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心潮难平

多田骏就是个标准的丧门星!

团结抗战最怕的就是有人挑拨离间。多田骏这个干瘦干瘦的日本老头,眼见就要被免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回东京去坐冷板凳了,还念念不忘往国共合作上掺沙子、上眼药。

多田骏这一挑拨不要紧,因为中条山战役惨败的军委会就开始找原因了。

中条山战役败的如此干脆利落,让蒋介石接受不了。他在日记中用绝望的笔触写到:纵使中条山守军被全部消灭,也不影响中国抗战大局!

现在,中条山战役彻底落下了帷幕,该是检讨战役失败原因的时候了。虽然关起门来内部检讨的时候,蒋介石把中条山会战惨败定性为抗战以来最大的耻辱。但是,对外宣传的时候,国民党首先检讨的不是自身部署失误,反而把责任推向了共产党和八路军。《中央日报》上连续刊发文章,说什么中条山会战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友军配合不力。具体说,就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见死不救,坐视中条山战局糜烂。

《中央日报》上说,八路军陕西河防部队虽然也救援了河东的中条山守军渡河部队,但是并没有派出有力部队过河增援。山西的八路军刘伯承部、徐向前部距离中条山最近,完全可以尾击、侧击日军攻击中条山部队,但是没有见到共产党方面上报突出战绩。山东的刘一民部,虽然曾经截断陇海路,但并没有向刘一民所宣称的那样攻占商丘,而是虚晃一枪就走,致使日军很快就恢复了陇海路交通,可以放心大胆地完成中条山之战。

《中央日报》似乎忘记了就是蒋委员长下令取消八路军教导师番号、停拨八路军三个主力师的军饷、撤销新四军番号、宣布新四军为叛军的,在那里就象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一样喋喋不休,好像要把在日军那里吃的亏、受的窝囊气从中共和八路军身上找回来一样。

最可恨的是,重庆大后方一些不明真相、或者说是别有用心的报纸,竟然援引多田骏的说法,说中共为了在华北自由发展,任由日军攻击中条山守军,纯粹是以一党私利来取代民族大义,令人大失所望。等等。

蒋介石这是一石二鸟之计,既推卸了中条山战败责任,又在政治上打击共产党。

шшш• тт kдn• c ○ 共产党自然是要展开反击的,不然的话脏水就真的泼到身上了。新华社连续发了三篇社论,驳斥国民党的造谣。陕西、山西、山东各根据地的报纸都纷纷发表文章,以充分的事实依据来驳斥国民党的污蔑和攻击。

这只是国共团结抗战复杂情况的一个缩影!

刘一民没有心情理这种打嘴皮子的官司。

打退日军对鲁中南的围攻后,想想德国人马上就要闪击苏联了,关东军也要大规模军演了。接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波澜壮阔的画卷一卷比一卷惨烈、一卷比一卷威武,刘一民就心潮澎湃,忍不住仔细筹划,准备往日军心口上捅刀子,让小鬼子死的更快、死的更惨!

精研战史的刘一民知道,德军之所以能够闪击苏联成功,主要是因为希特勒成功地实施了欺骗手法,迷惑了斯大林。

穿越前刘一民虽然是北大高材生、国防大学研究生,但毕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学生,看问题深刻不到哪去。他的优势不过是知道历史发展进程,先知先觉而已。经过穿越后几年的战火锤炼,刘一民已经成了统帅大军、威震一方的我党重要军事将领,看问题自然是要深一层。

刘一民心里清楚,希特勒之所以要打苏联,并不是他发神经病,而是他的侵略政策迫使他不得不打苏联。如果希特勒不上台,法西斯主义得不到德国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德国人不奉行侵略扩张政策,那它自然是不用打苏联。既然希特勒要侵略扩张,它就不能不打苏联。可不是后世一些网友畅想的那样,攻打苏联是希特勒最大的错误,假如希特勒不进攻苏联、而是先打败英国如何如何。原因无它,苏联卡着希特勒脖子呢!

打仗打的就是钱。这句话不错,问题是要钱干什么!无非是用钱来购买支撑战争必须的资源。而德国,虽然现在已经基本控制了欧洲,但是它的海军规模、战力始终无法超越英美,英国皇家海军不停地袭击德国海运航线,英国潜艇不但攻击德国海军舰艇,也攻击德国的商船。这样一来,德国就无法保证顺利从海外获得必须的战争资源物资。

希特勒的目标是侵占整个欧洲。现在挡在他前进路上的有两只拦路虎,一个是西面的英国,另一个是东面的苏联。

对于英国,用希特勒的话说,就是“英国就那么几个岛,凭什么要控制半个世界?它还想夺取全世界,这不公平,不是正常现象!”

希特勒曾经想在绝对控制欧洲大陆之前避免与英国开战,曾在1940年6月向英国发出妥协的要求,但遭到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拒绝。丘吉尔一是出于正义,另一个也是根本不相信德国。也就是说,在丘吉尔眼里,希特勒人品倒了,根本不值得相信。英国人不愿再重演慕尼黑悲剧了。

在英国碰壁以后,希特勒干着急没办法,因为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隔着英吉利海峡,要想打败英国,希特勒就必须夺取英国的制空权,消灭英国的空军,把英国皇家海军赶出英吉利海峡,他才能实施入侵登陆作战。于是,从1940年7月10日开始,德国空军对英国本土进行了大规模的连续空袭。至10月31日,连续4个月,德军出动飞机共约4.6万架次,投弹约6万吨。结果,由于英国人掌握了先进的雷达技术,德军空袭四个月,被击落各型飞机1733架,被击伤943架,损失空勤人员约6000人,却依然没能消灭英国空军,夺取制空权。而英国,虽然付出了城市被轰炸的惨重代价,但空军仅仅损失飞机915架,飞行员414人。相比德军,英国空军明显是打了大胜仗。

空战没捞到便宜,希特勒就拿英国没办法。

这里面还有个问题,那就是美国虽然尚未参战,国内孤立主义还有一定市场,但是英国和美国的关系非同一般。英国人损失的飞机、军舰都可以从美国得到补充,而德国不但得不到别国援助,相反,还被苏联紧紧地卡着脖子。

由于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此时苏联与德国保持着正常的贸易关系,火车日夜不停地从苏联开往德国,送去了德国人急需的小麦、棉花、石油、橡胶、有色金属矿石,对希特勒的疯狂侵略扩张起着支撑作用。按理说,希特勒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苏联人,打谁也不能打苏联。但事情都得反过来想一想,要是苏联完成了战争部署,突然与德国翻脸,希特勒将何以自处?

粮食、棉花、石油、橡胶、有色金属材料,这些支撑战争必须的战略物资,就是希特勒德国法西斯脖子上的喉结!

德国国土有限,人口有限,资源有限,要想以武力征服欧洲,就必须速战速决。而英国,恰恰看到了这一点,采取的战略和德国相反,那就是相持。也就是中国对付日本的办法:持久战。

如果德国与英国打成持久战,不要说美国可能会参战,包括苏联,也一定会象德国后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样,撕毁条约,挥兵西进,消灭德国。这一点,希特勒看的很清楚。

因此,希特勒必须攻打苏联,获取乌克兰的粮食、高加索的油田、顿巴斯的煤矿,用以支撑战争。

还有一点,如果德国占领苏联,就可以与东方的日本战线连成一体,横扫英美在亚洲的殖民体系,削弱英美的战争潜力。

这都是从战略大局分析中得出的结论,绝不是希特勒脑子发热时的拍脑袋决策的狂想产物。

促使希特勒决心尽快进攻苏联的诱因是苏联对罗马尼亚的扩张威胁到了罗马尼亚油田的安全。要知道,德国境内没有大油田,石油绝大部分依赖进口,现在最大最安全的进口通道是苏联,罗马尼亚油田是德军除苏联之外的石油保证。对于德军这样的主要依靠装甲部队闪电突击快速作战的部队,没有了石油,就等于没有口粮,非死不可!

想想后世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刘一民就哑然失笑,为石油而战可不是后世美国佬的专利,希特勒早在这个时候就已经为石油而战了!

现在已经是6月中旬了,德国闪击苏联迫在眉睫!

对于苦难的中国人来说,巴不得德国鬼子、日本鬼子去打美国、打苏联呢!只要他们敢打,中国抗战就胜利的快了。话虽这么说,但是一想到成千上万无辜的人们倒在侵略者的炮火下,刘一民还是心潮翻滚,难以安定。

第1246章 席卷关东州(续)第52章 席卷黔东南(五)第833章 华北囚笼政策第798章 樋口季一郎第1276章 匪夷所思第193章 袭取太原(七)第1108章 势如破竹第1331章 松辽战役(六)第1087章 用市场办法解决市场问题第1001章 酝酿第1467章 乔巴山第314章 挥师东进(五)第198章 袭取太原(十一)第1338章 乱了方寸第966章 攻占石门(六)第1538章 遥望台湾第385章 鲁中战役(八)第494章 炸了锅了第497章 喜忧交加(二)第398章 青岛博弈(一)第339章 寺内寿一的困惑第277章 地狱焰火(二)第1261章 蛙跳战术第533章 三叠浪(二)第1453章 东北野战军第1099章 战场起义第1085章 百团大战爆发第180章 发展(四)第436章 周村血战(二)第514章 一九三八年的斩首战(一)第1524章 一战定华北(十)第636章 下王埠(续)第784章 《论共产党员修养》第969章 痛哭失声第905章 摩擦起兮(续)第192章 袭取太原(六)第807章 又见道格先生第1181章 单刀直入第1315章 夜的眼第140章 东风第一枝(八)第650章 文武之道第253章 一九三八年的元旦(二)第724章 拖刀计第97章 波澜(一)第803章 抗日山第一一 0涪嘉战役五第1502章 心惶惶第837章 日本救国军(上)第366章 静静地大汶河(续)第1371章 “4?18批示”第1387章 山田乙三憋不住了第1158章 关东计划第1516章 一战定华北(二)第1327章 松辽战役(二)第807章 又见道格先生第514章 一九三八年的斩首战(一)第1229章 中国战区第499章 向北出击(二)第251章 沸腾的天津(十)第93章 成都风云(七)第968章 石门之夜第1308章 同仇敌忾第1326章 松辽战役(一)第757章 叶挺军长第945章 鲁西南之战(三)第808章 纽约(上)第499章 向北出击(二)第1314章 山田乙三的决心第12章 彭总的笑容(二)第337章 大汶口(三)第1015章 粉饰第267章 绸缪(三)第360章 横扫鲁东南(三)第1169章 八幡制铁所的大火第25章 初战小水(一)第134章 东风第一枝(二)第826章 锋芒啊锋芒(下)第550章 呼呼啦啦掉铁鸟第753章 战地柔情第92章 成都风云(七)第862章 老子是沈南塘第1584章 番外 六、日本战后重建问题第5章 铁流后卫尖兵连第1017章 徜徉在鬼子重兵中(中)第881章 日本救国军的处女战第1350章 激战长春(一)第509章 景芝古镇第583章 战地通讯(续)第1538章 遥望台湾第1015章 粉饰第1461章 一亿国民齐上阵第279章 地狱焰火(四)第582章 战地通讯第180章 发展(四)第1388章 空中陷阱第966章 攻占石门(六)第59章 清溪镇大捷(二)第758章 无名之火第1403章 政治为主、军事为辅第1517章 一战定华北(三)
第1246章 席卷关东州(续)第52章 席卷黔东南(五)第833章 华北囚笼政策第798章 樋口季一郎第1276章 匪夷所思第193章 袭取太原(七)第1108章 势如破竹第1331章 松辽战役(六)第1087章 用市场办法解决市场问题第1001章 酝酿第1467章 乔巴山第314章 挥师东进(五)第198章 袭取太原(十一)第1338章 乱了方寸第966章 攻占石门(六)第1538章 遥望台湾第385章 鲁中战役(八)第494章 炸了锅了第497章 喜忧交加(二)第398章 青岛博弈(一)第339章 寺内寿一的困惑第277章 地狱焰火(二)第1261章 蛙跳战术第533章 三叠浪(二)第1453章 东北野战军第1099章 战场起义第1085章 百团大战爆发第180章 发展(四)第436章 周村血战(二)第514章 一九三八年的斩首战(一)第1524章 一战定华北(十)第636章 下王埠(续)第784章 《论共产党员修养》第969章 痛哭失声第905章 摩擦起兮(续)第192章 袭取太原(六)第807章 又见道格先生第1181章 单刀直入第1315章 夜的眼第140章 东风第一枝(八)第650章 文武之道第253章 一九三八年的元旦(二)第724章 拖刀计第97章 波澜(一)第803章 抗日山第一一 0涪嘉战役五第1502章 心惶惶第837章 日本救国军(上)第366章 静静地大汶河(续)第1371章 “4?18批示”第1387章 山田乙三憋不住了第1158章 关东计划第1516章 一战定华北(二)第1327章 松辽战役(二)第807章 又见道格先生第514章 一九三八年的斩首战(一)第1229章 中国战区第499章 向北出击(二)第251章 沸腾的天津(十)第93章 成都风云(七)第968章 石门之夜第1308章 同仇敌忾第1326章 松辽战役(一)第757章 叶挺军长第945章 鲁西南之战(三)第808章 纽约(上)第499章 向北出击(二)第1314章 山田乙三的决心第12章 彭总的笑容(二)第337章 大汶口(三)第1015章 粉饰第267章 绸缪(三)第360章 横扫鲁东南(三)第1169章 八幡制铁所的大火第25章 初战小水(一)第134章 东风第一枝(二)第826章 锋芒啊锋芒(下)第550章 呼呼啦啦掉铁鸟第753章 战地柔情第92章 成都风云(七)第862章 老子是沈南塘第1584章 番外 六、日本战后重建问题第5章 铁流后卫尖兵连第1017章 徜徉在鬼子重兵中(中)第881章 日本救国军的处女战第1350章 激战长春(一)第509章 景芝古镇第583章 战地通讯(续)第1538章 遥望台湾第1015章 粉饰第1461章 一亿国民齐上阵第279章 地狱焰火(四)第582章 战地通讯第180章 发展(四)第1388章 空中陷阱第966章 攻占石门(六)第59章 清溪镇大捷(二)第758章 无名之火第1403章 政治为主、军事为辅第1517章 一战定华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