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封臣的封臣

谅山坞的城堡,带着浓烈的中原坞堡风格,就连坞中的房屋样式,也多是北方中原风格。

秦琅挺喜欢的。

“杨公,我觉得这北城比较宽敞,不如就把谅山县衙设置在这北城如何?”

杨季元今天收拾的很整齐,临时赶制了一套绿色圆领长袍,穿在身上倒也很衬气质。

“卫公所言甚是,不如就把县衙设在老夫先前的宅院如何?简单收拾一下,立马便可办公了。”杨季元倒也干脆,没有半分不舍,既然把北城都让出来了,就绝没有再想着收回过的打算。

聪明人打交道,最省心的就是这个,大家都会很理智,该断则断该让则让。

接下来秦琅说打算在北城驻一支人马,做为谅山县成立后宣威教化,维持治安,缉贼捕盗的力量,杨季元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点头应下了。

一个县衙,两套官职。

一套是授给杨家人的,县令县丞县尉主簿录事参军等等,另一套,则是检校官,由秦琅从自己手下挑选一批人担任检校县丞县尉参军等,名义上当然都受杨季元节制,县尉也比检校县尉大,但按秦琅的计划。

这个检校官虽然相当于是一个副职,但类似是一个常务副职,就是具体事都由他来经手办理,最后再呈交给长官审核。

县丞要办事,得经过检校县丞,可检校县丞办事,也得给过县丞批准。

没有说并行其事,也没有各管一块,而是互相监督,在同一个唐律和两税法下,共同办事。

互相制衡。

杨季元岂看不出秦琅的打算,但想来想去,秦琅也还挺给面子了,起码没有甩开杨家,另立衙门,自行其事,这样杨家岂码还能参与其中。

关于入籍和纳税这件事,杨季元还想争取一下,可一开口秦琅就拒绝了。之前就因为这个分歧,两家开战,如今岂还有余地?

杨季元讪讪的闭嘴。

谅山的百姓之前没入籍并不是不需要交税,只不过他们都是向杨家交税而已,甚至这个税其实不低,毕竟杨家这么点地方人口,既要养兵又要维持自家的开销,动不动就建坞垦田,时不时的杨家也还要向交州和朝廷进贡的。

现在秦琅要跟杨季元谈的重点就是这个。

杨家想维持自己的地位,想维持原来的特权,最主要的就是这个自主权和经济特权,现在自主权随着杨家投降,已经算是没有了。

可这经济特权他们还想维持。

“杨公啊,朝廷已经改租庸调为两税法,以田亩为地税之根本,并摊丁役入田亩,另外以贫富划分户口九等,征收户税,新的两税法,相较以前,对于百姓来说,其实已经减轻了极大的负担了。谅山推行两税法,百姓负担不高。”

杨季元不想推行两税法,因为他就是最大的地主,田基本是杨家的,推行两税法,意味着这地税基本上都由他杨家交了,甚至这摊丁入亩的折役钱,其实也是他来承担。

“杨公,你可以换个角度想想,虽然按亩征税,可每亩所征之粮,其实折合起来,也不过三十税一左右,你认为高吗?”

“卫公,我杨家这些地,都是垦荒开辟而得,全是些生地,产量不高,再者我杨家又都是租佃给坞民耕种,所得也不过半数而已。”

杨季元还叫苦。

“据我所知,杨公田地二十余万亩,这数量可不少,虽不少垦荒的田,但基本上都已经耕熟,而且这边雨水足,一年还能两熟,种稻一年已经能亩产毛谷四石左右了,这个产量,可是远高于中原平均产量啊。”

亩产毛谷四石,就是带壳的稻谷四石,确实比中原不少地方要高了。

而秦琅了解过,其实谅山杨家的田地,多是围绕着穷奇河谷以及一些溪流边开垦种植的,事实上还有许多地方是适合垦荒种植的,甚至就是山上也适合开垦梯田。

杨家向自家坞民收的租是五五开,看似不高,可这些坞民还要承担许多负担,比如帮杨家修坞堡修水渠修路,甚至是要抽丁训练守城这些,连杨家的杂役,其实都是杨家坞民们轮流当值的,免费白干。

杨家把百姓本该向朝廷官府承担的税赋差役这些,全都向杨家负担了。

“接下来,我会安排人开展田亩清量事务,有劳杨公安排带路。等清量完毕之后,就要正式造册存档,并据此发给田主田契,持有田契的地,受官府保护,不受侵夺。”

“田契也将是两税地税的征税基础。”

当然,没有田契的地,那就视为无主之地,任何人都可以耕种占有,就如那些荒野山地一样,都可以任由山民们去垦荒,垦好后可到官府报备登记,申请丈量后发契颁给拥有。

丈量土地,清查田亩,还要查点户籍,大索貌阅,就是挨家挨户的清点人口,并注明人口数量,年龄、性别等等。

三代以下,须拆分户口。

如杨家这样的家族,已经是几百口人的大家族了,若还只算一户,当然不行。

“杨公,杨家的田还是杨家的,杨家与坞民们的主佃关系也不会改变,其实也就是纳点税而已。”

二十多万亩地,按两税法,地税是亩纳二升,再有义仓粮亩纳一升,加起来不过亩纳三升。

一亩如果收三石,那这才是百分之一的税率。就算老杨家是地主,地佃给佃户收租,五五分成,老王到手起码也是一石五斗,纳三升也只是五十分之一。

而事实上,杨家的地多是两季稻,亩产毛稻四石起码,这意味着老杨就算是收租后的谷子再纳税,也没达到三十税一的水平。

二十万亩地,纳粮六千石,听着好大一笔,可均分到亩,才三升粮而已,这点粮食,也就是大唐边军一天的口粮。

况且杨家的五五分成,其实只是粮食,还没包括什么稻草啊甚至是一些杂粮等的分成,另外佃户们还得给他干活呢。

反正秦琅跟老杨在那算了一笔细帐,怎么算,老王家一年的税,也不超过一万石粮,这相比老王家一年几十万石的收益来说,不值一提。

何况老王虽然要交几千石粮的税,可以后也不用再纳贡了啊,这贡品可也是笔不小的开销,纳税之后就不用纳贡。

再者说了,这交出来的几千石粮,杨家做为推恩再封的封臣,他还能再分回三分之一拿回去,剩下的才缴给武安州。

亩纳三升,推恩分回一升,义仓粮本就留在地方防灾备荒,等于杨家实际上一亩地才上交了一升粮而已。

秦琅铺开一张白纸,拿起一支炭笔削尖,在上面给他列公式,做算式,一个个数字,老杨开始看不懂,听秦琅讲解一番后,倒也似懂非懂。

最主要的还在于秦琅态度很强硬,编户纳税这块,没有回旋的余地。

“老杨啊,一亩地才几升的税粮,对杨家来说,这难道很难接受?我秦琅现在名下也有十几万亩地了,我可是一粒粮没交缴过啊,除了两税中的地税粮外,我还缴义仓粮,另外还缴社仓粮,甚至我每年还会再拿出一些收成来捐献给各地的孤儿院、养老院等,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不是吗?”

“就算是皇帝的皇庄,每年也一样按亩缴纳这笔地税的,王公将相都不能免,杨公又何必这么执着呢?”

杨季元没想到秦琅自己也要缴这个粮,等听说皇帝也居然要缴这粮后,老杨倒是想开了。

也是,一年才几千石粮而已,又不是缴不起,再说秦琅既然说缴这个粮后就不必再纳贡后,他倒觉得也没啥了。

不过秦琅也告诉杨季元,他做为秦琅推恩再分封的封臣,除了向朝廷纳税外,也还有对他效忠的义务。

比如他得到这三分之一的税收同时,在秦琅需要的时候,他们杨家需要提供十个骑士、二十个武士,以及一百个骑士侍从乡勇,和一百个武士侍从乡勇。这些兵,都要自备武装,保持训练。

秦琅给他的税收,部份就是要征募置办训练这些武装的。

十个骑士,二十个武士,这是秦琅给杨家的封臣名额。

这三十个有头衔的人,也将获得自己的一块领地。

他们领地缴给上面的税,也可以自留三分之一。

“卫公,我杨家在谅山有百里土地,光坞堡就十三个,十个骑士二十个武士,是否少了点?”

“杨公,有件事我正要跟你商量,谅山设县之后,我要派兵在这里驻扎,要授封骑士在这里守卫,所以我想跟杨公要几个坞堡,你看谅山十三个坞堡,主坞外,一人一半如何?”

杨季元面色立即很不好看了。

“杨公,我只要六个坞堡,那六个坞堡外的田地,依然归属于杨家,怎么样?”

这些坞堡是杨家努力开拓得来的,每个坞堡的前身,都曾是盘踞一方的蛮人垌寨。

当初费了无数心血,如今秦琅一句说就要拿走,确实强人所难了。

“十二个坞堡,杨公可以自己先挑六个,剩下的给我留六个就行,我不挑地方。”

做为交换,秦琅愿意再给杨家的骑士武士名额提升一倍,给他二十个骑士,五十个武士,杨家也因此可以最多拥有二百个骑士侍从乡勇和五百个武士侍从乡勇的武装。

这是隶属于杨家的私人武装,同时也效忠于武安州世封刺史杨家。

除此外,杨家不得再拥有其它兵马。

秦琅是笑着跟杨季元说这些的,可眼神却很坚定,目光如鹰一般盯着杨季元,让他很不自在。

他直接告诉杨季元,那六座坞堡,他要授封给自己的手下兄弟。

秦用秦勇黄彪独孤燕云冯山洗海这六人,一人一堡。

除冯山和洗海外,秦用他们本身也是有皇帝封的虚封爵,秦用秦勇阿黄都是子爵,独孤燕云是男爵。

冯山冼海原是冯盎家的奴兵百夫长,入岭以来表现出众,秦琅打算也给他们分封一座坞堡。

一堡设一个乡,拔给中原带来的罪犯流民等给他们管理,开垦荒地耕田种植等。

不管杨家如何挑选,反正十二个坞堡,他要六个。

主坞秦琅要北城。

官大一级都压死人,何况秦琅是携着新胜之威,杨季元一个开城跪降的失败者,确实没多少本钱能跟秦琅讨价还价。

所有一切都已经摆开了来谈。

“杨公,我希望以后在武安州这片蛮荒之地,秦杨两家能够世代联姻,友好共处,相互携手并进,说到底,咱们都是中原来的华夏汉人,若是我们不团结,就要被蛮夷们吞灭的。”

“我回去好好考虑一下,再给卫公答复如何?”杨季元有些沉重的道。

“好,希望杨公能够三思!”

第474章 以毒攻毒第552章 贼心不死第245章 许敬宗第275章 座师第400章 又一个杨广第1149章 太子许诺第1091章 跳墙第357章 位极人臣第549章 冰火第310章 喧宾夺主第1152章 遵王之义第626章 门下制曰第1436章 南奔女王国第850章 秦藩第1417章 守护第4章 身在曹营心在汉第614章 马革裹尸还第1367章 内禅第1261章 奴隶、破产第1099章 长安第940章 太子休妻第204章 李存义第1371章 心腹大患第945章 选边站队第1461章 时机第925章 尊摄政王第51章 削爵夺职第324章 氏族志第93章 杀无赦第586章 勇士第1098章 归化第360章 长安之盟第413章 月黑风高杀人夜第340章 重生第1250章 秦公子的豪气第765章 牛进达第297章 一石二鸟第384章 银样蜡枪头第570章 密奏天子第1104章 金银岛第730章 秦家的扩张第1340章 高调宣威第1173章 太子发难第53章 魏征认证:昏君第541章 为太子谋第909章 铁镇雾城第982章 太子第1346章 孽子第244章 除夕第1339章 海上会盟第738章 浑水摸鱼第451章 谅山杨家将第30章 披甲上阵第1122章 大唐管家第200章 封神第951章 一片苦心第1447章 天下长安第904章 战争孤儿第518章 羌命也是命第1105章 吕宋第780章 太子问计第1236章 重税、走私第998章 猛太子第1304章 皇权战争第694章 阻击第440章 我替你管教第694章 阻击第1059章 言而有信守捉郎第679章 铁血小太子第795章 武帝城第6章 长安县尉第1299章 独辟蹊径桃花源第889章第173章 震惊的老王第1310章 皇帝关注第537章 胜者为王第1279章 新皇李胤第231章 疯狂第442章 天刑第508章 救急如救火第327章 干就完了第375章 执掌东宫第1326章 羽翼尽削图穷尽第1184章 解放者第1029章 魏王相邀第854章 三番五次第59章 镇抚司第930章 乌兹宝刀第1471章 清理门户第448章 纳妾记第145章 横刀自刎第890章 敲山震虎第1120章 辽东建安第981章 乌鬼第1295章 强硬天子第289章 北地奴第1426章 选婿招亲第55章 赐丹书铁券免死牌第974章 收拾乱局第215章 告御状
第474章 以毒攻毒第552章 贼心不死第245章 许敬宗第275章 座师第400章 又一个杨广第1149章 太子许诺第1091章 跳墙第357章 位极人臣第549章 冰火第310章 喧宾夺主第1152章 遵王之义第626章 门下制曰第1436章 南奔女王国第850章 秦藩第1417章 守护第4章 身在曹营心在汉第614章 马革裹尸还第1367章 内禅第1261章 奴隶、破产第1099章 长安第940章 太子休妻第204章 李存义第1371章 心腹大患第945章 选边站队第1461章 时机第925章 尊摄政王第51章 削爵夺职第324章 氏族志第93章 杀无赦第586章 勇士第1098章 归化第360章 长安之盟第413章 月黑风高杀人夜第340章 重生第1250章 秦公子的豪气第765章 牛进达第297章 一石二鸟第384章 银样蜡枪头第570章 密奏天子第1104章 金银岛第730章 秦家的扩张第1340章 高调宣威第1173章 太子发难第53章 魏征认证:昏君第541章 为太子谋第909章 铁镇雾城第982章 太子第1346章 孽子第244章 除夕第1339章 海上会盟第738章 浑水摸鱼第451章 谅山杨家将第30章 披甲上阵第1122章 大唐管家第200章 封神第951章 一片苦心第1447章 天下长安第904章 战争孤儿第518章 羌命也是命第1105章 吕宋第780章 太子问计第1236章 重税、走私第998章 猛太子第1304章 皇权战争第694章 阻击第440章 我替你管教第694章 阻击第1059章 言而有信守捉郎第679章 铁血小太子第795章 武帝城第6章 长安县尉第1299章 独辟蹊径桃花源第889章第173章 震惊的老王第1310章 皇帝关注第537章 胜者为王第1279章 新皇李胤第231章 疯狂第442章 天刑第508章 救急如救火第327章 干就完了第375章 执掌东宫第1326章 羽翼尽削图穷尽第1184章 解放者第1029章 魏王相邀第854章 三番五次第59章 镇抚司第930章 乌兹宝刀第1471章 清理门户第448章 纳妾记第145章 横刀自刎第890章 敲山震虎第1120章 辽东建安第981章 乌鬼第1295章 强硬天子第289章 北地奴第1426章 选婿招亲第55章 赐丹书铁券免死牌第974章 收拾乱局第215章 告御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