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么多,你还是没说这个年款到底有什么问题!”陆青柔冷哼道。
宣院长等人皱起了眉头。
古维察觉到宣院长隐忍不发的怒气,回头冷冷的看了陆青柔一眼。
陆青柔心里一颤,忙低下头,一个字也不敢多说了。
“陆学姐别着急,我马上就说到了。”褚凝还是一脸的微笑,仿佛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大家都是学古玩的,应该知道,瓷器身上留下来的年款,虽然可以用来判断一件瓷器出产的具体时间,但也并非绝对。毕竟,年款这种东西,想要伪造的话,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
这倒是。
众人齐齐点头,和身边的人议论着什么。
慑于古维的威严,陆青柔虽然不敢再说什么,但她脸上毫不掩饰的鄙夷表情,明显透着对褚凝的看不起。
她还是觉得褚凝的鉴定肯定是错误的,也觉得褚凝现在的夸夸其谈,不过是在为她自己扯遮羞布而已,对褚凝的所作所为很是看不上眼。
“其实大家应该都知道,万历年间的年款,和普通的年款不同,是有些特别的。”褚凝笑道,“其中万历的万字,是要出头的。早期为草头,后期为剪头。而万历的历字,形体也是比较长的,并不那么标准。而我们面前这件薄胎瓷的年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看过,并没有我刚刚说的那些特征。”
众人听得一愣,下意识的往会议室中央的薄胎瓷灯盏看去,却忘记了,隔着这么老远,他们根本就看不清灯盏上的年款的。
而那些之前就近看过薄胎瓷灯盏的人忙在脑海中回忆,使劲儿的想要想起自己看到过的年款,到底是不是褚凝所说的那样。
更有聪明人已经反应了过来,既然褚凝当着这么多的人面这么说了,那她说的就绝对是真的。
那岂不是证明,他们真的鉴定错了?!
几人在心里暗暗后悔,都怪他们之前被薄胎瓷灯盏的精美给糊弄住了眼睛,一时间竟然忘了这么重要的东西!
其实让大家忽略了年款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大家都觉得,这薄胎瓷灯盏既然宣院长亲自从京城博物馆借来的,那肯定是价值极高的真品,根本就没往什么仿品赝品一类的东西上想过。
“薄胎瓷虽然起于明朝,但是它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却不只是明朝。”褚凝继续道,“自薄胎瓷出现以后,我国薄胎瓷的发展和进步就一直没有停下来过。一些明朝时期创造出来的精品薄胎瓷,直到清朝的时候,也仍在大量生产,甚至多有创新。而除了景德镇官窑,全国各地能够烧制出精品薄胎瓷的地方,并不少。所以,在清朝时期的民窑,也是能够烧制出这样的精品薄胎瓷的。”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可心中仍然疑惑。
其他人不好意思开口,吕嘉梵却没有这个顾及。
更何况,她也希望褚凝能够继续说下去,在这样的场合,好好为自家学校争一口气。
“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说,这件薄胎瓷灯盏,是出自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民窑吧?”吕嘉梵出声问道。
她的声音听起来很平常,甚至有些谦逊,就像是在请教褚凝似的,无形中也抬高了褚凝的地位。
“吕学姐说的没错,我们的确不能因为这一点,就做出这样的判断。”褚凝笑看了吕嘉梵一眼,这才道,“我说这些,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眼前的这件薄胎瓷,是有出自于清朝康熙年间民窑的基础的,并非和康熙扯不上关系。”
说这话的时候,褚凝还往陆青柔的方向看了看,甚至毫不避讳的冲陆青柔笑了笑。
很明显,她这番话,就是在回应陆青柔之前的质问。
陆青柔的脸都黑了。
偏偏会议室里的人都顺着褚凝的目光看向了她,让她心里有火也不敢发泄出来,只得低下头,装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来,也让其他人根本就看不清她脸上真正的表情。
“大家仔细看我们面前这件薄胎瓷灯盏,它的胎体除了薄似蝉翼、透如玻璃之外,还透着明显的彩色。这种彩色,和普通的彩绘有所不同,但对我们大家来说,却不陌生,反而很熟悉。因为,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珐琅彩!”
珐琅彩?!
不少人的表情都很是惊讶。
那些参与了鉴定的学生们,更是满脸灰败。
他们之前也有注意到薄胎瓷灯盏中的浅淡彩绘,只是匠人们当初烧制这件薄胎瓷的时候,为了保证灯盏的透光性,让其中的彩绘颜色极淡。
这种淡淡的彩绘,不但不会影响到灯盏的透光性,也为这件薄胎瓷别添了一份美感,别提有多漂亮了。
只是,薄胎瓷的胎体上有彩绘,这并不少见。
绘有青花纹样的,被称为青花薄胎瓷。绘有粉彩纹样的,就被称为粉彩薄胎瓷。
任何一种彩绘纹样,都有可能在薄胎瓷的胎体上出现。
所以,大多数人在看见灯盏中的浅淡彩绘的时候,都下意识的将其当成了粉彩纹样,压根儿就没仔细想过别的可能性。
而褚凝所说的珐琅彩,和大多数彩绘都不相同。
因为,珐琅彩,是在清朝才出现的。
它创烧于康熙晚期,在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而且一直是由宫廷匠人负责烧制。
直到清代后期,珐琅彩仍然少量烧制。只是这烧制的地点,就由宫廷,转移到了景德镇。
褚凝一说出珐琅彩三个字,大家就都明白了,眼前这件薄胎瓷灯盏,肯定是清朝出品了。
而且看这工艺,也只可能是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的三者之一。
所有人心中都涌起了一个想法。
没想到,这么多精英学生一起鉴定一件古玩,结果却是年纪最小人给出的鉴定最为接近,其他人却都鉴定错误了。
这简直也太滑稽了!
他们这些所谓的精英学生,真的就是精英了吗?
这才是交流会中出现的第一件古玩,就有这么多人都鉴定错了,几乎让人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