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2章 定策

秦琅轻抿了口参茶。

吕宋百姓一般喜欢在吕宋红茶里加上姜,带有点辣味,秦琅平时是更喜欢喝绿茶的,喝起来淡一些,却又回甘绵长。

这年头人参不贵,早些年更加便宜,没多少人当回事。最早开始大量从辽东靺鞨人那里贩购人参的还是秦家,早年那些几十年上百年的老山参,那是真便宜啊。不过几十年了,现在那种百年老参也难得一见,价格极高了。

如今靺鞨那边也出现了许多专门的采参人,一般好山参了就是一二十年的,这年头基本上还没人工种植参,野生的也多,虽然采参辛苦,但只要有经验,比起打猎耕种还是划算的多。

人参鹿葺貂皮现在成了靺鞨人三宝,在中原也深受贵族们的喜爱。

靺鞨人这些年也老实了,不怎么闹腾了,如今分属于渤海都护府和黑水都护府,黑水那边的还很野蛮落后,那是茹毛饮血的渔猎部族,平时也跟唐商交易皮毛鱼干之类的。而渤海都护府这边的靺鞨人,算是熟胡。

早年跟高句丽人勾搭的眉来眼去,甚至不少靺鞨人是加入了高句丽国的,后来也有许多迁往中原,比如说燕国公李谨行,跟秦琅关系较好,他爹突地稽就是靺鞨的一个部落酋长,早年内斗失败,带着部落到营州投奔隋朝,后来还入关到了幽州,隋末主动归附大唐,还出兵助战,所以得以授刺史、封国公,管着自己的部落人马。

虽说后来这侨置州取消了,但李谨行他们的日子却越过越好,主要就是靠搞贸易,回去跟靺鞨人贸易。

李胤在位时,平定朝鲜半岛后,就对白山部、粟末部为主的诸靺鞨部找事发兵,打的各部最终老老实实的接受了大唐在其地设立渤海都护府,设立了一些正州以及军镇军屯,并建立驿站、边市。

后来连奚契也打的节节败北,最终只得在科尔沁草原落脚,燕山北的松漠饶河老家都不要了,全都送给了大唐。

仅从这方面来讲,李胤对大唐其实有不少功劳的。

李胤在位十五年,并不全是乱来的。

枢密院也好,转运司也罢,甚至就是宣徽院、翰林院这些,对于立国近五十年的大唐来说,对如今这么庞大的中原帝国来说,权力的平衡其实很重要。

李胤并没做错什么。

李世民当初把三省之权,渐合并到了政事堂上,虽然在决策执行诸方面确实加快了效率,对大唐当初改革以及后来的蒸蒸日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李世民也是个有远见长识的皇帝,天子圣明,国力强盛的时候,自然不用担忧。可以后,如此强势的政事堂,却是个隐患。

所以李世民后来才会设翰林院,分了内制之权,本身就是分了决策之权。

从政事堂的集权,再又到翰林院分权,这是一个必然过程。到了李胤时,继续削政事堂权,分兵权于枢密院,分财权于转运使,甚至皇帝还在内廷又设立宣微院、护军中尉等,本质上就是内外朝并举的这么一种相互制约的格局。

有错吗?

并没有错,其实从秦汉到隋唐,不管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三公,还是汉代的三公九卿,以及后来的中外朝制,再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再到如今的东西两府制等,都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集权然后分权,然后再集权然后再分权,在这个过程里,不断出现新的官制。

就如三公最早是国家宰相,后来慢慢就变成虚衔,再后来,内朝又变成了外朝,然后又有了新内朝。

尚书令、中书令、侍中这些原本就是内朝官名。

而三公九卿,发展到后面,就都被架空,反没了实权。

隋文帝时,都堂在尚书省,都堂就相当于贞观以后的中书门下,左右仆射的权力也一度是最高的,但到了贞观后期开始,中书令和侍中反而已经成为朝中权势最高的宰相,左右仆射和尚书省反而已经大不如前,尚书省甚至完全成了行政机构了。

相权强力,必须只有在强君的时代才合适,否则便会出现权臣,甚至是国家权力失衡,然后就是内乱。

但大唐已经是第四代天子了,以后还想再出现李世民这样的强人皇帝,就比较难了。

所以秦琅其实是赞成相权分割,以形成新的权力平衡的,东西两府分掌文武,加上财权另立,这样挺好的。

若再算上翰林院和御史台,那么就算是政事堂首辅,想轻易的掌握朝政也很难了,除非是秦琅这样特殊的存在,但一般情况下,秦琅这种也难以再现。

“枢密院是太上皇设立的,东西二府,分掌文武,这并没有错。”

沉吟良久。

秦琅放下茶杯,缓缓开口。

一开口,就先定了个调子。

既然没错,那就没必要再更改。

以前没枢密院,这军事决策权也同样属于政事堂宰相们,但现在不一样了。

“不过虽说文武分立,但也不是说以后就完全分家了,既然是二府并立,那么以后军国大事,圣天子召开御前廷议,政府宰执都可以议论嘛。”

秦琅的意思倒也简单,先前削宰相武权,军政之事尽归枢密院,宰相们无权过问,现在秦琅意思是枢密院没理由废除,但以后军国大事,宰相也可以参与,有列席会议、发言建议权。

两府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军国大事,一般军事事务,则由枢密院负责。

当然核心的军事决策权,还是由西府的帅臣们提供建议,最终由皇帝批复的。

同样的,国家非军事的大事,西府的执政们也可以有发言权建议权的。

甚至秦琅还提到,如今的情况,过去的两衙诸卫军的大将军、将军们,其实早就已经不再有实际职事,基本上已经论为了一种衔阶。

故此在这种情况下,枢密院执掌军政,就很有必要了。

这样一来,政事堂宰相们也能专心安于内政,军队和打仗的事就交给专业的帅臣们去干。

“三郎,这国家财赋总不能再单独分出去,没有财权,这政事堂相公又如何称宰相?”许敬宗道。

秦琅还是那个态度。

“财税于国家来说也是万般重要的,而且到如今,财税也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专业,所以成立三司,以转运使统领三司使,专管国家财税,我认为是合理的。”

许敬宗和李义府都没料到,秦琅居然是这个态度,十分意外。

枢密院掌军政权,转运司掌财税权,御史台掌监督权,翰林院还分了内制权。

这政事堂剩下的权力还真不多,虽然说是掌朝廷中枢决策大权,可没了军事财税监督大权,这相权已经削弱太多了。

可眼下唯一能够更改制度,让政事堂收回这些大权的秦琅,却持支持分权态度,这让他们也是既意外又无奈。

第一次正式会议有点虎头蛇尾,两位大老的提议被秦琅驳回后,其它几位宰相似乎也都没心思再谈其它的。

于是最后秦琅谈了点人事调整。

要继续肃清韦萧逆贼余党,清除逆贼流毒后要及时填补空缺位置,选拔忠臣贤良,最后便是关于今年补考会试的工作要抓紧,还得加紧加开恩科的举行,保证一切顺利。

秦琅亲自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人事任用提议,自然没有人反驳。

会议结束,裴行俭和贾润甫回尚书省去,来济也到一边的中书省公房去,而上官仪去门下省。

许敬宗、李义府不兼三省职,所以仍留在政事堂的自己公房里办公,秦琅则入宫面圣,皇帝刚才就又派人来请了。

到了宣政殿,皇帝问起政事堂会议,秦琅也就直接把情况说了。

“不需要把枢密院和转运司裁撤吗?”

“没有必要,东西二府分掌文武大政,这是能保大唐安稳的良政,不用更改。”

“权财也仍归转运司?”

“财政税赋这块很复杂,何况三司不仅是管财税,还管转运、救济、常平、盐铁等等,是总管全国经济的衙门,大唐万里疆土,亿万子民,经济若出半点问题,整个天下都要因此动荡,所以还是要稳一些。”

“臣不仅建议保留转运司和三司使,甚至还要加强。”

秦琅建议于转运司下再增设市舶总署、统计总署、审计总署、以及税务总署。

甚至税务总署下,还要建立一支遍及全国的税警团,征税以后直接就由税务部门负责,遇到偷税逃税抗税行为的,一律由税警负责。

税务部门不仅受本级各道州县衙的管理,也接受上一级税务部门的管理,双重领导制。

“之前新税法后,朝廷走了段弯路,搞什么统一折钱纳税,臣觉得这并非是好事,这是怠政懒政,让工商百姓全都把征收的税赋都折成钱代缴,这固然是方便了征税部门,但却有害民累民之苦。”

“就好比百姓缴纳田赋,种什么缴什么,稻粟麦原本都可以缴,而现在却非要让百姓折钱纳税,那么农民就得先把地里的粮食卖掉换成钱,然后再上缴,这看似只多了一步,但实际上会有许多商人趁这机会侵害剥削农民,他们会在粮食收获季节,故意压低粮食收购价······”

“朕想不到居然还有这些事情。”年轻的皇帝有些惊叹。

第1199章 震惊朝野第1423章 隐患暗生第737章 房玄龄第136章 朕与将军解战袍第588章 不动如山第373章 杨贵妃第898章 月黑风高段蛮来第1237章 吕宋第260章 做条死狗第287章 李靖第360章 长安之盟第706章 秦家八锏第1254章 心照不宣第810章 养寇第796章 鹰巢老人第1027章 摘金挂印第543章 雄威边塞镇西军第483章 上洛第1347章 太师第1295章 强硬天子第910章 镇海军使第1048章 当国相公第1074章 畏威名退避三舍第1374章 把握不住第906章 拒不入朝第1204章 今日始称孤道寡第942章 国本之危第1425章 薅大唐羊毛第1187章 公主有喜第958章 监军太监第32章 共赴黄泉第375章 执掌东宫第640章 白麻宣拜第111章 小金库第525章 卷土又重来第768章 为,为所欲为第1332章 亵渎皇恩第484章 宋江第1201章 开衙建府第251章 冬笋炒肉第114章 忍无可忍第1352章 削夺王爵第699章 天子亲临第593章 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第1377章 噩耗第902章 绝地反击第1291章 草莽江湖暗杀令第1324章 得不到的便毁掉第1156章 兵强马壮第876章 生不逢时第981章 乌鬼第431章 勿谓言之不预第1391章 逼迫辞相第1263章 老泰山第1140章 圣人托孤第1050章 一石二鸟第622章 开疆第636章 舌战群儒第379章 十八学士第1416章 吕宋太师第1013章 太子傲气九重天第24章 犁庭扫穴第801章 围攻光明顶第911章 桃色绯闻第1074章 畏威名退避三舍第144章 玄甲骑劫杀第1150章 过江猛龙第1433章 优抚厚赏第565章 秦太尉第596章 十面埋伏第1131章 大将生来胆气豪第357章 位极人臣第1138章 九龙破城奏凯歌第1128章 夜借东风焚辽城第1084章 借刀第920章 怒挞崔氏第616章 跪下叫爷爷第1112章 泰山捉婿第622章 开疆第562章 屠城三日第325章 千年秦家第143章 挖坟第177章 谋危社稷第302章 怪琴、神牛第330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644章 变法第554章 我以我血荐轩辕第464章 以吾之名第282章 豹子头第149章 九骑出长安第1203章 八郎八尉第1218章 大凶第663章 战争之王第377章 卫国公第241章 封桩钱第315章 再惊天子第625章 摄司空第636章 舌战群儒第417章 悔不当初
第1199章 震惊朝野第1423章 隐患暗生第737章 房玄龄第136章 朕与将军解战袍第588章 不动如山第373章 杨贵妃第898章 月黑风高段蛮来第1237章 吕宋第260章 做条死狗第287章 李靖第360章 长安之盟第706章 秦家八锏第1254章 心照不宣第810章 养寇第796章 鹰巢老人第1027章 摘金挂印第543章 雄威边塞镇西军第483章 上洛第1347章 太师第1295章 强硬天子第910章 镇海军使第1048章 当国相公第1074章 畏威名退避三舍第1374章 把握不住第906章 拒不入朝第1204章 今日始称孤道寡第942章 国本之危第1425章 薅大唐羊毛第1187章 公主有喜第958章 监军太监第32章 共赴黄泉第375章 执掌东宫第640章 白麻宣拜第111章 小金库第525章 卷土又重来第768章 为,为所欲为第1332章 亵渎皇恩第484章 宋江第1201章 开衙建府第251章 冬笋炒肉第114章 忍无可忍第1352章 削夺王爵第699章 天子亲临第593章 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第1377章 噩耗第902章 绝地反击第1291章 草莽江湖暗杀令第1324章 得不到的便毁掉第1156章 兵强马壮第876章 生不逢时第981章 乌鬼第431章 勿谓言之不预第1391章 逼迫辞相第1263章 老泰山第1140章 圣人托孤第1050章 一石二鸟第622章 开疆第636章 舌战群儒第379章 十八学士第1416章 吕宋太师第1013章 太子傲气九重天第24章 犁庭扫穴第801章 围攻光明顶第911章 桃色绯闻第1074章 畏威名退避三舍第144章 玄甲骑劫杀第1150章 过江猛龙第1433章 优抚厚赏第565章 秦太尉第596章 十面埋伏第1131章 大将生来胆气豪第357章 位极人臣第1138章 九龙破城奏凯歌第1128章 夜借东风焚辽城第1084章 借刀第920章 怒挞崔氏第616章 跪下叫爷爷第1112章 泰山捉婿第622章 开疆第562章 屠城三日第325章 千年秦家第143章 挖坟第177章 谋危社稷第302章 怪琴、神牛第330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644章 变法第554章 我以我血荐轩辕第464章 以吾之名第282章 豹子头第149章 九骑出长安第1203章 八郎八尉第1218章 大凶第663章 战争之王第377章 卫国公第241章 封桩钱第315章 再惊天子第625章 摄司空第636章 舌战群儒第417章 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