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惊讶

五更时分,晨钟敲响。赵昺收拾整齐出门,前往慈宁宫给太后请早安,门外早已按照规矩准备好了步辇及一应的仪仗,但是他根本没有这个习惯,而是信步走在前边,可一帮人并没有向以往那样解散,而是依然亦步亦趋地跟在后边。

“不要跟着了,散了吧!”走了一段,看一帮伺候的还没有散去的意思,赵昺回头挥挥手道。

“官家,不要为难小的了!”刘灵听了上前施礼道。

“混账东西,朕让你们散去,不用候班怎么就是为难你了!”赵昺听了站住脚,双手叉腰笑骂道。

“官家有所不知,娘娘早下了懿旨,称宫中上下过于懒散,因而重新立了规矩。官家出门不仅要预备轿辇,还有仪仗不可或缺,即便官家不座也要随时候着。”刘灵施礼苦笑着道。

“哦,朕立的规矩是什么,没事不需要你们烦我,朕有腿有脚,又青春年少坐什么辇,在家里摆谱又有什么意思,散了吧!”赵昺歪着脑袋看看刘灵,伸手点着其鼻子道。

“这……”刘灵更苦恼了,神仙打架,倒霉的却是自己,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什么这个、那个的,赶紧散了,留下个掌灯的就好!”赵昺皱皱眉言道。

“你分不清大小猫啊,还不快些!”眼看着刘灵还在犹豫,王德看不下去了,厉声呵斥道。他们虽然都听不懂这大小猫是什么意思,但小皇帝经常这么说,他们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就是站队要往哪边站。

“是!”刘灵赶紧施礼道,让众人解散了,自己亲自挑着灯笼在前引路。

赵昺身边只剩下王德和苏岚及刘灵沿着御园的小路,走上湖心廊桥到对岸,再转向西宫。北宫即便改造后可能也是大宋,甚至历史王朝中最小的皇宫了,外朝只有大庆殿、文德殿和垂拱殿,按照营造方式,中轴线上应是内宫的三大殿,左右则是东西六宫,最后边则是御园。

赵昺这货即没有什么审美观点,又是个嗜钱如命的‘吝啬鬼’,则将后宫弄得不伦不类,外朝之后就是御园,然后以御园为界,将西侧的慈宁殿、慈明殿作为皇太后起居的殿宇,而东侧的仁明殿、慈元殿等数座宫殿作为皇后和嫔妃的居所,因而显得狭促和混乱。

好在内朝除了宫殿外,尚有堂、阁、斋、楼、台、轩、观、亭星罗棋布,可以将这些稍加改造作为众妃的住所,才没有让她们挤在一起,算是有了各自的居处。当然也就导致给太后请安就要穿过整个御园,而他又选择住在致远堂,因此不免有了先后。

“臣妾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当赵昺七转八拐的来到慈宁殿时,吴曦已经领着一众妃子相候,见他到来一同上前施礼请安。

“免了,自家人随便一些,不必如此多礼!”赵昺眼见身前花花绿绿的跪了一地美娇娘,这就是所谓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皇家生活,一家人拜来拜去的哪里还有丝毫乐趣。本来他还觉得有些尴尬,但此时却心生厌恶,抬手让众人起身道。

“谢陛下体谅,但臣妾以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陛下宽仁也不能坏了宫中的规矩!”吴曦却没有起身,而是再度施礼道。

“既然皇后不嫌繁琐,你喜欢就依你吧!”赵昺皱皱眉再抬手道。

“谢陛下!”吴曦听了这才起身,但转而对王德道,“今日陛下出行为何不带侍从,不举仪仗?”

“禀娘娘,是小的错了!”王德施礼道。

“是朕让他们散了的,不关他们的事儿!”赵昺却摆手道。

“臣妾还请陛下……”吴曦又转向赵昺施礼道。

“下来再说吧,不要让母后久等!”不待她说完,赵昺便打断了吴曦的话,转身向宫中走去。

“参见陛下,娘娘!”见皇帝等前来,两旁侍立的宫女和内侍纷纷施礼。

“这个女人不简单啊!”赵昺用余光看去,只见吴曦落后自己半步紧紧相随,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其明知自己要斩其兄长,可吴曦依然能保持冷静,即没有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在自己身前装可怜,也没有哭哭啼啼的苦求,反而端着后宫之主的架子,以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断劝谏自己。其之冷静,甚至可以说有些冷酷,让他有些惊讶。

“朕给母后请安了!”此时来不及多想,赵昺进到宫中向太后施礼请安道。

“这大年节的,官家一去多时,把哀家都忘了吧!”杨太后板着脸嗔怪地道。

“多日未曾给母后请安,皆是朕的错,还请母后息怒!”赵昺再度施礼道。

“官家快起,太后得知官家回宫已经念叨多时了,嘴上如此说,心中却想念的紧。”窦兴上前搀起小皇帝,笑着轻声道。

“哼,快坐过来!”杨太后的脸虽然还板着,却掩饰不住笑意,招手让他挨着自己坐下。

“臣妾吴氏携众姐妹给太后请安!”眼见小皇帝挨着太后坐下,吴曦才领着众人上前施礼道。

“免了,免了,都坐下吧!”杨太后笑盈盈地抬手道。

“太后最是偏心,一向说最疼我的,可是官家一回来就将我甩在一边了。”陈淑站起身嘟着嘴道。

“那你也过来坐!”杨太后拍了拍软榻的另一边笑着道。

“贵妃不要玩笑了,官家多日未归,让官家陪太后多说会儿话吧!”吴曦这时却笑着阻止道。

“好好,我们知道了。”陈淑翻了个白眼儿道。

“去吧,听皇后的话,那边早给你备下了爱吃的点心,真是他疯丫头!”杨太后摆手让窦兴领他们去偏殿道。

“是,臣妾正好看看午宴预备的如何了,太后就与官家叙话吧!”吴曦懂事的叉手施礼道。

“五郎,你带兵回宫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见一众人退下,杨太后挥手让内侍们也退出去,扭身问小皇帝道。

“些许小事也惊动了母后,真是罪过!”赵昺听了一愣道,但很快释然。自己虽然先行封锁了消息,但是守卫宫城的是亲卫旅,那么宫外那么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太后了。

“五郎是不是要废后啊?”杨太后没有听赵昺的虚套,而是直截了当地问道。

“母后何出此言?”赵昺也笑笑道。

“唉,五郎不要瞒着哀家了。”杨太后叹了口气道,“哀家知道立吴氏为后为官家不喜,因而大婚之后便避了出去,而此次吴家七公子又拦了圣驾,被官家抓住了把柄,正可借此废后。”

“母后误会朕了,立吴氏为后朕虽不喜,却也没有到将其废黜的地步,实在是吴氏行事不当!”赵昺叹口气道。

“皇后入宫后,一向中规中矩,言行严谨,做事亦十分妥帖,何来不妥之事?”太后听了十分诧异地道。

“既然如此,朕也不瞒母后了。”赵昺想了想道,“前时朕出宫非是因立后之事,而是军情紧急。当下蒙元重新训练了水军,打造了大批战船,欲犯江南,这才与众将在武学商议如何应对之策!”

“哦,原来如此,可有定议?”杨太后有些惊讶地道。

“没有!”赵昺摇摇头道,“此次蒙元动员了大批兵力,朕本想以诱敌深入之计,夺取淮西。但是需动员二十万以上的兵力,可当下朕大婚、亲祀两项事情开支巨大,左藏库所存的钱粮仅够维持各项开支,而内藏库积存的银钱只有百余万贯,根本不足以支撑一场大战,也只能放弃收复淮西的计划。”

“在强敌在侧,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皇后居然耗巨资操办上元灯会,将两库积存消耗一空,且以半价自灯户收灯,弄得平江府百姓怨声载道不说,当下军费都拿不出来让朕拿什么去御敌,又如何阻挡蒙元南下!”赵昺有些激动地说道。

“于是官家盛怒之下,便领兵回宫,却偏偏又遇上了吴家七公子当街阻拦圣驾,便要将其处斩,并归咎于吴家!”杨太后听了也叹口气道。

“母后,吴氏明知当下是国难之时,却如此铺张,崇尚奢华,以致国库空虚,这让朕如何向群臣解释,又如何向亿万黎民苍生交待!”赵昺又急又怒地道。

“官家勿要动怒,想此事皇后确是有过,却也得了哀家的懿旨,吾亦有过。而吴家世代清正廉明,忠心侍国,因此归罪于吴家是不是有些过分了,毕竟他们在江南根植多年,可以为官家稳定江南出力。”杨太后想想言道。

“太后有所不知,正是因为吴家在江南势大,门生故旧众多,他们的势力足以左右朝政,陈宜中谋逆案和前时的吏部结党案中皆有吴家门生的身影。而吴家的七公子更是当着朕的面叫嚣没有吴家,我赵氏就无法在江南立足;若是不立吴家女儿为后,朕就无法亲政,这是何等的狂妄!”赵昺言道。他知道这种事情瞒不住,不若自己添油加醋的抢先告知,此后不论谁在解说,太后已先入为主,都会持怀疑态度,而他却赢得了主动。

“真是狂妄之极!”杨太后听罢果然面露愠色,拍案道。

“正是如此,朕才担心吴家势力庞大,若是借着皇后之名再行发展,必然会成为权臣。而若皇后诞下皇子还好,尚能好歹保留我赵氏血脉;若是不能恐其会借助外戚势力重现大唐武氏之祸。”赵昺言道。

“嗯,吴家七子,哀家听闻其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每日与泼皮无赖厮混,以其见识是说不出这等话来,定是听闻吴家人私下议论,这才讲了出来。可见吴家人已生不臣之心,任由其壮大,难免形成外戚之祸!”杨太后作为当下大宋的隐形掌门人,她深知自己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保证赵氏子孙坐天下,谁胆敢侵犯就要毫不留情的铲除掉。

“母后英明,这正是朕担心的,不将吴家势力驱逐出朝廷,则朝纲不振!”赵昺眼见自己的计策成功,心中暗喜道。

“官家打算如何处置吴家和皇后?唉,说起来也是哀家之过,当初不该妄听他人之言,以致留下祸根。”杨太后有些懊恼地道,“吴家与朝中众臣交好者甚多,在江南势力盘根错节,今其虽有管教不严之过,但是因此株连太广,恐也会让官家史书留污,为后人诟病。而皇后并无大错,受此株连被废黜,怕也难免让众臣不服,引发动荡。”

“母后所言甚是,朕也尚在犹豫,昨日盛怒之下没有计划周全,便贸然领军回宫,如今有骑虎难下之感!”赵昺点点头道。他现在基本上已经摸清了太后的态度,心中已然有了底儿,大不了自己就以武力强力为之,如此说只是表明自己的‘仁义’罢了。

“官家已经动兵了?”杨太后有些着急地道。

“没有,此刻正是上元节,京中各方人士云集,人口倍增,若是动兵会造成无辜伤亡,因此只是严密监视吴家,并防范吴家铤而走险。”赵昺摇摇头道。

“嗯,还是以平和的手段解决的好,不到万不得已勿要动兵,而吴氏一族人口众多,散于江南各地,还是宜逐步解决,免得地方生乱。”杨太后颔首道。

“当下是否用兵,皆在吴家,他们若是强硬,朕也就顾不得许多了!”赵昺言道。而他同样惊讶于杨太后,其虽然缺乏长远的政治眼光,但是大事上还是不含糊的,为了维护皇家的利益,也显现出狠辣的一面。

“只是可惜了皇后,为其家世所累……”杨太后看出小皇帝除去吴家的决心已定,叹了口气道,显然还是对吴曦抱着怜悯之心的。

“嗯……”赵昺也点了下头。吴曦能在亲人大难临头之时,仍然能处变不惊,即不向自己,也不同太后求情,这份坚忍就足以让人敬服,也让他刮目相看……

第628章 非我族类第600章 慎言第1065章 战略调整第1186章 同样缺钱第374章 汲水路第1187章 田不能卖第1023章 马说第856章 前车之鉴第833章 揭露第267章 狙杀第477章 其中有诈第1034章 困兽犹斗第530章 有困难第810章 回京第1046章 兵不厌诈第902章 都是屁话第030章 收留第541章 化繁为简第1010章 宝儿赤第526章 血祭第759章 御街风光第174章 图治第932章 问策第316章 小心为上第1428章 阶前听谏第372章 他们不行第083章 名声累人第455章 新家第1276章 自找麻烦第1092章 虚惊一场第124章 逆者亡第1051章 局势明朗第621章 全面接战第1104章 腊八粥第326章 打草惊蛇第1329章 我有话讲第1475章 不能手软第1291章 过在于君第1097章 做活闲子第373章 难捉摸第685章 反思第645章 烦心事第004章 感冒第337章 大家第218章 良师第629章 点将第1030章 包公违法第404章 再等等第1043章 命不由己第094章 机会第905章 先治军第960章 勇者为王第1353章 摧枯拉朽第1471章 只能这样第626章 挣扎第353章 大捷第1060章 秀才论兵第865章 谨慎些好第1241章 人心散了第036章 算心第914章 怀璧其罪第1200章 不能不防第363章 担心第1281章 谋事在人第216章 韩振其人第1058章 危在旦夕第087章 升官发财第1384章 江上遇刺第172章 政令难通第1412章 其乐融融第1005章 未必第1412章 其乐融融第1164章 自投罗网第1254章 海寇凶猛第300章 开花弹第733章 逼其就范第1453章 悄悄改变第340章 不打不相识第1091章 断定第062章 破题第625章 政治账第929章 危机不断第330章 不屈第663章 见识第1376章 分权相制第1209章 好大的火第1243章 平衡矛盾第801章 堂议第1381章 基本同意第931章 以攻代守第1369章 念念不忘第1086章 炮火洗地第1319章 雷霆雨露第1142章 弊端横生第398章 踹屁股第1044章 集思广益第391章 消耗战第1288章 一支奇兵第1338章 好坏之别第444章 应急之物
第628章 非我族类第600章 慎言第1065章 战略调整第1186章 同样缺钱第374章 汲水路第1187章 田不能卖第1023章 马说第856章 前车之鉴第833章 揭露第267章 狙杀第477章 其中有诈第1034章 困兽犹斗第530章 有困难第810章 回京第1046章 兵不厌诈第902章 都是屁话第030章 收留第541章 化繁为简第1010章 宝儿赤第526章 血祭第759章 御街风光第174章 图治第932章 问策第316章 小心为上第1428章 阶前听谏第372章 他们不行第083章 名声累人第455章 新家第1276章 自找麻烦第1092章 虚惊一场第124章 逆者亡第1051章 局势明朗第621章 全面接战第1104章 腊八粥第326章 打草惊蛇第1329章 我有话讲第1475章 不能手软第1291章 过在于君第1097章 做活闲子第373章 难捉摸第685章 反思第645章 烦心事第004章 感冒第337章 大家第218章 良师第629章 点将第1030章 包公违法第404章 再等等第1043章 命不由己第094章 机会第905章 先治军第960章 勇者为王第1353章 摧枯拉朽第1471章 只能这样第626章 挣扎第353章 大捷第1060章 秀才论兵第865章 谨慎些好第1241章 人心散了第036章 算心第914章 怀璧其罪第1200章 不能不防第363章 担心第1281章 谋事在人第216章 韩振其人第1058章 危在旦夕第087章 升官发财第1384章 江上遇刺第172章 政令难通第1412章 其乐融融第1005章 未必第1412章 其乐融融第1164章 自投罗网第1254章 海寇凶猛第300章 开花弹第733章 逼其就范第1453章 悄悄改变第340章 不打不相识第1091章 断定第062章 破题第625章 政治账第929章 危机不断第330章 不屈第663章 见识第1376章 分权相制第1209章 好大的火第1243章 平衡矛盾第801章 堂议第1381章 基本同意第931章 以攻代守第1369章 念念不忘第1086章 炮火洗地第1319章 雷霆雨露第1142章 弊端横生第398章 踹屁股第1044章 集思广益第391章 消耗战第1288章 一支奇兵第1338章 好坏之别第444章 应急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