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上任

顾仲安逢单日在李氏的春晖院这儿,双号就在郡主的兰沁苑那里,有时候也独自在听雨阁歇息,如果有事耽搁得太晚的话。听了靖雯郡主有孕的消息,顾仲安的心情有些复杂,高兴自然是有的,同时也松了口气,还有那么一些的愧疚。

不过尽管如此,顾仲安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这件事,他去郡主那里嘱咐一番后,又回到了听雨阁。再过两天,他就要去翰林院报道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些日子,他一直在做着准备。

自从同窗至交好友王彦斐的事情发生以后,顾仲安便好好的研究了一下盐税的问题,越是深入的了解,一些很大胆的想法便不自觉涌入顾仲安的脑海,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意味着是仕途上千载难逢的机遇。

盐税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一般家庭,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除了盐,基本上都可以自给自足,所以食盐几乎是现在唯一一种最为重要的长途贸易商品。

顾仲安被授予了翰林修撰,虽然还没有正式上任,但是已经有资格去查阅翰林院保管的各种资料典籍。他发现,整个雍熙王朝现在的人口记载是八千万,大约共有一千五百万户,按人均食盐六、七升算,每年需要产五百万石的食盐,盐税基本上占整个朝廷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四成。

而现如今最重要的盐产地是两淮流域,盐城、泰州一代,盐产量能占到全国的一半左右。目前朝廷的做法是,将沿海及产盐地区的居民点检为“灶户”,专职为官府生产食盐,并且规定每年有上缴官府的产量定额,也就是“额盐”,以此代替一般民户承担的赋役。灶户由政府提供“牢盆”等工具制盐,成品盐由官府定价收购,也就是实行的政府专卖制度。

另外,朝廷专设“盐运使”衙门管理盐的产销,并在产盐地区设立盐场,征收灶户的盐产。朝廷户部每年再印发“盐引”,每“引”一号,分前后两卷,盖印后从中间分成两份,后卷给商人的,称为“引纸”,前卷存根称为“引根”。这是一种经营运销食盐的特许状,同时兼顾到盐场提取食盐的提货单和运销食盐的通行证的性质。一张盐引可以到盐场提取官盐十石,朝廷还对每一个盐产区都指定了固定的贩卖区域,商人必须按照指定的地点持盐引运销食盐。

盐引的有效期仅一年,一张盐引值十两银子,也就是说,朝廷靠贩卖盐引所得的盐税一年约有五百万两白银的收入。现在,一升盐的市价大约是五十文,也就是说一张盐引提的十石盐可以卖五十两银子,利润翻了四倍,是一项暴利很高的营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贩盐的利润如此之高,需求又旺盛,自然有人铤而走险。朝廷对“私盐罪”的处罚是,初犯杖一百徒三年,有拒捕行为者斩,盐货及运输工具全部没官。民间百姓买食私盐者也要处杖一百。

而且,为了有效遏制和查处私盐,盐商运输官盐的路径都是被指定的,沿路要接受巡检司的检查。运盐到岸后,首先要到州县衙门报到,由州县长官亲自检验盐引和盐货是否相符、商人的姓名是否和盐引上登记的相符、盐引是否有效等等。经衙门核准后,盐商才可以发卖官盐,每一批卖完后,要在十天内将盐引送交衙门,由户房书吏核实后剪角注销,暂时存档,每年末汇总转送本省布政使司衙门。使用过期盐引、不按指定地点销盐“犯界”、所运官盐超过盐引限定的数目,都要比照“私盐罪”处罚。

顾仲安还发现彦斐兄说的盐引数目多发的情况是普片存在的,除了户部每年都会多发些,皇帝也会给宠信的大臣和妃子赏赐盐引,一年正常情况下,只需五十万张盐引,有时候却会发到六、七十万之多。这样就导致了盐商常常到了盐场提不到官盐,尤其是优质的两淮、两浙盐,盐商提取都要排队等候,好多甚至等了大半年还提不到盐,而盐引的有效期也才一年。好些地方,都传出盐商对这种局面非常不满的消息来。

还有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由于不同产区盐的资源﹑运输﹑生产条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导致生产成本和利润水平非常悬殊,这样一来,特别是近些年,某些地方盐价高的离谱,甚至都卖到三、四百文一升了,直接导致了百姓离散,田地荒芜的不利局面。

面对这些现象,顾仲安静静的思索着……

一晃便到了六月初一,顾仲安上任的日子,这天一大早,全家破例一起吃了早饭,顾雅妍看顾仲安虽然面上不显,但心里却很兴奋激动的样子,不禁摇头,一会儿下差回来就不是这样的了吧!

果不其然,下差回来的顾仲安仍是面色平静的,但偶尔闪神的眼角却出卖了他心中的失落感,想必顾仲安自己心里也是清楚的,只是现在看来比预料的更严重些罢了!

全家还是又一起吃了丰盛的晚饭,回慕湖楼的路上,顾雅婧疑惑道:“爹爹怎么和早上的神色不太一样,难道今天不顺利吗?”

“应该还好,主要是咱们爹爹的身份太特殊了!出仕的人分两种,一种是通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一层层选拔上来的,他们大多出生寒门,彼此之间是同窗、同年、门生的友谊,并以此来相互庇佑、扶持。另一种则是通过蒙荫或捐纳而当的官儿,这种人要么挂着个闲职干领俸禄,要么就是个油水足的肥缺。而翰林院作为皇帝的近侍,储备优秀人才的场所,绝大部分都是第一类人。咱们的爹爹是正经的科举出身,本来和他的那些同僚是一样的,可一夕之间又成了郡马爷,这其中……”

(谢谢各位支持晓晚的大大们,PK分终于到三位数了,o(∩_∩)o~另外,晓晚弄了个作者调查,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瞧瞧~)

第68章 结果(上)第121章 殇逝(上)第21章 神医第32章 扩张第69章 结果(中)第17章 姨母(下)第42章 托孤第80章 严家(上)第171章 洞房(下)第178章 别笔第64章 改革(下)第118章 管理第91章 初遇(上)第72章 合作(中)第17章 姨母(下)第85章 生产(下)第90章 多方(下)第115章 拥立第72章 合作(中)第81章 严家(中)第138章 和离(下)第1章 初来第13章 过继第139章 分产(上)第13章 过继第102章 三人第161章 平生第179章 结局(上)第116章 封爵第93章 初遇(下)第120章 别离第61章 盐税(下)第144章 之命简介第146章 混乱(中)第1章 初来第167章 提亲(上)第169章 成亲第71章 合作(上)第50章 进府第28章 自救(上)第84章 生产(中)第148章 战争(上)第81章 严家(中)第172章 问安第179章 结局(上)第143章 父母第157章 互许第81章 严家(中)第112章 表弟(上)第163章 回京(下)第7章 堂兄第14章 始末第115章 拥立第17章 姨母(下)第135章 又起(上)第63章 改革(中)第124章 分道第139章 分产(上)第5章 历史第126章 扬镳(下)第77章 社交(上)第90章 多方(下)第120章 别离第9章 买卖第159章 冤家第22章 养成第110章 自由第167章 提亲(上)第35章 波折第171章 洞房(下)第125章 扬镳(上)第146章 混乱(中)第95章 贵妃(下)第44章 郡主第83章 生产(上)第158章 欢喜第107章 冲喜第17章 姨母(下)第57章 寿宴(中)第98章 彩头(上)第171章 洞房(下)第110章 夜见(上)第46章 喜忧第162章 回京(上)第94章 贵妃(上)第20章 侍女第157章 互许第96章 礼物(上)第144章 之命第36章 转机第45章 平妻第22章 养成第125章 扬镳(上)第28章 自救(上)第126章 扬镳(下)第2章 多舛第166章 探郎(下)第69章 结果(中)
第68章 结果(上)第121章 殇逝(上)第21章 神医第32章 扩张第69章 结果(中)第17章 姨母(下)第42章 托孤第80章 严家(上)第171章 洞房(下)第178章 别笔第64章 改革(下)第118章 管理第91章 初遇(上)第72章 合作(中)第17章 姨母(下)第85章 生产(下)第90章 多方(下)第115章 拥立第72章 合作(中)第81章 严家(中)第138章 和离(下)第1章 初来第13章 过继第139章 分产(上)第13章 过继第102章 三人第161章 平生第179章 结局(上)第116章 封爵第93章 初遇(下)第120章 别离第61章 盐税(下)第144章 之命简介第146章 混乱(中)第1章 初来第167章 提亲(上)第169章 成亲第71章 合作(上)第50章 进府第28章 自救(上)第84章 生产(中)第148章 战争(上)第81章 严家(中)第172章 问安第179章 结局(上)第143章 父母第157章 互许第81章 严家(中)第112章 表弟(上)第163章 回京(下)第7章 堂兄第14章 始末第115章 拥立第17章 姨母(下)第135章 又起(上)第63章 改革(中)第124章 分道第139章 分产(上)第5章 历史第126章 扬镳(下)第77章 社交(上)第90章 多方(下)第120章 别离第9章 买卖第159章 冤家第22章 养成第110章 自由第167章 提亲(上)第35章 波折第171章 洞房(下)第125章 扬镳(上)第146章 混乱(中)第95章 贵妃(下)第44章 郡主第83章 生产(上)第158章 欢喜第107章 冲喜第17章 姨母(下)第57章 寿宴(中)第98章 彩头(上)第171章 洞房(下)第110章 夜见(上)第46章 喜忧第162章 回京(上)第94章 贵妃(上)第20章 侍女第157章 互许第96章 礼物(上)第144章 之命第36章 转机第45章 平妻第22章 养成第125章 扬镳(上)第28章 自救(上)第126章 扬镳(下)第2章 多舛第166章 探郎(下)第69章 结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