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考校

随着卫青话音落下,刘荣原本随意仍在腿上的手,也是不由自主抬起——被刘荣送到了嘴下,以食指指腹轻轻摩擦起唇下。

至于那碗被刘荣捧在胸前的汤药,也早已被身旁的寺人接过。

——卫青一番话,无疑是对刘荣固有的认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在过去,汉家对于汉匈平城一战的分析、复盘,虽说是五花八门,但大体上的核心思想,也还是趋于一致的。

对于韩王信判汉投敌,主流观念一直认为:韩王信并非临战怯敌,才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的举国投敌。

原因则在于:韩王信原本的都城,并非最终献城投降的马邑,而恰恰是在后来的代都晋阳。

韩王信的韩国,其实就是如今的代国太原郡。

至于从晋阳迁都马邑,则是韩王信主动上奏,以‘马邑更靠近前线,更有利于边防安稳’为由,向太祖高皇帝求来的。

原本在代国腹地的都城晋阳,被韩王信主动换到了前线的马邑;

紧接着就是韩王信大开城门,以迎‘匈奴王师’不说,之后更是率军反戈,以‘匈奴韩王’的身份掉过头来攻掠汉地,并鼓捣着彼时的代国相陈豨一同造了反。

这要还不是早有预谋,甚至是精心策划,那也太过于巧合了些。

而在韩王信倒戈,代相陈豨同时举兵,甚至还跟太祖高皇帝异父异母的‘亲兄弟’——燕王卢绾搭上线之后,战争的走向,其实就非常清晰了。

——彼时的韩、代,也就是如今的代国,以及燕国,实际上都已经脱离了汉家的掌控!

原本应该作为北墙防线战略指挥中心的赵地,反而成了最前线。

所以,对于匈奴单于冒顿跨越马邑,自赵长城缺口踏足代地之后的驻足不前,汉家的主流观念都认为:这是冒顿‘居中’调度,坐等韩王信、代相陈豨,乃至于暗中蠢蠢欲动的燕王卢绾搞出点名堂出来。

毕竟是白得的汉家兵马,让他们去和汉家的中央部队狗咬狗,自己手中的匈奴军队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才是冒顿最好的选择。

刘荣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凭借韩王信倒戈、代相陈豨举兵,以及燕王卢绾暗中遣使联络自己,冒顿已然掌控了汉家大半条北方防线!

与此同时,冒顿还拥有了不费一兵一族,就可以为韩王信、代相陈豨,以及燕王卢绾——即燕、代、韩三国兵马掠阵,坐等摘果实的机会。

所以,冒顿才会驻兵于楼烦一代,静候韩王信、陈豨、卢绾等人传回佳音。

至于后来,太祖高皇帝御驾亲征,先胜后败——先势如破竹的接连击败匈奴人,并打击韩王信、代相陈豨的派兵,而后又轻敌冒进,落入冒顿的圈套之中,大家却觉得是巧合。

因为在那场战争之前,华夏文明无论是在宗周,还是在短暂统一华夏的嬴秦,都已经很久没有君王亲自领兵,同草原游牧之民作战了。

——真要掰着指头算,上一个亲自率兵与游牧之民作战的华夏君王,还是近百年前‘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

故而,主流观念一致认为:对于太祖刘邦御驾亲征,冒顿是根本没有丝毫预料,甚至是大感意外的。

也恰恰是由于没有心理准备,以及错误预估了长安朝堂应对的强度,冒顿才会在战役前期,被太祖刘邦接连胜了几阵。

至于随后的诱敌深入,而后包围太祖皇帝于白登山,大家则认为,这是冒顿自知无法正面力敌,才想出来的‘最后底牌’。

成就成了,不成,就撤回草原。

过去,刘荣虽然也觉得有哪里不对——多少觉得这种说法有些自大,却也还是勉强接受了下来。

但在今日,卫青破天荒的提出:整场平城战役,都是针对太祖刘邦的阴谋——是一个‘局’的时候,刘荣却是彻底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卫青之前,从来没有人曾提出,更不曾有人胆敢去想这一种可能性。

因为太可怕了!

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可怕了!

要知道在一场战争当中,可能影响战争走向的因素非常多。

随便一个不起眼的变故,就很可能将整场战争的走向,引向一个谁都不曾预料到的方向。

所以,即便是如今汉室,或者说整个已知世界最完善、最面面俱到的战前规划模式:华夏朝堂的庙算,也从来不会对一场战争,做出完整的规划。

好比过去这一场河套-马邑战役,汉家的庙算从来都没有说:第一步这样,第二步这样,第三步这样……倒数第二步这样,最后一步这样,然后完美收官。

而是只给了一个大致的战略目标:马邑战场守住城池,拖住匈奴主力,河套战场尽可能夺取河套,并尽快站稳脚跟。

至于具体的技战术,除了那两个准备已久,负责在大军渡河奇袭河套前搭桥的遂营都尉外,朝堂庙算都没有半点插手,而是将战时指挥权,完完整整的交到了前线将领手中。

——不是汉家的朝堂大方,愿意给将领自由发挥的空间;

也不是刘荣神经大条,放着紧密的规划、预案不做,也要在如此重要的战役中‘听天由命’。

这样做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完整的、过于详尽的战役预案,根本没有意义。

举个极其简单的例子。

还是过去这场河套-马邑战役,针对河套战场的部分。

谁能想到汉军将士踏上河南地之后,非但没有引来驻守部族的疯狂反扑,反而还平白得了十几个部族的投效?

再说马邑战场——包括刘荣,乃至程不识本人在内:谁又曾想过军臣想要回援河套的决心,大到连程不识弃守马邑,以整个代北地区为诱饵,都无法动摇分毫的地步?

说到底:战争预案,越是详细,就越要考虑到多种可能性。

而战争的走向,本身就有着无数种可能性。

要想将每一种可能性都罗列出来,并逐一做出相应的准备、应对——也不是说完全不可能;

而是这么做所需要的实力,将庞大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换句话说:如果汉家真的有能力在一场汉匈大战中,对每一种可能性都做出针对性的准备,那依汉家的实力,这场仗很可能就打不起来,也根本没必要打。

——当你拥有航空母舰,而敌人却是只有弓箭、长矛的食人族时,你需要做战斗预案吗?

不需要。

你甚至根本不需要打这场战争,就能得到敌人的投降书。

所以,无论是如今汉室,还是之后的历朝历代——但凡敌我双方势均力敌,就都很难做出过于详细的战争预案。

顶天了去,也就是定一个大致的战略目标,而后对领兵将帅丢下一句:朕要这个结果,至于具体怎么做,就交给将军临机决断吧。

临机决断,便是封建时代,对将官所提出的唯一要求。

在这一点上做得越好,便能离‘旷世名将’的投降越近。

因此,在过去,根本没人想过,也根本没人敢将太祖高皇帝身陷白登之围,归结为匈奴单于冒顿的全盘暗算。

但在今日,卫青却提出了这个从来没人敢想的可能性。

刘荣不理解,但大为震撼。

同时,心底的好奇心,也被这位日后的长平侯、大司马大将军彻底勾起。

“早在入宫后,自石渠阁拿出第一本兵书,交到卫中郎手中时,朕便曾与卫中郎探讨过。”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相比起面面俱到,步步先敌,还是临机应变更重要,也更现实一些。”

“过往的每一场战争,以及每一部兵书,也都是在印证着这一点。”

“既如此,卫中郎又何以口出狂言,说冒顿兵围太祖高皇帝,乃是早有预谋呢?”

话虽带了些责问的意思,但刘荣的口吻中,却更多是带着好奇。

刘荣很好奇,同时也很期待卫青,能为这个旷世骇俗的论题,给出一个怎样的解释。

刘荣有种预感;

自己,好像要身临其境——以一个‘当代人’的身份,亲眼见证历史上的长平烈侯,之所以能成为长平烈侯的成功之道了。

对于刘荣的好奇,卫青显然也有所预料。

实际上,刘荣的反应,反而比卫青的预料淡定了不少。

这个观点,卫青其实并非第一次言与旁人。

早些时日,在同韩颓当、栾布、俪寄等老将军探讨——或者说是请教的过程中,卫青就曾提出过这个观点。

只是相较于刘荣的好奇,老将军们的反应则相对激烈了些。

——一致认为卫青是在耸人听闻!

说直白点,就是想得太多,和空气斗智斗勇。

至于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卫青这个观点是否值得推敲,是否值得深究,乃至于因此而对卫青刮目相看,老将军们则是嗤之以鼻。

非但没有因此而高看卫青一眼,反而还当着卫青的面,发出‘又是一个外戚宠臣’的讥讽。

有了对照组,对于刘荣愿意听自己细说的反应,卫青可谓是满怀感激。

说起话来,也莫名多了一股自信,以及成竹在胸的淡然。

“臣有此念,其实也只是一种猜想。”

“——事实如何,除了冒顿自己,恐怕没人知道。”

“毕竟就连从小就在草原长大的弓高侯,都不曾听谁说起过这种观点。”

“但战争,往往就是对敌人真实意图的猜测,以及其中,对几方影响较大的几种可能性做出预防。”

“所以,臣大胆猜想,望陛下勿怪……”

先是为自己‘异想天开’的举动给出一个解释,并抢先表明自己就是‘试言’,得到了刘荣的言论豁免权;

又深吸一口气,卫青便开启了自己人生当中,第一个高光时刻。

“臣认为,为将者,需要在一场战争开始之前,制定两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必定会有机会,且有较大可能达成的。”

“而第二个目标,是有可能出现机会,虽然很难成功,收益却极为可观的。”

“在战争当中,将领需要保证第一个目标达成,并寻找完成第二个目标的机会。”

···

“如:平城一战,匈奴冒顿单于的第一个目标,便是通过韩王信、代相陈豨,以及燕王卢绾等戍边诸王、相,来搅乱我汉家的边墙,从而削弱我汉家的边防力量。”

“与此同时,对我汉北边墙进行掠夺。”

“在韩王信确定会判汉投胡,代相陈豨确定会举兵作乱,燕王卢绾也暗通款曲,蠢蠢欲动的前提下,这第一个目标,是很容易就能达成的。”

“而冒顿的第二个目标——假设为:引诱太祖皇帝孤军深入,从而伺机围而歼之,甚至是生擒之!”

“那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短短几句话的功夫,卫青身上那内敛、谦和,甚至有些过于谦逊的温顺气质,早已经被少年不该有的蓬勃朝气所取代。

便见卫青昂首挺胸,背负双手,侧对着刘荣,遥望向殿门外的辽阔天空。

“在战前,冒顿大致会想:此战再不济,也能在汉边抢掠一批物资以及人口,让匈奴上下过个肥冬。”

“同时,只要韩王信、代相陈豨等人信守承诺,便有很大概率能扰乱汉边,让汉家疲于戍边,而无力对草原造成威胁。”

“至于第二个目标——臣之所以有这个猜想,是臣认为:当时的冒顿,对我汉家的态度,与其说是攻掠,倒不如说,是试探。”

“毕竟在平城战役前,至多不过十年的秦王政末年,东胡统治下的大草原,尚且还是游牧之民望秦黑龙旗而逃,根本不敢挽弓搭箭,更不敢南下牧马的状况。”

···

“秦亡而汉兴,虽诸多战火,但对于匈奴人而言,左右不过是王朝更迭,中原换了一姓皇室。”

“然我诸夏,仍旧是诸夏。”

“——秦黑龙旗虽不再,然刘汉社稷,仍为炎黄之后、诸夏贵胄。”

“所以,饶是冒顿鸣镝弑父,更先后战胜东胡、月氏,以为草原霸主,对我汉家,恐怕也依旧是心里没底。”

“心里没底,自然就要试探;”

“而试探一个新王朝最好的方式,无疑,便是试探他们的君王。”

“也就是我汉家的开国之君:太祖高皇帝……”

第148章 去哄哄我汉家的‘东帝’第92章 出师不利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214章 蛇鼠一窝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122章 暴君!第118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260章 拆分内史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86章 王孙,且去第71章 父皇,糊涂了!第14章 坑儿的爹!歇一天第214章 蛇鼠一窝第2章 我还不是太子呢!第283章 战略准备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290章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第297章 先帝诸王的安排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识第72章 怎这般过火?第289章 栗氏也有聪明人?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10章 请陛下三思!第244章 边墙有变?!第53章 窦王孙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第228章 皇祖母觉得,这是鹿是马啊?第220章 蝴蝶效应?第30章 真闭门谢客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东西了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35章 西域!第334章 草原王第73章 封印第325章 好郁闷的‘大’单于第72章 怎这般过火?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131章 序幕第21章 殚精竭虑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42章 啊这?啊???第12章 荣,言尽于此第320章 卫青第293章 国运之战!第129章 请周亚夫开始表演第214章 蛇鼠一窝第78章 狗,不嫌家贫第331章 妥协的艺术第53章 窦王孙第231章 顶级映射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135章 奏对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盘算第212章 关门,放太子!第173章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284章 请陛下,未雨绸缪!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234章 进退两难呐第336章 下一步第142章 啊这?啊???第73章 封印第144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30章 真闭门谢客第171章 老刘家的男人啊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43章 考校第72章 怎这般过火?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长的人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0章 请陛下三思!第231章 顶级映射第337章 连锁反应?第344章 天赋这个东西,藏都藏不住第123章 梁王,好大的威风啊?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265章 来啊!互相伤害啊!第222章 不远了第8章 命可真好第22章 汉家臣?法家士?第294章 五月已过!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06章 孤儿军第21章 殚精竭虑第44章 长安侯第244章 边墙有变?!第58章 我有卵子!没写完第41章 回去再说!第166章 内帑够不够?不够再加上国库!第152章 博望苑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纰漏第197章 儿,舍命相陪
第148章 去哄哄我汉家的‘东帝’第92章 出师不利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214章 蛇鼠一窝第296章 不孝有三?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122章 暴君!第118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260章 拆分内史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86章 王孙,且去第71章 父皇,糊涂了!第14章 坑儿的爹!歇一天第214章 蛇鼠一窝第2章 我还不是太子呢!第283章 战略准备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290章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第297章 先帝诸王的安排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61章 好迂腐的程不识第72章 怎这般过火?第289章 栗氏也有聪明人?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10章 请陛下三思!第244章 边墙有变?!第53章 窦王孙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第228章 皇祖母觉得,这是鹿是马啊?第220章 蝴蝶效应?第30章 真闭门谢客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东西了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335章 西域!第334章 草原王第73章 封印第325章 好郁闷的‘大’单于第72章 怎这般过火?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131章 序幕第21章 殚精竭虑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42章 啊这?啊???第12章 荣,言尽于此第320章 卫青第293章 国运之战!第129章 请周亚夫开始表演第214章 蛇鼠一窝第78章 狗,不嫌家贫第331章 妥协的艺术第53章 窦王孙第231章 顶级映射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135章 奏对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盘算第212章 关门,放太子!第173章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第284章 请陛下,未雨绸缪!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234章 进退两难呐第336章 下一步第142章 啊这?啊???第73章 封印第144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30章 真闭门谢客第171章 老刘家的男人啊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43章 考校第72章 怎这般过火?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长的人第54章 表叔,慎言第10章 请陛下三思!第231章 顶级映射第337章 连锁反应?第344章 天赋这个东西,藏都藏不住第123章 梁王,好大的威风啊?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265章 来啊!互相伤害啊!第222章 不远了第8章 命可真好第22章 汉家臣?法家士?第294章 五月已过!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06章 孤儿军第21章 殚精竭虑第44章 长安侯第244章 边墙有变?!第58章 我有卵子!没写完第41章 回去再说!第166章 内帑够不够?不够再加上国库!第152章 博望苑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纰漏第197章 儿,舍命相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