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东南蚕神(三)

阜康钱庄是按照西洋的建筑制式修建的,清一色的麻石料子,从地上往上一直建了七层的楼房,立在黄浦江边,十分巍峨壮观,顶层的石梁上,用银光闪闪的金属做成了四个大字,“阜康票号”,世人谣言说,这四个大字,是用纯银打造的,若不是楼层实在太高,只怕早就被飞贼盗走了。

最顶楼,面向黄浦江的一处房间里,洋沙发上面,坐着一个叼着烟斗的中年男子,他正在听着底下人的禀告,“老爷,一百万两银子今天到了福州,钦差大人已经下令让南洋水师护送,大约在两三日之间就能到了广州。”

此人自然是世人号称蚕神的胡雪岩,胡雪岩倒是颇为满意这个称呼,要知道蚕字和“财”字谐音,这是对于一个商人最大的称赞,胡雪岩点点头,“我已经写信和老大人说过,接下去会捐献一批粮草到两广前线捐助军用,上海这里的粮食不算便宜,我思来想去,还是回杭州,叫人去办最好。”

“杭州那边,”禀告的管事儿犹豫的说道,“只怕不太妥当吧。”

“我只是买点粮食,怎么还不能买?”胡雪岩磕了磕烟斗,“不用这样担心,怕什么,有老大人给我们撑腰呢,什么事儿都不用担心。”

他站了起来,走出了房间,站在了阳台上远眺黄浦江,冬日的江景,未免有些萧索,只是江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将黄浦江塞的满满当当的,热闹极了,他看了看,突然想起了什么,“法国人那边有什么说法?”

“上个月他们虽然面上十分凶狠,还找了洪门的人来砸我们在苏州的场子,可我已经打探清楚,”虽然只有两个人,但是那个管事还是特意的压了声音,“他们国内的工厂已经没有蚕丝的存货了,没有丝绸产出,反而便宜了咱们国内的货,只要再等一段时间,他们就受不了,必然要朝着咱们议价了,到了二月,反而没什么消息,看着他们倒也不急。”

“他们不急,自然我们也不用急,”胡雪岩淡然说道,“我无非就是把今年的蚕丝都收进来罢了,压一压仓库,别的还有什么困难不成?有这票号,”他伸出手,把烟斗点了点他头顶上熠熠生辉的“阜康票号”四个大字,“银子就是源源不断的来,根本不用担心这个,只是今年上半年,想要做别的事儿,只是不成了,”他有些意犹未尽,“原本我还想着要和英国人斗一斗,”他转身进了房间,“这蚕丝,眼看着就要降服法国人了,可是茶叶的价格,还在英国人的手里,接下去这春茶就要上市了,可我就没有多余的银子去弄这个更贵的茶叶了,再者,我也不是胆大包天的人,不至于要一起得罪了英法两个国家的商人,所以,等到来年,或者是下半年的时候,再和英国人试一试,看看这个上海滩,”胡雪岩的眼睛眯了起来,“到底是咱们中国人说了算,还是洋人说了算!”

他的气概十分惊人,作为上海滩,甚至东南半壁江山最有钱的商人,他确实有这个底气说这样的话,红楼梦有“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请来东南王。”形容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如何煊赫,那毕竟是小说,可胡雪岩的气势大家伙是活生生瞧见的,根本不亚于王家。世人谚语说:“江南二徽,雪岩最肥。”说的就是胡雪岩。

一个管事的走了进来,对着胡雪岩说道,“老爷,布政使经历洪大人来了。”

“哦?”胡雪岩站了起来,“快快请上来。”他站在了楼梯口准备迎接,他身上有江西候补道的官位,又有御赐黄马褂,虽然自洪杨之乱后,黄马褂已经是高级官员人手一件的标配,但是在一个商人身上有黄马褂,这是蝎子拉屎——独一份。迎接一个六品的经历原本不用这样,只是这位洪大人和胡雪岩分属安徽老乡,又管着布政使司的内务,算的上是藩台的军机领班,地位尊贵,跺跺脚,上海滩都要抖一抖的程度,属于职位不高,但是职权甚大的那种人物,故此胡雪岩还要迎一迎,若是换成了寻常的六品官,只怕是眼皮都不会眨一下。

洪大人拾阶而上,到了七楼已经是气喘吁吁,“胡老板,你这里的房子什么都好,就是楼层太高,每次我来,都是爬许久,下次我还是请伙计把你请到大厅来说话罢了。”

胡雪岩哈哈一笑,“洪老哥,有些日子没见,您可是又发福了,要我说,这外头的餐馆还是少去,都是油啊糖啊的,在我这里爬些楼梯也是好的,权当是锻炼了,老哥您今个鼻子是最灵的,徽州老家送了最好的臭鳜鱼,还有毛豆腐来,鳜鱼极臭,毛豆腐上面的毛丝长的又白又密,用菜籽油一煎,配上咸辣酱,最好不过,您今日来了,就用了午饭再走吧。”

“今日怕是不得空,”洪大人摇摇头,从怀里掏了一张帕子出来,抹了抹脸上的大汗,“我这临时火急火燎的过来,就是为了藩台大人临时的事儿,”他对着胡雪岩说道,“要即刻提二十四万两的银子出来,预备着下个月要购买发电机等发电设备。”

如今不过是二月初,下个月来处置这个事情要提前取款,似乎太早了些,但是胡雪岩二话不说,点点头,吩咐管事的,“即刻提二十四万两银子出来,装好车,送到藩司衙门去。”复又和洪大人寒暄了起来。

不一会,下面就来报,款项提取完毕,洪大人随身带着布政使的大印,预备着在账上签字画押,胡雪岩陪着他一同走了下来,第三层就是对公业务,专门接待这些款项极多的大户们,洪大人办好手续,窥见左右无人的时候,悄悄的对着胡雪岩耳边说道,“老弟,你凡事要小心些。”(未完待续。)

三十四、科场弊案(七)二、日出之国(六)十九、来而不往(四)二十六、战争爆发(二)二十三、三家分晋(四)四十五、今又复来(二)二十六、北海之水(一)四、公使来京(二)二十四 五羊城中(四)三、万里风沙(九)三十三、洞在清溪(五)十八、五马进京(八)二十六、惊鸿一瞥(一)五、访华仪注(四)三十七、天下无主(二)八十、日报三篇(二)三十六、粉墨登场(六)二十七、满蒙八旗(八)三十五、硝烟再起(二)四、东宫西宫(七)九十八、割地赔款(一)三十三、雷霆雨露(六)九十二、新军南下(一)五、北京条约(二)十七、秀成玉成(下)二十、福祸相倚(四)四、闵妃来朝(一)三十八、夺宫之变(一)三十二、内外皆困(四)十七、灯前笑语(完)二十二、戮力同心(一)四十八、似曾相识(一)六十八、他乡故知(三)十三、浩罕之乱(三)三十七、轻描淡写(一)四十一、立后封妃(二)三十六、当阳桥头(五)八、撤帘风波(二)十一、宫车晏驾(二)十六、其乐融融(四)二十八、新币银行(三)三十四、又见泉台(三)三十九、直抒胸臆(五)一、眼前大敌(五)二十六 (一)二十四、圆明三园(二)三十四、青山隐隐(三)八、阿哥进学(上)四十三、冷月无声(三)二十九、处处筹谋(三)九、宝锷棣华(下)九十四、战争延续(二)三十二、内外皆困(九)一百零一、真正所图(五)十、东南西北(二)十七、三胜三败(中)二十七、有意无意(二)十七、非洲有土(三)三十四、科场弊案(十一)八十八、大战前夕(十)三十三、北圻金鼓(三)二十九、灿灿萱草(一)四十、言笑晏晏(二)二十一、翻云覆雨(四)九、情义大者(二)四、东宫西宫(七)三十六、独占刚果(三)三十四、又见泉台(一)七十二、水陆并进(一)三十、殷鉴不远(一)三十九、祸水东引(四)五、德意志国(三)四十七、永通桥战(一)八、八月十五(四)三十九、百计迎敌(四)七十三、南巡之前(四)五、北京条约(完)七、含笑帷帐(二)一、春风花草(三)三十四、科场弊案(十二)九十四、战争延续(二)二十、黄昏惊变(二)十五、新桃旧符(一)二十五、白云苍狗(四)五、德意志国(五)二十三、请君入瓮(二)三十八、峰回路转(二)二十七、英烈长存(完)四十四、纸桥大捷(一)三十六、北狩争议(四)二十九、兵临庐州(十一)十 东南西北(五)十二、天京事变(二)三十、殷鉴不远(三)三十、南国烟云(一)一、三月初三(一)二十七、大捷之后(三)二十三、开边兴兵(一)十六、南辕北辙(四)三十四、削减开支(三)
三十四、科场弊案(七)二、日出之国(六)十九、来而不往(四)二十六、战争爆发(二)二十三、三家分晋(四)四十五、今又复来(二)二十六、北海之水(一)四、公使来京(二)二十四 五羊城中(四)三、万里风沙(九)三十三、洞在清溪(五)十八、五马进京(八)二十六、惊鸿一瞥(一)五、访华仪注(四)三十七、天下无主(二)八十、日报三篇(二)三十六、粉墨登场(六)二十七、满蒙八旗(八)三十五、硝烟再起(二)四、东宫西宫(七)九十八、割地赔款(一)三十三、雷霆雨露(六)九十二、新军南下(一)五、北京条约(二)十七、秀成玉成(下)二十、福祸相倚(四)四、闵妃来朝(一)三十八、夺宫之变(一)三十二、内外皆困(四)十七、灯前笑语(完)二十二、戮力同心(一)四十八、似曾相识(一)六十八、他乡故知(三)十三、浩罕之乱(三)三十七、轻描淡写(一)四十一、立后封妃(二)三十六、当阳桥头(五)八、撤帘风波(二)十一、宫车晏驾(二)十六、其乐融融(四)二十八、新币银行(三)三十四、又见泉台(三)三十九、直抒胸臆(五)一、眼前大敌(五)二十六 (一)二十四、圆明三园(二)三十四、青山隐隐(三)八、阿哥进学(上)四十三、冷月无声(三)二十九、处处筹谋(三)九、宝锷棣华(下)九十四、战争延续(二)三十二、内外皆困(九)一百零一、真正所图(五)十、东南西北(二)十七、三胜三败(中)二十七、有意无意(二)十七、非洲有土(三)三十四、科场弊案(十一)八十八、大战前夕(十)三十三、北圻金鼓(三)二十九、灿灿萱草(一)四十、言笑晏晏(二)二十一、翻云覆雨(四)九、情义大者(二)四、东宫西宫(七)三十六、独占刚果(三)三十四、又见泉台(一)七十二、水陆并进(一)三十、殷鉴不远(一)三十九、祸水东引(四)五、德意志国(三)四十七、永通桥战(一)八、八月十五(四)三十九、百计迎敌(四)七十三、南巡之前(四)五、北京条约(完)七、含笑帷帐(二)一、春风花草(三)三十四、科场弊案(十二)九十四、战争延续(二)二十、黄昏惊变(二)十五、新桃旧符(一)二十五、白云苍狗(四)五、德意志国(五)二十三、请君入瓮(二)三十八、峰回路转(二)二十七、英烈长存(完)四十四、纸桥大捷(一)三十六、北狩争议(四)二十九、兵临庐州(十一)十 东南西北(五)十二、天京事变(二)三十、殷鉴不远(三)三十、南国烟云(一)一、三月初三(一)二十七、大捷之后(三)二十三、开边兴兵(一)十六、南辕北辙(四)三十四、削减开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