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故作懵懂,擢升樱桃

虽说是盛夏,可卯初之时,天地万物还在黎明前浓郁的夜色笼罩之中,不过卫国公府的和瑞园,青纱窗上的牡丹花纹,已经被烛火映出了盛放的姿态,次间里,丫鬟侍婢悄无声息地服侍着卫国公夫妇用完早膳,在静寂与有条不紊之中,开始了一日之晨最初的繁忙。

黄氏披散着一头秀发,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亲手取下梨木衣架上的盘领右衽团花绯袍,替卫国公苏轶穿着妥当,佩上玉带,冠以展角漆幞,一边叮嘱着,一边送至垂花门外,目送了卫国公的背影,隐没在清晨星光下朦胧的雾色里,才心满意足地转身。

蓝嬷嬷扶着黄氏回屋,一边说道:“夫人要不再歇会儿,奴婢瞧着您脸色似乎不怎么好。”

黄氏叹了一声儿:“卯正就要去花厅理事,哪里还耽搁得了。”

蓝嬷嬷紧跟着一声叹息:“府里的家务,多得您操劳。”

回了卧房,黄氏看着妆镜里的容颜,不由伸出指头,轻抚眼角的细纹,微微有些落寞。

当初镜中之人,随着年华流逝,早已没了那明媚鲜妍。

她也有怀念那豆蔻年华的时候……

虽然身在闺阁时,也从不曾无忧无虑,一言一行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惹得嫡母厌烦,可那毕竟是身为女子,最明媚的岁月。

不过也就是,偶尔地想念罢了,她能有今天,实在不易,并不愿意回到那样的岁月,踩着钢丝,日日胆颤心惊,不知归宿何处的茫然与忧虑,夜夜煎心。

这样的清晨,她忽然想起自己那个飞扬跋扈的庶妹,因为姨娘得宠,从不曾将嫡母看在眼里,屡屡与娟娘争执,结果呢……父亲奉圣命去了陇西半载,那位姨娘就得了“急病”没了,失去倚仗的庶妹“伤心过度”,以致得了“恶疾”,嫡母作主,好不容易替她寻了个商户人家。

父亲虽说有些犹豫,却实在无可奈何,那些高门望族,哪里看得上身染恶疾的一个庶女?

那商家子仗着家里有几个钱,寻花问柳不说,后来竟然长宿勾栏,庶妹出嫁后,就真的被染上了“恶疾”,又还得拖着病体侍奉公婆,没两年就病死了。

黄氏眼看着陪房蓝嬷嬷替她梳了个华丽的盘桓髻,再饰以珠花金簪,云锦玉钿抹额,当用香粉胭脂,掩去眼睑的憔悴,镜中赫然是富丽堂皇的一位贵妇,黄氏满足地微微一笑。

尽管今时今日,她依然不能任性张扬,不过也再犯不上惶惶度日了,更有那尊荣无限可享,还有什么好感伤的呢?

当移步前庭花厅,那里已经济济一堂。

得脸些的二十余名管事,垂手屏息地分开两列默立,外头院子,还站着数十名下人,却都是相同的姿势,维持着静寂无声,花厅里落针可闻。

黄氏稳稳落坐,便有丫鬟递上一杯暖茶,慢慢地喝了半盏,方才对杨嬷嬷一笑:“开始吧。”

于是管事们依次回事,一如既往地有条不紊。

问话的多为杨嬷嬷,黄氏多数时间都是细细地听,或有疑惑处,方才多问几句,一边核对,一边让蓝嬷嬷发放对牌。

这也足足用了一个时辰,当处理完各项琐事,已经到了辰正,朝霞遍染之时。

当回到正房,旖辰已经候在那里——自从大长公主免了诸位小娘子的晨昏定省,黄氏自然也跟着免了,不过旖辰近日跟着她打理家务,管着仓库与厨房的事,倒是朝朝都要讨个示意的。

母女俩亲亲热热地说了会儿话,三娘生母崔姨娘便照例前来问安,黄氏这才让旖辰回芝兰轩。

蓝嬷嬷看着崔姨娘妖妖娆娆,有如西子捧心的举止,紧紧地蹙了眉头,崔姨娘却恍若未觉,恭恭敬敬地行了福礼,悄无声息地立在一旁。她今日穿着一身月白色禙子,上头只用银钱勾勒出海棠缠枝的花样,系着条淡青素面的罗裙,打扮得很是素雅,越发衬托出楚楚可怜的风姿。

“姨娘穿得也太素淡了些吧,你身子本就弱,穿成这样越发地没精打彩,看着都晦气。”蓝嬷嬷毫不客气地指责。

黄氏只抬了抬眼眸,瞧见崔姨娘惊惶失措地模样,极为不耐,却吩咐蓝嬷嬷:“你去看看芎儿起来了没有,今日虽说不用听学,可也别让乳母容着他胡闹,让他留在屋子里描帖,我等会儿可得去察看。”

待蓝嬷嬷出去,黄氏这才说道:“阿蓝她口直心快,你别放在心上,不过话虽然糙,却还在理,眼看着太夫人生辰将至,这可是除服后府里的首次宴请,就是图个喜庆,你也该穿得精神一些。”

崔姨娘连忙应了,一汪眼泪就渗湿了柔睫,倒像是受了委屈似的。

黄氏越发不耐:“好了,我这儿也不用你立规矩,你还是回去歇着吧,把身子养好,才能尽心服侍国公爷。”

才打发了崔姨娘,黄氏还没来得及靠着养神一阵,白露又进来禀报,说杨嬷嬷求见,黄氏连忙换了副热情的笑脸,连声喊请,还不待杨嬷嬷福身,便上前扶住了她,又是坚持让杨嬷嬷坐在椅子里,又是让白露上茶。

杨嬷嬷婉拒不得,终究还是不敢真往椅子里坐,斜签着身子坐在锦墩上,笑着说道:“老奴前来,是禀报绿卿苑夏云的事儿,她昨儿个就已经供认不讳,早前官衙里也传了信儿来,说那马二也认了罪,原来他早对春暮有不良之心,再加上夏云这么一挑唆,就色胆包天起来,居然敢来国公府门前诈婚。”

说起这事,黄氏也有些烦恼:“既然真是夏云的错,就按府规处治了吧,我瞧着那丫鬟沉默寡言,本还以为她是个老实本份的,不想竟然这么糊涂!眼看着母亲寿辰将至,却接二连三地出了乱子,若是别人也还罢了,偏偏是景儿的丫鬟……母亲一颗心都在景儿身上,只怕心里也恼火得很,也都怨我太大意了。”

杨嬷嬷连忙劝解:“这哪里是夫人的错,有人鬼迷心窍,怎么能防得住?太夫人定会体谅夫人您的……那老奴今儿个就叫了人牙子进来,领了夏云出去?”

黄氏点了点头,又叹了一声:“夏云入府也有些年了,这么一去,今后也不知会如何,嬷嬷还是叮嘱那人牙子一番,若是可能,尽量给她寻个靠谱的人家吧。”

“夫人仁慈,老奴省得了。”杨嬷嬷又说:“只是夏云这一走,绿卿苑一等丫鬟就有了空缺,夫人可想过提拔哪个晋等?”

黄氏想了一想:“绿卿苑的事儿,还得问过母亲的主意,等景儿从马场练完骑射,让她顺路先来我这儿,再一同与母亲问安去吧。”

对于五娘旖景的事儿,黄氏一贯是慎之又慎,件件都要请示大长公主,从不擅作主张,不过这一次,她还是有自己的考虑,因为冬雨已经成了绿卿苑的丫鬟。

黄氏十分明白大长公主让杨嬷嬷协理中馈的意思,无非是对她这个儿媳尚存顾虑,这些年来,她处处谨慎,时时谦恭,对婉娘留下的三个孩子甚至比两个亲生骨肉还要照顾,可是婆婆待她,却使终有所保留。杨嬷嬷是个固执性情,处事公正严明,对她虽说也恭敬,却并不畏惧,有这么一个人时时提点、督促,黄氏觉得十分拘束。

可杨嬷嬷在国公府的特殊地位,让她这个国公夫人也必须捧着敬着。

相比起来,近些日子屡屡示好的宋嬷嬷,就让黄氏觉得舒服许多,于是下意识地,她也想为宋嬷嬷做些有助益的事,比如让冬雨晋等。

想来,宋嬷嬷与杨嬷嬷一般,是婆母的左膀右臂,不过一件小事,婆母应当不会在意,如果由自己出面促成,也算是卖了宋嬷嬷一个好。

说不定宋嬷嬷这人,将来还有大用处呢。

黄氏越发笃定,只待旖景来了跟前儿,先与她通个口风,再去大长公主面前敲定了这事,好让冬雨顺顺利利地晋等。

等到巳初三刻,天地间又已经是金灿灿地一片艳丽,但清晨的风尚还带着怡人的新凉,让炙热来得缓和了一些,当旖景来到和瑞园,黄氏正在后/庭的一座攒角红亭里,督促着儿子苏芎描帖。

待走得近些,旖景看清方才六岁的三弟紧蹙着两道眉头,鼓着圆圆地腮帮子,小嘴撅得老高,足以挂上个油瓶。

依稀传来了黄氏的斥责声:“瞧你这字儿写得,怎么歪七扭八的,这握笔的姿势也别扭,难怪先生要罚你。”

三郎便有些恼了,不耐烦地扔了笔,张着手一跃而起,扭着身子撒娇:“不写了不写了,今日本来就不用上学,等明日学上再练吧。”

黄氏就板了脸,似乎还想斥责儿子,抬眸却见旖景已经走得近了,方才作罢,让小丫鬟香玉带着苏芎回去:“不准容着三郎淘气,转告江嬷嬷一声,就说是我说的,等午睡后再让三郎练上一个时辰的字,写好了拿给我瞧,若是还不周正,就再罚他练上一个时辰。”

说话间,旖景已经笑着上前,先道了万福,又伸手抚了抚三郎气鼓鼓的小脸蛋,开口为弟弟求情:“三郎还小,又才刚刚启蒙,一时写不好字儿也是有的,母亲别生气,说不定明年这时,三郎就写得一手好字了。”

听了这话,苏芎才有了丝笑颜,包子脸一瘪,扭着旖景的手臂不放:“五姐带我去院子里捉蛐蛐儿,我先前有一只黑头将军,却斗不过二哥那只,被咬死了,这次我定要抓个好的,把二哥咬死。”

黄氏哭笑不得,揉着眉心说道:“胡说些什么,这么热的天,你五姐哪里能陪着你折腾,要说还小,当年你五姐六岁的时候,已经写得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了,哪里像你这一手蚯蚓爬。”

“五姐是才女,我又不是才女。”小苏芎嗫嚅了一句,见黄氏拉长了脸,生怕再受训斥,也不缠着旖景了,拉着香玉的手就跑出亭子,十余步后,方才转过脸来,对黄氏做了个鬼脸,一溜烟地无影无踪。

黄氏无奈,短短地叹了声气:“瞧这淘气样,难怪你父亲不喜,大郎与二郎都是持重老沉的,偏偏这孩子就不省心。”又拉着旖景坐下:“眼看着就要入三伏,这天气一日热过一日,若是觉得撑不住可不要勉强,仔细中暑。”这是针对着旖景日日去马场练习骑射的话了。

“母亲放心,女儿省得,就是趁着早上凉爽才练习呢。”旖景接过丫鬟白露递上的温茶,喝了一口,面上始终维持着温婉得体的微笑。

黄氏打量着旖景,见她面颊上的肌肤依旧莹白如新绽的玉兰,微微透出自然的浅樱颜色,气色比起从前更加地好了,两道乌眉被细汗潺湿,显出美好秀丽如远山的轮廓,明透的墨眸,微扬的唇角,不过浅浅一笑,已经有了几分清婉绝代的风采,越发像当年的婉娘。

黄氏立即移开了目光,捧着粉彩海棠茶碗,不过只略略地润湿了嘴唇。

“夏云的事……你也别太难过,都是她人心不足,咎由自取。”往日旖景待丫鬟们十分宽和,爱与她们说笑打趣,夏云又是侍候得久了的,黄氏还担心旖景不舍,不想旖景半点不放在心上:“女儿才不难过呢,这一次若不是宋嬷嬷,女儿险些就错怪了春暮,夏云实在太阴毒了些,留着这样的人在身旁,若是哪天她嫌我苛待了,也把女儿什么贴身物什拿去给了外人……想想都是冷汗淋漓。”

这话让黄氏的手抖了一抖,看了旖景两眼,却见她摇着团扇,依然是一脸稚气,不像意有所指的模样,方才微微一笑。

是她想多了,旖景不过还是个孩子。

而这话,旖景也的确没有针对夏云以外的人。

“说到宋嬷嬷,我倒想起来冬雨去绿卿苑已经有些日子了,你看她如何?”黄氏问道。

尚还不足一月,这就叫做有些日子了?旖景心里暗忖,宋嬷嬷的确是好手段,先在母亲这儿下了功夫,由执掌中馈的母亲提出,冬雨的晋等就是顺理成章,她只消诚惶诚恐地“婉拒”几句,千恩万谢一番就达到了目的。

“冬雨呀……是个伶俐的丫头。”旖景自然不动声色。

这似乎有些敷衍,黄氏略略一怔,也云淡风清地说起:“夏云这一走,你身边就缺了个一等丫鬟,若是觉得冬雨不错,莫如就晋了她一等吧,想来你祖母也有这层意思。”

旖景点了点头,依然一副懵懂模样,正当黄氏心里觉得满意之时,不想听她说了一句:“不过只怕宋嬷嬷会过意不去。”

“这是怎么说?”黄氏诧异道。

“当初冬雨在大哥哥书房当差,差使相对轻省一些,嬷嬷就觉得是她得了便宜,这才提出让冬雨调来绿卿苑里,她年岁还小,转眼就提了一等,嬷嬷想来又会觉得是我们有心照顾呢。”旖景眨了眨眼睛,说得极为认真。

黄氏不由一哂,心道五娘到底还是个孩子,哪里看得出宋嬷嬷的心思,世子书房本不需要那么一个丫鬟,冬雨留在那儿委实有些多余,不过是婆母当年体恤她年龄小罢了,可随着冬雨渐渐大了,哪里有留在松涛园不上不下的道理,府里小娘子虽有好几个,却都比不得旖景受婆母看重,绿卿苑的丫鬟,远比别处的要体面。

宋嬷嬷让冬雨到旖景身边,无非是想让孙女儿更受重用,为前程筹谋,又哪里是真心的觉得过意不去。

故而,黄氏根本没将旖景的话放在心上。

闲话几句后,黄氏就领了旖景一同往远瑛堂,当着宋嬷嬷的面儿,再提了这事。

“冬雨虽说年岁小些,却连景儿都赞她一句伶俐,可见当真是个聪慧的,晋等也是情理之中。”黄氏笑着说道。

“这……不是奴婢不识抬举,可冬雨毕竟才十一,去绿卿苑也还不到一月,这会子就晋等,也太快了些,奴婢可不敢承国公夫人抬爱,还是再看些日子的好。”宋嬷嬷委实心花怒放,却只做谦恭地说道。

今儿个一早,冬雨就与她见了一面,把昨天绿卿苑的事说了,夏云的供认不讳让宋嬷嬷自然吁了口气,更庆幸地是五娘竟然因此待冬雨亲热起来,真有些无心插柳的巧合,再加上黄氏眼下的亲口提拔,宋嬷嬷只觉得已经十拿九稳,口头上谦虚得十分顺畅,并且一如旖景所料地“婉拒”了。

黄氏正想说一句“嬷嬷多心”,再赞一番冬雨,不想旖景忽然接过了话头:“母亲瞧瞧,女儿就说嬷嬷会不愿意吧,嬷嬷是最重规矩的,冬雨从前的差使轻省了些她都过意不去呢,更别说这么小的年纪,来我身边的时日又短,却转眼就晋了等,嬷嬷定是担心这般破格提拔,惹得其他几个丫鬟眼红,抱怨我这个主子处事不公吧。”

此话一出,宋嬷嬷的谦逊就直接僵在了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

黄氏也是一怔,唯有大长公主浅笑着睨了孙女儿一眼,不动声色。

宋嬷嬷悔得愁肠百结,却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冬雨她年幼不知事,多亏了公主与夫人体恤,混了这么些年,实在是……还是让她多学些规矩,免得不分轻重,生出什么错漏来。”

旖景自然没错过宋嬷嬷面上的“精彩”,委实佩服她如此心不甘情不愿,还能把话说得这么诚挚,笑着说道:“冬雨有嬷嬷教导,最是个伶俐的,我本想着过些时候就让她专门替我打理书籍笔墨,她原也是识字的,虽说在大哥哥身边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可我身边却单缺这么一人儿,有她专事书房里的事儿,我也能省不少心。”

宋嬷嬷沉下去的心这才往上浮了一浮,忍不住看向旖景,当然只见少女一张认真十足的稚气脸庞,还忽闪着一双清澈懵懂的盈盈乌眸。

于是心底的疑惑又尽数打消了,五娘知道什么,无非是最近喜欢那樱桃,才想给那丫头一个晋等的机会罢了,但到底还是对冬雨不错的……罢了罢了,原本晋等也是早晚的事儿,还是获得五娘的信重更为要紧,樱桃那丫头没什么靠山,又是后头才提拔,不足为惧。

大长公主这才问道:“那么景儿你可有什么想法,该晋哪个丫鬟为一等?”

压根就没想问黄氏的意见。

“祖母,我身边有个二等丫鬟樱桃,最是勤快,又谨慎持重,今年已经十四了,年岁也好,能力也罢,都能胜任一等丫鬟,她的性情也讨我喜欢,如果祖母不反对,孙女儿倒想把这个机会给她。”也不再兜来转去,旖景直抒己见。

唯有黄氏没有想到,这三言两语间,盘算的事情就落了空,瞄了一眼宋嬷嬷,见她满不在乎,心里多少有些过意不去,没有多想便脱口一句:“我倒没听说这个丫鬟,不知她究竟如何。”

大长公主略蹙了眉,扫了黄氏一眼:“樱桃跟着景儿来过远瑛堂几次,我瞧着是个好的,原本让小娘子们各自住个院落,也就是要锻炼着她们识人与管事,我看绿卿苑今后这些丫鬟的事儿,就交由景儿自个儿决断吧。”

黄氏本就是明白人,立即醒悟过来今日话说得有些多了,连忙转了口吻:“母亲说得是,景儿也大了,可我还浑然不觉,只以为她还是个孩子,难免替她操心。”

“母亲也是为了我好,但樱桃的确是个不错的,要不叫她来此,让母亲过一过目?”旖景立即满怀迫切地说道,纯粹是个天真稚子,单纯要提拔自己喜欢的人。

这个时候,她其实并没有太多疑心——想祖母历来对宋嬷嬷颇为信重,继母示好于她也在情理之中,就连父亲,对杨嬷嬷与宋嬷嬷两人都是恭敬有加,把她们当成长辈来尊重的。

如果她不是经历了前世那场杀戮,也不知道宋嬷嬷祖孙的歹心,不知者不为过,但总有一天,会让祖母与母亲明白,宋嬷嬷的真实面目。

关于宋嬷嬷的疑问还有许多,没有一一找到答案之前,且容她安然无恙。

但对于这两祖孙,是一定不能放过,剥夺她们的荣华富贵不过小事一桩。

要血债血偿,以命偿命才是旖景的最终目的,她是绝不会让这两祖孙全身而退的。

而黄氏当然也不会专程叫了樱桃来过目,只温文尔雅,满是宠爱地一笑:“只要景儿你觉着顺心就好,大可不必这么麻烦。”

第一百五十章 再结“同盟”,年后初见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爷“耍赖”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讳,嫡母庶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才刚新婚,便要争宠第十二章 早生死结,一朝爆发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机”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两情无猜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娆,世子护美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亲迎,再无遗憾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争取后路第七百五十一章 卫冉归来,当堂争执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观者清,精明国相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守”调换,挑拨露馅第三百三十五章 狭隘狠毒,虞栋夫妻第四百二十九章 阿昭直言,舅父真心第五百九十四章 彻底摧毁,一笔勾销第两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险,无可选择第七百六十五章 莞尔之间,有若朝晞第七百七十六章 黄恪被掳,董音受逼第五百六十七章 孔家遭疑,陈家犯案第四百四十章 脸面尽失,勇闯青楼第六百三十四章 墙里墙外,暂不得见第四百六十一章 确有预感,濒临横死第二十二章 暗下决心,脱胎换骨第七百五十八章 杨秦互掐,辽王不愚第七百五十二章 秦公被殴,楚王醒转第两百六十八章 心弦幽寂,为一人吟第六百九十章 张氏利氏,连袂出场第五百五十章 苏涟赶到,再补一刀第七百二十六章 紧锣密鼓,挖坑布陷第三百八十章 四五知交,小聚生辰第七百七十三章 针对防范,何愁不胜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卫臣服,胜局奠定第三百二十三章 怪人怪事,渐次浮现第一百八十章 痘疹之疾,抑或阴谋第七十四章 水莲庵里,委实风流第六百三十三章 有望渗入,确定关键第两百六十三章 门外争执,室里缠绵第三百九十九章 筹谋收买,一石二鸟第四百零三章 仗义执言,谁真谁假第七十五章 几人明白,几人糊涂第四十一章 突生祸事,马*婚第四百零五章 百变皇子,何为真心第七百二十九章 还未扬眉,又再屈膝第五十二章 情窦初开,惊变顿生第两百八十四章 两地不同,一样月色第两百零四章 置于漩涡,岂可独善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来如此,风尘“侠女”第六百四十七章 深入分析,引蛇出洞第六百四十三章 窥破隐情,暗怀算计第五百九十章 致胜心腹,故人远归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风暴,暗器胁人第六百四十九章 以你之死,引发冲突第三百六十七章 两条暗线,完成拼图第五十一章 画中因缘,项圈易主第两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时,死也及时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预料之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愿得一心,白首莫离第三百零六章 一时冲动,惹火烧身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黄氏受讽第七十四章 水莲庵里,委实风流第一百七十九章 个中真相,委实惊心第两百零三章 各凭手段,谁主沉浮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入王府,群芳聚宴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计,更改姻缘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朝回门,有药可救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讳,嫡母庶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计谋双方,各自手段第两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愤,殿下发狠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爷“耍赖”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守”调换,挑拨露馅第十二章 早生死结,一朝爆发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朝回门,有药可救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长留西梁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军稳军,祖母厉害第六百二十章 马革裹尸,还你自由第三百六十章 储位爵位,各方利益第八十五章 天下至尊,奈何良薄第一百二十六章 若有机会,能否重头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宁海卫家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离开,我已心死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口咬定,眉氏陷害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复得,完壁归赵第八章 一个幕僚,一个败类第两百五十四 惊人隐情,滔天恶行第六百五十七章 艰难决断,依计而行第两百六十二章 他乡遇故,才知音讯第两百二十章 不知不觉,已有行动第两百三十章 愚昧之计,哭笑不得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万千愧意第五百五十四章 归人在途,又遇故旧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发凶案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难消,心生倦意第四百五十五章 如此虚荣,妄自尊大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十二章 早生死结,一朝爆发第十八章 摁捺不得,人心思动第三百五十一章 弥生之幸,得君倾心第三十五章 心腹既有,着手计划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该投缳,未知命运
第一百五十章 再结“同盟”,年后初见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爷“耍赖”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讳,嫡母庶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才刚新婚,便要争宠第十二章 早生死结,一朝爆发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机”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两情无猜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娆,世子护美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亲迎,再无遗憾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争取后路第七百五十一章 卫冉归来,当堂争执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观者清,精明国相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守”调换,挑拨露馅第三百三十五章 狭隘狠毒,虞栋夫妻第四百二十九章 阿昭直言,舅父真心第五百九十四章 彻底摧毁,一笔勾销第两百八十六章 以身犯险,无可选择第七百六十五章 莞尔之间,有若朝晞第七百七十六章 黄恪被掳,董音受逼第五百六十七章 孔家遭疑,陈家犯案第四百四十章 脸面尽失,勇闯青楼第六百三十四章 墙里墙外,暂不得见第四百六十一章 确有预感,濒临横死第二十二章 暗下决心,脱胎换骨第七百五十八章 杨秦互掐,辽王不愚第七百五十二章 秦公被殴,楚王醒转第两百六十八章 心弦幽寂,为一人吟第六百九十章 张氏利氏,连袂出场第五百五十章 苏涟赶到,再补一刀第七百二十六章 紧锣密鼓,挖坑布陷第三百八十章 四五知交,小聚生辰第七百七十三章 针对防范,何愁不胜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卫臣服,胜局奠定第三百二十三章 怪人怪事,渐次浮现第一百八十章 痘疹之疾,抑或阴谋第七十四章 水莲庵里,委实风流第六百三十三章 有望渗入,确定关键第两百六十三章 门外争执,室里缠绵第三百九十九章 筹谋收买,一石二鸟第四百零三章 仗义执言,谁真谁假第七十五章 几人明白,几人糊涂第四十一章 突生祸事,马*婚第四百零五章 百变皇子,何为真心第七百二十九章 还未扬眉,又再屈膝第五十二章 情窦初开,惊变顿生第两百八十四章 两地不同,一样月色第两百零四章 置于漩涡,岂可独善第四百二十六章 原来如此,风尘“侠女”第六百四十七章 深入分析,引蛇出洞第六百四十三章 窥破隐情,暗怀算计第五百九十章 致胜心腹,故人远归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风暴,暗器胁人第六百四十九章 以你之死,引发冲突第三百六十七章 两条暗线,完成拼图第五十一章 画中因缘,项圈易主第两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时,死也及时第六百六十一章 金元遭疑,预料之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愿得一心,白首莫离第三百零六章 一时冲动,惹火烧身第五百一十九章 迎使通州,黄氏受讽第七十四章 水莲庵里,委实风流第一百七十九章 个中真相,委实惊心第两百零三章 各凭手段,谁主沉浮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入王府,群芳聚宴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计,更改姻缘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朝回门,有药可救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讳,嫡母庶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计谋双方,各自手段第两百八十三章 淑女怨愤,殿下发狠第七百一十二章 王妃返家,王爷“耍赖”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守”调换,挑拨露馅第十二章 早生死结,一朝爆发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朝回门,有药可救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长留西梁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军稳军,祖母厉害第六百二十章 马革裹尸,还你自由第三百六十章 储位爵位,各方利益第八十五章 天下至尊,奈何良薄第一百二十六章 若有机会,能否重头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宁海卫家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离开,我已心死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口咬定,眉氏陷害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复得,完壁归赵第八章 一个幕僚,一个败类第两百五十四 惊人隐情,滔天恶行第六百五十七章 艰难决断,依计而行第两百六十二章 他乡遇故,才知音讯第两百二十章 不知不觉,已有行动第两百三十章 愚昧之计,哭笑不得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碟香瓜,万千愧意第五百五十四章 归人在途,又遇故旧第一百八十九章 尚未成行,再发凶案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难消,心生倦意第四百五十五章 如此虚荣,妄自尊大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十二章 早生死结,一朝爆发第十八章 摁捺不得,人心思动第三百五十一章 弥生之幸,得君倾心第三十五章 心腹既有,着手计划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该投缳,未知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