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太上皇的警告

贞观七年,春。

秦琅奏请朝廷,先后于流求州下新设新竹、彰化、云林、嘉义、安平、高雄、屏东七县,加上此前设立的淡水、桃园和宜兰、基隆四县,使的流求州拥有了十一个县。

一个新开辟的海东岛州,居然有了十一个县,一度在朝廷引起争议,不少官员再次上书弹劾秦琅。

只是这一次,响应者寥寥,尤其是朝中重臣们,却不是沉默就是为秦琅说话。

虽然侯君集一如继往的跳的厉害,但皇帝却视若无睹。

检校左仆射长孙无忌甚至公然威胁要把侯君集赶出政事堂,这事最后以皇帝召长孙侯君集等几位宰相仗下奏对调停才算罢休。

贞观七年的元旦大朝会,很热闹。

李世民再次感受到天可汗的这份荣光,宫廷宴会上,东西突厥的可汗叶护们跳舞,岭南的冯盎等俚越首领唱歌,云南爨氏,洱海六诏等酋长们祝辞,李世民笑的嘴都合不拢。

四海来朝,八方来贺。

天朝上国威风,帝王武功煊赫莫过如此。

高句丽最终向大唐低头了,在年前终于与大唐达成协约,在卑沙盟约上签字,同意卑沙城及以南诸地归还给大唐。

归还二字是大唐执意用的,本来高句丽想要割让二字,但大唐认为卑沙和辽东本就是中原王朝的,所以如今是归还不是割让。

在这个协议里,大唐还调停了高句丽与新罗战争,同时也让百济和东瀛也一起签下停战协议。

打了快一年,新罗被三国摁着打,相当惨,总共丢失了十三座城,最后大唐帮新罗要回了七座城,剩下六座,三国一家得了两座。

新罗吃了个大亏,却对大唐感激戴德,若不是大唐出面调停,新罗这次估计都撑不过这关。

新罗女王金德曼亲自为大唐皇帝刺绣了一副牡丹图进献,使臣入京,提出了借款计划和新的军购计划,他们计划借更多钱,采购更多军械,以面对如今的不利局面。

半岛上暂时停火。

耽罗上的港口商馆已经初成雏形,半岛南部的伽倻也在这次协议中,得到海东四国的承认,正式立国。

于是海东四国升级成了海东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以及耽罗和伽倻,耽罗和伽倻完全是大唐的附属,朝廷在两国修建港口码头,建立商馆使馆,甚至派出教头武官,为两国训练军队,出售军械,甚至还小规模的驻扎了雇佣军。

对于这次大唐的调停,其实除了新罗,高句丽、百济和倭国三国都不太满意,他们想要趁胜追击,吞灭瓜分新罗,可大唐发出严厉警告。

特别是大唐在夺取了卑沙之后,甚至于辽西开始增驻边军,动不动搞演练,还对契丹、奚族各种赏赐,搞联合演练,弄的高句丽心慌不已。

最终只能被迫答应签订和约,把丢失的卑沙和长岛等让给大唐。

至于百济和倭国这次肯签约,也是因为伽倻已经整合起来,在大唐的幕后操控下,开始频频在海上冒充海贼,袭击两国的船队,特别是对于倭国来说,他们想维持在半岛上的地盘,海上通道是唯一方式,但海贼们的袭扰,让他们苦不堪言。

面对着这些唐人扶持的海贼,随时可能要发起更大规模的袭扰,甚至向本土沿海攻击时,两国都不得不妥协。

李世民对于鸿胪寺拿回来的盟约十分满意,这次海上会盟,大唐与海东六国的盟约,大唐占尽便宜,顺便又扩大了一波贸易,放了几笔借款,卖了好多军械,赚的盆满钵满,最重要的是,强势干涉海东局势,为大唐一家独大,以及进一步渗透海东提供了良机。

倭国已经被迫承认,去除天皇称号,以后改称日本国王,向大唐称臣进贡,宗藩臣属大义名份确定。

“这都是秦琅之功啊,当初也是他定策设计,强势插手干涉海东诸国局势,年初又突袭卑沙,让高句丽不得不妥协退让。”

大明宫里。

李世民来给李渊拜年。

李渊拉着李世民还有儿媳长孙氏和孙子承乾一起打麻将,李世民边打边说道。

太上皇将一张东风打出,漫不经心的道,“秦琅那小子是个做局高手,我跟他打麻将,十次九次输,这家伙大局观强,擅长埋伏,草灰蛇线,伏线千里,看似无用的出招,其实都是深有用心。”

“恭喜你,有这样的好女婿。”

李世民微微一笑,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感觉。

“我当年给秦琼介绍了博陵崔氏女为续弦,甚至还强压了崔氏,当时觉得这是对秦琼的大恩,秦琼能娶五姓女多么难得,足见朕对他的喜欢。可是这事做错了,当初我就应当直接让他做我的女婿。”

“大郎当年非要给秦琅介绍个郑氏女,也跟我一样蠢,当初若是他直接把女儿许给秦琅,也许局面又不一样了。”

大过年的,太上皇突然提这些,李世民有些尴尬,脸上不自在起来。

当初秦琼父子对玄武门之变,虽不是说没他们就不行,但如果他们爷俩转投入东宫,或许还真不一定鹿死谁手,虽然他认为,秦琼与他的关系,不是一位公主或郡主就能改变的了。

但在那种时候,谁又说的清呢。

“二郎啊,我时日无多了,好些事情也想开了,你当皇帝,确实比大郎要好,大郎虽也不错,可若他继承大位,不可能做到你如今这局面。二郎你辅佐我开创大唐,论功与大郎其实相差不大,他在内你在外,各有功劳,不相伯仲,甚至朕看来,他功劳还大些。”

“但是你继位以来,统一天下,扫灭外敌,做到如今四海来朝,天下富庶的局面,确实比当初隋文帝也不相让,比志大才疏的炀帝更是强百倍。”

李世民沉默着。

虽然心里不服气这个时候,父亲还说建成开国时功劳比他大的评价,但对父亲能正视他继位之后的功绩,还是满意的。

“二郎,大唐交给你,我放心的。只是有一件事,你可能做错了。”

“请阿爷指正。”

“你继位之初,削宗室爵位,调整官阶,这些都是对的,你后来大封功臣实封,也没错,有安稳人心,稳定朝政之功。但是你不该最后又搞世袭之制,尤其不该既封宗室,又封异姓。”

“二十四位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位世袭异姓功臣,各封藩镇,你可想过,将来有一日,或许会有藩镇之乱?你现在自是不用担心,但你子孙将来呢?”

李世民对承乾道,“大郎,你跟太上皇解释一下世封之制。”

承乾于是简明扼要的说了一遍,重点是朝廷虽世封了四十八位宗室、功臣,可皆只分封于最边疆之地,都本是羁縻之地。

朝廷其实是以心腹的宗室和功臣,到边疆取代那些胡蛮酋长,是开疆拓地,既赏功酬勋,同时也是开疆拓地。

那些边地若是让胡蛮世代控制着,于朝廷不力,不如让宗室功臣们镇守。

“错,大错特错矣!”

李渊却是摇头,“你们想的倒是简单,现在分封皇家兄弟子侄,文武功臣到边疆,从羁縻蛮夷手里抢地镇守,看着是不错。可你们想过没,边地在那些蛮夷手里,是永远也成为了气候的。”

“不论是岭南还是南中又或黔中,那里的蛮夷永远是乌合之众,一般散沙,朝廷能够很轻易的威慑压服他们,让他们俯首称臣,他们也永远只会窝里斗,根本不可能强大到威胁朝廷。”

“可如果你们把宗室、功臣分封边地,就算是从蛮荒之地的蛮夷手里抢地盘,就算再偏,可这些宗室功臣们,都是财力雄厚的,他们会从中原带去文化文明,工匠技术,他们会对周边蛮夷渐渐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一两代也许还不明显,可三代五代呢?百年经营,那么这块封地就会成为一个强大的藩镇,这些人是中原过去的,所以不像蛮夷一样,永远眼里只看的到面前的蛮荒。”

“一旦中原朝廷有动荡,到时若有人引藩镇入内,便有大祸矣。”

李渊认为,世封制最终不是发展成周王朝的春秋战国,便可能是汉朝的七国之乱,要么也会变成西晋的八王之乱。

这是必然的。

李世民明显也是想过这些问题的,却没有李渊那么悲观。

“阿耶过虑了,朝廷世封制度严明,早规定大唐非重大军功不世封,非皇子不封,且只能分封在最遥远的边疆之地,且必须是羁縻之地,非朝廷正州县。按这制度,世封宗室功臣要守土已是不易,要开疆更难,而若要在蛮荒之中,经营出强大的藩镇更无可能。阿耶莫要忘记了,世封制还有一条推恩制,封地一代代推恩分封,只会越来越小,根本不足以与朝廷对抗。”

当年周王朝分封,周王直接控制的地盘很小,诸侯们经过八百年的经营,这才最终夺了周天下。

汉分封,郡国并行,关中本位不封,诸侯分封于关外,封地广阔,实力强大,但七国之乱,也一样被平定。至于西晋的八王之乱,诸侯王封地管民拥军,是权力过强。

而大唐的世封制,设计上更加完美,考虑到各种情况。

世封功臣所封尽在边疆蛮荒,那本就不是大唐的实际控制地,大唐的关陇中原江淮巴蜀等地,根本不封。

朝廷拥有的是秦汉时最大的疆域了,有这么大的地盘,诸侯如何能对朝廷有威胁?

况且,他都已经再次削减了诸侯的权力,诸侯对封地拥有的最多的只是经济权,而最重要的行政、财税、诉讼、军事等大权,主要都掌握在朝廷派任官员手中。

再加了推恩制,李世民认为,诸侯永远也无法威胁到朝廷,相反,还能为朝廷开疆拓土,屏藩国家。

同时,实力强大的功臣,以及身份尊贵的宗室分封出去,也能减少朝廷中央内乱的可能性。

“二郎,莫太过自信,你定的策虽好,可未必就不会走样。当年西晋初的分封制度,也非常严格,可后面皇帝却完全更改祖制,使的诸侯管军管民,都督数州甚至十几州军事,这才有了八王之乱啊。”

“最好还是不要开这个头,你开这个头,将来到子孙时,还不知道成什么样了。如果你非要世封,那么最好只分封宗族李氏子孙,将来就算真发生了什么,那这天下也依然还是在我们李家手里,不至于落到异姓手里。”

第152章 大唐神器第810章 养寇第1111章 封禅泰山第480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第137章 尚书令第833章 君臣较量第931章 上兵伐谋第694章 阻击第24章 犁庭扫穴第1110章 金银堡第1353章 操之过急第940章 太子休妻第639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678章 太子新政第333章 皇帝的小算盘第620章 门阀第1027章 摘金挂印第725章 进击的封臣第184章 忧伤的秦琼第506章 浑水摸鱼第343章 雪中行第17章 仗剑出门去,杀人走马归第1462章 一府两治第797章 血怒第1201章 开衙建府第625章 摄司空第977章 春宵苦短第837章 持满第434章 宣威蛮荒第1437章 岁币、和亲、封王第72章 投降第602章 死地第537章 胜者为王第23章 投名状第11章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第959章 饥渴难耐第970章 鹰扬五岭第1343章 交换第1011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657章 大开眼界第283章 太子承乾第324章 氏族志第81章 暗蓄私兵第1321章 废苏立韦为哪般第739章 乱花渐欲迷人眼第768章 为,为所欲为第1315章 拓南公第1349章 无情第1416章 吕宋太师第1438章 请开延英第787章 淹死卫王第240章 五姓家破鞋第751章 程咬金第800章 白眉鹰王第1120章 辽东建安第1291章 草莽江湖暗杀令第1244章 倭国公知第887章 宁缺勿滥第258章 金殿挂冠第414章 雄关如铁从头越第757章 茂公第466章 鸡头还是凤尾第 311章 秦琅夜宴图第1424章 怛罗斯和约第954章 马过蓝关第908章 马革裹尸第972章 武镇九州第164章 妄揣圣意律当诛第513 意外第391章 殿下,小心啊第444章 阿侬夫人第110章 征召还朝第970章 鹰扬五岭第1176章 小别胜新婚第362章 英雄迟暮第237章 面首第67章 单骑讨寇第732章 朕要一个解释第209章 骁果第731章 死猪不怕开水烫第150章 唐皇第 311章 秦琅夜宴图第1453章 秦琅的预言第107章 敛财术第1045章 太子凉薄第1427章 藩镇崛起第244章 除夕第1265章 武才人第401章 求封第1099章 长安第1039章 罪名朋党坐罪当死第938章 贞观四贵第901章 武运昌隆第978章 西行第633章 太子的恶梦第276章 卷毛狮子队第821章 妇人撒泼第277章 皇家飒紫露第1059章 言而有信守捉郎第1038章君臣秘议
第152章 大唐神器第810章 养寇第1111章 封禅泰山第480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第137章 尚书令第833章 君臣较量第931章 上兵伐谋第694章 阻击第24章 犁庭扫穴第1110章 金银堡第1353章 操之过急第940章 太子休妻第639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678章 太子新政第333章 皇帝的小算盘第620章 门阀第1027章 摘金挂印第725章 进击的封臣第184章 忧伤的秦琼第506章 浑水摸鱼第343章 雪中行第17章 仗剑出门去,杀人走马归第1462章 一府两治第797章 血怒第1201章 开衙建府第625章 摄司空第977章 春宵苦短第837章 持满第434章 宣威蛮荒第1437章 岁币、和亲、封王第72章 投降第602章 死地第537章 胜者为王第23章 投名状第11章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第959章 饥渴难耐第970章 鹰扬五岭第1343章 交换第1011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657章 大开眼界第283章 太子承乾第324章 氏族志第81章 暗蓄私兵第1321章 废苏立韦为哪般第739章 乱花渐欲迷人眼第768章 为,为所欲为第1315章 拓南公第1349章 无情第1416章 吕宋太师第1438章 请开延英第787章 淹死卫王第240章 五姓家破鞋第751章 程咬金第800章 白眉鹰王第1120章 辽东建安第1291章 草莽江湖暗杀令第1244章 倭国公知第887章 宁缺勿滥第258章 金殿挂冠第414章 雄关如铁从头越第757章 茂公第466章 鸡头还是凤尾第 311章 秦琅夜宴图第1424章 怛罗斯和约第954章 马过蓝关第908章 马革裹尸第972章 武镇九州第164章 妄揣圣意律当诛第513 意外第391章 殿下,小心啊第444章 阿侬夫人第110章 征召还朝第970章 鹰扬五岭第1176章 小别胜新婚第362章 英雄迟暮第237章 面首第67章 单骑讨寇第732章 朕要一个解释第209章 骁果第731章 死猪不怕开水烫第150章 唐皇第 311章 秦琅夜宴图第1453章 秦琅的预言第107章 敛财术第1045章 太子凉薄第1427章 藩镇崛起第244章 除夕第1265章 武才人第401章 求封第1099章 长安第1039章 罪名朋党坐罪当死第938章 贞观四贵第901章 武运昌隆第978章 西行第633章 太子的恶梦第276章 卷毛狮子队第821章 妇人撒泼第277章 皇家飒紫露第1059章 言而有信守捉郎第1038章君臣秘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