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 08:00 四川 三星堆遗址
这一切,并不是石杵计划好的。
以前就听说过这种方式,总想着体验一次,但是始终没有人愿意配合他,而石杵又觉得过分就放弃了。
换句话说,只是在梦里空想过,没想到会真正实现。
有时,这么做也是必要的。
什么文明、教养,什么道德、伦理,羞耻,全是他妈的扯淡,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每一个‘毛’孔所渗透的一切虚假、伪装,在这一刻都被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们完全回归了自然的本能……。
疯狂之后是异常的静寂,这死一般的沉寂,昭示了笼罩在爱的极致之后死亡的‘阴’影。
两人就这样一动不动地沉浸在死一般的静谧中,过了一会儿,石杵先抬起了瘫软的身体,接着兰‘花’也渐渐的从幸福之中苏醒了过来。
广汉市位于“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由德阳市代管,北临德阳市区17公里,南距成都市区23公里,自古有“蜀省之要衢,通京之孔道”之说。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河流,土地‘肥’沃,风光秀丽,被誉为“成都的后‘花’园”。
2013年9月5日上午八点,在四川省广汉市出现了一支,身穿‘迷’彩服,脚穿特警战靴的某部队旅游团,这群人大概有五十人左右,手拿马六甲登山杖,背后背着‘迷’彩背包,晃晃悠悠的、向着三星堆遗址走去,队伍松松散散,像是一群刚刚被打败的兵。
这个地方没有来过的人很少,起灵又成了满嘴跑火车的导游,大概是因为对遗址的无法言喻的敬仰之情,说的是声泪俱下:三星堆遗址、位于距四川省广汉市城西7公里,距南兴镇4公里的鸭子河畔,南距离成都约40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属青铜时代文化遗址。由于其古域内、起伏相连的三个黄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遗址年代为前2800年至前800年,分为四期,一期为宝墩文化,二三期为三星堆文化,四期为十二桥文化,约相当于中原的夏商周时期。
三星堆文化的分期,可以根据其考古时的发现、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也可以按研究后文化类别、分为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
三星堆文化的分期,对于认识三星堆与当地先秦时期、青铜文化和新石器文化的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也奠定了、完善四川古文化发展谱系,确定巴蜀文明形成的基础。
其主要出土的上百件青铜‘精’品,如青铜立人像年代则在第四期,概括约在前1200—前1000年之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安阳殷墟遗址。
马午南对于起灵的介绍大为不满,因为起灵响应了原三生的号召,砸烂了他的饭碗,抢着说道:1953年、西南博物院冯汉骥等人提出、三星堆一带有古文化遗产的可能。1956年、四川省博物馆的王家佑、江甸‘潮’在月亮湾一带进行考古调查。1960年、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研究组,全面调查了三星堆和月亮湾等地的文化遗存。
1970年始,三星堆和月亮湾一带古遗址、搭建起砖瓦工厂,致使大片的古文化遗址遭受破坏。
1980年5月四川省考古队、对三星堆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龙山时代和3000年-4000年前的房屋基址18座,墓葬4座,出土数百件陶器、石器、‘玉’器文物和数万片陶片标本。
1982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决定,对三星堆进行专款专项考古发掘。1986年7月、广汉县南兴镇第二砖厂的工人在挖土时,挖断了一块‘玉’环,这里就是三星堆一号祭祀坑。
1986年8月、四川省考古所在领队陈德安、副领队陈显丹带领下,对三星堆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工作,发现两座与商代同时期的大型祭祀坑。出土了1700多件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等,还有80根象牙,4600多枚当时的货币、海贝、铜贝等。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认识大相径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例如历史学界一向认为,与中原地区相比,古代巴蜀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与中原文明没有关联或很少有‘交’往。
而三星堆遗址证明,它应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候西申也捣‘乱’的说道:古蜀文明是指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时期早期,于今日四川省和重庆市等地,不同于中国中原文明的古文明。据考古发现,20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四川境内、已被命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共有四处。
距今7~8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很广,目前已发现200多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汉三星堆遗址、广元营盘梁遗址、西昌礼州遗址等。
约4~5千年前,四川地区进入上古传说时期,这一时期大约同中原的夏、商、周时期相当。此时的古史传说内容主要关于,上古四川先王世系和活动,较著名的有大禹导江、杜宇化鹃、长苰化碧等。
尽管没有史料记载,但是三星堆、金沙、十二桥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口头传说证明,最迟到商代,成都平原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商周时期,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古蜀国,可能与古史传说中的“三代蜀王”——蚕丛、柏灌、鱼凫有关。
因为三星堆遗址,实在是太有名了,舒子北也凑了个热闹说道:起灵大哥上次背诵的诗、李白在《蜀道难》中、也有提及古蜀王鱼凫,“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哈哈,起灵大哥,还把这首诗当成了、外星人攻占地球的证据。
大约在夏商之际,蜀人部落从今天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时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势力强大,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
舒子北接着说道:大约相当于‘春’秋时期早期,杜宇氏禅位于治水有功的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你们看,这也是和治水有关系,可能原哥所说的话,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定的反应。
马午南笑了笑说道:“鱼凫是华夏族记载中、古蜀国的第三代,应该为一个统治的氏族,持续了数百年。这一时期,就对应于三星堆文化时期、神秘的古蜀文化。”
这一群像是刚刚被打败的兵,就是原三生率领的“盗墓密码科考队”,以及即将成为将军的古丽卓玛。因为古丽将军、举手投足之间的无组织无纪律,这支队伍变得更加像是一盘散沙。
在李天风的威‘逼’利‘诱’之下,这些不务正业的教授、以及“盗墓密码驴友团”的部分探险家,在充分考虑、三星堆遗址的安全‘性’之后,又聚集到了一起,开始了“郎才‘女’貌科考队”、三星堆遗址之行。
在“盗墓密码科考队”的队员兼导游、马午南教授的一路陪伴、介绍和啰嗦下,以及部分队员的捣‘乱’之下,大家初步对三星堆遗址,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四川广汉市郊,有一幢、类似太空飞行物的奇特建筑物,斜形椭圆底部,锥形主体,远远地就能听到、阵阵缥缈悠扬的音乐。这里就是、自诩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的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国宝级文物有金杖、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玉’边璋、‘玉’牙璋。其他文物有青铜兽面具、黄金面罩、青铜太阳轮、青铜跪坐人像、青铜人身形器、青铜大鸟头。
用舒子北的话来说,这里,曾经就是一个青铜铸造的世界,古蜀国的青铜世界。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中国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自20世纪20年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专题研究,发现了城墙遗址和大量的‘精’美文物。
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四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以及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午南的声音又响起来了,三星堆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称“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桥文化”。
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铜文明的自身文化特点、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其影响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古蜀国分布的成都平原,扩散到陕南地区和江汉平原等地。
同时,青铜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长江中游地区、陕南地区文明的强烈影响,表现出古蜀文明、强烈的内聚和外衍的两面‘性’。
起灵笑着说道:“这一点倒是和华夏民族的文化融合、有异曲同工之妙,搭戏台、唱大戏,谁来招谁来,来了你可以走,走了还可以再来。”
马午南偷偷的鄙视了起灵一眼,接着说道: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有许许多多的神秘之处,世界各国的考古专家,争论了半个多世纪,仍然有许多千古之谜、至今难以破译,不少外国媒体,甚至称三星堆遗址、是来自于“外星人”的文化,哈哈,这里有可能也是外星人的基地。
从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将辉煌的古蜀文明、真实而又匪夷所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最神奇、最令人惊叹的,便是众多青铜造像了。
这些青铜像铸造‘精’美、形态各异,既有夸张的造型,又有优美细腻的写真,组成了一个千姿百态的神秘群体。
在众多的青铜人面像里、有三件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型,它们不仅体型庞大,而且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双耳更是极尽夸张,长似兽耳,大嘴亦阔至耳根,使人体会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惊讶和奇异。它们‘唇’‘吻’三重嘴角上翘的微笑状,又给人以神秘和亲切之感。
古丽卓玛的一句话,让大家再一次笑了起来:“我去看过,这些家伙和‘蒙’娜丽莎一样胖、笑的比‘蒙’娜丽莎还神秘。”
马午南接着说道:其中最大的一件头像,通高65厘米、宽138厘米,圆柱形眼珠突出眼眶达16.5厘米。另一件头像的鼻梁上方、镶嵌有高达66厘米的装饰物,既像通天的卷云纹,又像长有羽饰翘尾卷角、势‘欲’腾飞的夔龙状,显得无比的怪诞诡异,为这些糅合了人兽特点的、硕大纵目青铜人面像,增添了煊赫的气势和无法破解的含义。
见多识广的起灵解释道:“在中国历史上,这种纵目被称为天眼,或者说是鬼族之人的特征。”
牛中丑也‘插’话道:在世界所有考古发现中,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都称得上是一件绝无仅有、极其奇妙的器物。青铜神树分为3层,树枝上共栖息着9只神鸟,显然是古史中“九日居下枝”的写照。
出土时、已经断裂尚未复原的顶部,据推测还应该有象征、“一日居上枝”的一只神鸟,同时出土的人首鸟身像,或者立在‘花’蕾上的铜鸟也许就是这只神鸟。
繁茂的树枝、果实及‘花’朵,以及尾在上头朝下、攀援在青铜神树上的神龙,让人们在惊叹之后,常有这样的思考:古代蜀人,采用极其高超的青铜工艺和造型艺术,铸造这件充满神奇想像力的青铜神树,究竟是作什么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