,后劝李密大将黄君汉归唐,得授怀州司马,青丘县公,在武德和贞观两朝,不得重用,一直在外为官。

不过他本身就有瓦岗经历,族妹崔氏又是枢密副使程咬金的续弦夫人,所以在开元朝还是得到机会。

尤其是因为李胤对半岛的战争打了十年,虽说拓疆数千里,但前后也战死海东十万军,这其中奚契、靺鞨以及归附的辽人占了多数,但中原唐军也是死伤数万,在江浙一带,就因为造船任务紧迫,官员乘机贪污压迫百姓,而逼反了当地百姓。

不堪贪官污吏的逼掠,睦州妇女陈硕真与妹夫章叔应在睦州清溪组织农民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妹夫为仆射。

起义后,他们迅速的突袭桐庐,攻克睦州,又分兵攻歙州、婺州,一时声势大振,江南居然无数人响应。

不过义军虽然声势很大,但朝廷反应迅速。

调扬州刺史房仁裕发兵南攻,婺州刺史崔义玄率军北讨,前后数战,义军兵败如山,到十一月,两军汇合,中国第一位称帝的女皇帝陈硕真也被俘,起义失败。

本来陈硕真的起义,不值一提。

毕竟大唐经过贞观之治,盛世太平,民心还是不错的。

只是因为东征,派给浙江地区造船任务较紧,而有些官吏乘机贪污压迫百姓,恰又逢当年夏季大水,造成不少州县受灾。百姓要求开仓放粮,但地方官员却不肯,说仓中之粮是预备的军粮不敢擅动,要先奏报朝廷批复才行。

灾民们饥饿难耐,胆大的陈硕真带人偷偷的打开了粮仓分粮,事后官员追查,将陈硕真抓起来打的遍体鳞伤,定下死罪。

夜晚,灾民们冲入牢房,救出陈硕真,拥她逃入三县交界处的覆船山中。

官方追捕甚急,灾民们都惶恐不安。

陈硕真本来就秘密信奉摩尼教和道教阁皂宗,朝廷贞观以来对佛道限制很严格,但地方上各教派的秘密传教却依然很厉害,尤其是在江南之地。

于是陈硕真便让人散布消息,说自己在深山遇到了太上老君,并被收为弟子,创立火凤社,称自己是九天玄女下凡,号称赤天圣母。过段时间,又宣称得到太上老君的神谕。

眼看信众越来越多,她便干脆起兵自称皇帝。

其实后来崔义玄上报给朝廷的奏报中称,陈硕真本就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自幼父母双亡,与妹妹相依为命,后来成为纺织女工。在工坊,迷信了秘密传教的麾尼教和道家的秘教阁皂宗。

后来干脆就假扮道姑,开始传教,本质上就是未经朝廷许可,没取得度牒的私自出家,以及非法传教。

她打开官仓放粮,其实也是早有预谋想趁灾情收买人心,然后趁机举旗做乱,事实也是如此,开仓被抓后,就是被她的秘教火凤社所救,这个火凤社其实早就由阿硕真秘密创立,并不是在开仓逃入山中后才创立的。

从汉朝的太平道再到五斗米教,再到后来的什么弥勒教啊等等,历朝以来,用这种宗教为幌子造反作乱的例子太多了。

崔义玄毕竟曾也瓦岗出来的,多年在地方上任职,本事还是不错的,所以接到命令后对陈硕真是不屑一顾,这年头还敢自称有法术,也不看看时机,若是隋末那种大乱世里,这套还能蛊惑不少人,但在这个时候,就算一时有灾,但也不可能有多少做乱造反的基础。

崔义玄只带着州中团练就灭了他们。

事后论功行赏,已经与许敬宗、崔敦礼等宰相们关系很好的他,也被皇帝特别召见,在一番奏对后,李胤对他很满意,直接提拔为御史大夫。

崔义玄入朝之后,迅速就与许敬宗、李义府等站到一边。

长孙无忌谋反案,就是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辛茂将等联手搞的,但却也是奉上意而行,案子的起端就是崔义玄指挥李奉节举报太子舍人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朋结党。然后顺着就把长孙无忌牵扯了进去。

崔义玄在此案中出力很大。

李胤坐在殿上,长叹一声。

“事到如今,朕依然认为,舅舅只是因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朕之间不过有一点点小隔阂,怎么可能就到了谋反的程度呢?”

这话一出,许敬宗等人是丝毫不为所动更不意外。

就连殿上其它大臣们,其实也早就看穿了皇帝的面目了,明明是皇帝一手策划了这桩大案,结果却还说这种话。

其实皇帝继位之初,就迫不急待的把秦琅赶出了朝,此后本来朝堂上分为两派,以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柳奭于志宁等一派,然后是许敬宗崔敦礼来济李义府等一派,两派实力相当,分掌朝政。

李胤对此却是非常不满的。

所以后来搞出了枢密院和三司,不断的削宰相之权,加强君权。

但在开元前几年,许敬宗和长孙无忌虽然分别代表着两大势力,却关系较好,是互相合作的关系,这对李胤来说,绝不是好事。

皇帝嘛,最需要的就是掌握平衡,如果臣子们都一团和气,那皇帝可就有被架空的危险。

所以在开元五年起,李胤就频频搞事。

李胤也曾暗示长孙无忌致仕退休,甚至愿意在辽东给他再赐封一大块世封地,但长孙无忌并不愿意归隐。

最后李胤只好另寻他法夺权。

中书舍人李义府因为得罪了长孙无忌,本来要被贬官,许敬宗出面求情,长孙无忌也只肯让他贬的近些,却坚决要把他踢出朝堂。李义府心有不甘,最后心生一计,向皇帝上了一道秘本。

李义府在密奏上列了些苏皇后无德,太子李象不贤的内容,然后建议废后换储,这个密奏有些胆大,但却让李胤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因为李义府很清楚的知晓皇帝想夺权的心思,所以提供了突破口。

李绩为枢密使,属于不问朝政的那种人。

而许敬宗和长孙无忌关系不错,双方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所以要夺权,先得分化这两派。

废后换储就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只要提出废苏氏立秦氏,那么长孙无忌等肯定反对,而许敬宗、崔敦礼本来都是秦琅拉起来的山头,他们当然愿意支持秦琅的妹妹为皇后,更支持秦琅的外甥做太子,这样就能保证他们在朝中的地位更稳固,利益更持久。

两派一分化,李胤就立马不被动了。

让许敬宗和长孙无忌两派内斗,皇帝可就能坐山观虎斗了。

李胤在读过李义府的奏章后,马上召见了他,一番密议过后,皇帝让翰林院白麻宣相,李义府加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入政事堂为相。

长孙无忌本来要把李义府一脚踢去岭南,许敬宗出面,才答应踢去关中,谁知道皇帝却拜他为相,这可就让长孙无忌恼怒万分。

可更料不到,皇帝马上带着秦贵妃亲临长孙无忌府中,送去许多钱财珠宝,然后暗示想要废苏立秦,并许诺,等四皇子晋王李贤加冠后,到时从长孙无忌孙女中择一淑女婚配。

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示好了,但没出李胤预料,长孙无忌拒绝了。

理由是苏氏为皇帝元配发妻,也没有什么失德之举,不当废除,至于太子李象,已经为储多年,且是当年圣祖选定的,怎么能换储呢。国之储君,一国之本啊。

李胤从长孙无忌府中回去后,舅甥二人的关系也算是难以回头了。

接下来,也就正式开始了朝中近十年之争的废后换储之争,许敬宗、崔敦礼等果然迅速转变立场,很快就都成了同意废后换储的支持者,跟长孙无忌等掐了起来。

原本一团和气的政事堂宰相,立马就泾渭分明的成了两派,斗争也就越来越激烈。

等到开元十三年此时,斗争也终于到了最白热化的阶段,因为李胤成功的得到了军方大佬们的支持,枢密使李绩,副使程咬金、苏定方、牛进达,大将梁建方、高侃、高甄生、刘仁轨、薛仁贵等都站到了皇帝这边,公开表态,废后本是天子家事,何须问宰相?

这个态度一出,李胤终于可以收网,对长孙无忌等再无半点忌惮。

于是乎,韩瑗、柳奭、褚遂良等先后被各种罪名罢相贬出京,紧接着把长孙无忌也给牵连进谋反案。

到现在,也是正式收网的时候了。

许敬宗站了出来。

“陛下,臣始末推究反复查证,他们反状已露,陛下犹以为疑,此非国家社稷之福啊!”

李胤长叹一声。

“我家竟然如此不幸,亲戚间屡有异志,往年齐王祐和汉王元昌、魏王泰谋反,后来吴王恪、荆王元景亦谋反,多位姑父、妹夫也参与谋乱,如今元舅又如此,使朕还有何脸面再见天下之人。”

但话锋一转,“兹事若实,如之奈何?”

许敬宗再劝,“陛下,遗爱乳臭儿,与一女子谋反,如何能成事?但无忌与先帝谋取天下,天下服其智,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若一旦窃发,陛下遣谁当之?今赖宗庙之灵,皇天疾恶,因按小事,乃得大奸,实天下之大庆也。”

“臣唯恐无忌窘急发谋,振臂一呼,到时同恶云集,必为宗庙之忧。臣昔见宇文化及及其父宇文述为隋炀帝所亲任,结以婚姻,委以朝政,宇文述死后,化及复又典领禁军,可一夕于江都作乱弑君,先杀不附已者,臣家当年亦遭此祸,于是大臣苏威、裴矩之徒,皆舞蹈马首,唯恐不急,黎明遂倾隋室。”

“陛下,前事不远矣,望陛下速决之!”

崔敦礼、李义府皆上前,请皇帝速斩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柳奭一党。

皇帝沉默了一会。

“此事当问请太师,传令,速派人往吕宋召太师秦琅入朝辅政,主持朝政大局!”

李义府再次弹劾于志宁,称于志宁也是长孙无忌一党,不能让于志宁再窃居高位,同时请皇帝下旨,将长孙无忌一党在朝为官的兄弟子侄尽皆夺职,令有司逮捕下狱审讯,以免这些人狗急跳墙,谋逆造反。

皇帝皆准。

于志宁此时为尚书右仆射,站在殿中,气的浑身发抖,却已经无法辩夺,因为他也早看出来今天这金殿之上本就是个局,再多解释也不会有用的。

最终,于志宁只得冲着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等人大骂,“奸佞贼臣!”

侍卫将于志宁冠带摘去,将他拖出去,于志宁望着那御坐上的天子,忍不住骂出了声,“昏君!”

第1281章 危险第1335章 禁军哗变第543章 雄威边塞镇西军第268章 长安北市第667章 玄奘学瑜珈第1334章 覆巢之下第954章 马过蓝关第495章 八仙过海第1055章 松州诈鸡局中局第938章 贞观四贵第228章 兰亭序第610章 图穷第1461章 时机第764章 神机营发威第 311章 秦琅夜宴图第1417章 守护第655章 神机营第1140章 圣人托孤第45章 新鲜出炉上柱国第1006章 分道扬镳第465章 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第1173章 太子发难第74章 罗士信第897章 血盾金狮秦家人第641章 不抑兼并第131章 秦家新品第627章 异姓兄弟第1178章 夫唱妇随第11章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第1043章 亲上加亲第1025章 秦卫公怒鞭太子第1215章 大清洗第1061章 噶尔什么东赞啊第37章 单枪匹马救王妃第1403章 太师何不带吴钩,收取西域五十州第808章 五府经略第1208章 绿李第1398章 宣慰南洋第228章 兰亭序第363章 赐婚闻喜县主第1192章 可喜可贺第1267章 老师救我第811章 海上遭遇第908章 马革裹尸第470章 警告第825章 黄雀第1011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633章 太子的恶梦第1015章 虽胜犹败第136章 朕与将军解战袍第62章 白鹿第901章 武运昌隆第366章 联姻第1374章 把握不住第826章 军令第744章 宰相家的八百石胡椒第369章 驱虎吞狼第1280章 位极人臣请归去第1185章 快刀斩第61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139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35章 玄甲骑兵第41章 翼国公、长安令第438章 北伐第960章 节度点兵第900章 警钟长鸣第1381章 组阁第1433章 优抚厚赏第999章 马踏连营第498章 绯闻第201章 矫诏第691章 暗授机宜第366章 联姻第609章 铁鹞子第308章 骑虎难下第806章 庶子联盟第80章 匹马孤剑,崩围陷阵第104章 秦琅杀人不用刀第18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150章 唐皇第934章 朝中巨变第1454章 延英殿第533章 火烧羌河绝退路第1356章 乐极生悲惊变故第1334章 覆巢之下第387章 神仙打架,老武遭殃第961章 入乡随俗第1469章 名门气派第730章 秦家的扩张第1051章 齐忠武王第51章 削爵夺职第268章 长安北市第208章 羽林军第4章 身在曹营心在汉第556章 虽九死而犹未悔第986章 侯君集第808章 五府经略第462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1294章 长安故人第282章 豹子头
第1281章 危险第1335章 禁军哗变第543章 雄威边塞镇西军第268章 长安北市第667章 玄奘学瑜珈第1334章 覆巢之下第954章 马过蓝关第495章 八仙过海第1055章 松州诈鸡局中局第938章 贞观四贵第228章 兰亭序第610章 图穷第1461章 时机第764章 神机营发威第 311章 秦琅夜宴图第1417章 守护第655章 神机营第1140章 圣人托孤第45章 新鲜出炉上柱国第1006章 分道扬镳第465章 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第1173章 太子发难第74章 罗士信第897章 血盾金狮秦家人第641章 不抑兼并第131章 秦家新品第627章 异姓兄弟第1178章 夫唱妇随第11章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第1043章 亲上加亲第1025章 秦卫公怒鞭太子第1215章 大清洗第1061章 噶尔什么东赞啊第37章 单枪匹马救王妃第1403章 太师何不带吴钩,收取西域五十州第808章 五府经略第1208章 绿李第1398章 宣慰南洋第228章 兰亭序第363章 赐婚闻喜县主第1192章 可喜可贺第1267章 老师救我第811章 海上遭遇第908章 马革裹尸第470章 警告第825章 黄雀第1011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633章 太子的恶梦第1015章 虽胜犹败第136章 朕与将军解战袍第62章 白鹿第901章 武运昌隆第366章 联姻第1374章 把握不住第826章 军令第744章 宰相家的八百石胡椒第369章 驱虎吞狼第1280章 位极人臣请归去第1185章 快刀斩第61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139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35章 玄甲骑兵第41章 翼国公、长安令第438章 北伐第960章 节度点兵第900章 警钟长鸣第1381章 组阁第1433章 优抚厚赏第999章 马踏连营第498章 绯闻第201章 矫诏第691章 暗授机宜第366章 联姻第609章 铁鹞子第308章 骑虎难下第806章 庶子联盟第80章 匹马孤剑,崩围陷阵第104章 秦琅杀人不用刀第18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150章 唐皇第934章 朝中巨变第1454章 延英殿第533章 火烧羌河绝退路第1356章 乐极生悲惊变故第1334章 覆巢之下第387章 神仙打架,老武遭殃第961章 入乡随俗第1469章 名门气派第730章 秦家的扩张第1051章 齐忠武王第51章 削爵夺职第268章 长安北市第208章 羽林军第4章 身在曹营心在汉第556章 虽九死而犹未悔第986章 侯君集第808章 五府经略第462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1294章 长安故人第282章 豹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