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章 封王释兵权

午后。

皇帝紫宸殿召见宰执。

新晋两府宰执只有首辅中书令秦俊和枢密院使秦理叔侄未至,其余人悉数入阁。

殿中,还有翰林院大学士、学士承旨刘仁轨,翰林院学士兼知制诰狄仁杰,另外两个起居郎,还有两个殿中侍御史,一个政事堂堂后官阁老,一个中书舍人阁老。

此外,御史大夫崔修业以及计相长孙延也都在。

殿中气候有些紧张。

东西两府的长官不至,结合最近朝中的一些传闻,入阁的诸臣也都有些猜到今天可能要发生的事情。

对于如今这局势的走向,有人担忧,有人却感觉似乎松口气,好像一直以来压在头上的大山要搬走了。

皇帝驾临。

六位内廷宦官使臣也一起到来,列席会议。

“诸卿且稍等一下,朕已经派人去请天后前来。”

太后已经还政天子,平时已经不再参与国事,今天皇帝要请太后前来,足说明这次事情不小。

“既然国舅已经与圣人说明心声,去意已决,朝廷自然也不能强人所难。”

太后似乎来之前已经做了决定,所以来到殿中,坐于帘后,直接表明态度,支持秦俊和秦理两人辞相。

不过该给的体面得给。

毕竟秦俊和秦理是自己辞相,并不是引咎辞职,这两位是国家功臣。

秦俊晋太傅,授开府仪同三司之阶,赐世封东胜都督府都督、东胜国王,加尊护国翼王。

赐实食邑万户。

秦俊致仕后仍领全份俸禄,并特别供给护国翼王每月两万贯加俸。

秦俊诸子,以其嫡长子秦孝杰为护国翼王世子,授阶金紫光禄大夫,以庶长子秦孝忠为武安郡王、世封东曹州都督,授阶银青光禄大夫。

以秦俊嫡次子秦孝康为魏国公,授阶正议大夫。

·······

枢密使秦理秦怀道请辞枢密使,朝廷同意其致仕,特赐晋封济南郡王爵。

特旨济南郡王秦理以从一品骠骑大将军阶致仕,加封太尉,赐世封乌孙州都督,致仕后领全俸,且每月加俸万贯。

其嫡长子为济南王世子,嫡次子授爵梁国公,庶长子为历城县公,皆授银青光禄大夫散阶。

乌孙州,取名自历史上曾与月氏一起从祁连山西迁的那支汉代时西域古游牧部族。

公元前二世纪初,乌孙人与月氏人都在河西一带游牧,北邻匈奴人。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人攻杀,当时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出生,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

后来冒顿单于进攻月氏,月氏战败西迁至伊丽河流域,后老上单于与乌孙昆莫猎骄靡全力进攻迁往伊丽河流域的月氏,月氏不敌,南迁大夏(吐火罗),只有小部份人留居当地。

在塞人与月氏大部南下以后,乌孙迁至伊丽河流域,与留下来的塞人、月氏人一起游牧,建立了乌孙国。

张骞出使西域,希望与乌孙建交和亲,甚至提议让乌孙迁回河西故地,可当时乌孙内讧,后来乌孙王派使者随张骞返回长安,见识到了大汉的日益强盛,于是同意和亲,大汉此后两位公主和亲乌孙,只是当时的乌孙国虽和亲大汉,却又与匈奴和亲,两边摇摆,终究未能与大汉一起夹击匈奴。

左右摇摆的乌孙,虽占据了当时西域肥沃的七河流域,但最终却还是亡于内讧,直到魏晋南北朝初期,七河流域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悦般,但与此同时,在七河流域依然还有一支部落自称乌孙国,甚至直到北魏建立后,他们都还向中原派使朝贡过。

北魏希望联合乌孙共同夹击草原霸主柔然,之后乌孙被柔然数次进攻,战败后被迫西迁天山,最后南迁葱岭,与塞人同化,不再独立成国,从中原史籍中消失。

虽然乌孙始终都没能成为过草原上的霸主,始终只是个二流的势力,但是他们与匈奴人一起击败月氏后,占据的七河流域,却是西域最为富饶的一块地方。

七河流域,也一度是中原汉人王朝在西域的最西边界线。

因为七大河流汇入夷播海(巴尔喀什湖)而得名,不过其西南的楚河(碎叶河)是例外,没有汇入湖中,其余六河依次在湖的东南东北汇入,其中伊丽河更是成为其西面最大的河口,并形成了一片近万平方公里的河口三角洲,沼泽遍布,水网密集,是一片最肥沃的绿洲。

尤其是因为七河都是发源于天山山脉,雪山上的冰雪融化后的雪水往西汇聚,注入了夷播海,因为伊丽河的流量大,还使的夷播海形成了独特的西淡东咸的现像。

西部湖水是淡水,东部是咸水。

整个西域地区,因为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几大地理版块。

天山山脉分割南北,金山山脉和昆仑山脉则又是西域的南北两端界山,在天山又有几条小山脉再分出了几个地理单元。

准噶尔盆地、七河流域、费尔干纳盆地、河中地区、吐火罗等。

在这些地区里,最适合农耕的就是七河流域,七河流域里农耕条件最好的则又是伊丽河流域,从中上游的伊丽河谷平原,到入湖口的河口三角洲,这里有充足的水源,可以为农耕提供充足的条件。

其次是费尔干纳盆地,其独特的几乎封闭形状的山谷盆地,加上从天山上奔腾而下的雪水,都让盆地拥有非常好的农耕条件。

而处于药杀水和乌浒河中上游地区的河中地区,也因水而富饶了一片片绿洲平原。

七河流域的核心就是伊丽河谷,再加上碎叶河谷,加上夷播海的湖口三角洲平原。

从汉朝到大唐,在西域立足稳固后,都无不例外的会在夷播海东面的七河流域建立屯垦军团,因为这里能提供丰富的粮草。

甚至当年汉武大帝还曾试图夺取占据费尔干纳盆地这块宝地的大宛,不惜数次远征。

表面理由是汗血宝马,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地缘政治。

不过七河流域向来也是西域游牧部族争夺最激烈的地方,就在于这里优良的农耕条件,其实也是极佳的牧场。

而在地理条件上来说,越过天山山脉后,七河流域的地形上已经是极适合游牧民族做战的河谷平原地带,没有了高山深谷的包围封堵,虽然夷播海东南也有一道自天山山脉向西延伸的山脉,但这条山脉不高,而且有许多适合游牧民从容通过的山口,缺少分割阻拦的作用。

仅仅算是一条西域的明显势力分割线。

而夷播海虽然东西超过千里,但是湖的西面,却是世界最大的丘陵哈萨克丘陵,北接西伯利亚平原,西南为里海低地和图兰低地,东缘多山地。

这里向来就是游牧部族的冬季牧场,到了夏季,他们会转场到药杀水的中下游,或者到七河流域的南边,进入七河流域。

虽然在夷播海的北岸遍布荒漠化戈壁,但他们会往西南绕过戈壁,进入河中地区,然后再往东北绕过卡拉套山(千泉水),进入到七河流域。

不过当西域区域性的霸主衰弱后,往往西域各大版块就会陷入分裂割据状态,而这个时候,往往在夷播海北面哈萨克丘陵的部落,也就很难再重返到七河流域,或是河中两河流域。

此时西域的几方势力往往只在本版块内流动迁移,夷播海和其北面、西南地区的荒漠戈壁,往往就成为了天然分界线。

而在药杀水的左岸,是被称为饥饿草原的地带,一听名字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于是里海、夷播海虽然相隔很远,但险恶的地形,却成了西域的一道天然地理分界线。

西迁的游牧部族,往往也很难再回来。

远的匈奴,近的突厥可萨部等。

他们越过这些荒漠戈壁、高原、丘陵地带,去了里海低地或是黑海平原后,便再也不愿意回来了。

而当西域不能统一的时候,他们也很难经过别的版块,到哈萨克丘陵,或是里海低地转场过冬等。

大唐如今便是以夷播海为西界,夷播海东南地区的七河流域,就成了大唐在西域的核心,不过因为七河流域缺少足够的险阻,尤其是三角洲平原上一马平川,且沼泽、湖泊遍地,拥有大小几千个湖泊,这就使的朝廷一面要利用开发巨大肥沃的湖口三角洲平原,一面又还得在靠近天山的山脚险要处构建军事防御网。

碎叶、伊丽、清海这些传统的军镇,不断加固,一方面,朝廷加大往湖口三角洲平原的移民和分封。

秦理所获的乌孙州世封都督,乌孙州,便就在夷播海西南角上,条件不如东南的伊丽河口三角洲,但也还算不错。

朝廷在此设乌孙州,世封给秦理,也是把这块不算很肥但也不算瘦的地盘划给一位信的过,且有能力开发的功臣,让封臣投资开发。

这里恰处于朝廷计划修建的环夷播海烽台驿站的线路上,往南则是碎叶河,乌孙州地理位置比较重要,且有不错的发展潜力。

南北百里,东西三百里的乌孙州,地盘还是非常大的。

不过相比起占地起码八千平方公里的伊丽河三角洲,就不值一提了,朝廷把最大的三角洲控制在手,把最肥沃的伊丽河谷、碎叶河谷控制在手,周边环湖临河的一些大小绿洲、丘陵、高地拿出来封赏给大唐的功臣、边疆将士们,可谓是既显示了朝廷的大方,也让他们成为朝廷西域核心要地的屏障。

就如朝廷在热海北面,碎叶镇东北,伊丽城西南又增建了一个背依天山的新核心军镇赤土镇。

赤土城是曾经乌孙国的汗庭,不过历史上那座赤土城在热海的南面,并不在这个位置,这个位置是后世中亚第一大城阿拉木图所在。

朝廷选中这个位置,就是他处于碎叶、伊丽和夷播海三角洲这个三角的底边中心,同时这个位置也是伊丽河支流的肥沃绿洲中,这里既有绿洲之肥沃,更有天山之险要,北面夷播海南面热海,东面伊丽河,西面碎叶河。

既当交通要冲,又据湖山之险,这座赤土镇,甚至在军事上要远超伊丽和碎叶,即将成为北庭的新首府。

而最肥沃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反而不会设立一个新的大军镇,只是将设立西域最大的军屯以及移民屯垦区,西大荒农场,这里会凭借着丰富的河水资源等,建立起足够保障整个西域发展的农业区。

而据说,选择在西域夷播海边受封一块世封地,也是秦理自己的决定。

第1446章 东胜香港第1233章 汉李陵之后第1268章 奸情败露第783章 双冠凌烟阁第1412章 天子病危第1084章 借刀第1197章 吕宋国第891章 趁人之危第1101章 一人胜过十万兵第625章 论功行赏第1179章 巴朗盖第127章 大封赏赐,功列第一第1070章 壮士饥餐胡虏肉第1077章 问罪第217章 夜奔第889章第738章 浑水摸鱼第520章 奇耻大辱第1466章 分封万岛第971章 殖民时代第594章 继续深入第1067章 红旗半卷出辕门第472章 长安第624章 摄司空第128章 殿上斗殴第1135章 来将可敢留姓名第528章 铁骑绕龙城第123章 心病第868章 阿姹第649章 贞子第506章 浑水摸鱼第1209章 秦俊第93章 杀无赦第629章 小狐狸第1120章 辽东建安第1299章 独辟蹊径桃花源第1149章 太子许诺第661章 秦怀良为何发笑?第969章 不辟之土第843章 分道第634章 宫门拦驾第861章 临危受命第668章 李淳风第408章 太子兵变?第202章 斩王第568章 查验功绩第1291章 草莽江湖暗杀令第1203章 八郎八尉第289章 北地奴第408章 太子兵变?第453章 铁石心肠第639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885章 唐人街第369章 驱虎吞狼第120章 福利第393章 同宗异姓,亲亲贤贤,世封永镇第1002章 党争第890章 敲山震虎第13章 弑君者第8章 长安不良帅第11174章 借刀杀人第217章 夜奔第138章 和亲第1237章 吕宋第896章 算计第503章 李家有女初长成第474章 以毒攻毒第433章 识时务方为俊杰第389章 武二娘子入东宫?第1297章 同床异梦枕边人第2章 护犊子第1338章 再封秦氏第1069章 刀墙碎断吐蕃梦第492章 走人第1345章 借巢第1163章 中书门下第204章 李存义第553章 秦琼第251章 冬笋炒肉第1423章 隐患暗生第110章 征召还朝第1419章 隔日再帝崩第520章 奇耻大辱第521章 霍去病再生第316章 砸饭碗第500章 帝王术第358章 抢功第829章 野心第1180章 联盟第1068章 马颈相交野争锋第160章 熬鹰第580章 赐封三太子第493章 马革裹尸第128章 殿上斗殴第878章 阿斗第805章 以德服人第1175章 杀功臣第288章 暴发户第1050章 一石二鸟第1185章 快刀斩
第1446章 东胜香港第1233章 汉李陵之后第1268章 奸情败露第783章 双冠凌烟阁第1412章 天子病危第1084章 借刀第1197章 吕宋国第891章 趁人之危第1101章 一人胜过十万兵第625章 论功行赏第1179章 巴朗盖第127章 大封赏赐,功列第一第1070章 壮士饥餐胡虏肉第1077章 问罪第217章 夜奔第889章第738章 浑水摸鱼第520章 奇耻大辱第1466章 分封万岛第971章 殖民时代第594章 继续深入第1067章 红旗半卷出辕门第472章 长安第624章 摄司空第128章 殿上斗殴第1135章 来将可敢留姓名第528章 铁骑绕龙城第123章 心病第868章 阿姹第649章 贞子第506章 浑水摸鱼第1209章 秦俊第93章 杀无赦第629章 小狐狸第1120章 辽东建安第1299章 独辟蹊径桃花源第1149章 太子许诺第661章 秦怀良为何发笑?第969章 不辟之土第843章 分道第634章 宫门拦驾第861章 临危受命第668章 李淳风第408章 太子兵变?第202章 斩王第568章 查验功绩第1291章 草莽江湖暗杀令第1203章 八郎八尉第289章 北地奴第408章 太子兵变?第453章 铁石心肠第639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885章 唐人街第369章 驱虎吞狼第120章 福利第393章 同宗异姓,亲亲贤贤,世封永镇第1002章 党争第890章 敲山震虎第13章 弑君者第8章 长安不良帅第11174章 借刀杀人第217章 夜奔第138章 和亲第1237章 吕宋第896章 算计第503章 李家有女初长成第474章 以毒攻毒第433章 识时务方为俊杰第389章 武二娘子入东宫?第1297章 同床异梦枕边人第2章 护犊子第1338章 再封秦氏第1069章 刀墙碎断吐蕃梦第492章 走人第1345章 借巢第1163章 中书门下第204章 李存义第553章 秦琼第251章 冬笋炒肉第1423章 隐患暗生第110章 征召还朝第1419章 隔日再帝崩第520章 奇耻大辱第521章 霍去病再生第316章 砸饭碗第500章 帝王术第358章 抢功第829章 野心第1180章 联盟第1068章 马颈相交野争锋第160章 熬鹰第580章 赐封三太子第493章 马革裹尸第128章 殿上斗殴第878章 阿斗第805章 以德服人第1175章 杀功臣第288章 暴发户第1050章 一石二鸟第1185章 快刀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