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真理是用拳头打出来的

金陵。

十一中旬月份,已经进入到深秋季节,

金陵城内的市民已经换上了厚厚的衣服,街头渐渐恢复了几分繁荣。

虽说战争到来,但大家的生活还是要进行的。

进入尚未被日军轰炸的金陵城内,可以看得到街边小贩,以及三四五声的吆喝。

穿着厚厚灰色棉服的市民在街上闲逛,或是聚在一块聊天。

兴许是随着光头五十大寿过去之后,第一夫人购置了不少飞机,让许多金陵城内的市民安稳了不少,都觉得他们的空军已经足以和日军抗衡,所以,这会儿大伙都敢跑到街上来。

夏远和王三狗进入金陵方才三天。

从沪上撤退下来,沿途走的是小路,没有遇到当兵的,倒是遇到了逃难的难民,去的地方也是金陵,夏远便让王二狗换上民众的衣服,随后把枪藏了起来,留着两把从日本鬼子小队长身上摸到的手枪,以及二十多发子弹,便跟着难民,往金陵的方向逃去。

抵达金陵,已经是半个多月后了。

这是夏远第一次看一看民国时期的首都,低低矮矮的房屋,比村镇要繁华不少,街头上的市民穿着朴实,衣服的颜色多为黑灰,少见其他色彩。

不是带着小毡帽,就是穿着大褂,大都是瘦瘦黑黑的模样。

看着眼前的场景,感觉就像是在看灰白色的破旧录像带一样。

虽说不是第一次贴身的感受20世纪,但是37年的金陵,还真是非常少见。

人力脚夫不少,在街道上穿来穿去,卖糖葫芦的,捏糖人的,也只有在一些古城景区才能看到。

热闹程度比不上现代都市,但金陵在当今,也算是大城市,人口不少,街道两侧的房屋高低不一,一些建筑又颇为气派,带着几分西式风格。

“你姐是在哪里,天快黑了,我们先找个落脚的地方。”夏远带着王三狗,走在长街上。

一米八几的个头,在枯瘦如柴的金陵城市民当中,多少有些醒目,走过身旁,总会引起一些人的注意。

王三狗的身子骨比较瘦弱,一米六几的个子,双手抱在袖口,走路左看右看,像是第一次来这样的大城市,脸上带着几分兴奋。

“不敢相信,我们之前还是在战场,没想到这会儿居然到了首都。”

王三狗看起来有些兴奋,扭过头看着夏远:“我得找找,问问路。”

他似是记得姐姐住在哪里,也知道街道叫什么名字,便带着夏远在金陵闲逛起来。

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的王三狗,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日军还没有打过来,夏远倒也显着无所事事,跟着王三狗,看一看金陵的风土人情。

闲逛的路上,倒是看到不少房屋废墟,道路上也有不少弹着点。

嘉定也曾遭到日军轰炸,大半城镇被日军飞机摧毁,金陵虽说遭遇轰炸,但轰炸后亦有重建,同时,金陵内有不少防空洞,所以,金陵虽说被日军飞机进行过激烈轰炸,但并未摧毁金陵市民的意志。

反倒是国内的抗战情绪高涨。

闲逛到日落黄昏,王三狗也问的路上的百姓,来到姐姐家中。

二层小楼,带有庭院,看上去生活相当不错。

王三狗让夏远在这里等着,自己则上前去叩门,轻轻叩了三声,听得院中有脚步声响起,奇怪的是,从听到的脚步声来看,并非是一人,有多人,且向着房屋里走去,紧跟着才响起一道女人的声音:

“谁呀。”

“姐,是我,三狗。”

“三狗!?怎么是你!”

门闩拉开,一个穿着厚棉袄的女人打开门,看到门外的三狗,眼中一下子充盈泪水。

“姐!”

亲人相见,场面多少有些虐心。

“爹娘的身体怎么样?你怎么来到金陵了?爹娘呢,怎么没跟着你一块过来?”

王三狗的姐姐见到王三狗,再难保持镇静,声音带着哭腔,有点焦急的询问。

三狗刚要说话,院中有人循声而来:“翠翠,是谁啊。”

“是我弟弟。”王三狗的姐姐名叫王翠,擦拭眼角的泪水,便对身后来的男人介绍,又拉着王三狗的手道:“这是你姐夫,武友华。”

“姐夫。”王三狗擦了擦眼角,又对王翠说道:“姐姐,这是我朋友,夏远,我们一路从家里来到金陵,想暂时在你这里歇歇脚。”

“这”王翠见状,颇为难为情的看了一眼武友华。

“就让他们进来吧。”武友华第一次与王翠的家人见面,也不想把关系闹僵,便让开一步。

“谢谢姐姐,谢谢姐夫。”王三狗连连道谢,叫着:“远哥,进来吧。”

这一路,多亏夏远的照顾,才能安全的走到金陵,没有夏远,估计靠着自己,也走不到金陵。

并且,这一路上,让王三狗对这个在路上遇到的兵,有了更新的认识。

他有着不小的本事,知道的东西非常多,可谓是见多识广。

也因此,王三狗对夏远相当敬重。

王三狗把夏远介绍给王翠跟武友华,“姐,姐夫,这是我在路上遇到的.呃。”

王三狗也不知道怎么继续说下去了,因为他们的口音不一样,说是同乡,一开口就暴露了。

“我是来自豫地的,从那边逃难过来了。”夏远接了王三狗的话茬子。

“哎,你们先进来吧。”王翠也没说什么,引着两人进入院子,武友华则把门关上,门闩拉上。

进入院子,敏锐的夏远便察觉到有人透过二楼窗户的缝隙盯着他跟王三狗,但随着夏远抬头看去,躲在窗户缝隙后的人又悄无声息的藏匿起来。

看样子,王三狗这一家子并不太平。

夏远抿着嘴,一声不吭的跟在王三狗的身后,对于王三狗的姐姐一家是什么情况,他并不太想知晓。

当下,最重要的是准备金陵保卫战。

满怀着复仇之火的日军,依然会施行另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三个月灭亡中华的极端言论,让日军走上了一条极端。

在淞沪会战,日军遭到了中国人强烈的阻击,犹如陷入泥沼,打了数个月,最终狂妄的言论被中国人击碎,日本人怀恨在心,想到了更为极端的方法,那就是制造一场大屠杀,彻底碾碎中国人反抗的意志。

金陵大屠杀没有发生,还有会木陵、土陵等等大屠杀的发生。对于王翠一家子的神秘,夏远隐隐猜测到了什么,却没有细致查探,在王翠安排的房间里好好歇息,舒缓一下绷紧的精神。

王三狗则跑到王翠的房间里,时不时的听到房间里传来的哭声。

利用听声辨位,夏远还听到了楼上的动静,细微且带着几分凌乱的脚步声,隐约还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前线的部队撤下来了,淞沪会战失败了,组织上的意思是什么?”

“这件事情比较麻烦,从沪上的同志传递回来消息,日军增援部队在金山卫登陆,打开了沪上战场南翼的大门啊。”

声音小了几分,听得不太清楚。

夏远也基本能够猜测到对方的身份了。

淞沪会战结束以后,沪上派遣军虽成功拿下沪上,但并未让日军将领感到开心。

在沪上遭到国军激烈反击,让不少师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日本人想要复仇。

1937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三。

杭州湾金山卫有大雾大潮,携带着一股不安的气息,在海面上绵延开。

凌晨五点半,80余艘军舰突然出现在金山卫附近的海面上,在军舰炮火掩护下,日军第10军10万余人在金山卫登陆,迅速打开了淞沪战场中国军队南翼的命门。

11月3日,是日本明治天皇的生日,沪上派遣军松井石根,希望能作为‘沪上征服者’来庆祝这一天,但沪上战事旷日持久,令他感到意外和不快,甚至在日记中写道,庆典在这样的情况下举行,令人倍感屈辱。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猖狂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然而淞沪战场打了将近三个月,日军多次增兵,也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胜利,日军参谋部决定继续增加兵力,南北夹击驻守苏州河南岸的国军。

10月20日,日军统帅部下令,从中国华北和日本国内抽调部队,以第6、第118、第114师团为基干,组成第10军。

登陆地点选择了金山卫。

沪上地形特殊,向大海突出,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尖锐,上边是长江,下边是杭州湾金山卫,想要攻打沪上,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上边或者下边登陆,进行南北夹击。

此次登陆的司令官是柳川平助,此人原是驻台军司令官,曾参加过日俄战争,以惯用迂回战术而著称。

临战前,他训诫士兵,山川草木皆是敌人。

此时,日军在沪上的兵力达到了6个师团,牵制苏州河南岸的国军,并以三个师团,接近十万人的在杭州湾登陆,包抄在沪上的中国军队。

4日,日军第四舰队以大小155艘舰船,进入杭州湾金山海域。

5日拂晓,趁着大雾涨潮,第10军从延绵几十里的海滩上登陆金山卫。

防守杭州湾北岸90公里岸线的原本有第8集团军所属两个师的兵力。对于金山卫的地位,中国方面并非是毫无考虑,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张发奎了解历史,戚继光于闽浙荡寇时代,日本曾在金山登陆而扰乱浙境。

日军很有可能会以历史作为依据,把这段历史重演的可能。

张发奎曾实地考察了金山卫,在那里配置了一个炮兵连和一个步兵营,并再三叮嘱对海上要再三戒备。

而光头对杭州湾的重要性也相当清楚,沪上‘八·一三’抗战爆发后,光头在杭州湾附近部署了三个师的兵力,用来抗击日军登陆,但由于沪上市内越大越激烈,部队不断地向北调动,最后在杭州湾只放了一个。

随着时间推进,淞沪前线战事已经扩大,兵源枯竭,中国军队日益维艰。

大场失守后,苏州河南岸也危急,浦东同时骤然吃紧,张发奎于11月3日抽调防守杭州湾的第62师主力进驻浦东,而就在第62师主力到达浦东第二天晚上,日军就在金山卫登陆了。

在杭州湾北岸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只剩下第62师两个步兵连、炮兵第2旅第2团6连,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既没有重炮,有没有像样的工事,面对日军舰炮、飞机连续轰炸4个多小时,防守的中国军队被彻底击溃。

杭州湾防务的失误,彻底改变了整个淞沪战场的战场走向。

光头更是在日记中记载:“使金山卫、乍浦一带,负责无人,不注重侧背之重要,只主意浦东之兵力不足,调金山、乍浦,大部移防浦东,乃使敌军得乘虚而入,此余战略最大之失败也。”

记载日记,组织不了灾难的降临,一旦日军从沪上南北形成合围,不仅严重威胁60多个师,几十万参加淞沪抗战的中国军队,还将危及嘉兴、杭州、苏州、无锡和金陵的安全。

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的獠牙,也显露出来。

他们残忍的杀害了1015名无辜百姓,砍断了1600名老百姓的手臂,让他们站在河边,等着陈将军去看。既要给中国守军制造军事困难,同样还在制造杀戮的困难。

日军登陆后,迅速向嘉定、吴江、昆山、太仓一线推进,他们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与北部越过苏州河的日军部队会和,形成南北夹击,对守卫沪上的中国守军形成包围。

战场形势急转直下,是所有中国将领都始料未及,几十万将士的性命危在旦夕。

是退,是守?

张发奎、陈诚等人再次提出,应该立即实施战略撤退,沿途布防,层层阻击。

陈诚的想法是,中国地广,完全可以把放日军进来,而后从各个方向进行牵制,分化日军兵力,不让日军兵力集中。

但光头迟迟未能够下达决定,他想的是,希望能够回调部队,稳住阵地。

并在日记中记载,‘如我军能站稳现有阵地,三日以后当无危险矣。’

光头还算是个人才,他所考虑的方方面面都相当足,深知中国军队的不足,想要以中国军队去完成独立抗日战争,以当时的国力和国情来看,是无比困难的。

所以,从淞沪会战开始,光头想要利用国际干扰,来从中进行调停,来让中国渡过这样的困境的想法就一直从来没有停止过。

哪怕到了现在这般危险的境地。

所以,光头对于‘九国公约’会议,一直抱有非常大的期望。

遥远的布鲁塞尔,‘九国公约’的会议正在召开,光头的希望,全部落在了九国公约上,他希望中国军队拼死坚守沪上,能够引发国际上的关注,向日军方面施压。

夏远靠坐在椅子上,继续回忆着这个特殊的时代。

“光头的想法注定要落空,九国公约无法制裁日本。”

因为,欧洲一个小胡子在这一时期崛起了。

小胡子的崛起,标志着法西斯的崛起,欧中众多国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小胡子身上,哪里还有精力去管中国的事情

欧洲佬不会为了中国,再得罪日本。

可,这些欧洲佬也不知道,日本的野心,也不仅仅只限于中国。

而美国正在实行孤立主义政策,也不想得罪日本。

光头对‘九国公约’过高的希望,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这就直接影响了沪上战事。

淞沪会战结束以后,陈诚将军反思的相当到位:“政略影响战略,战略原是达成政略目的的一种手段,但是战争既启,就应该以战略为主,不能因政略牵制战略。”

这样的观点,在朝鲜战场得到了证实。

抗美援朝战争,想要迫使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就要用战争来击垮美国防线,从而达到完成政略的目标。

政略固然重要,但不能因为政略,而去影响战略。应当是以战略去影响政略。

真理是用拳头打出来的。

第4章 第七穿插连(求收藏)第71章 27日夜,战斗结束!第491章 打到师部的子弹第638章 艰难的战斗第439章 兵力不足啊第628章 以少击多第890章 优待俘虏政策第263章 曹刿论战第110章 坑道挖水井的设想第532章 惊喜的众人第767章第323章 视频第809章 遭遇第636章 调离第857章 夜袭第253章 日军炮兵阵地第664章 攻陷第71章 27日夜,战斗结束!第791章 事态加剧第119章 同志的背后永远是可以避风的港湾(第515章 枪不是这么打第571章 突围!第708章第33章 拼一把!第237章 混进队伍的日本兵第662章第183章 大反攻第855章 深入第544章 ‘太阳的后裔’第49章 下碣隅里美军的布防!第559章 快,我命令你快走第574章 矛盾第770章 实力提升第104章 最后的战斗(1)第888章 第三十八军万岁!第373章 入朝作战的消息第286章 高家庄危机,夜探黑风口第295章 论持久战第658章 发财的办法第454章 骄傲使人落后第519章 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案第421章 打响第636章 调离第648章 入土为安第342章 红军万岁,人民万岁!第570章 故技重施第257章 给日军唱空城计第317章 夜袭高家庄第39章 遭遇韩军侦察排第888章 第三十八军万岁!第695章 日军的老三套第790章 显神威第670章 幽灵第659章 分别第366章 埋伏第213章 给小鬼子灌点迷魂汤第736章 预料第353章 抵达碾坪村第824章 全完了第168章 不知道在这场硝烟之中,有多少同志第838章 成长第590章 新兵第519章 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案第355章 山匪第760章 死神第849章 思想不痛快第166章 打胜仗,兴奋的战士们第102章 来自黑暗中的危险,被炸毁的水门桥第699章 以艰难地战斗第689章 下雨了第738章 记者座谈会第146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第639章 集中优势兵力第24章 不断地提升第421章 打响第170章 打掉洋鬼子的运输队第188章 枪械宗师级!第611章 意外状况第28章 刘秘书第871章 对峙第723章 壮行酒第859章 决心打好第二次战役第245章 堑壕修建,战前动员第755章 五关难过第3章 召回第443章 敌人来了第757章 惨案第569章 不留活口,不要俘虏!第433章 搞敌人一手第547章 前往前线第278章 本能反应第791章 事态加剧第616章 对付机枪火力的平射炮第150章 牺牲的人是英雄,活着的人一样是英第822章第163章 神勇投弹手-九连长第279章 有备而来第308章 新的方向第493章 阻敌第889章 他们是英雄
第4章 第七穿插连(求收藏)第71章 27日夜,战斗结束!第491章 打到师部的子弹第638章 艰难的战斗第439章 兵力不足啊第628章 以少击多第890章 优待俘虏政策第263章 曹刿论战第110章 坑道挖水井的设想第532章 惊喜的众人第767章第323章 视频第809章 遭遇第636章 调离第857章 夜袭第253章 日军炮兵阵地第664章 攻陷第71章 27日夜,战斗结束!第791章 事态加剧第119章 同志的背后永远是可以避风的港湾(第515章 枪不是这么打第571章 突围!第708章第33章 拼一把!第237章 混进队伍的日本兵第662章第183章 大反攻第855章 深入第544章 ‘太阳的后裔’第49章 下碣隅里美军的布防!第559章 快,我命令你快走第574章 矛盾第770章 实力提升第104章 最后的战斗(1)第888章 第三十八军万岁!第373章 入朝作战的消息第286章 高家庄危机,夜探黑风口第295章 论持久战第658章 发财的办法第454章 骄傲使人落后第519章 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案第421章 打响第636章 调离第648章 入土为安第342章 红军万岁,人民万岁!第570章 故技重施第257章 给日军唱空城计第317章 夜袭高家庄第39章 遭遇韩军侦察排第888章 第三十八军万岁!第695章 日军的老三套第790章 显神威第670章 幽灵第659章 分别第366章 埋伏第213章 给小鬼子灌点迷魂汤第736章 预料第353章 抵达碾坪村第824章 全完了第168章 不知道在这场硝烟之中,有多少同志第838章 成长第590章 新兵第519章 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案第355章 山匪第760章 死神第849章 思想不痛快第166章 打胜仗,兴奋的战士们第102章 来自黑暗中的危险,被炸毁的水门桥第699章 以艰难地战斗第689章 下雨了第738章 记者座谈会第146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第639章 集中优势兵力第24章 不断地提升第421章 打响第170章 打掉洋鬼子的运输队第188章 枪械宗师级!第611章 意外状况第28章 刘秘书第871章 对峙第723章 壮行酒第859章 决心打好第二次战役第245章 堑壕修建,战前动员第755章 五关难过第3章 召回第443章 敌人来了第757章 惨案第569章 不留活口,不要俘虏!第433章 搞敌人一手第547章 前往前线第278章 本能反应第791章 事态加剧第616章 对付机枪火力的平射炮第150章 牺牲的人是英雄,活着的人一样是英第822章第163章 神勇投弹手-九连长第279章 有备而来第308章 新的方向第493章 阻敌第889章 他们是英雄